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读后感>《定位》读后感
投诉建议

《定位》读后感

时间:2021-07-16 09:44:10 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通用9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定位》读后感(通用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定位》读后感(通用9篇)

  《定位》读后感1

  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我们都会思考如何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困境。这本经典的《定位》,也许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毕竟,一本好书,无问新旧。

  谈定位有一个基本前提,供给严重过剩。倘若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企业已经活得挺好了,也没有动力来找新的定位。当然,客观上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状态,如果不想着转变,等到有一天,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所以,想要突出重围,就得找到属于你的“新大陆”。

  1、什么是定位?

  定位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即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通过了解企业自身、竞争对手以及客户心智,从而找到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可以运用定位理论来指导实践。

  用书中的原话来说,定位就是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人们会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忽略和屏蔽,我们需要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原始信息,“一词占领心智”,比如沃尔沃是“安全”,宝马是“驾驶”,王老吉是“下火”。

  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向内找原因,比如提升员工绩效,加强内部管理等等,实际上,更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向外看。社会变化太快,“时代抛弃你,与你无关”。

  生态学有一个“生态位”的概念,即每一个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都有一个位置,参与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当与其它种群出现生态位重叠,就出现了“种群竞争”。比如树林里的马和鹿,都要靠树叶来生存,它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多吃树叶以保障生存。鹿能够伸长脖子吃到更高处的树叶,也就和马不在一个生态位上了,因此长颈鹿能够繁衍至今,马儿则进化出了出色的奔跑能力,觅食范围更广,也保障了食物来源。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即在原有的生态位有竞争有天敌,通过找到一个没有竞争的新环境,种群就会出现爆炸式增长,根本控制不住,生态学的说法叫“生物入侵”。

  企业也一样,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下,也有自己的位置。要想突破瓶颈,就需要找到新的定位。营销上的说法,就是病毒式营销。

  2、为什么需要定位?

  人的心智空间是有限的,对于某一个品类的品牌而言,很难让人记住超过七个品牌。这是人的本性,很难改变。而能够进入人的脑海的,往往是能够打动其内心的品牌,或者说,品牌所传递出来的感觉满足了人对某一方面的诉求。

  比如凉茶原本只是广东的一种地方饮品,加多宝集团通过将其定位于“降火”,避开了竞争激烈的传统饮料市场,满足了人们“怕上火”的心理需求,从而将一款单品打造成了爆品,年销售额甚至超过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更重要的是,其它饮料品牌根本无法涉足这一领域。尽管后来有一众跟随者,“凉茶正宗”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行业第一的地位也无人撼动。

  还有当下火热的“六个核桃”,也是找准了“核桃补脑”这个定位,在植物饮料市场一骑决尘。当然,这个定位的前提是,六个核桃解决了核桃乳口感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在生产工艺上保证了产品品质和口感,否则定位再精准,产品不好喝,也难让人买单。

  3、怎么找到定位?

  关于如何运用定位,书中给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简单来说,就是了解三方: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客户,从而找到与竞争对手错位的、与企业自身匹配的客户需求,同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强化品牌形象。

  这种感觉就像,其它人都在某个领域打得火热,而你独自开辟了一块新的市场。

  比如王老吉开创了凉茶品牌,成为国内饮料界的No.1,而可口可乐毫无招架之力;比如东阿阿胶从普通的补血保健品重新定位为“滋补品”,从而跳出了传统保健品市场的怪圈,在资本市场一骑绝尘。

  《定位》读后感2

  虽然Mike一上来用一句话就概括完《定位》:讲述心理学常识——人由此及彼的偏见。之后就再也没聊书的内容,但他却以精巧细致的解析,加上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趣闻,完美诠释了“定位”如何应用在当下互联网商业里。

  《定位》这本书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来解释一个道理:人们的思维定势是很难改变的,而一开始种下的理念几乎不会主动替换。成功的新兴公司所能寻找的就是在人们不断变化增长的需求里抢先挖掘占领一片新领土,而不是以同样的发展方式和原来的领先者正面对抗。即使是老二,而得有不一样的发展模式,完全照抄第一名基本必死。当然,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领先者有时也会糊涂,而商业环境变化太快会让整个局势不断逆转——所以书里有不少增补的地方,是作者出来给自己打脸,承认当年的“预测“错了。但大体上,这个理论还是挺实在的。

  这就是商业上的基本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里去——定位就是在解决一个公司作为独立个体所需要思考的哲学问题。当然,比自然人思考更加实际一点的就是:公司思考这些问题,有个必须的检验指标:生存下去。自然人可以在忙里偷闲想这些问题打发时间,如果这些问题有答案,那么人就可以容光焕发地打好鸡血应对眼前的苟且;如果没有答案,人也可以萎靡不振地混下去等待诗的远方。但公司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生存单位,思考这些问题只有一个目的:如何在当前的环境里找到生存发展资源。以前很多公司无论地域还是行业内都是在很小的范围,而互联网所带来的连接/互动/协同正在渗透和打破这个“范围“。在不同的地域或者领域里,波及的速度和进度会不一样,但这个趋势无可避免。在国内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下,本土互联网商业非常给力。

  对于个人来说,思考哲学问题也越来越现实——随着多样化的发展,群体划分也越来越细,随着我们身上的社会属性逐渐增强,自然人越来越像个公司。当我们思考这些哲学问题的时候,很难再像古人躲在被遗忘的清静角落,让脑袋一日千里地奔袭——现在我们更多地是走向即时表达与互动。而公司也不能再用一种模式吃天下,企业文化越有人性的公司,生存能力也越强——那些看似务虚的无用之事,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人说,我怎么还感觉像个螺丝钉?前面不是说了么,波及速度和进度会不一样。另外,只是感觉像个螺丝钉,事实上呢?

  《定位》读后感3

  在听完贾建民教授的《战略市场营销》课程后,接着每天读一章节贾教授推荐的《定位》这本书,对于定位一词有了新的认知。

  最近这一个月被定位和心智这两个名词轮番轰炸。文章开篇对定位下了一个定义:定位就是如何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对于企业而言,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而是从产品的特征、行业特征、市场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等维度进行分析,找到产品与众不同、并最容易被用户记住的点,作为产品的定位,从而占据用户的心智。

  书中通过众多企业定位案列到国家、宗教的定位案列等不同方面进行剖析,不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还是国家、宗教,定位要占据用户心智,在众多的特性中只能选择一个点进行宣传,哪怕有再多的优点要占据用户心智则只能选择一个点。要占领用户心智,定位过程中需要满足领先法则。

  对于企业多品牌战略的有一个新的认识。一个品牌适合一个产品,通过拜耳、Life Savers等案列的分析当一个品牌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定位后,对品牌的延生通常是打破该品牌在潜在客户心智中的定位。通过强生这个品牌拓宽的成功案列指出,品牌的延生需要是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包装、同样的标签,只是用户不一样,这样的品牌拓宽会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21章节成功六部曲,对于如何才能做好定位,给出了一个路线图。第一,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是要求我们分析当下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定位,也就是认识自己。第二,你想拥有什么定位,则是通过对当前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于产品未来的目标,找出一个最佳定位。第三,你必须超越谁,就是设定标杆,以超越竞争对手为目标制定行动纲领。第四,你有足够的钱吗,强调要抢占顾客心智,需要花钱,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定位才能让定位占据用户的心智。第五,你能坚持到低吗,定位是需要持续进行宣传,今天确定的定位不可能明天就占据用户的心智,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坚持能打破很多看视不可能突破的障碍。第六,你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对于一些企业虽然做出了定位,而在宣传上又没有紧扣定位,造成用户心智的混乱从而迷失。

  《定位》引发了我对企业战略、个人事业的思考,定位无处不在,要想达成目标,则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定位,定位是一座灯塔,指引我们不偏离航线。

  《定位》读后感4

  有幸拜读了《定位》这本经典好书,里面提到的核心思维是需要快速占领用户心智并在行业的某个领域做到用户心目中的第一,在二元法则的理解中,用户最多只能记住行业的前两名,所以占领用户心智更是关乎企业的死生,就像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稳固占领凉茶领域的前两名,和其正尽管使出很大力气,仍然无法超越前两名。

  定位理论的背景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用户无时不刻被周边的各种信息包围,例如APP广告弹窗、电梯海报、公交车海报、电视广告,等等,过度的商业传播如何让企业的产品能在用户心目中占领一席之地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定位理论的背景。

  成为第一,或成为某方面的第一

  如何在过度传播的时代占领一席之地呢?用户提出了要成为第一,或者行业某个方面的第一。比如你技术牛逼,像掌握了太空技术,那你可以像埃隆马斯克那样,进入一个完全无竞争领域,开发属于自己的品牌acex,如果你掌握了电动车技术,就可以“发明”电动车特斯拉,如果你服务牛逼,像海底捞一样可以将服务做到极致,那你也可以占领火锅市场的no。就是说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

  消费者认知模式

  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不是用你的产品去实现,而是通过用户的心智认知去实现,也就是说用户在心理印象是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

  我们不能强行去改变用户的心智认知,只能引导他将你的产品进行分类,并在他的脑海里占据一个位置。因为人类的认知有限,特别是在信息处理上,人类记忆很难超过7件事。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第一印象对于用户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建立产品第一次在用户心中的认知,用户更愿意相信的事情是什么,是建立消费者认知,二不是建立产品认知。比如像小米主打性价比,主打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当小米开始做高端机时,高端机很难得到市场认同,人们更愿意买华为或者苹果,因为才是高端人士的象征。

  不要挑战第一,最好另辟蹊径

  一旦品牌在竞争市场成为第一,最好就不要妄图去挑战它了,而应该另外建立一个方面的第一。因为第一是消费者促成的第一,你很难去改变用户的认知,比如上面提到的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占据了凉茶市场的头两名,在杀入的和其正怎样也很难杀出重围。

  最牛逼的品牌可以代表一个品类

  这是定位理论的最高境界了,一个产品就相当于代表了一个品类,比如合生元就代表了儿童益生菌,可口可乐代表了可乐。

  暂时就理解到这些,欢迎读者拍砖,补充。

  《定位》读后感5

  今天,“定位”一词已成为最重要的、使用最广泛而频繁的战略术语之一。本书出版于1981年,两位作者均以当时的美国社会作为背景对传播以及定位进行了分析。三十多年前的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已然是一个媒介众多、产品丰富、宣传手段层出不穷的社会,出现了传播过度导致信息大量流失的问题,宣传的产品想要在人们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已经很难,更何况是商品经济极度发达、世界市场愈发广袤的今天呢?因此,本书在出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提出了一个不仅仅在当时,甚至在今天和往后未来几十年都仍然适用的营销法则:定位。

  那么何谓“定位”呢?我们常常觉得定位无非是公司和企业本身对于自己所在位置的认知,却忽略了公司和企业在预期客户心目中的地位,而这恰恰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本书为“定位”做出了一个概念性的解释,即: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事实上,正是由于信息流通速度大大的加强,人们接受信息过多,才更加需要一个鲜明而简短的定位来稳固企业的位置。在大脑备受骚扰的情况下,人们会在脑中有意识地形成产品阶梯,将脑中记得的产品分为一二三等。例如可口可乐是可乐中的龙头老大,百事与七喜排名二三,而其它并不鲜明的汽水品牌则淹没在众多产品里无出头之日。

  因此本书提出,要想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一席之地不仅包括企业的短处和长处,还包括其竞争对手的优点和弱点。争当第一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人们永远会记得第一,第二却极其容易被视而不见。除了书中所举的第一个飞越太平洋的例子外,今天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真功夫”是我国第一个定位为“蒸米饭快餐”的,它也许不是第一个蒸米饭快餐品牌,却由此占领了预期客户心目中第一个蒸米饭快餐的定位。这正对应了书中所点明的,不需要事实上你是否是第一,只需要人们认为你是第一即可。这也正是本书反复提出的,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在中国的典型案例。

  能够成为领导者自然是最佳选择,然而领导者也并非凭借第一的名气便能处处得志。如书中所说,在任何产品类别中,第一品牌的销量总是大大超过第二的品牌,然而一旦在营销中领先的公司在新产品类别中没有争得第一,该产品通常就会败在别人手下。好比可口可乐虽然已经是汽水的领导品牌,它旗下所推出的运动饮料却无法和“第一”的运动饮料品牌竞争,正是由于人们不仅对品牌有其相应定位,也对该品牌所代表的一类产品有相应定位导致的。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数一数二的快餐品牌,但它们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米饭和粥却十分不受欢迎,因为这不符合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顾客心中“美式快餐”的定位。这也是许多企业存在的一个误区,认为企业的实力决定了产品的实力,事实上这种由内而外的思维是行不通的,企业必须更加重视思维的客观性,形成一种“由外而内的思维”,必须明白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实力,来自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的地位。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宣传。

  对于追随者来说,它们则要更见缝插针地寻找人们头脑里还未被定位的部分,或者想方设法为竞争者重新确立定位。不需追求人人满意,只要预期客户明白你能够给与他们什么就够了。例如五谷道场将自己定位为“健康的、非油炸方便面”,不仅简单明了,且将其它油炸方便面都重新定位为了非健康食品,达到在方便面市场中突出重围的效果。

  归根结底,定位的关键还是在于简单化、明确化、客观化。企业不能将自己的愿望当作定位强加于顾客头脑中,那只会使预期客户产生排斥心理。

  许多企业依赖自己建立起的品牌地位进行产品延伸,大多数企业都将产品延伸看作良好的战术,本书却把产品延伸归类为“陷阱”,归类为短期有益长期不利的下策。因为产品的实力决定了企业的实力,在人们头脑中拥有巩固地位意味着某个品牌变成了通用名称的代名词,过多的产品延伸只会让人们混淆而产生厌烦。一个合适的名字便尤为重要。一个含义不好或是会与原产品混淆的名字,很容易使产品走上销售的下坡路,因为名字就是把品牌挂在预期客户头脑中产品梯子上的钩子,实际上打入人们头脑的是产品的“名字”。而坏名字自然会产生坏名声,一个坏的产品名字极有可能影响到企业本身。

  定位不只是对产品而言,在本书看来,对公司、对国家、对服务甚至对一个人自己都可以进行定位。以个人来说,定位要求我们职业专长化,选定某个具体的位置与自我联系起来,树立专家地位。其次要勇于与竞争对手搏斗,然而要尽量避免与领先者正面交锋。其三树立坚持的理念,确定基本定位战略之后就要坚持下去。最后是懂得限制创造性,这是定位思维的重点。这些不仅是个人通往成功的关键,更是企业、社会、国家成功的关键。

  “创新精神本身毫无价值可言,它只有在为定位目标服务的时候才能发挥其效应”,广告也许需要的'并不是彻彻底底的创新,而是与现实相联系的定位。定位定义了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即在纷乱嘈杂的传播环境中,简介明确地确立在客户头脑中的地位。定位,实则定义的是存在在客户头脑中的对产品的概念。

  对于个人而言,定位就是对自己的认知,只有足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定位。

  《定位》读后感6

  借着20xx这个令人难忘的假期,断断续续的将这本被称为对美国营销营销最大的著作—特劳特与艾里斯的《定位》通读了一遍,虽然特劳特先生于1969年就提出了定位理论,但是阅读后至今仍就觉得并不过时,某些理论至今仍很深刻,仍很受用。

  一、《定位》全书主题脉络结构

  整本书归纳可大致分为六大块内容,首先开篇直接提出定位的本质,紧接着开始介绍消费者心智,包括顾客心智现状,心智的特征,如何进入等。介绍清楚后,则开始进入本书的重点—如何进行定位?依据品牌所处的不同环境/情况,大致分为三种:领导者定位、跟随者定位和进行重新定位。讲述完本章重点后,则开始介绍品牌名字的重要性(对于传播而言)以及品牌延伸所带来的消心智稀释的问题(陷进),最后两部分内容则着重对进行案例说明和个人如何进行自身的定位。

  二、四步定位法

  三、消费者心智特征

  商品过剩时代,如何从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脱颖而出,是每个企业主都绞痛脑汁的事情,《定位》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时刻关注顾客,占据顾客的心智。关于顾客心智的特征,特劳特给了几条建议,细细品味,确实非常有道理。

  1、记住”顾客永远是对的,切勿试图去改变人们的认知,而是需将人们心中已有的认知当作现实来接受,企业主需要做的是重构这些认知,以在顾客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

  2、顾客心智七定律:普通人的心智不能同时处理7个以上单位的信息,最好的方法就是极度简化信息,小即是多。只需要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词就可,贪多等于没有!

  3、见你所想见,尝你所想尝:顾客心智有一套防御系统,会拒绝那些与自己认知不同的信息,只接受与心智现状相符的新信息。

  案例1:将一杯陈酿法国葡萄酒倒给你朋友品尝---他所尝到的是他想尝到的;

  案例2:可乐新口味:可乐公司推出新可乐(NewCoke)造成了巨大营销灾难。盲测阶段,新可乐与原配方,喜欢的人是3:1,但是当他们看到标签时,情况发生了逆转,喜欢原配方的人是新可乐的4倍多。

  四、定位的精髓—企业如何进行定位,占据消费者心智?

  依据企业所处的不同背景、不同竞争环境,采用不同的定位方式。具体为:

  1、领导者定位

  1)领导者定位实质:成为该品类第一个占据消费者心智的品牌,即作为行业的老大。为何成为领导在如此重要?

  实践证明,第一个进入顾客心智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为第二品牌的2倍,第三品牌的4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每卖出6瓶,百事可乐很努力才能够卖出4瓶。如调味品行业,海天作为龙头老大,据悉海天的业绩是第二、第三、第四加起来的总和。

  2)如何保持领导者定位?

  第一,众多跟随者成就领导者,故领导者不应该将竞争者赶尽杀绝,而是需要与他们一起共同创建一个品类。

  第二,领导者无需刻意强调自身的行业第一地位,而是不断强化品类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价值。为什么?原因在于顾客心理层面,作为领导者品牌,消费者知道你是行业老大,如果刻意强调,会易引起顾客疑惑,为何作为行业老大仍这么缺乏安全感,非要说出来?

  第三,学会戳人痛处,作为行业领导者,其产品往往是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心智,代表着正宗货,所以,领导者需要持续创新,强化原创的概念,让消费者形成其他跟随者产品都是模仿的印象。如可乐持续宣传”正宗货“来不断强化品类第一的定位。

  第四,对于竞争品牌保持高度敏感,并进行全面拦截。

  1)领导品牌应该拦截竞争品牌所有新产品或新功能,领导者一旦发现有市场潜力的新品出现就需立即跟进,灭掉所有成功的可能性。

  2)把握好时机,迅速回应,对于竞争对手拦截最重要与关键的是把握时机,抢在新产品在潜在顾客心智中扎根之前狙击对手。(如强生止痛药泰诺与达特利的价格战,达特利对泰诺发动价格战,强生公司迅速采取拦截行动,即使是泰诺降价)

  3)采用多品牌战略拦截对手。对于领导者而言,现有的占据消费者心智的品牌一般不适宜拦截对手,因为①拦截对手可能会涉及到降价,一旦降价,就不能再提升回来,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大损失。②对手的产品可能与现有产品并不一致,如果在现有品牌下出一个新产品对对手进行拦截,则会出现改变现有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既有定位。因此,更明智的办法是通过新品牌进行拦截。如宝洁公司的多品牌战略,象牙是肥皂品牌,但是竞争对手出了强效洗衣粉时,宝洁并未直接出一款象牙洗衣粉,而是推出了一款新品牌—汰渍来拦截竞争对手。

  2、跟随者定位

  寻找空位,通过寻找品类第一品牌的薄弱环节,然后填补上。常见的空位:

  1)尺寸空位。大众甲壳虫车案例,通过对现有车的发展趋势分析,找到尺寸上的空位。

  2)高价空位。美孚1号,通过采用高价策略,占据消费者心智中高端产品的心智。再如,现今网红品牌钟薛高也是采用高价策略,通过高端原料、打造高产品力,实现占据高端产品心智。要实现高价定位,需有相应策略与之相对应:

  ①建立高定位的品牌;②有一个有效的品牌故事;③选择一个顾客可以接受高价的品类。

  3)其他有效空位,如性别、年龄。针对女性的电子烟、香水;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针对小孩的牙膏等。

  3、重新定位竞争对手

  如今市场上每个品类产品成千上万,对于行业的后起者,想要通过寻找空位来进行定位,通常会非常困难。企业该如何运用广告进入消费者心智?最基本的营销战略为“重新定位竞争对手”。

  创建自己的空位:重新定位竞争对手,即先将顾客心智中原有的相关概念或产品移除,然后再引入新概念或产品。重新定位的关键在于摇动既有观念、产品或者人的定位。冲突能够使人一夜成名。

  实例1:重新定位阿司匹林

  为了夯动阿司匹林作为抗生素的老大地位,强生泰诺广告中说到”如果您经常感到胃部不适。如果您有胃溃疡、哮喘、过敏或缺铁性贫血,请在服用阿司匹林前务必咨询您的医生“。”阿司匹林会刺激胃粘膜,引起哮喘或过敏反应,并导致胃肠道微量隐形出血。幸好,有泰。通过移除阿司匹林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来进行重新站位,最终泰诺打败了阿司匹林,成为第一品牌。

  实例2:重新定位品客

  要使重新定位战略有效,有时需要揭示竞争对手产品的弱点,以改变潜在顾客对竞争对手产品的认知,而不是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

  品客薯片是宝洁旗下一款薯片品牌,因其新奇的特点迅速夺得行业18%的市场份额。而博登公司的智慧薯片采用了重新定位的战略反击品客。它在电视广告上宣读产品标签内容:

  智慧薯片成分:土豆、植物油和盐

  品客薯片成分:脱水土豆、甘油一酸酯和甘油二酸酯、抗坏血酸以及丁基羟基苯甲醚。

  随即品客的销量大幅下滑,市场占有率由18%跌至10%。

  五、《定位》读后思考

  特劳特《定位》这本书对于如何占据消费者心智以及如何进行定位做了非常详实的阐述,对于个人而言最大收获莫过于思维上的改变,现今实际工作中,很多产品传播的核心其实更多是重产品端进行的,我的产品最大的利益点是什么?而对于顾客已有的认知其实研究的很少,对于如何将产品的核心利益点与顾客已有认知联系,进而重构顾客认知,占据消费者心智更是思考的更少,所以,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思考。

  虽然《定位》这边书对于营销圈有很多的影响,但仍是过分强调了定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商品琳琅满目的时代,用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所有产品都以用户为中心。但是本书中的《定位》其实只是整个产品的一小块---产品核心传播,即营销传播的部分,除了营销传播,产品的自身的产品力、产品定价、产品销售渠道对于产品能否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定位的作用。

  《定位》读后感7

  “书中场景跟我们现在遇到的瓶颈期很像:‘他们不去找寻新方法提高广告效力,而是以降低当前成本的方案加以应对,因此兴起了房屋经纪、传媒收购和易货服务业’。”

  “书中醍醐灌顶之处在于点出:传播宣传一直陷入怪圈,这是为什么现在客源量付费媒体变得走俏的原因,但这个问题是只能力求平衡,节省成本是现实。”

  “书里用大量品牌营销案例来举例说明,但在现实营销中,我们大多数不具备充足的推广资金和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后的完美产品,但是这都不要紧,抓住良好的方法指导就可以事半功倍。”

  《定位》读后感8

  作为02年出版的书《定位》,书中的内容许多内容在2021年的今天也都不过时。书中给出的案例,各个位置的定位方法,都能给小品牌,甚至网络推广带来一些灵感。其中剖析了“满足客户需求”却无法赢得用户的原因部分颇为精彩。

  书中有部分提到关于品牌升级和定位的问题,非常深刻,发人深思。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心里想到了两个品牌,比亚迪和小米。比亚迪最近几年不断的开出王朝系列新能源汽车,高薪聘请奔驰前总设计师,汽车内饰,电池技术,汽车外形等诸多环节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2020年推出的比亚迪汉和最新的刀片电池技术,都证明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力。但是,人们却仍然将比亚迪汽车看做是低价汽车的代表,尽管比亚迪汉,比亚迪唐的售价和配置早已处在中端,中高端领域。究其原因,始终是比亚迪这个品牌已经被定位为低价车,出租车,公交车,不好听一点儿就是Low.这里暂且不讨论人性啊,虚荣啊这些东西。重要的是人们听到比亚迪汽车,就明显不如蔚来,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根据《定位》书中提到的关于新产品,新定位,新品牌,如何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到用户的心智中,是有详细的方法的。

  关于比亚迪这个案例,如果一开始就“汉”,“秦”,“唐”这样的王朝直接注册为新品牌,各自代表着不同的产品线,宣传新品完全以新品牌,新公司的形式去推广,只有这样才能褪去用户心中的那一道坎。当然,这样的方式会让市场部在运营和广告方面付出更多的心血和资金投入。这是一种抉择。另外这个路子其实也不是什么新路子,丰田早就用这个方法,在“越野”,“耐用”,“维修便宜”等多个定位中占据的用户的心智。提起“路虎”,是不是脑海中就是高大威猛汽车的代表。提起“耐用的汽车”,是不是就是丰田。另外丰田为了往高端汽车领域冲击,也同样开出了新品牌“雷克萨斯”。为的就是避免用户不自觉的把丰田这个品牌的属性附加给“雷克萨斯”,普通用户甚至都不知道雷克萨斯是丰田的子品牌,这就已经说明了丰田策略的成功。

  另外,作者把品牌定位比作一个天平秤,假如品牌方希望一个品牌能够占据两个大品类的头部位置,就会导致两个品类都做不到第一。值得深思,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只适用于消费品,不适用于大集团的定位。举个例子,提到雷蛇这个品牌,能想到什么?电竞装备,鼠标,键盘,电竞座椅等。反过来,提到电竞装备,你第一个想到什么品牌?是雷蛇。假如有一天,雷蛇这个品牌准备去做一个新的品类,卫生用品,并且冲到了这个品类的前三名,那么雷蛇这个品牌,还代表着电竞装备吗?如果不代表,那么雷蛇电竞产品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失客户。这也是我们做独立站品牌时,垂直和精准的原因,不过我们都没有作者特劳特这样的总结能力。

  还有小米的高端梦,这条路走的是真好。因为我是米粉,所以比较关注小米的产品线。现在回顾小米的历程,其实小米在创立的前三年就已经规划好了未来的品牌路线。随着红米品牌的推出,小米的高端梦就彻底坐实了。红米继续着超高性价比的路线,防止丢失最初的那批追求超高性价比的米粉。同时,小米也在不断的提高旗舰机型的价格,开始冲击高端市场。从米8的2699到米11的4299,这品牌升级走的那叫一个稳当。小米的整个发展路线,其实非常符合作者特劳特的定位理念,想要冲击新的市场就要使用新的品牌。而小米实际上用的另外一种方法使得“小米”这个品牌成为了新一代的高端手机品牌,“红米”则接替了曾经的小米的接力棒。

  《定位》读后感9

  所谓一本营销著作,我认为更像一种读心的书,定位对于每个人,每件事物都是不同。然而如何在其中抓到共同点,就好比书中所说抓住人的心智。

  所谓定位一件物。好比汽车的品牌,宝马是动力,奔驰是商务,沃尔沃是安全。在之前,甚至有过每一种品牌的车经常出入场合的数据分析,这也是在做有关于车主的定位。所以通过事物也可以定位人,通过人也可以定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也改变了其定位。

  定位是某个时效中不断改变的。人的成长也是在每个时间段定位自己,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是CEO,也是在不断经历,通过时间的累计所达到的。然而每个人也可以做CEO,但是对其的定位又有所不同。

  定位是每个环境中不断改变的,在环境的因素里,物是通过其环境而变。比方当下越来越多新能源的车,当下5G即将到来,又有很多新的物种诞生,然而如何给这些新的物种去定位,也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

  定位是对于人的心智的定位。所谓心智便是一个人的见识与成熟度。你去给小朋友推销汽车,他们不懂,你去给大人推销玩具,他们过了那个时候。

  所以在定位中,我们首先要定位事物的本身,包括自己。你才能定位他人,因为是由内而外的思考。我们现在太多人向外求,导致定位的不精准。就好比本身一个庞大的土木工程,有人认为工程赚钱不顾一切去接这个工程,反而适得其反。也是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对对方不负责任的表现。

  更多由内而外,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懂得定位是什么!

【《定位》读后感(通用9篇)】相关文章:

地产服务机构定位口号09-27

价值定位行动五四团日的活动总结04-26

国旗下的讲话稿:放飞理想 定位成功05-01

感恩父母读后感通用范文02-09

《礼物》读后感 (通用7篇)12-25

初中读后感通用15篇09-18

初中读后感(通用15篇)09-18

《青铜葵花》读后感通用15篇03-15

《我不》读后感(通用13篇)03-11

《青铜葵花》读后感(通用15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