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成语大全>百闻不如一见
投诉建议

百闻不如一见

时间:2014-01-25 10:14:34 成语大全

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1

【释义】: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意思是听得最多也不如亲见可靠。
【故事】:汉代时北方少数民族侵扰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于是皇帝派七十六岁的老臣赵充国带兵去打仗。赵充国曾经同这些少数民族的部队交过手,有着许多丰富的战斗经验。他向皇帝进谏道:“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用兵同样如此,很难在远处就能算好。我想还是亲自到那里去,然后确定好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进奏。” ,
赵充国带上一队人马,渡过黄河,遇到了小股少数民族部队。他下令军队发起冲击,一下子捉到了许多俘虏。当时,其它将士都主张乘胜追击,赵充国则劝阻将士,对敌军情况不了解,将士又行军疲劳,假如遭遇敌人埋伏,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赵充国的出色带领下,不久便平息了少数民族的侵扰。

百闻不如一见2

  有很多的事是我们从书本上学不过来的,人人多说江湖险恶,但真正能体会到的只是那些在江湖中行走的人,我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岳,却只能想象到泰山和五岳的雄伟与挺拔。而只有那些真正看到过的人才能下定论吧。

  一个事物只有真正看到,用到,体验到了才能下定论。不能只听,只闻就以为真。就好像天天谈海的人,远不如真正看过海的人懂的大海;好像能把各座名山如数家珍的说出来,去不如那上山打柴的樵夫知道山的雄伟与险峻;好像一个能倒背如流说出各地名菜的人,不如只尝了一口的人,这便是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

  说到这,不得不让人想到战国时时期的赵括,纸上谈兵这便是对他唯一的形容,这好比能说杜兵书的人,不如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将领,以上种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与其在家天天空谈,不如出去见见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实物。

  俗话所得好“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便是这个道理。

百闻不如一见3

  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指听闻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可靠。语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汉宣帝时,西北边境上传来羌人侵扰、烧杀抢掠的警报,情况十分严重。朝廷闻报,立即召集会议,商量对策。大臣们都主张立即派兵前去攻剿,可是,当宣帝问他们谁愿率兵前去的时候,却无人敢应声了。

  这时,老将赵充国站出来奏说自己愿意到西北边境地区去了解军情。宣帝准奏,并让他估计一下需要多少兵马、武器和粮草。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情况究竟如何,在后方还不清楚,所以不便估计,更无法提出什么要求,我要先去摸清情况,然后再草拟方略,向皇上奏报。”

  后来,赵充国来到了西北的金城郡(今甘肃兰州和青海西宁一带),亲自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全师、保胜、安边之策”。奏报朝廷通过实行以后,果然效果很好,汉人和羌人的关系缓和了,边境也随即安宁下来。

  古人认为,听来的总不如亲见的。所以轻“耳闻”,重“目见”。《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西汉·刘向《说苑·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后汉书·马援传》:“传闻不如亲见,视景(影)不如察形。”否则,就叫作“以耳代目”“贵耳贱目”,都是贬义词。这种看法,在俗语中称作“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与“百闻不如一见”同义。

  现在,人们多用“百闻不如一见”来强调亲自调查情况的重要性。

百闻不如一见4

  出处:《汉书·赵充军传》。

  意思:亲眼看到远比听人家说来得可靠。

  汉宣帝时,羌人常侵入边境骚扰,还杀死宋城的官吏。

  宣帝看到告急公文,便立刻召集群臣商议对策。76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境和羌人周旋过几十年,这时自告奋勇要求带兵前去征讨。宣帝问他要带多少兵去,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用兵是很难在老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想到实地调查一下,等定下攻守方略,在行上奏。”宣帝点头应允。

  赵充国带领人马渡过黄河,侦查了地势和敌情,又从俘虏口中得知羌人的内部情况,然后定出了勒兵守屯、对羌人分化与各个击破的策略,奏知宣帝,职场。这样,很快就平定了羌人的骚扰。

百闻不如一见5

  【汉字书写】:百闻不如一见

  【汉语注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中性成语;常用于强调实地考察后的感受和重要性。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闻:听;听到别人谈论一百次,也不如自已亲眼看到一次。指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或者印象深刻的。

  【百闻不如一见的近义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闻目睹、耳闻不如目见;

  【百闻不如一见的反义词】: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

  汉宣帝时期。羌人经常出兵侵犯,当时年岁七十六岁的赵充国自告奋勇要求前去平定羌人的入侵。汉宣帝体恤赵充国年岁已高,他问赵充国怎样能够抵挡羌人的部队。赵充国对汉宣帝说道:“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要自已到两国边界的地方实地考察才能确定具体的战略计划,把作战图准备好才能够向皇上汇报。”汉宣帝见赵充国如此心细于是同意赵充国把作战计划制定起来。赵充国带着一支精兵一路考察,路上碰到了羌兵的队伍,两军厮杀一番赵充国下令不再追击,他跟将士们说:“我方将士刚刚安营扎寨,如果就此出击而遭到了敌人的埋伏,那很可能会吃大亏。”经过赵充国对实地地形的仔细研究,再结合从敌军俘虏嘴里得知对方的情况,充分了作了各方面的了解,最后才制定出了战斗的初步计划,从而上奏给汉宣帝,后来汉宣帝根据赵充国的作战计划将羌人的侵略平定于无形之中,老百姓从此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百闻不如一见例句】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我也久闻玄妙观是个名胜,乐得去逛一逛。谁知到得观前,大失所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

  刘醒老《赤壁》:“没等程汝怀介绍完,那胡高参便连呼:‘好字好字!李中堂大人果然了得,真百闻不如一见,我看天下没有第二人能写得了这三个字。’”

  【百闻不如一见造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到了武夷山爬山越岭一番才知道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都说股市即能让你成为达官贵人又能让你家徒四壁,真正入市以后才感受到什么叫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6

  成语典故 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拼音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成语解释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成语出处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成语造句 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近义词 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反义词 道听途说

  成语英译 it is better to see once than to hear a hundred times

  成语故事 汉宣帝时西北边境羌人不断骚乱,老将赵光国请求带兵围剿,到了边境后,他深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最后向汉宣帝建议采取友好的政策,只驻军不攻打,从此羌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百闻不如一见7

  北宋年间,有一个贪财的地主,经常想方设法刁难穷苦的农民。这一天,他吃饱喝足后大摇大摆地闲逛。正是农忙时节,田地里一片忙碌,他看见李三正在耕地,眉头一皱,又有了鬼主意。

  他对李三说:“听说你有个聪明儿子,你把他叫来,我要考考他。如果难不倒他,你欠的租子就一笔勾销,否则的话,叫你儿子免费到我家干三年活儿。”李三一听害怕极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老爷,他还是个孩子,您就饶了他吧。”地主恶狠狠地说:“少废话,明天早上必须把你儿子带来。”李三回到家哭丧着脸对儿子说:“孩子,地主没安好心,他要考考你,如果你答不出来,就要给他家白干三年活儿。”小孩儿听后说:“爸爸,您别担心,他难不倒我。”

  第二天,李三带着儿子,来到地主家,村子里的乡亲们听说后,都跑来看热闹。地主看了看小孩儿,奸猾地一笑说:“早就听说你聪明伶俐,百闻不如一见,今天你要是能把我家屏风上的老虎给我抓住,就算是你赢了,否则的话……”李三一看,老虎在画上啊,怎么抓?乡亲们也议论纷纷,这不是故意刁难人吗!这时只见小孩儿不慌不恐地说:“好吧,你先借我一根绳子。”地主让佣人拿来绳子,小孩儿拿起绳子,打了个结,然后走到屏风后面,像是要套住老虎似的,他大声对地主说:“你快把老虎赶下来,我就能绑住它了。”乡亲们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

百闻不如一见8

  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多;闻:听见。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他很熟悉汉初西北疆的匈奴和西羌族的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的攻扰,勇敢善战,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后,封为营平侯。

  公元63年西北羌族各部落奴隶主头子会盟,联合发兵进攻汉朝。宣帝先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义渠,部族名,当作姓用;安国,名)去征讨,结果被打得大败,一口气逃到今居(今甘肃平凉西北),再派人向朝廷讨救兵。

  汉宣帝经过与大臣商量,觉得在将军中只有赵充国最熟悉西羌的情况,可是他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出征打仗吗?于是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去征求赵充国的意见,看这次出征派谁去最好。赵充国自告奋勇地说:“要平定西羌,我这个老头子就适合。”

  宣帝同意了,便问他:“老将军这次出征,你准备带多少人马,怎样去征服西羌?”

  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喻(音yú 于)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说:听说百遍不如亲自去看一看。打仗用兵,很难在遥远的地方作出估计。我到了金城,侦察了解了情况后,才能够制订出作战的计划。

  赵充国到了金城,西羌人天天都来挑战。赵充国吩咐将士们坚守营地,不许出战。经过充分的了解后,赵充国就先后四次上书宣帝,报告了自己征服西羌准备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屯田防守,一是着重劝化。对不听劝化的顽固头子,就抓住时机狠狠打击。前三次上书,汉宣帝召集群臣研究,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赞同,并指责赵充国迟迟不进兵,催促他发兵进攻。后来,汉宣帝经过再三思考,又觉得赵充国讲的确有些道理,就把派去征讨的各路骑兵撤回来,只留下赵充国在那里屯田防守,开展各种工作,主要用教育、劝化的办法,去征服西羌。这么一来,果然很有效,西羌那边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后来,人们便把“百闻不如一见”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即便听人说一百遍,也不如亲自看一看,了解情况处理问题要多作实地调查研究。

【百闻不如一见】相关文章:

1.百闻不如一见

2.百闻不如一见

3.百闻不如一见造句

4.用百闻不如一见造句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百闻不如一见是什么意思,百闻不如一见的近义词,百闻不如一见的反义词,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百闻不如一见造句,百闻不如一见的解释及成语典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