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读后感>《城南旧事》读后感
投诉建议

《城南旧事》读后感

时间:2021-02-15 10:03:50 读后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10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城南旧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南旧事》读后感(10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1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故事结束了,小英子也告别了她的童年生活,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我正处于幸福的童年中,我尤其喜欢课外阅读,每当我翻开一本新书,就犹如置身在一个新世界似的,感觉真美妙!读这本《城南旧事》也不例外,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写的一本自传小说。故事以她七岁到十三岁生活为背景,围绕老北京胡同里的景、物、人、事来描写。主人公英子跟随爸爸妈妈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了古老的北京城,那一年她刚好七岁,住在北京城南的一个老胡同里,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老北京的一切东西都让英子为之着迷,有半疯不傻的秀贞、遍体鳞伤的好伙伴妞儿、躲在草从里的厚嘴唇小偷、“唠叨婆”宋妈、爱打扮爱笑的兰姨娘、最疼爱英子的父亲,书中的一个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眼前,他们都曾是英子童年记忆里深刻的人物,都和英子有着深厚的感情,都陪英子玩耍过,谈笑过,但他们最终都在英子童年匆匆地脚步声中离去了、消失了。

  故事对我印象极深的要属惠安馆里的疯子秀贞了,大字不识的她为了她的丈夫和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而变得疯疯颠颠、骨瘦璘殉,巷子里的街坊邻居都对她避而远之,而只有英子很同情秀贞,后来居然和秀贞成了好朋友,刚开始,我还为英子捏了把汗,怕疯子秀贞会伤到她,读着读着,我发现我的担心太多余了,我被秀贞伟大的母爱所震撼了,其实她并没有疯,只是太想念她的孩子而导致的神经错乱她会把所有孩子都当成她的小桂子,甚至墙壁上的胖娃娃贴画,小英子也不例外,大人们都不理解她,没人听她唠唠叨叨的诉说,只有小英子是她忠实的倾诉对象。

  后来,看到英子的好伙伴妞儿居然就是秀贞失散六年的小桂子时,不禁泪如雨下、激动万分、悲喜交加,喜的是他们母女终于盼来了重逢的这一天,妞儿以后也不用再挨继父的皮鞭之苦了,她们一家终于可以团聚了;悲的是妞儿竟在自己亲生母亲的眼皮底下活活受了六年的皮鞭之苦,假若英子没有发现妞儿身上的胎记,难道她们母女俩今生也不会重逢了吗?老天爷太会捉弄人了! 秀贞一秒钟也不想再等了,她已经苦苦等了六年了,于是连夜收拾好行囊,领着妞儿,去找寻她的丈夫,也就是妞儿的亲生父亲,结果在深夜的途中惨死在火车轮下……。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一下子从山顶跌落到了谷底,心都要碎了,我甚至抱怨她们为什们要深夜赶路,为什么老天对她们如此不公?为什么她们的命运如此悲惨?为什么她们一家不能开开心心的团聚呢?

  同时,我也被英子的举动感动着,她竟然把母亲心爱的金手镯送给秀贞当盘缠用,小小年纪的英子就懂的了关爱、友谊,怪不得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是因为她有一颗纯洁、善良、朴实的心。

  相比之下,我的童年也算是无忧无虑,虽然没有像英子的童年这么戏剧化,但有一点,我们是相同的,那就是开心、快乐。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童年,让童年更加多姿多彩。

  教师评语:

  文章“读”和“感”紧密结合,故事叙述生动具体,感情表达真挚。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城南旧事》读后感2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林海音

  她默默地想,默默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仿佛临于心头。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愚騃而神圣的。小说以一个孩子——英子的视角记下她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旁知的叙事特点让作者本人站在情节之外,纯真的眼神,客观的描述,亦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小说以1923——1929年的北京城南为背景,以小女孩英子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小说中关于北京的传统风俗、服饰等描写极为细致,丝丝入扣,可见作者对北京的熟悉。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惠安馆传奇”中,对心上人始终不渝,对失去的孩子念念不忘的秀珍,因为行为举止与常人不同就被视为疯子,她真的疯了吗?在她疯疯癫癫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世俗之人无法理解的痴心。

  为了供一直考全校第一的弟弟读书,他干着自己不齿的行当,却又不愿意让别人说他是坏人。他自己不上进,他希望别人上进;他自己没有明天,他希望别人拥有美好的明天。这样的人却不能安然地走在阳光下,只因为他是一个小偷,这是何等的悲哀!待到他日,他是否还会记得曾许下的“我们看海去”的誓言?英子会记得,我们也会记得。

  因为不堪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兰姨娘休了自己的丈夫,住到了英子家里,她不仅给英子打开了一扇新奇的窗户,也让英子早早地看清了大人之间的关系的复杂。她最后爱上了一个进步青年,并与他共同奔赴他们理想中的美好的新生活。

  陪伴英子童年的宋妈,原本是为了改变家里窘困的状况,才丢下自己的孩子,到别人家里当奶妈,她在别人的孩子身上倾注了自己作为母亲的全部感情,对他们无微不至,疼爱有加。可结果却是自己的儿子死、女儿失。她在寻找女儿未果的情况下终于决定回家,在临行前仍对主人家的孩子千叮咛万嘱咐。这样善良的人,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留在英子脑海里的不单单是驴打滚儿的香糯,还有对宋妈的不舍和思念。

  有人说,父亲是因为爱花才有了英子等姐妹,父亲死了,花落了,花魂是跟着故人去了吗?父亲的花儿落了,英子也长大了。她已经学着给大人安慰,学着当做别人的依靠。

  林海音说,多少年后,城南游艺园改建了屠宰场,城南的繁华早已随着首都的南迁而没落了,偶尔从那里经过便不胜今昔之感。这并非眷恋昔日的热闹生活,那时的社会习俗不值得一提,只是因为那些事情都是童年经历的,那是真正的欢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欢乐。

  经过时间的洗涤,停留在我们内心深处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原来都是欢乐的。

  童年,那些如青葱般的岁月承载者我们成长的轨迹,它不是一座孤岛,被遗忘在梦的角落。它在我们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带着这些印记,走完一生。

《城南旧事》读后感3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余光中说:“上海 是张爱玲的 北京 是林海音的。”

  张爱玲骨子里有着深深的孤傲 典故 比兴 俯拾皆是 代表上海的精英意识 可敬而不可亲

  林海音怀有一颗 赤子之心 热爱生活 语言真实流露 代表北京的包容精神 可亲可爱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序里面写

  “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騃(ài 含义:傻)而神圣吗?”

  英子的童年 有斜嘴笑的兰姨娘 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 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叔 椿树胡同的疯女人 井边的小伴侣 藏在草堆里的偷儿... ...

  虽然 每一段故事的结尾 里面的主角都会离英子远去 一直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 亲爱的爸爸也去了 童年也就这样结束了 不过 在她的童年里 她用一颗婴孩般纯洁的心去靠近 接触 热爱他们 怎样也好 每一分记忆 都是成长

  孩子们需要等到花落了 知道自己不是小孩子了 才能等待下一次花开

  三毛说:“童年 只有在回忆中才成就了那么完美”

   骆驼队伍 过来时 你会知道 打头儿的那一匹 长脖子底下总会系个铃铛 走起来 “铛 铛 铛 ”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 骆驼很怕狼 因为狼会咬它们 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了铃铛 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 就不敢侵犯了

  在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 爸! 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 没有一点点声音 你不是说 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 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 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 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 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 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 笑笑说:

  “也许 你的想法更美些。”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是一首不会做诗的皇帝做的诗 最后一句还是他的臣子接上去的 但是念起来 很顺嘴 很好听

  有的时候的确 食欲更能唤起记忆

  就像 英子最喜欢吃 佛照楼的八珍梅 吃了就会开心

  在家里长长的街道上 全是诱人的食物的味道躲过了甘甜的栗子 躲过了红豆口味 椰子口味 巧克力口味的鲷鱼烧 躲过了辣冲冲的涮串 躲过了热腾腾的关东煮 却怎么也熬不过漫漫深夜 所以拉着妈妈在街上转一圈 随便吃吃 心情就好起来啦 哪里都不痛了

  都说童年是 口袋里闪亮亮的糖纸 是怎么也忘不掉的最最美好的回忆

  我问妈妈:“为什么我对童年印象这么浅?”

  妈妈说:“你小时候可比现在可爱多了!”

  看来 每个人 都有可爱的童年

  我小时候最喜欢 拉着妈妈到江边去玩 在闻起来就有好多鱼腥的河边 看着大人钓鱼 在小桥上和一群小朋友一起抓蜻蜓 抓蚂蚱 抓蝴蝶 在江边树林里 荡秋千 滑滑梯 捉迷藏 因为听说草地里放了蛇 飞快地跑进去再飞快地跑出来 证明自己胆子大 爬上一棵长得歪歪扭扭的树 一直聊天到天色渐渐暗下来 或者 只是单纯的你追我跑

  呀 我的童年好淘气 我的印象并不浅呀

《城南旧事》读后感4

  翻开那一袭墨黑的《城南旧事》,不知为何,我的心情感到沉重起来,一丝淡淡的忧伤笼罩在我的身旁。

  这本书是描写旧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从童年的骆驼队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间英子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也就是这样,一个个人物开始走进故事里:惠安馆内被称做疯子的姑娘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为供弟弟上学而无奈做小偷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风声的德先叔、被施家赶出来留宿英子家的兰姨娘、英子家的仆人宋妈、因病去世的爸爸……他们都是英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教会她许多道理的人。

  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惠安馆那章。秀贞是英子搬到新家认识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听着她念叨着小桂子之类的话,使英子很好奇,她觉得假装有一个小桂子很好玩,于是她每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馆和秀贞玩,听她讲小桂子的事。可是似乎胡同里谁都说秀贞是疯子,不许自己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馆。但是在英子的眼里,秀贞跟其他人家的姑娘没什么两样嘛。直到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了宋妈说的话,才知道秀贞为什么会变疯的。原来,秀贞和一个借宿在惠安馆的学生相爱,有了孩子,但是他必须得回家一趟,可怕是被他妈扣在了那里,一走就是六年。后来秀贞生下来一个女孩,却被她妈丢到了齐化门城根下,她从那时开始就疯了。英子从秀贞

  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她还告诉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后面有一块青疤,拜托英子帮忙找到小桂子。秀贞的眼睛下面有两个泪坑,英子的好朋友妞儿也有两个泪坑,英子经常把妞儿和小桂子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妞儿和英子哭着说她不是她爸妈亲生的,说要回齐化门找她的亲生父母时,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开妞儿的头发,发现妞儿的脖子后面真的有一块青疤。她想让秀贞和妞儿回惠安找她爸去,于是拿上妈妈的金手镯,带着妞儿跑去找秀贞了。秀贞连夜整理好行李,带着妞儿去搭火车。可是英子不舍得妞儿,便使劲跑去追赶妞儿。那天夜里,又下着大雨,英子还发着烧,但她最后还是顶不住了,幸亏刚好遇见了妈妈,她才不至于晕倒在马路上。后来,英子有一次听妈妈说原来那天晚上秀贞和妞儿被压在了火车底下了……英子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她那又湿又长的睫毛一闪动,眼泪就淌过泪坑流到嘴边了。本书中的英子用自己稚嫩的眼光看着这个杂乱的社会,对那些复杂的人和事,她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和看法,但她也有分不清的事,像她分不清海和天、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因为她觉得太阳是从碧蓝的大海上升上来的,但是它也是从淡蓝的天空上升上来的呀。而她更有一种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乐于助人的善心,像那次她为了别人家一家团聚,竟把妈妈的金手镯都拿去给别人做盘缠,这是件几乎连一个成人都做不到的事,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这本书也是林海音为了怀念她的童年而写的吧。

《城南旧事》读后感5

  早就会唱《送别》这首歌,而且知道它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歌。至于《城南旧事》这部书和电影却都未曾欣赏。如今,小学语文课本上选编了《城南旧事》的序言部分,于是我赶紧找来读了一遍。读后,不禁被林海音那饶具魔力的文笔深深吸引。文中,主人公英子以童稚的双眼,透视着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倒进了人间的复杂情感,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北京城南的风光人情。文中透出淡淡的忧伤,也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无法忘怀。

  合上书,闭上眼,书中的人物便一个个向我走来。

  英子,聪明善良。别人都认为秀贞是疯子,没人跟他讲话,独独英子对她表示了友善,并和她成了朋友。为了帮助妞儿和秀贞找她们的亲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妈妈的金镯子。别人认为那是个“小偷”,而英子说自己分不清好人坏人,其实她是用自己的标准在衡量着世间的人。为了供弟弟完成学业,供养母亲,而自己要冒着危险去做贼,这在英子看来可不是坏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这不是她善良的本性使然又是什么呢!蓝姨娘尽管可爱,讨英子的喜欢,可当她发现兰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着大肚子的妈妈正在灶台便炒菜时,她心里难过,为妈妈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达,最终,聪明的英子通过牵线搭桥,促成了兰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却把爸爸蒙在了鼓里,读到这里,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纪居然有这么多的心眼。真是个小机灵鬼呀。于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个扑闪着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了。

  妞儿,一个不该出生的、苦命的孩子,但却有着有着与命运抗争的顽强个性。她出生后便被抛弃了。被人捡去后,也无非是把她当作卖唱挣钱的工具,还要动辄遭受继父的毒打。为了摆脱苦海,她竟要偷偷去寻找自己的生身父母。没成想,生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在英子的引导下,她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自己的生母。可是,这又能怎样呢?她的生母——秀贞,由于过度思念丈夫和孩子已精神失常。最终母女俩人双双葬身车底。读到此处,禁不住潸然泪下。

  兰姨娘,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三岁时,生身母亲由于生活所迫便把她卖掉了,后又沦落为风尘女子。被人赎身后,作了一个七八十岁老头的姨太太,当然没有什么幸福可言。好在她敢于与自己的命运抗争,脱离了那个家庭,最终与进步青年德先走在了一起。

  宋妈,同样是一个生活在下层社会的妇女。她为了养家,为了不遭丈夫的打骂,忍痛离开自己的亲身骨肉,而去给别人的孩子当奶妈。最终,自己的孩子死的死,散的散。

  书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活,真实,再加上作者那朴实的、诗意的语言,使读者不自觉地被他们深深吸引,为他们哭,为他们笑,透过他们,了解了那个时代生活在各个阶层,尤其是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它就像一面小小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北京城南,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现状。

《城南旧事》读后感6

  用了三天的时间重温了《城南往事》这本书,重新审视了当年看这本书的心态。不记得具体是哪年曾经翻过,但是没有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去体味过作者用意,但是,这次,几次三番读到某处曾一度让我落泪。或许作者描写的那一部分正正好好契合了我曾经的经历吧!就像现在老师开班会每次点名批评或表扬时都会不自主地为自己贴标签一样,感谢作者的心思缜密让我走回到她那个年代用心体会一番……

  现在的生活过得算不上凌乱,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这里所说的美好并不是不幸福,总是觉得事情很多很杂,总也理不清头绪,我相信大部分人是这样的。也或许是阶段性的吧!这时候,不妨读读书,它就像一座灯塔,灯光虽算不得耀眼夺目,但可以让有心人有个方向指引。曹文轩说过:“现在的书纷繁复杂,并不是读书越多越好”,他还提到了书分高贵血统和一般血统之分。今日所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收获颇丰。

  当我读完整本书把书合上的一瞬间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七岁时候我在干什么”?回想自己的童年,几乎一路玩着、疯着就过来了。而故事的主人公英子,她是何等的有勇有谋啊,这个词或许形容英雄比较合适,但是,此刻形容她却一点不为过。首先,英子不带着有色眼镜看秀贞这一点让我佩服!周围的邻居唯恐疯子秀贞伤害到自己的时候都躲得远远的,他们所代表的是社会上的一类人,我们不能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但是英子的做法非常的勇敢,她敢于瞒着家人接近秀贞走进她的内心,真心和秀贞成为朋友,并帮助秀贞找到自己的亲生女儿。一个七岁的孩子心思缜密,自己的内心竟然不言于表,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毅然偷了母亲的首饰帮秀贞母女逃走,对于七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善良多么仗义的朋友啊!

  英子走到哪,总会发生一点让人赞叹的事情。当他们举家搬到新帘子胡同时,他又鬼使神差的认识了一个“贼”。当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在反思此刻的自己,直到现在多少人还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当然好人和坏人都是相对的,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来判断。他和英子之间的友谊是真实的,从他最后送给英子的传家手钏可以看出,他又是善良的,他能为了母亲和弟弟而去做自己并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无奈。这个所谓的贼在现在的人看来可能道德品质有悖常人的道德标准,但,好人坏人到底怎样才能说得清呢?

  最后一次落泪,是英子父亲离世。也正是她小学毕业麻烦毕业证书的那天。“爸爸的花落了,我也已经长大了”这句话刺痛了多少人?望着那几个还没有长大的弟弟妹妹,责任感一下子涌上来了,当时她才13岁。她快乐的、充满探险与刺激的童年一去不复返,当往事一件件从眼前掠过,一切是那么安详、静谧,如缓缓的流水流过童年的生涯,流进再也回不去的金色童年,难免让人心生悲戚。

  读一本书,就像跟作者做了交心得朋友。它得魅力在于不动声色的让你跟着文字一起高兴、失望、惊险、刺激和心痛……你的思想就跟它一路远行。

《城南旧事》读后感7

  很喜欢这本回忆性小说,英子的聪明伶俐,她幼稚的心灵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在她的世界里,骆驼带铃铛是为了长途跋涉的时候能有一点点声音的陪伴,给拉骆驼的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宋妈口中惠安馆的疯子是一个可爱的大姑娘,偷东西的年轻人的是个善良的人。

  英子对什么都好奇,对秀贞,对思康。在大人的眼中,思康是一个不值得爱恋的人,而秀贞却一直在执着的等着他,柜子里还留着六年前思康穿过的大棉袄。在小英子的世界里,只要肯去努力,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后来她也确实让秀贞母女团聚了。英子对于人性天真单纯的认识和书中的大人们形成了极大的对比,侧面反映出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世间复杂的情感以及人们面对世态变化的无奈。

  因为小桂子脖子后头正中间的一块青色的胎记,而妞儿的脖子后边正中间也有一块胎记,在英子的帮助之下,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了,但是却在去找寻思康的路上,惨死在了火车轮下。这件事也让英子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她也逐渐领会到了世间的复杂与苦楚。

  兰姨娘,在文中是一位风流婉转光彩照人的人物。兰姨娘不仅长得美,心思也特别的细,对人好。可是在兰姨娘三岁时,她的生母亲为了她生病的哥哥在她三岁的时候就把她卖了,而后又沦落为风尘女子,过着人前欢笑人后落泪的日子。被人赎身后,她敢闯敢拼,敢于与命运抗争,总是把握一切机会去解救自己,最终与德先走到了一起。

  而让我最有感触的是最后一章,表达出了最深切的情感。小学毕业典礼当天,英子衣襟上别着一朵夹竹桃,夹竹桃是英子爸爸种的,可是爸爸病倒了住在医院里不能来,妈妈就用一朵夹竹桃代表爸爸来陪伴着我。六年前,爸爸参加了学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要英子好好用功,六年后也能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而今,英子要完成六年前爸爸的希望了,爸爸却不能到达现场。在毕业典礼开始时,英子满脑子都在回忆爸爸和自己说过的话,教自己做过的事情。大量的环境描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比如爸爸给我送来花夹袄?把爸爸对女儿的爱凸显得淋漓尽致。

  毕业典礼结束,英子走进了家门,家里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在院子的小板凳上,玩着沙土,而英子却意识到了旁边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去医院看爸爸最后一眼的时候,英子经过院子,对着垂落的.夹竹桃,英子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的感慨。

  虽不再是小孩了,而她心灵的童年永存了下来。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自由自在,真而无邪。

  我佩服小英子的勇敢,无论是对惠安馆里的疯子,妞儿还是和小偷叔叔约定一起去看海。但文章最后说到,他是个小偷,为了生存,为了赡养老人,供养弟弟上学,才不得已走上犯罪道路,现实和理想终究有不可逾越的距离,这一段引人深思。

《城南旧事》读后感8

  读完了林海英写的《城南旧事》,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北京。全篇文章的文笔淡淡的,但如茉莉,清香中耐人寻味。

  《城南旧事》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名叫英子的女孩在经历风风雨雨,先后认识了妞儿、秀贞、兰姨娘、德先叔、宋妈这几个人几件事后开始长大成人,成人后便开始回忆童年,并写下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还在代序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它们的时侯,人物却不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

  英子的童年是纯洁的,如一块无瑕的翡翠。而我的童年则是甜蜜的,如蜂蜜一般甜美。记得在一个酷暑难耐的下午,我和哥哥一边手紧握着捉知了的竹竿,一边兴高采烈地跑到林间小路,耳边满是蝉鸣声,这里一声“知了知了”,那里又一声“知了知了”,把我和哥哥弄得团团转,不知所措。终于,我们在一棵虽然不高大却很茂盛的桃树上发现了一只知了,于是我们就慢慢地、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活像一个小偷儿,近了,近了,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拿竹竿一粘,粘住了!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看《城南旧事》这本书,心头总是漾起一丝丝温暖,因为在这个钢筋泥水的城市里,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了,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只是一幅画面一幅画面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每一朵花在绽放之前,都得经过发芽、生根、冲破花苞这个封印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在我认为,这个过程非常艰苦,我们的童年也像花一样,要经风雨才能绽放……

  书中的小英子也是这样,她的童年一直在绽放……

  她认识了一个在惠安馆被别人称为“疯子”的秀贞,她们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她们好比知己一般,诉说着自己的真心话。“秀贞怎么知道我昨晚没吃饭就睡觉了呢?……咱们染指甲吧!”“小桂子可是我们的命根子呀!……就说我不骂她。”英子为秀贞找回了小桂子——妞儿。虽然英子不知道妞儿和秀贞去哪了,但,她们还是朋友,永远,永远……

  “金红的太阳是从蓝天的大海升上来的吗?我们看海去!”英子和一个男人似乎很谈得来。是啊,海,有谁不想看呢?

  宋妈的小栓子掉在河里死了,宋妈要回老家了,英子要照顾弟妹了,那就意味着——离长大,不远了……

  爸爸要英子独自寄钱给小叔子,这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因为她爸爸说过: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她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但这不仅仅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的花也有一片花瓣落了……

  英子的童年像花一般绽放,有掉落的花瓣也有新长的花瓣,缤纷灿烂。但花落了可以再长,童年过了就不复返了。想必,英子一定会完好无损的保护好她这朵灿烂美好的花,因为,这是她人生开得第一朵花。

《城南旧事》读后感9

  《城南旧事》必有耳闻,这本书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四年级时我们学过她《冬阳 童年 骆驼队》,她的作品真实感人,又饱含着温馨,我特别喜欢。这本书是讲的林海音七岁到十三岁这个年龄段的故事,她用小孩子纯洁的眼睛去观察老北京的各种生活,每个故事都十分细腻,十分感人。本书由六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冬阳童年 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小英子小的时候住在北京城,每天会经过惠安馆,可惠安馆里有个疯子,是因为她的孩子小桂子不知了去向。小英子有一个朋友叫妞儿,原来她就是小桂子。当小英子后就带着小桂子去找秀贞,那天正下着倾盆大雨,小英子发了高烧、昏迷了十天。后来她们搬到了新家,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叔叔,叔叔告诉小英子:等他弟弟考上外国的大学,他要带小英子去看海。后来叔叔送给小英子一串象牙佛珠,第二天就被警察抓走了,因为都认为他是一个小偷。小英子是全班学习的学生,到她小学生涯快过完的时候,她的爸爸却病了。爸爸临终前给了小英子一封信和一些钱,让她寄给陈叔叔,可她回来后,爸爸已经闭上了双眼。

  这本书十分感人,里面讲述了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我看书的时候,也和小英子一起伤心、一起快乐。我读着故事也好像看到了可爱聪慧的小英子、可怜的秀贞和妞儿,慈爱的宋妈、斜着嘴笑的兰姨娘、生病的父亲。真佩服林海音奶奶的记忆力和观察力,能凭着微妙的记忆把童年的事情一点一点写下来,更佩服小小年纪的她观察事物的仔细和用心。

  最后一章的题目是: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句话我在刚读的时候,有一点儿也不理解,感觉很深奥。可是当我读完第三遍的时候,就感觉能理解了。小英子在爸爸去世的那个时候,就真正的长大了,懂得了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懂得了人要生老病死。十三岁的她在爸爸离开的一刹那,就开始承担起照顾六个年幼弟妹的家庭重担,英子的童年也在那个时候就结束了。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愉快的,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比如: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画画,就在我家的墙壁上乱写乱画,妈妈从不会说我,只是笑眯眯的看着我,我呢,画着画着就睡着了。那时的我调皮不懂事,给妈妈添了很多。还记得在一个寒冬的夜晚,天空飘着很大的雪花,我非常想出去玩,可外面实在太冷了,妈妈就去外面铲了一大盆子雪端上了楼,那晚我和妈妈玩得特别开心!可第二天雪全融化成了水,我就开始哇哇大哭,弄得妈妈不得不又下去陪我玩雪。还有很多很多的童年趣事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每个人的童年又是不一样的,也许有伤心有痛苦,也许有失望有泪水。童年就像一幅画,如果你的童年有一些不愉快,那就像一张白纸暗淡无味;如果你的童年很愉快,就会像春天到来时的景色绚丽多彩。每个小孩的童年虽然都不一样,但是我每个人的童年都能留下美丽多彩的记忆,每个人的童年都能绽放属于的那片天空!当我们长大以后,再回忆的童年,我们也能提笔细细书写童年的故事,就像林海音奶奶说的那样:把它们写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城南旧事》读后感10

  一滴清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能够净化一个人的完美心灵。在我内心的深处,以往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阳,让我来介绍介绍这本书的资料吧:《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态来记叙自我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书中配有照片,图文并茂,让人更深切的感受到“旧”这个字的深刻含义:古城的残片,大柯的几根垂落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的插闩,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墙上的冬雪……

  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近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中∶缓缓的骆驼队、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这些地方所浮现的人物:冬阳下的骆驼队、井边的小伙伴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终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与“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筑成的,可是他们都是在岁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梦,顿然破碎。能够说,童年时的每秒每刻都是一个人的重要的段落。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可是英子的童年却过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戏剧化的,可是却是很真实、纯朴,那样得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当读到英子和惠安馆的疯女人玩时,我真担心秀贞会不会做出伤害英子的事;当看到英子明白自我的好伙伴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时,英子不仅仅帮忙他们母女重缝,还将自我的生日礼物——钻石表和妈妈的金手镯送给他们当作盘缠去寻找思康叔(秀贞的亲人)。此刻,我不竟为英子感到骄傲,一个六岁的孩子竟懂得友谊,懂得爱,这大概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在成长吧!读着读着,我的心时而心惊肉跳,时而简便自在。我觉得很奇怪:难道英子不害怕秀贞吗?看到最终,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她有一颗纯洁净化的心灵,正是她有了这一颗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不折不扣的欢乐。而世俗上的欢乐,可是是金钱和名誉。

  能够说,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样闪光,像玛瑙一样纯洁,像水晶一样透明,像牡丹一样鲜艳。而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们,随着科技的发展,脑子也越来越复杂了,网络侵蚀了我们大脑的灵魂,使得我们不能像英子一样拥有欢乐,童年便在时光的步影中消失了。也许,童年是贫穷的,也是富有的,这样认为的人能够是贫穷的公爵,无知的智者,也能够是最富有的穷人,文化低的工人。

  因为我就要六年级了,我将要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将要告别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林海音女士缅怀童年的心境。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愚骏而神圣的吗?

  这本《城南旧事》就像夏浪里的一缕清风,让我明白别错过童年,花儿谢了还会开,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我的童年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城南旧事》读后感(10篇)】相关文章:

名著《城南旧事》读后感03-05

城南旧事读后感初中10-16

城南旧事初中读后感08-05

初二城南旧事读后感10-13

《城南旧事》读后感(汇编15篇)11-30

2022年城南旧事初中读后感01-04

城南旧事初中生读后感11-25

城南旧事初中读后感(15篇)10-19

城南旧事初中读后感15篇10-19

城南旧事读后感初中(15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