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读后感>浮生六记读后感
投诉建议

浮生六记读后感

时间:2020-10-28 08:45:01 读后感

浮生六记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浮生六记读后感1

  有学者称《浮生六记》为“晚清小红楼梦”,著名学者林语堂、俞平伯对此书大加赞赏,爱不释手,多次批注推荐。

  《浮生六记》是沈复写于清朝嘉庆年间的自传体随笔散文,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文章写的率真洒脱,文辞绮丽,记录了作者一生的际遇,或欢乐,或悲愁,或闲逸,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淋漓流淌于笔端,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古代散文,在晚清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

  浮生六记给我们的人生感悟和启示在《养生记道》里有这样一段话,被很多人喜欢引用:“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论短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什么龙楼凤阁,说什么利锁名缰。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描绘了一副悠闲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类似于竹林七贤那般诗酒唱和,潇洒率真。

  观望一下文学写的感情,大多以悲剧收尾,白娘子被关了雷峰塔,罗密欧和朱丽叶殉情而死,唯一一对终成眷属还得化成蝶才行。人,终究是脆弱渺小的,每个人在残酷现实前都无力(尤其在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幸福只能相对而无绝对。也许就是沈复前半生的幸运,使得其后半尤为显得凄凉。

  其实《浮生六记》目前仅存四卷,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他与妻子的生活部分,其实红尘的生活,也如浮生六记一样,骨子里的性格,和现实的生活也是很相接近,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其实现实之中的网络作家,也有点与沈复类同,稍有点才气,精力也是够佳,同时,在文学论坛,也沾了点心气高,而文章,大多是小成之类,但总以为写得不错。搞一个征文相类似的,到处拉票,获得奖之后,就更是沾沾自喜了。如是拔高了自己的高度,更是沾沾自喜了。

  浮生,就如同李白所言,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也许是平淡的记叙,与有些大众的心态雷同,郊游之心,周边之闹,风景相宜,也还是有一定的功底。整体来说,《浮生六记》也可以当作乾隆年间苏州书生家庭市井的一幅卷轴画来欣赏,而且增添了更多的迷人景致。记得东坡言道:“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人生也似如此,生活态度,有时没有必要太较真,生亦何欢,死又何苦?

  浮生六记读后感2

  读完沈复的《浮生六记》,想着还是通过文字记录一下读完的感受;不过我读的是译文,文言文的话可能读起来就更为艰难了。

  全书共六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好像后两记已经亡佚了,只读了前四记。《闺房记乐》描写了作者与爱妻陈芸之间的缠绵缱绻,《闲情记趣》记载了作者生活中的爱好雅趣;《坎坷记愁》则描写了作者与芸悲凄曲折、痛断人肠的人生经历;《浪游记快》描写了作者游赏名山大川的豪兴与雅意。

  读闺房记乐,能够感受到作者和妻子芸生活中的一种闲适契合,两人是夫妻更是知己,相濡以沫,彼此陪伴;也难怪林语堂曾称“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并时时向朋友感慨:“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间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

  芸天资聪颖,颇具才情,识山川之美,知诗歌之妙;日常生活颇懂优雅之趣,往往匠心独具,瞬间即化腐朽成神奇矣。入俗而脱俗,这就是芸的魅力之所在。她活泼率真、痴心纯情,如芙蓉映水、弱柳扶风,总是那般怡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形象,却被屡屡摧残,先被小人所暗算,后被公婆所驱赶,再为浮妓所欺骗,母死弟亡、恶疾缠身,最后困顿而死。书读至此,不能不令人掩卷长叹,痛佳人香魂消散。

  年少相见,沈复便对母亲说若娶妻非芸姐不可;婚后相处,两人情深义重,芸打理好家中一切事宜,还主动为丈夫纳妾,这一点其实对我来说并不能理解,不明白夫妻恩爱为什么要让他人介入呢?可能这也是芸深爱丈夫的体现吧,我们终究也不能拿后世的思想来对前人的行为进行评判。

  而在《坎坷记愁》里讲述了他们家庭的一步步没落,还多次寄居于友人家中;当沈复没落时还是有很多友人接济的,这与他平时为人慷慨也是有很大关系。沈复一生坎坷不顺,生平也没有太大作为,后期妻子长子均离世,孤身一人四处游荡飘离;我觉得他这一生最幸运的便是娶了芸为妻,与芸一起过了二十多年的恩爱日子。

  其他的像《浪游记趣》一类的没有太大兴趣,主要是沈复和友人一起游览各地的事情;读完全书没有太多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在于自己学识太过浅薄,即使是译文很多句子也是不大明白的;其中沈复和他妻子芸的一些生活趣事记忆更为深刻些,我可能对这种倾向于故事的情节更感兴趣。

  浮生六记读后感3

  作者对七巧百出的花木园艺的描写和对一花一木一石的情义的刻画,都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古人的闲情逸致,同时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里所包含的很多独特的艺术美和个性魅力,正如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批判束缚梅花自然生长的审美方式:“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愿你我都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毕竟你过得好不好,与生活无关,与你的心态有关;现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好像只剩下匆忙、敷衍和疲惫,少了享受与趣味,生活的乐趣,在于我们自己去发掘,没有乐趣的一生,未免显得过于干瘪。

  第三卷,主要记录了沈复和芸曲折坎坷的人生轨迹,读起来着实让人难过,但是此卷文字却又让人觉得真实、感动。开卷作者就有言:“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此观点引起了广泛读者的共鸣,是呀!人生坎坷并非作恶多端之孽,反而行善也会徒增烦恼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芸的善良让自己在家中困于里外不是人的境地,芸的一味付出令自己为丈夫操碎了心;理想的婚姻和家庭状态是“家和万事兴”,可也避免不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情况,只因为祸患常起于日常琐事,偏听偏信、信以为真,若得不到及时的解释,误解就会一个个接踵而至,矛盾也就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如果再没有一个明事理的人,这个家就乱套了,芸就是这诸多误会的“背锅侠”,芸担任写家书一事,使得一家人心里各生间隙,父亲因信中妖姬之事大怒,又牵扯弟弟跟邻里借钱之事,而弟弟故意掩盖事情真相,至此误会更深,归罪于芸,无奈芸百口莫辩,只能哑巴吃黄连;而作者沈复于外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蓝,文韬才情也没有超脱到可以养家之境,芸久病无钱问医,女儿被迫做童养媳,儿子无奈寄人篱下,拮据窘迫之时,还需缠绵病榻的芸刺绣补贴家用、为其出谋划策;于家不能周全家庭关系,芸平白受些恶气只能隐忍,林林总总,任由芸一人去思虑,终因心思过重,疾病连绵,怀恨辞世。

  理性分析后,纵然诗情画意、琴瑟相对,但夫妻二人的关系若是长期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中:妻子一味付出、忍让,丈夫不谙世事,白头到老必是难事;生活可绝不止琴棋书画诗酒花,还有操心不完的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第四卷,作者无心仕途,一生浪游,饱览天下,看尽了山河美景,看透了人生悲欢,享人世之趣,体味平凡之最;不纠结于俗世,不苟活于钱银,不哀怨于生活琐事,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宠辱皆忘,实乃风流韵事;然而人间事道不尽,道不尽山川美景、风花雪月,道不尽沙漠荒烟、悬崖碧岭,道不尽士知己、醉红颜,道不尽世间幸与之不幸,莫不人珍我弃,人弃我取,岂不快哉?

  浮生六记读后感4

  春夜宴桃李园序》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在这短短的时光里,我们该如何度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历经世事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虚无鸡汤文的枯燥说教,已经激发不起我们内心的任何波澜;公主王子、达官贵人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也经不起现实的风雨打磨;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何在一个浮华时代措置自己的情感,给浮躁的心灵找一个温暖的空间?沈复在其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中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人要有真情、要懂得付出真情。“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只有真情付出的人才能感受到春风拂面、忘却严寒酷暑、忘却风霜雨露,保持内心平静,获得永生幸福。

  这部书为什么能够流传二百余年而不衰,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崇喜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者并不是高高在上进行泛泛说教,而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将自己亲身经历,娓娓道来,富有亲和力,而且其方式具有可借鉴性,只要愿意做,任何人都可以实现。作者只是一位普通的社会中下层,没有享受过大富大贵,过着如同大多数人的普通生活,甚至曾潦倒到以卖画维持生计,这种人很容易在我们身边找到影子,就如我们身边熟悉的张三李四,甚至就是我们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惊人的家庭背景、没有功名利禄、没有惊人财富,一生堪称平平庸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拥有任何功名和财富都换不来的爱情。家境清贫时,甚至饥寒交迫,他们二人却志趣高雅,矢志不渝。平淡生活中他们且吟诗、作画,自娱自乐,或郊游、烹肴,意趣盎然,让整个略显灰暗的人生多彩多姿起来,焕发出熠熠的光彩。这些普通人平常生活的感悟,启示我们幸福的生活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也不是井中之月、水中之花,我们这些普通群体只要愿意去做也可以实现的,这才是生活的真谛,容易引起广泛地共鸣。

  林语堂先生在《浮生六记》的序中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一个女人。”的确,书中的女主角是一个性情可爱、温婉贤淑的女人,既有为情窦初开而藏粥的聪慧,也有为追逐热闹而女扮男妆出行的大胆;同时,还能赋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妙句,完全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奇女子。完全不似《红楼梦》中诸多女子,更与鲁迅《奔月》中描写的厌倦长期清苦生活而抛弃丈夫、独自升天的嫦娥迥然有别,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最温柔细腻闺房之乐”的记载。而这种幸福生活正源于二人两情相悦,玉露相逢,胜却人间无数;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始能与子偕老。

  浮生六记读后感5

  重读《浮生六记》,四个字来形容沈复:情深不寿。

  沈复其人,大抵可窥一二矣。[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卷一便是《闺房记乐》,通篇皆是二十三年来沈复与其结发妻子陈氏的琐碎情事。说它琐碎,是因为几乎没有几件代表性的大事,平铺直述到不需要任何悬念转折;说它皆情事,则是因为字里行间莫不是珍惜、卷首页眉都透着恩爱。沈三白,料想又是一情痴矣!记得当年初见,彼此仍是少年。沈复喜她才思隽秀,虽恐其福泽不深,然心之所系不能释之,对母亲诉言:非姊不娶,那年,沈复十三岁。都说古人婚姻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这一个十三岁的小小少年,因为一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倾慕上了比他大了十个月的族中阿姊,这一倾慕,就是一生。

  婚后某晚,其与故人划拳饮酒,酩酊大醉卧倒在床,醒来时陈氏正对镜晓妆。我自己看书的时候不做别的念想,现在回头来看,不过就是一次醉酒,有什么值得刻意写下来?转而想到,大概从妻子过世之后,他再也没法儿喝醉醒来还能看到她当窗理云鬓的模样了吧?那时候,陈氏初为新妇,整日恭敬侍奉堂上,宽和以待下人,怕被人说新娘惫懒,日日太阳初升便要起床,沈复喜欢赖床,可看她严肃认真的样子,只得跟着一同早起,这大概就是现在年轻人常说的“为爱改变”了吧。

  夫妻两人游园消夏,读书论古,品月评花,,可惜好景终不长久,沈家家道中落,陈氏又接连失弟丧母,多番打击之下,身体日渐沉疴,病榻之侧,沈复悉心守护终不曾离弃。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我想天下恩爱夫妻大抵都相似吧,记得婚后数年,沈复和陈氏整理书卷论及诗词,沈复得知陈氏最为推崇者是那 张口吐出大半个盛唐的李太白,当即像个小孩子一样笑道:“夫人定是与‘白’有缘啊!”陈氏不解,沈复说道:“夫人启蒙于白居易的《琵琶行》,诗词最重李太白,夫君我字‘三白’,可不是一生都与这个字有缘么?”陈氏莞尔。此间情状,不解风月之人如何体会得来!即便是如今这个多少显得寡情的年代,多少痴儿情女,也会因为“你生在六月,我生在七月,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情肯定是缘分让我们在一起”而惊叹,情到深处无从解释,只好托词于上天,道一声:一切真乃缘分也。其实文中最打动人的,不是夫妻情事,不是患难与共,也不是相守到老。

  世间有的是扶持一生的夫妻,难得的是,沈复在斯人不再后,于贫病孤苦中,一字一句写下了这些故事,只属于沈氏夫妇的故事,《浮生》一卷,名垂文史千古,万尺黄泉之下,虽于逝者无补,料想也能一慰佳人芳魂了罢!

  浮生六记读后感6

  难得过个无所事事的周末,偷得浮生半日,读完了浮生六记。

  说是六记,其实只读了四记,另外两篇在历史长河里不知道飘哪儿去了。忘了在哪儿看见一句,林语堂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抱着“到底是怎么个可爱法,还能比我可爱吗”的心理翻了翻这本书。看的比较不囫囵吞的是卷一的闺房记乐,和卷三的坎坷记愁。

  一篇讲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赌书消得泼茶香。青梅竹马,得偿所愿,每日谈诗论画观花赏景,鸾凤和鸣举案齐眉。另一篇讲的是人生在世不称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赶出家门,穷困潦倒漂泊异乡,父亲儿子妻子相继去世,兄弟为了财产与他反目,愁绪满怀无释处。作者写的倒是丝丝入扣,有感动有叹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么评价。芸娘固然是可爱的。爱诗词歌赋,也擅长烹饪女红。心灵手巧,无论是插花还是开party都能别出心裁。温柔贤惠又古灵精怪,恪守封建礼教之余,也会穿个男装跟老公出去旅游。看上去简直完美,唯独一点我不喜欢,闲着没事儿还去给老公物色姬妾,最后那姑娘背叛约定,她也因为各种情感上的打击郁郁而终。试图站在当时的时代和环境去理解这件事儿,奈何我实在已经进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实意的爱了为什么还能跟人分享。或许这才是男人们如此推崇芸娘的原因吧,直男们不切实际的幻想,呵呵。作者沈复,就更不知道怎么评价了。

  一开始年少求学,与芸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后只能看见他终日靠着家里的庇荫吃喝玩乐,被赶出家门之后穷困潦倒,不去想想怎么养家糊口,竟然还继续附庸风雅…完全没有对妻子儿女以及人生最起码的担当。

  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写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俪情深,还照样在出差的半年流连青楼。与妻子第二次仓皇出逃,竟然连儿子和女儿都顾不得了。把女儿匆匆许配给表哥家的儿子做童养媳,托人给儿子找了个地方谋生,后来儿子早夭,沈复想的是,芸娘不能延续后代了,为啥是芸娘没有后代了呢,因为别人又送给他一个小妾呗。

  看到最后这句,真是恶心的我连早饭都差点吐出来。陷入纠结。感动过人们的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写了不思量自难忘的苏东坡,后来又说唯有朝云能识我。冒辟疆这个始乱终弃的大渣男,竟然还有脸写出个《影梅庵忆语》。

  这个人生啊…仔细琢磨琢磨就觉得特别不堪。所以,今天你丧了吗?

  浮生六记读后感7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来简单概括这本小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许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一妙友相伴。

  ——题记

  或许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或许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许有的人活得碌碌无为,有的人却光彩夺目。沈复是哪种人,我不得而知。关于他的生平,百度也仅是寥寥数语。但这本充满清新率真、情真意切的书却能让人体会作者苦乐掺杂、至诚至爱的一生——沈复,他,已成经典。

  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在那些逝去的时光背后,星星点点都是回忆,若不以笔墨记录下来,未免辜负了那一路的风光与坎坷。在作者心中,为官作宰不足挂齿,与爱人琴瑟和鸣才真是一辈子难以忘怀。

  沈复的妻子叫陈芸,女红习得娴熟,通晓文学诗词,那一身才情颇受他之喜爱。每当看到“秋侵人影寿,霜染菊花肥”时,我总能体会到陈芸的蕙质兰心。这样一位妙人对于沈复更是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无以言述。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芸染了重病,只能在病榻上“两行眼泪,涔涔流溢”之时,我便能感受到沈复的心是怎样的支离破碎。等到她灵魂缥缈,怀恨辞世之时,我也忍不住呐喊,上天为何如此不公,让一对恩爱夫妻只可来世再见!这人生,果然曲折坎坷。

  本以为失去了芸的沈复会痛不欲生,追随妻子而去。但他没有,痛苦之后他平静地接受了现实,选择“不谙世事,不染红尘,远离世间悲苦极乐”的方式,独身一人云游四方。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是多么伟大的思想啊!“天道无为”是他之所想,“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就是他的追求。当夕阳西下,独自一人,登上山顶,拈须吟哦“兽云吞落日,弓月弹六星”,与酒光对饮,喝到微醺,人生如此,岂不快哉!

  沈复的一生俨如一块纯美之水晶,只见明莹不见显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我相信这种淳朴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这是否就是人活于世间的最高境界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用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不落俗世。这或许便是这本《浮生六记》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浮生六记读后感8

  最近开始看一些名人的著作,想涨一下自己的阅历和学问。《浮生六记》是我最近看的一本书。想在这个里记录一下我个人的'小小观点和感受。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我当初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名字特别有诗意,我个人喜欢这种调调的诗文,其二呢是因为书的简介上说介绍了沈复合其妻子的爱情故事。我总是对美好的爱情有特别的期待所以选择这本书。

  这本书现存的一共有四个部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很多人多说羡慕文中男主人公也就是沈复与妻子甘苦与共的爱情故事。可是我看完后觉得并不竟然。沈复与陈芸幼时相识,沈复对其一见钟情,特地求了母亲去提亲,当时沈母对芸娘(陈芸,以下简称芸娘)还是非常满意的。那个时候的芸娘父亲早亡,留下了幼弟和母亲。他们一家就靠着芸娘的针线活补贴家用,在这样拮据的日子里,芸娘还让弟弟去读书学习。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自己还自学识字。真可谓是一个艰苦朴素认证好学的好姑娘。

  后来芸娘和沈复结婚后,感情甚好。甚至到了沈复要学外地学习,却舍不得芸娘,心心念念想回家,无心读书的地步。俗话说的好,先成家后立业,但是沈复居然为了夫妻间的相聚时光,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令人大为不解。也许这也就厌恶了沈复父母后期对芸娘厌恶祸根。身为一个合格的妻子,应该是鼓励丈夫在外好好读书,去考取科举,不应该和只想着顺从丈夫。另外还有一段种提到沈复和他爹在外地工作时,因为发现芸娘会写字于是叫了芸娘后代其婆婆写家书,后面婆婆觉得芸娘的家书写的可能有些不清不楚的,于是就不叫她写了就自己写了。这让公公觉得是芸娘不肯写家书,顾开始不喜了,后来沈复知道了原由,想像其爹解释,芸娘又劝他不要说,说是恐怖遭婆婆不喜。其实我觉得这种原由,其实可以让沈复稍加润色后和公公反应,这样承担了不该承担的错误,让替公公开始不喜她了。接下来公公择妾这段我不太能理解,在古代看来娶妾很正常,但是这个是公公房里的事情,当下婆婆还健在并不应该由你一个媳妇来操办,你这样做了只会让婆婆厌弃,觉得你为了讨好公公背地里做这些,不够尊重她。

  芸娘有些在我看来不够完美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否认她知书达理,能够陪丈夫闲谈诗书共游山水。无论贫富都能和丈夫一起风雨同舟,并不对其有任何抱怨。但是也同时因为她的这种知书达理,是的沈复更为的不求上进。

  浮生六记读后感9

  前些日子上古文课,老师偶然提及《浮生六记》,讲到文章是如何的生动有趣,笔触是怎样的细腻独到,顿时心向往之,《浮生六记》之读后感。于是,立即去拜读了一番。《浮生六记》是一本追怀往事的书。文章写得坦率真实。不论是哪一章,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而且作者的思想史很自由的,尤其是文章第一章就写夫妇生活的《闺房记乐》,而且写得那么大胆自然。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首先从书的题目来看《浮生六记》大概是去了李白“事如春梦了无痕”的意思吧。然而只要是用敏感的心灵细细体味,再久远的事情也会依稀重现。大概人生总是不得完美。借生命的重温可以获得些许暖意。清乾隆年间,一位不那么有名的书生沈复,用简约的俊逸的文字,回忆自己的纯真少年和忧患中年,记录那段时光里所经历的闺房之乐,坎坷之愁,闲情之趣,浪游之侠。处处流露不随人是非的浪漫情怀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读了这本书,不得不羡慕其中的女主人公,芸娘。沈复得双眼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聪慧,襟怀,气概和痴情,不得不让读者“阅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娴雅,口授成诵,何其颖慧,顾盼神飞,何其缠绵,太湖纵目何其豪迈。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女儿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宝钗淡雅,比探春体贴,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间烟火。于当今的时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内涵,淡雅,一份矜持。却不料这样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长逝,空流下两行痛泪。“父亲的理想女人是,《浮生六记》的芸娘。他爱她能与沈复促膝谈诗爱她的憨性,爱她的爱美。(林太乙(林语堂之女))

  读完《浮生六记》,最大的感触就是,休闲,一点也不觉得累人,伤神。每每独到其中的一些片段还会于坐着产生共鸣。例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这是多么的会享受生活,多么惬意的比喻呀。还有其中关于插花的想法,让人不觉赞叹。总之《浮生六记》是以篇笔致生动,细腻,简约的美文。其中还印着姑苏古城的文化底蕴,透着江南才子的精神气质,裹着追忆往事的神秘面纱,是的语言精致自然。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言《浮生六记》俨然一块纯美水晶。 《浮生六记》的确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文字也不生涩,简单,阅读起来也很有趣。

  浮生六记读后感10

  沈复芸娘,一往情深,皆性情中人,且才情出众,癖好相通。宇宙之大,如两人之情兴者鲜矣。架舟往来于沧浪亭下,联句以遣闷怀,竟至涕泗相拥于怀。且夫妇肆意洒脱,就月光而开樽对酌,微醺而返。芸亦能女扮男妆,于君共品水仙庙之人间况味,亦可托言归宁,与君侍月乘凉,以续沧浪韵事。苏城南园,菜花黄时,苦于对花冷饮,殊无意味。芸于急中生智,雇街头馄饨之担,担炉火茶酒,携砂罐而去,众咸叹服,无不羡之奇想,众皆陶然,大笑而散。芸极具慧心,以帘带栏,萧爽镂因此别生趣致;撮茶叶少于,以纱囊之,置夏日初荷花心中,次日,烹天泉水炮之,香韵尤绝。如此女子,怎不教人心生欢喜。

  初读时,不喜沈复,余以为复乃懦弱无能之辈,女子一生,所求极少,不过是渴望被人收藏,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惊,免苦,免四下流离,免无枝可依。芸虽女流,且具男子之襟怀才识。可三白竟至爱妻四下颠沛。再读时,感其爽直不羁,风流蕴藉,极具赤子之心。拟蚊成鹤,使其冲烟飞鸣;出游非专为登高,欲觅偕隐之地耳;兴发之时,则挽袖卷发,攀缘而上,不惧山颠路险;值菊园中,携妻同赏,花好月圆;呼朋引类,载酒泛舟,或歌或啸,大畅胸怀,。遇人间幽雅美景时,定不负良辰,不负清光。如此天真烂漫者,岂忍生恨?

  坎坷之中,情尤可贵。况芸乃用情至深之人。病重之际,仍以语宽慰公子,曰:”蒙君错爱,百般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真诚烟火神仙矣。又曰:“君之不得亲心,流离颠沛,皆有妾姑,妾死则亲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牵挂。”“妾死,君亦早归,如无力提携妾骸骨归,不妨暂厝于此,待君将来可耳,愿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椅子”言至次,既而痛泪两行,涔涔流溢,一灵飘渺。唯有“来世”二字,断续沈耳。余读及此处,心神恍惚,念天地间竟有如此至真至纯,才情兼备之女子。余年少时,听闻文君夜奔,当垆卖酒,颇爱其勇气;读到易安“赌书泼茶,赛诗传情”之时,拍手称好,世间能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此生亦可无憾。归有光之句“庭有枇杷,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令人感怀难忘“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更是寄托真切期望。人间之情,无过于此类。

  读此书之际,正值初秋之际,然心底已是千里清秋,愈发悲凉,愁思无处排遣,遂神清恍惚,饮青梅酒少许,“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之字眼触目可及,竟不可自拔,隐隐作痛。念余年少,岂知情为何物?只知晓世间一切之人,无一非绝对孤独寂寞之一生。况茫茫沧海,诸多可遇不可求,诸多风流。

  浮生六记读后感11

  如译者所讲:浮生六记和许多老故事一样,其中有欢乐也有悲伤,有温馨也有酸楚,有热闹也有寂寞;似乎过于平凡,还有点不合时宜,却有一种看似“慢半拍”但永远不过时的温暖、悠然和浪漫;当然,还有爱情。在我看来,作者一生的经历莫过于八个字,那就是:人生写意,莫过良缘。

  沈复生于1763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代苏州画家。一生在家庭、官场、经商之间沉浮,浪游各地,阅尽人生百般滋味。诞生在苏州一个小康读书人家。沈复年幼时与他的表姐(也就是故事的女主人公——芸)定亲,开启了这段百转回肠的故事。沈复生性豁达快乐,喜好交友,喜好出游,结交了众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历了许多山水名胜。他似乎就是有这种本事,即使是困窘的日子也总是有办法过的津津有味。

  更为难得的是,芸和他是一样的人,安于简单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两人情深意笃、夫唱妇随,芸的温柔体贴和兰心蕙质,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趣味和风情。

  沈复对芸的爱是如此的真挚,在他笔下的文字中,你不难读出芸的形象:她清秀瘦弱,脖颈修长,弯弯的眉毛,眼睛灵秀俏丽,顾盼间神韵动人。唯是上唇略短,微露出两颗牙齿,虽然这似乎不是有福之相,但别有一种妩媚娇柔之感,让人怦然心动。然而芸让沈复着迷的绝不仅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为人处世乐观积极的点点滴滴。她终日神色平和,与她说话,常以微笑作答。对父母长辈尊敬爱重,待晚辈温柔和气,家事料理的井井有条,没有一点疏忽。又见她可终日与作者厮守,花间月下品读诗书,纵论古今。

  回头看,似乎我们的男主角并不大有资格胜任这一角色。虽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积极规划未来,也没有丝毫将来要继承门第的自觉;对读书没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干的父亲多多学习。他似乎甘于过小情小调的小日子,和芸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生活成小说或者剧本?谁又规定了做人就一定要志存高远、胸有成竹?我们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很平凡,并将终生平凡。沈复没有宏大的才情和高远的志向,他生性风流,不贪图功名利禄,但好在他身边有芸的陪伴,纵然生活充满未知和艰辛,但这位女子却总能把生活变得充满乐趣。

  正如我所说:人生写意,莫过良缘。在岁月的长河中,终将陪伴我们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或朋友,而是携手一生的伴侣。所以无论看上去多么平凡的人生,只要身边有佳偶相伴,接受它,安于它,坚守它,并乐在其中,发现快乐,懂得欣赏,懂得感恩,自会体会到人生独特的乐趣。

【浮生六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1.《浮生六记》读后感

2.浮生六记读后感500字

3.《浮生六记》读后感15篇

4.浮生六记读后感1000字

5.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7篇)

6.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读后感

7.《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10篇)

8.浮生六记读后感900字(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