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范文>心得体会>教师心得体会>在对比阅读中,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投诉建议

在对比阅读中,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时间:2017-05-16 09:11:18 教师心得体会

在对比阅读中,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讲授《后赤壁赋》的一点体会
元丰五年七月,苏轼曾游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同年十月,他再游赤壁,写下了同样享有盛名的《后赤壁赋》。作为《前赤壁赋》的姊妹篇,《后赤壁赋》既有着与之截然不同的意境创造,又有着与之一脉相承的生命感触。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主要采用对比法,把苏轼游览前后赤壁的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在同一年前后两次游同一个地方,有何不同:时间不同,景色不同,心情也有异同。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熟悉课文。高一时,我们学过苏轼的《前赤壁赋》,齐背这篇文章,说说苏轼在此文里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变化。(乐——悲——乐)并指导学生讨论三条题目:①作者为什么而乐?②因什么而悲?③最后为什么能乐起来?通过这样的回顾,让学生明白苏轼第一次游览赤壁时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2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的难点:作者在《后赤壁赋》里经历了怎样的一波三折的变化?找出文本依据。齐读课文,让学生把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划起来。质疑设问:(1)作者开始的情感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设计这样的讨论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学会从文本中找依据。(2)找出第一段中写景的语句,并体会它的`作用。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设这样的题目,发挥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作用。(3)作者因高兴,所以重游赤壁,那为什么由乐而变悲呢?从文字中直接找到的一些线索是什么。鼓励学生在文本里找答案。由此体会景色的变化引起了作者情感的变化。(4)作者独游赤壁的豪兴由眼前的景色引起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联想而变为激越的悲哀,最后,他能像《前赤壁赋》那样乐起来吗?“道士笑而不答”意味着什么?(5)体会我国传统意象的象征意义。
3总结:《后赤壁赋》也像《前赤壁赋》那样以情感变化为线索,但与《前赤壁赋》中的“乐——悲——乐”的情感变化有所不同,《后赤壁赋》中的情感由平静的乐,到激昂的乐,再转而为悲,但最后并不是复归于乐,而是归之于一种顺其自然的无奈与淡泊,一种巨大的空幻感。在《前赤壁赋》中,苏轼把人生须臾的解脱归之于理,从理性上论证物我皆可无尽,短暂的生命融入自然便可永恒。而在《后赤壁赋》中,则既无“情”,也无“理”,而把一切归之于“空”。全文以“不见其处”戛然而止”。可以说,理是对情的消解,在这重重消解中,对生命本质的揭露一步步深入,悲剧氛围也一步步加重。
4感悟
“让学生做鉴赏活动的主体”是文学鉴赏课的关键。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鉴赏主题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讨论、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联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比较阅读中,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

【在对比阅读中,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相关文章:

1.我的兴趣是阅读

2.我从对比中感受幸福作文

3.在阅读中感悟诚信作文

4.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兴趣班工作总结

5.对比诗

6.对比诗

7.兴趣

8.小学生课外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