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成语大全>同病相怜
投诉建议

同病相怜

时间:2014-12-04 19:49:08 成语大全

同病相怜

【成语名字】同病相怜
【汉语拼音】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成语解释】
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成语典故】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阖闾见白喜而问曰:“寡人国僻远,东滨海,侧闻子前人为楚荆之暴怒,费无忌之谗口,不远吾国,而来于斯,将何以教寡人?”喜曰:“楚国之失虏,前人无罪,横被暴诛。臣闻大王收伍子胥之穷厄,不远千里,故来归命,惟大王赐其死。”阖闾伤之,以为大夫,与谋国事。吴大夫被离承宴问子胥曰:“何见而信喜?”子胥曰:“吾之怨,与喜同。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回复俱流。』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谁不爱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离曰:“君之言外也,岂有内意,以决疑乎?”子胥曰:“吾不见也。”被离曰:“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擅杀之性,不可亲也。”子胥不然其言,与之俱事吴王。
【成语注解】
1、同忧相救:有相同忧戚的人互相救助。见“同忧相救”。
2、濑:沙或石上浅而急的流水。
【成语出处】
1、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回复俱流。”
2、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同病相怜,缀〈河上〉之悲曲;恐惧置怀,昭〈谷风〉之盛典。”
3、唐.白居易〈戏赠梦得兼呈思黯〉诗:“顾我独狂多自哂,与君同病最相怜。”
4、《红楼梦.第四五回》:“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
5、《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后来听到他令尊的那番委屈,又与我父亲所遭的冤枉大略相同。因此我从这任侠尚义之中,又动个同病相怜之意,便想救他这场大难。”
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暗想我父亲去世那年,我也只得十五岁,也是出门去运灵柩回家的;此人可谓与我同病相怜的了。”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
使用类别    用在“同情互助”的.表述上。
【同病相怜造句】    
1、这对同病相怜的朋友,总是甘苦与共,感情十分深厚。
2、他们两个都被失业所苦,彼此同病相怜,经常互吐苦水。
3、你们不要光是同病相怜,更要互相鼓励,才能早日走出困境。
4、他们从小一起在儿童福利院长大,因此彼此总是同病相怜,互相扶持。
5、他们两个同时名落孙山,只好同病相怜,彼此安慰将来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6、他们真是一对同病相怜的苦难街友,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却都失业饱受饥寒之苦。
7、他们一样父母早亡,如今同在一家公司服务,当然很容易同病相怜,彼此结为好友。
辨识
【近义词】:同忧相救,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惺惺相惜
【反义词】:同行必妒
辨似:
形音辨误    
同    “同病相怜”及“物伤其类”都指为同类的不幸遭遇而难过。
异    “同病相怜”侧重于双方都在相同的处境下;“物伤其类”侧重于自身未遭不幸,但因受害者同属一类而有所感伤。
同病相怜    物伤其类    辨似造句
他们从小一起在育幼院长大,因此彼此总是同病相怜,互相扶持。
看到同事因故被裁撤,我们内心当然会有物伤其类的感受。
【参考词语】:同病相矜
【汉语拼音】:tóng bìng xiāng jīn
【成语解释】:矜,怜惜。“同病相矜”犹“同病相怜”。见“同病相怜”条。
1、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诗:“共展排空翼,俱遭激远矰。他乡元易感,同病转相矜。”
【参考词语】:相怜同病
【汉语拼音】:xiāng lián tóng bìng
【成语解释】:同情与自己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见“同病相怜”条。
1、清.阎尔梅〈答单臣素〉诗:“手札来相慰,苦余复苦君。相怜同病友,不作送穷文。”
【同病相怜的成语故事】
《吴越春秋》这本书,记载了春秋时吴、越两国的历史。伍子胥原为楚国大臣,楚王听信谗言杀害其父兄,伍子胥因而逃到吴国,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后来楚国的白喜也因其祖父被谗言所陷,遭平王杀害,而投奔到吴国。伍子胥向吴王引见他,使他也同样受到阖闾的重用,并常与之商讨国事。吴国的另一大臣被离相当不解,便问伍子胥说:“您为何初见白喜就如此信任他?”伍子胥回答:“这是因为我的遭遇和白喜一样。你应该听过〈河上歌〉吧?里面有一段歌词说:『同病相怜,同忧相救。』就好像受惊的群鸟,聚集而飞;受阻的流水,回旋聚合。我这样是同病相怜。有谁不会因思念故乡,而更同情和自己有类似遭遇的同乡呢?”“同病相怜”就是直接摘自此处的一个成语,被用来指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

【同病相怜】相关文章:

1.同病相怜造句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同病相怜同病相怜的意思,同病相怜是什么意思,同病相怜的近义词,同病相怜的反义词,同病相怜的故事,同病相怜造句,同病相怜的解释及成语典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