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作文技巧>初中作文审题技巧介绍
投诉建议

初中作文审题技巧介绍

时间:2019-04-25 12:01:59 作文技巧

初中作文审题技巧介绍

  初中作文审题技巧篇一:

初中作文审题技巧介绍

  1.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解析]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2.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解析]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3.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解析]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4.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

  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解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5.细节切入法

  把握材料中的有启发意义的细节。

  【示例】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解析]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6.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解析]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然而薛潭“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7.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解析]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8.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解析]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9.互补完善法

  组合性材料,若几则材料提出的观点本质都是积极的且没有冲突,在立意时可以将几则材料的观点结合起来。【示例】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解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初中作文审题技巧篇二:

  在中考作文阅卷活动中,有机会对大量中考作文做了诊断与剖析,共性的“硬伤”还显而易见,就是作文的审题技巧。作文审题能力是考生必备的一种能力,牵涉到筛选、提取信息,进行理性分析,然后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能力的考查。俗话说:“作文占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语文成绩的高低则与作文得分的多少息息相关,而文章成败的关键性一步就是审题。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主要以命题、半命题作文为主,训练学生的命题作文审题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提到:写作要紧扣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生动,表达自己的切身体验,感情真切。各地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每一等级的首要条件就是切合题意。由此可知,审题准确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所以写作之前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认真审题。

  二、中考命题作文的命题特点:

  (1)命题内容:近年来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或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人生哲理,或聚焦社会热

  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命题形式(一般有两种形式):A、“题目+要求”的形式。B、“提示语+题目+要求”的形式。

  (3)命题方式:词语式命题。题目是一个字或两个字的词语。如“回报”“聆听”“分享”等;短语式命题。题目以短语形式出现,如“少年风采”“今天真好”等;句子式命题。题目是一个句子,如“忠言逆耳助我行”等。

  三、中考命题作文的基本原则:

  1、标题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则:一般从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方面进行限制,或明或暗对写作提出的具体要求。

  2、标题意义上的内在性原则: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标题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看到标题的,就要想到标题的内在含义或隐含义。命题者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求挖掘题目内在的含义。

  四、如何精心审题,准确符合题意:

  (1)精审题目:

  ①词语型题目:指题目是一个词语的命题形式。词义可以分为单义词语、多义词语。这类题目审题抓住要诀:明词义、品内涵。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单义词题目,这一类的词只提供了写作的内容,没有限定性,只以这个词的意思为中心即可,审题比较简单。而象《考试》,《墙》有比喻义的多义词语遇到这

  类题目,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或引申义,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②短语型题目:指题目是短语构成的,如“黑板上的记忆”“阳光路上”“拥有阳光”等。这类考题要分析题目的短语结构和词性特点,明确思考的重点和方向,抓要诀:抓题眼、明关系。

  1)偏正短语的题目:

  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黑板上的记忆》,其表意的重心在“黑板上”三个字上,审题时只在紧扣“黑板上”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

  2)动宾短语的题目:

  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告诉你我的一件新鲜事》,这是个动宾短语,但比较复杂了,题目限制了对象——你,内容——趣新鲜事,数量——一件,范围——我的。时间、地点没有限制,写作时就可以抛开时间、地点不去考虑。这样,选材的范围就大多了。

  3)主谓短语的题目: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听,花开有声”:“开”“有声”就是题眼,“开”意味着“绽放”,花开的常态是无声音的,而谓语“开”的结果是“有声”,这就要求你审清楚“有声”的内涵。“听”是文脉,行文要时时扣题、紧紧扣题。文章表面写花,其实要关乎人情、事理、志趣。

  (4)并列短语的题目

  颠倒前后词语意思不变,在写作上要两个方面都强调突出,不可以偏向任何一方。如:“有与无”“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我与故事”等等。再如:“我与老师”是一个并列式短语,“我”和“老师”同等重要,二者不可有所偏废。可以写“我”和“老师”之间的密切关系或有趣味或有意义的小故事。

  ③句子型题目:指题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要诀:紧扣题眼、弄清句意。特别要关注句子的多义性:基本义、比喻义或引申义和象征义。例如:写《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构思时,要想清楚这几个关键问题:“你”是谁,写一个“你”,还是写几个“你”?.为什么要依靠你,即依靠的背后是什么?既然想要依靠,肯定是有一番话语要倾诉,此中的情感是什么?或者对生活有什么认识要交流?“你”在题目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重点在抽象意义上。“你”在这里指人物(“你”)的精神,非物质的东西。

  (2)看清作文题目里的每一项要求:

  文体、(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

  字数(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一般是“不少于

  600字”或者“600字左右”。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人称(《老师,我要对您说》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的内容。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要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作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范围: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就不能写。命题者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我们不能不细察。有的要明确时间范围《夏天的晚上》《放学的路上》《记学作文中的一件事》《记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他留在我的记忆里》《毕业前夕的他》。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如:“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

  句式: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波折》《我最崇拜的一个人》《街头见闻》,这项审查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了。《生活因思考而精彩》、《阳光总在风雨后》《我参与,我快乐》

  副词: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

【初中作文审题技巧介绍】相关文章:

1.作文审题技巧

2.作文的审题技巧

3.作文审题的技巧

4.作文审题方法技巧

5.最新关于话题作文技巧专题之审题技巧介绍

6.五个作文审题技巧

7.作文审题的六点技巧

8.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