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说明文>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

时间:2020-04-16 09:10:10 说明文

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

  说明文就说明对象而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说明事物的特点;二是阐明事理。下面是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

  1、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

  一、创建情境,激发情感

  兴趣和爱好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渗透的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这样枯燥的说明文,我们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运用现代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让学生欣赏大海美丽的景色。

  在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对大海的探究的欲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就及时激发学生的情感,设计问题:如果有机会想不想去看一下大海?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你心中的大海吗?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表扬激励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二、朗读品味,感受语言特质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担心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所以抓紧时间用来讲解课文中所谓的知识点。这样,只会剥夺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对字词的敏感主要是读出来的,所以如果教师能通过恰当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领悟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和科学性,效果比单纯地分析课文要好得多。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后,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从读中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布置朗读任务:把特点通过读表现出来。

  由于之前学生对文章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因此,学生在朗读时已触摸到文字的“温度”,自己的感情也自然流露在朗读中。在学生朗读时,我又巧妙地对语言特点进行点拨。随后,我还通过让学生同桌互读、互评的方式,通过师生合作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质,理解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一个数字、一个举例、一个比方,都在学生在朗读中成为他们对文字宣泄的载体。既让学生感受了说明文语言的特质,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感。

  三、比较品评,感知文体特点

  说明文教学如何“识文辨体”,特级教师姜茗芳老师在执教《太阳》一课所用得“比较法”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课始,姜老师就出示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断,教师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段优美的文字后,让学生畅谈感受。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文字的优美,同学们沉浸在文章优美的“画面”中。如此品味,实则在学生心中树立了一面镜子。

  接着,姜老师话锋一转:“那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太阳》,它的语言又会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大家走进课文好好地念一念,感受一下。”学生兴致盎然地自由朗读了课文之后不约而同地有了这样的感受:整篇文章感觉硬梆梆的,很单调。于是,姜老师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感知《海上日出》是篇写景散文,而《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姜老师开课即选了巴金的《海上日出》这样的美文让学生感受,通过与《太阳》的一番比较,引领学生发现两者在体式和风格上的明显差异。我在教学《太阳》时,也采取了姜老师的方法,通过两篇不同文体的阅读,没有说教,也没有灌输,不经意的安排中,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文学家;什么是科学小品文,什么叫真正的文学散文。

  四、探究感悟,了解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明白课文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懂得如何阅读这类文章,为写作这类文章打下基础。因此,了解说明方法应是说明文教学的根本。《太阳》一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很多,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说得既通俗又具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教学中,辨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很容易,理解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则需要联系所说明的事物特征去感悟、品味。课堂上,我成功的扮演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引领学生探究、感悟,从语言文字中捕捉说明方法,了解说明方法。在梳理课文内容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写得不错,就在那个地方打上一个五角星。”这些教学步骤与手段将枯燥的说明方法的学习融化在语言文字中。学生迅速地捕捉到文字的脉搏,将文中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及用词准确的句子找出来,我随机引导学生将说明方法提取出来,并由学生板书、小结。

  五、回归整体,品味语言

  让学生在理解内容、弄清思路、明确说明方法的基础上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也可选取比较经典的段落读,让学生边读边找出具有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字、词、句等,加以赏析。以《海的颜色》为例:作者经过观察后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请大家轻声朗读第9自然段,说说你的看法,然后引读,揭示首尾呼应的写法,联系上文体会它的好处。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你发现这种说明文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个活动要预留出比较宽裕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细细品味欣赏。

  比如“关联词语”,在介绍渤海湾的海的颜色富于变化的时候,用了四个“因为”使说明的层次分明;比如,在说明语言上,“可能”这样的词语使语言严密准确,让人感受到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回顾整体,在说明文的知识学习和运用上,我们就可以达到“窥斑见豹”的效果。

  六、有效拓展,学会表达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度拓展,创造性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活用说明方法,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从科学知识维度出发,从内容上关照,拓的是课本内容。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丰富更立体的感知。从语言学习纬度出发,发展语言。

  2、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

  一、严格按照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说明文,关键是弄清说明文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说明文有两类教学目标:

  1、一般教学目标。即识字写字、学句写句、朗读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等,这是教学任何一篇课文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说明文也不例外。

  2、特殊教学目标。即学会阅读、写作说明文这种特殊的文体。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说明文教学提出如下明确要求:“阅读说明文,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句话对说明文教学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抓住要点,二是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抓住要点”与课标在中年级提出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有近似之处,但要求更高一些,要分点说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及分点说出某些段落的主要内容。因为说明文大多是按若干要点组织文章思路的,抓住了要点,就抓住了文章的纲领。抓住了纲领,就大体把文章读懂了,把文章的结构弄清楚了。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了解“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等方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二、审视说明对象,整体感知课文

  1、抓特征的典型性。说明事物的文章,是为了使人们了解某一事物的性质或发生发展的过程。作者怎样才能把某一事物说得准确、清晰,让人们了解它呢?抓住事物的特征是一种主要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特征,这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所以,只有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才能使人们对某一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

  教学说明文,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出示之后就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抓住事物的哪些特征来说明事物的。可以直接揭示,也可以让学生加修饰语揭示特征。

  如教《神奇的克隆》一课,可以把“神奇”作为教学主线。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把握特征的典型性”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立足全文抓特征,作者写克隆,是抓住哪几个部分表现克隆的“神奇”?第二步,学习克隆是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各段的要点,作者写克隆的神奇,是抓住哪几个要点写的?第三步,让学生自学其余各段,抓住“神奇”体会克隆的意义。这样自始至终围绕事物特征的典型性来教来学,学生既可以学会抓事物特征的典型性,又可以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还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可谓一举四得。

  2、抓结构的条理性。人们接受知识是按一定认识过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而逐步深化的,说明文在结构方面就必然突出事物内在的条理性,以显示事物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言之有序,条理清晰,则体现了说明文的特征。因此,分析说明文就要注意理清作者构思的逻辑顺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色。

  说明文的结构是作者运用语言材料说明事理的整个过程中所做的部署安排,但作者所用的材料不是随意堆砌的',而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按照一定的条理顺序,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起来的。就是说要层次清晰,言之有序。就其材料的结构组织来说,有的按时间顺序,如《烟台的海》等文;有的按空间顺序,如《大自然的文字》等文;有的按逻辑顺序,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文;有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往往几种形式综合运用。

  另外,分析文章结构,不仅要使学生清楚文章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更重要的是要弄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其作用是什么,深刻理解文章在结构安排上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真正把握说明文言之有序、条理清晰的结构特色。

  三、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文章特点

  1、抓说明方法的多样性。说明的方法是一篇说明文的表达技巧因素。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资料、列图表等。教学说明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弄清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技巧,形式说明能力。

  一篇说明文,往往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在教学时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分清主次,着重分析在文章中占主要地位的方法,探讨其精妙所在。例如《麋鹿》可重点分析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神奇的克隆》可以主要分析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等。

  进行说明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能找出文章中采用了几种说明方法上,更重要的是把特定的事物、特定的说明目的和相应的说明方法联系起来,探讨文章为什么使用这种说明方法。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大量采用数据说明埃及金字塔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既准确地反映了事物本身的情况,显示了科学研究的严密性,又给人以翔实可信之感,还避免了抽象、浮泛以至于冗赘的说明。此外,还可引导学生探讨怎样综合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更好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

  2、抓说明语言的灵活性。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简洁、明晰,并且要尽量生动形象,富于情趣。

  准确、严密。说明文的语言最根本的特点是准确、严密,因为只有用语准确严密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才能保证内容的科学性。例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陨石的水分比较少,而彗星本身大多是些大冰块,含有丰富的水。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这里运用了“大多”、“也许”、“数亿年”等词语,就准确严密地说明了火星上水可能的来源。

  简洁、明晰。无论是介绍浩瀚的宏观天际,还是解释纤细的微观世界,欲清楚明白地述说古今中外之事物与事理,就要有简洁、明晰的语言。如《学与问》一文,作者在总结观点时,用了“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用语简洁、明晰,使读者对文章的观点有了清楚的认识。

  3、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

  一、提高认识,明确说明文的重要

  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取代的。从小学说明文的内容看:如《苏州园林》《蝈蝈》《故宫博物院》《看云识天气》《中国石拱桥》等等。这些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不仅给人以经验和智慧,而且给人以启迪和开拓。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时代,说明文的用途越来越为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文学作品,你可写可不写,而说明文,如作会议记录、定条约,你就非写不可。由此可见说明文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因此,笔者认为,说明文教学决不能舍弃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片面地就文教文,以致失去了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趣的机会,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吸收课文原有知识养料的同时,触类旁通适当地或介绍或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

  二、提升素养,理解说明文的作用

  科学素养,即人在了解自然并且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如今的小学学生正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因此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科学素养的提高不仅对自身产生巨大作用,对于全社会全民族的意义也同样深重。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外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对科学素养的提升进入嵌入式教学,这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是十分有效的。学生通过对课外说明文阅读的搜集和吸收,可以有效地扩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重大的作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甚至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激发兴趣,教学说明文的基本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多数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得饶有趣味。

  在进行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积极的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也可以看到说明文的闪光点和有趣之处。从而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性,投入到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去。在讲授《中国石拱桥》时,向学生播放有关石拱桥的视频录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实物、录音、教学片段或者视频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呈现出事物的具体形态,从而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事物的特征,然后更加具体的了解到课文中的知识。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生动性与直观性的统一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对说明文教学而言是一大福音。无论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间接的体验。

  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和影像等辅助手段,把说明对象变为直接的感官印象,从而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事物的特征,然后更加具体的了解到课文中的知识。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生动性与直观性的统一。在学习《看云识天气》时,老师可以事先把八种云的彩图投影出来。让学生们通过课文中对云彩的描述,来对这八种云彩图对号入座。这样学生们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通过学习说明文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看似平常,却蕴涵着科学的道理,衣食住行,四季更替,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生活其实就是一本大书。而说明文就是从生活出发,诠释生活,介绍知识,明白道理。

  四、拓展延伸,说明文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懂了。于是笔者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延伸,就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爱好,按多样性、广泛性原则选择各类说明文让学生阅读,以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在学习《马》一课时,课堂上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些知识得到了动物某些特性的启示。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形,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

  4、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1、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精心设计会对课堂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时对一节课的生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导入环节的安排不仅限于课上,也可以将其延伸到课前,这样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为课堂进行陈铺。如: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创设情境导入等。

  2、发掘文本中的趣味因素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样的契机,引导学生对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阅读。比如《种瓜得豆》一文,转基因技术的神奇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读这样的课文会很自然地激发他们的猜想,对于生活中的多种现象他们甚至会有想试一试的冲动。“可以把动物的基因搬到人体里吗?”“假如把猎豹身体里管跑步的基因搬到人体里,会怎么样?”这样的问题敲打在学生的心坎上,阅读的兴趣自然大增。有什么特点和功能?”这样的提问将学生的兴趣引向书籍,引向生活。

  3、发挥科学真知的吸引力

  说明文中的信息量比较大,或者说信息量比较集中。阅读这样的文章对增长学生的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多阅读这样的文章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很有好处。老师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激发学生阅读的期待、阅读的兴趣。

  二、明确并把握好各学段阅读教学目标

  崔峦先生说“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课程标准中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体现了训练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只有把握好了各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关于说明文教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在第二学段(3-4年级)没有提出相应的阅读目标要求。

  我们该如何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教学这种文体呢?教师要从“三个角度”出发:从文体角度出发,应该把握两点:一是所要说明事物的特点;二是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从年段角度出发,中年级虽然没有提出相应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其它阅读的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说明文的作用和特点,适当渗透一些说明方法的教学。而高年级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落实。年段的要求应有所不同,目标要逐层提高。同时,要兼顾年段的其它阅读目标,比如高年级段: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感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等。

  三、把说明文教出语文味

  1、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某个特征而采用的方法。小学教材中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体会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

  2、体会语言的精妙

  ①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无误首先体现在那些列举的数字之中,其次是文中的一些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副词或形容词。如《只有一个地球》中,“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句中“至少”一词,本身极其普通,可是在这里却对于句子表达的准确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去掉“至少”,对比朗读,体会表达效果,从而明白,作者用它强调了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过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强调了地球对于人类的性,照应了课题“只有一个”。②生动性。说明文并非都是平实的语言,有的也生动活泼。教师可结合文本特点,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擦亮孩子们洞察语言的眼睛,让学生抓住一些动词,体会文章语句在表达上的特殊效果,进而学会将这些特色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真正地学以致用。

  3、学会提取信息的方法

  说明文文本信息含量大,怎样迅速地从中获得准确的信息,这是读懂说明文的当务之急。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很容易把这个环节变成纯知识的了解,而忽略了交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

  4、领悟谋篇布局的技巧

  文章的谋篇布局一般包括:开头和结尾、层次结构、过度、照应等。说明文以条理清楚、思路清晰见长,而我们小学课本中收入的说明文,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作者不仅仅在语言上下足了功夫,其巧妙的谋篇布局更是让人心悦诚服,是学生习作的好蓝本。如《鲸》,作者从大小、进化、分类、吃、呼吸、睡觉、繁殖等方面介绍鲸,文章结构清晰,可引导学生领悟介绍动物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从而迁移运用。

  四、适度的拓展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开发和利用一些相关资源进行适度、有效的拓展,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教学《麋鹿》这篇课文,课前教师可布置给学生阅读有关麋鹿的资料,从书籍、杂志、报纸多种途径摘抄、剪贴文字和图画。教学时,教师在原有课文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可以呈现另外一些信息―――麋鹿的活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等。学完这课后,可组织学生阅读其他更多的动物文章,去了解其他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等。教师在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时要有针对性,可以是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也可以是与教材表达方式类似的文章。

  五、说、写结合

  语文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说和写上。说明方法是通过具体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单纯把课文知识介绍给学生,还要巧妙地把“写”融进课堂,使学生在二度感知文本的同时进行个性化创造。

  (1)仿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写作,而且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习作的兴趣,甚至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在教学《卫星比武》这篇文章后,让学生学写并列式短文,用“名称、形状、用途、自述”的顺序介绍一种自己课外了解的卫星。仿照课文《鲸》的方法写一写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如狗、猫等。

  (2)改写。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改写成一篇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的《新型玻璃的自述》,这样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了桥梁。然后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新型玻璃的自述》,让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深入感知文本,体验到“干瘪生硬”的说明文同样需要巧妙的架构和生动的语言。

  (3)补写。补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

【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说明文的做题方法

2.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3.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4.小学语文应用文的方法

5.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6.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7.小学语文高效学习方法总结

8.小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