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节日作文>关于元宵节的作文>元宵节作文1500字
投诉建议

元宵节作文1500字

时间:2021-06-29 10:32:55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

元宵节作文15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作文15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宵节作文1500字

元宵节作文1500字1

  我喜欢吃元宵。轻嗅香甜,入口丝滑、软糯,唇齿留香。由此爱上了元宵节。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里,元宵节闪耀着独有的魅力。

  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庆丰、团圆、祈福、祝愿,被赋予了太多的内容,所以热烈、忙碌,一点也不轻松;还有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除夕,无一例外,也都承载着特定的寓意。所以,中国人总是忙忙碌碌,好像永不停歇一样;总是前思后量,凝重端庄,好像有无尽的要事忖度。

  想来,这大约是中华民族“勤劳”、“远虑”特质的真切体现吧。

  唯独元宵节,没有被赋予多少特定的内容和框框,就是男女老少同欢共庆的节日。放下手头的事项,走出家门,涌向街巷,张灯结彩,万千扮相,打情骂俏,亦庄亦谐,恣意张扬!

  下一个节日就是二月二的“青龙节”了,那意味着锨镢上肩、重回田间地头,意味着年年劳作的又一个轮回的开始!就连学子们也要在元宵节后收心敛兴,重回日复一日的伏案苦读了。

  所以,元宵节的华丽,有时竟让我莫名地产生一种奢侈感!似乎唯有这一刻,我们可以放松身心,尽情地享受这个节日,把平日里的忙碌和凝重,都抛到九霄云外。

  元宵节是传统节日里最浪漫的节日。是中国的狂欢节、情人节。即使在理学规矩最繁多,对女子禁锢最苛重的宋明朝代,年轻女子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此时此刻也可以上街遛巷,抛头露面、顾盼巧笑,无需缩肩敛襟。

  从中国历代诗词歌赋中不难看出元宵节的浪漫和唯美。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我国自古就有闹元宵的习俗,一个“闹”字凸显了元宵节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可以和西方的狂欢节相媲美。

  儿时,元宵夜是一定要到街上观花灯、看“扮玩”的。人们将花灯扎成万千模样,有楼台仙阁,有动物花卉,有昆虫游鱼,还有身姿袅袅、裙袂飘飘的云端仙子……;“扮玩”的队伍像长龙,一拨一拨走过,甚是壮观。队伍里各色人物粉墨登场,诙谐幽默。尤为活跃的是各类丑角儿,扮相怪诞,表演滑稽夸张,好像唯一目的就是逗你开怀大笑,肆无忌惮地把笑声和欢乐抛洒到空中;小商贩们也早早地在路边支起货架,竖起招牌,卖各色小吃和各种玩具。每一个摊位都人头攒动,生意红火。

  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从各个角落里不断如潮涌出的人。那嘈杂的人流如轰鸣的巨浪,黑压压望不到边。我骑在姥爷肩膀上,在人潮中随波逐流,任意东西,享受那份“挤”的快乐!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好像“挤”本身就是快乐,就好像要有“撑”的感觉才算吃饱了一样。人们的欢呼和惊叫声此起彼伏,似乎比鞭炮声、夜空里不断绽放的烟花还要欢快和灿烂。我就这样和姥爷随人群而动,观花灯、看焰火,听人们方言十足的嬉笑对骂。好不惬意!

  现在的元宵节,失去了往日的拥挤,增加了过去不可比及的华丽。体育场、大街小巷的电子LED灯更加瑰丽、璀璨和奇幻,就像一曲永不停歇的《卡门》序曲一般,气势恢宏,热烈奔放。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元宵节的焰火燃放总是狂欢节的高潮,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让人们引颈张望。

  随着一声声爆响,黑天鹅绒般的天幕上,不时绽开簇簇朵朵、流放溢彩、姹紫嫣红的烟花,或绚丽如钻石、如繁星,或明亮如朗月、如红日。刹那间,一个童话般迷人的世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焰火像写意的画家,在城市的上空肆意挥洒浓墨重彩,次第晕染出一幅幅梅香、菊韵、富贵牡丹画卷;焰火仿佛寂寞的舞者,水袖轻扬,潇洒升腾,凝目间在云端展露惊世绝俗的笑靥;焰火又是诗意的歌者,引吭高歌,浅吟低唱,让万千心愿绽放成生命的辉煌烂漫!

  看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我已经忘记了脚下的大地,心事如花随焰火飞升至九霄云端一同绽放。

  是幸福?是满足?是憧憬?是期望?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只觉得就是心花怒放,好像几个世纪的憋屈在这一刻轰然扬洒,消逝殆尽,淋漓酣畅!

  燃吧!放吧!这一刻,就让华夏儿女的心花、梦想在九霄云端绽放!

元宵节作文1500字2

  那年和秀才王去韩国,正赶上春节和元宵节期间,没想到竟在异国他乡吃到了“元宵”,甜蜜的异国元宵节。

  原来,与青岛近在咫尺的韩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春节和元宵节也是比较大的传统节日。韩国的元宵节虽然没有国内热闹华丽的灯会和喧嚣的烟花鞭炮,却以传统的民俗表演来演绎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农民们还在这一天祈祷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应韩国客人金老板之邀,我们在一家江边的小酒店小聚。

  那天夜晚天上的月亮很圆很圆,洁白的月光洒在江面上,我眺望着江心的圆月出神,微风吹来,不经意将浮在不断晃动的波光上的圆月亮吹碎了,不由,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若有所失中,一锅土豆元宵端了上来。我吃着韩国的元宵想起那一年飞雪中逛元宵节的情景。

  青岛有个卖元宵的很出名,还被荣获青岛特色小吃和山东名小吃的称号。这就是“元宵大老李”,青岛人都知道。大老李汤圆的特点就是滑、软、粘而不沾牙,爽、香,甜而不腻口,个小圆匀,皮薄馅大,开水下锅,一漂就熟。在馅料的品种上,除了人们熟悉喜爱的黑芝麻、花生,黄豆,豆沙,枣泥,桂花。玫瑰,水果、八宝馅外,还有无糖系列的芝麻、花生、黄豆、豆沙馅,更结合青岛的特色开发出海鲜、鲜肉、香菇油菜、药膳型的鸡腿蘑菇等,让糖尿病者和肥胖者在元宵节都可以吃上这寓意吉祥的美味佳肴。所以,一般青岛人逛元宵节都要品尝大老李的元宵。

  纷纷扬扬的小雪飘着,我和爱人走在有些冷清的元宵山会里。一对恋人正巧在我俩的一旁边走边争吵。

  “你不能不走吗?”是男的声音。

  “啊,我出去也不是不理你了,留完学就回来。”女的说。

  “那谁知道呀?在青岛边工作边考研,不是一样吗?”男的劝道,元宵节短信《甜蜜的异国元宵节》。

  “啊、啊……”女的不说话了。

  这显然是刚大学毕业的两个年轻人,正为女的要出国留学在拌嘴呢。

  “瞧,前面就是大老李元宵了。”爱人提醒我。

  只见大老李的元宵大棚前仍有不少人在排队。两个恋人走在了我俩前面排在队尾,我和爱人也走过去排在了他俩后面。大棚旁的高大松柏上落满了洁白的雪花,寒风吹来,松柏的树梢摇曳着,飘下一层淡淡的白雪落进煮元宵的那口大锅里。

  两个恋人还在前面嘀咕着,只是声音显然放小了。

  大锅上冒着浓浓的蒸汽,升腾的蒸汽袅袅上升,愈来愈淡薄,遇到冷空气后便化为乌有。

  快排到两个恋人了,正好煮熟的元宵买完了,只见大师傅又将一些雪白的元宵放进大锅里。一个个滚圆的元宵纷纷争着跳进滚烫的沸水里,慢悠悠沉到锅底雪藏了,刚才还滚动着的热水此时偃旗息鼓平静下来。炉火很旺,不一会儿工夫,热水微澜的水面又“咕嘟咕嘟”沸腾起来。那些被雪藏的白精灵一个个奋勇争先地冒出来,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转眼间几乎布满整个锅面了。那一个个白色的元宵,在不断滚动的沸水里变换着队形,像是在排兵布阵等待着检阅。

  “熟喽,来,要多少?”大师傅问两个恋人。

  两个恋人开始坐在大棚里的饭桌上吃元宵。我和爱人也坐在他俩旁的桌前吃起来。

  “你先吃!”男的用小勺小心翼翼盛了一个雪白的元宵,放在嘴边吹吹,然后才放在了女朋友前面的小碟里,并关照道:“先凉一下再吃,别烫着。”

  “好……”女的显得有些激动。

  “啊,你如果真要去,可要经常给我打电话,越洋过海的,我在家乡吃元宵时,一定想着你,替你多吃几个。”男的说的很动情。

  “噢……”女的眼圈有些湿润了,她轻轻咬了一口芝麻元宵,一股甜香的暖流溢入口中,顿时一种难以言表的浓郁乡情涌上心头,“噢,谁说一定要出国啦,到那里我上哪儿吃这大老李元宵呢。”女的嘴里一边嚼着元宵一边说,脸上带着微笑。

  “啊,真的?太好了!”男的说罢,一口吃进一个大大的元宵,兴奋之情跃然面庞。

  棚外,雪花仍在飘着,棚内,热气腾腾,多情的元宵传递着浓郁乡情。

  “喔,又出一锅!”大师傅吆喝着。

  我看见,一旁的那两个恋人已经在窃窃私语了,青春的脸上荡漾着幸福与甜蜜……

元宵节作文1500字3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元宵节作文1500字4

  元宵节适逢周六,这样的日子最好!恰是阳光明媚,驱车下乡,一路轻松惬意。先过往岳父家,暂停之即接到了已到老家的哥哥电话,说忘了买灯,提醒我不要忘了。头一下子大了,买灯?干嘛?快速地搜索答案,想到了上坟用,但又不敢肯定,只好问明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是啊,我有多少年没有在正月十五这元宵节陪同爸爸一道给老祖宗们上坟了?竟把这传统给忘了!但愿先辈们不予怪罪。

  依稀记得以前元宵节傍晚上坟曾买过蜡烛,爸爸再用竹篾做成灯笼架子辅之透明塑料做成灯罩以放在先祖墓前,这样的灯怕风雨,天晴又怕引起火灾。现在都改用电子灯了,使用纽扣电池或干电池,以发光二极管或小灯泡为发光体,有的还辅以音乐,唱响坟茔,好处是有利于消防,却不环保,可见事事都需辩证地看待,利弊权衡。至于上坟缘何送灯,至今仍不太明白,暂且认定是祭典先祖、怀念先辈的一种形——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感恩。有一种说法是“灯”与“丁”近音,意即祈祷先祖保佑家族人丁兴旺;或蕴意前途光明。也许福荫子孙,多种期待都兼而有之吧!

  因为已身处乡村,只能在路边找小百货店买记忆中的电子灯了。第一家没有,只得掉头回蓼花镇。回转之即,前后左右照顾到了,却在倒车之即,从车顶传来摩擦声,应该是车顶擦上了一旁废弃的向外伸展的水泥斗蓬!难道是老祖宗的警告?!其实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自身眼观六路的技能不足而已。前行不足几百米就看到路边有祭祀用品,摆了一地电子灯。为表示自己的歉意,我挑了这里最大的外形似亭台的电子灯。在同约30多岁的店老板沟通之即,要求所购的每个灯都能在开关打开之即灯都亮,便用家乡话说了句,大意是:“每个灯都要确保亮,不然的话老祖宗会找我麻烦,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他们找你哈”。没想到,此话一出,已经装袋的灯被再次拿出来验证。我哑然失笑,想起了关于清明的一个段子:一店主鼓动已经为老祖宗购买了纸扎智能手机的后生,告诉他需为老祖宗买个充电宝,免得老祖宗手机没电时来找他。他欣然同意之时,要求店主给个名片,若质量不过关,就请老祖宗来找店主售后……

  元宵之夜,月明星稀。村里人聚集祖堂,是要游龙和舞狮。不觉又翻篇到儿时参与过的舞草龙:村里一群小孩,用稻杆扎成一节一节的草龙,用竹杆撑起,各自在家里带上一捆香,点亮插满自己护着的一节草龙身上,形成连串星星点点的亮光,到每家每户游走。还记着那时不知怎么传开的配套土话儿歌(音译):“杆巴龙,乓乓光,一要糖子二要香” 焚香所产生的烟雾,混杂每家接送草龙放鞭炮时产生的硝烟,聚集在各家本不宽敞的厅堂,往往让你泪眼模糊,却时时伴着声声笑语!今晚,我再次成为其中一分子,成为锣鼓队中的一员。草龙已换成了布制黄龙,形神兼备,同时配套了金狮装备。负责游龙的身着黄色配套服饰,清一色青年,雄姿英发!舞狮者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狮裤。在锣鼓齐鸣声中,堂叔唱起了舞龙歌,村里自娱自乐的闹元宵节目正在开演。游龙和金狮要到每家每户的客厅里转转,驱赶晦气,留住福气;就连常年不开门的老房子,今晚也会敞开厅堂,以鞭炮接送。整个活动近两小时,全村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好不热闹。再就锣鼓敲打多扯两句:村里添置了两套,每套有六件,分别是锣、鼓、铛锣、铜钹、镲、咯锣(家乡话,打击时发时咯咯的声响,书面语不知道是不是“小云锣”),这其中,按照传下来的节奏,我相对擅长的是的是鼓和铛锣(其实是个半吊子),另外还能滥竽充数的是镲、咯锣,而大锣和铜钹是不敢动手的。敲锣打鼓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可是我辈却无法比及父辈,节奏的协调、韵律的优美均差一大截,而我们的下一辈,都不敢拿起鼓槌了。不得不感慨,有些传统,随着时间慢慢地流失……

  事后,迎着月色,驱车赶到星子县城(当今应称庐山市区,但不习惯)住下,枕着游龙时的余兴和锣鼓的余韵美美地睡了一大觉。

元宵节作文1500字5

  今天是元宵节。

  早晨七点,被一阵阵鞭炮声将我吵醒,睡眼惺忪的我,感觉有些莫名的烦躁。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记忆中小时候的元宵节应该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然后一起放焰火的节日。但人越成长,对节日就越感到莫名的恐慌和忧伤。或许是因为年龄和环境的原因,现在再也找不到以前过节的感觉和兴奋感。站在阳台上通过窗户往下望,小区里嬉戏的孩童不时燃放的鞭炮声和嬉笑声不由得将我带入了儿时的记忆。

  儿时的家乡,元宵节,除了全家一起包汤圆、煮汤圆和吃汤圆以外,农村的小孩子们白天会到自己家地里去收集柴禾。收集起来的柴禾堆积在一起,等到晚上吃完汤圆之后,大人们就会领着小孩们到地里一起点燃白天收集起来的禾堆,然后围着火堆,点燃火把,唱着童谣:“虫虫蚂蚁赶下河,赶到村前河……。”整个山坡和田地里,全是柴禾燃烧照亮的景象,孩童们放着鞭炮,燃着焰火,唱着童谣,流连在元宵夜晚的狂欢童稚之中……

  经过很多年,离开家乡在外闯荡,才知道外面的汤圆是圆形的,与我们家乡自己手工制作的汤圆不管从形状或是感觉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一群鹅,飞下河,漂的漂,落的落。”这首童谣里所唱的应该就是家乡汤圆的真实形状写照。小肚如鼓的“三角体”汤圆撒入滚水锅中,沉沉浮浮,的确像一群淘气的小鹅在河塘里自由嬉戏。家乡的汤圆是有菱角的,看上去下圆上尖,感觉有点端午节包的粽子的外形,但它没有粽子的方角,它要比粽子圆和看上去更加精致。家乡汤圆的做法很复杂且馅料种类很多。

  一般来说,糯米在做成面的工序就很复杂和费力气,家乡人一旦到了腊月十五过后,每家每户都会在一种石头雕凿出来的“砚镦”里槌研糯米面。糯米面做的汤圆,馅是用猪板油、花生、核桃、芝麻、白糖、冰糖、陈皮或红糖酥麻等多种东西混合制成的。高粱面做的汤圆,馅是酥麻红糖舂細混合在一起做成的。童年的记忆里,后者当然没有前者香,没有前者爽口。由于那时生活条件和经济的原因,前者主要是招待来拜年的客人吃的,后者大多是主人自己吃。但不管是什么材质和馅料制作的汤圆,包制时候难度都很大,稍有不慎,将会导致包制出来的汤圆很难看和漏糖。小时候一直很不能理解为何家乡人要这样做汤圆的外形和不厌其烦的教我们学会如何制作。老人们也没法说清楚为何要将汤圆包制成有菱角的外形,也没法解释究竟这种外形的汤圆传承了多少代。

  汤圆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主要吃食,但在我的家乡,吃汤圆,是从正月初一早上开始的。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包汤圆,吃汤圆。年初一这一天,男男女女,一家老小全都团聚在一起,包括已近出嫁了的女儿一大早领着丈夫和儿女们回来拜年,全家特别的高兴。新的一年开始的第一天,那些油腻的、酸的,辣的,麻的,咸的……都会暂时放到一边,最佳的选择,当属汤圆。因为汤圆的馅是甜的,暗喻着生活是甜美的,暗喻着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像汤圆一样甜甜美美。当然,在包汤圆的时候,如果哪家有调皮的小妹,包制汤圆时,就会偷偷故意包上几个咸辣味道(盐巴辣子馅)的汤圆,专门盛给她姐夫们,让他们出出不伤大雅的洋相,逗乐一家人。在笑声中,全家老少亲情融融,其乐融融。春节过年,有了这样的欢声笑语才算是喜庆多多。

  现在猜想,家乡的老人之所以将汤圆包成有菱角的形状,估计跟祖辈的迁徙有关。家乡大多人都非本地土著居民,祖辈大多都是从江浙一带随军征迁而来,战争结束了或所处的王朝被推翻后,就地解甲归农,入住乡里。但家人和亲戚都还在征战前的家乡,带着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回去与家人团圆的遗憾,家乡人的祖祖辈辈才将汤圆包制出了有菱角的形状,以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将汤圆包制成有菱角的形状,是为了寄托对祖辈所曾经生活的地方的一种记挂,是一种思乡的情怀,是一种无法回归的遗憾……

  窗外的风很大,阳光很强烈,风声将我的思绪重新带回到了现实。楼下小区里年前被霜雪冻坏的景观树,在春风吹唤中慢慢正抽枝发芽,散发出勃勃的生机,一切都看上去是那么和谐和有希望。我想,人生和生活也应这样。

元宵节作文1500字6

  书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可以让我们意志坚强,品行高尚;是狂风疾雨吹断了风筝的线,打乱了它未来的前路。元宵的汤圆不,应该叫野菊花,多么渺小、柔弱,多么不引人注目。俗话说,想要别人爱你,首先就要学会去爱别人?您的女儿又在给您写信了。为什么必需是我。

  元宵,一个充满了团圆和美的节日。幽黑无垠的深夜,手提着忽亮忽暗的花灯,借着藏于黑云中点点星光,待着家人的归来……元宵节那携带着些许暖意的提在手上的花灯给元宵节又添了一笔暖意与温馨。

  大街小巷,悬在细绳上的薄纸,上面用粗粗的笔写着大气的灯谜。孩童一手抓着晶莹剔透的糖葫芦,一手挠着头,个个都嘟着嘴,瞪大了眼睛,呲牙咧嘴。走在街角的大人端着热茶,眼角向上翘着,一脸幸福沉醉的模样。

  但是,对于前两样我早已过了那年段,只有元宵的汤圆能让人一饱口福了。

  糯而不黏的皮,香而不腻的馅料,更令人回味的是因为其中滴入了我的一滴汗,沾满了我的期待。

  揉面团,白白的面团加进了水变得胶着,我一边将面团揉的均匀,一方面又不忘了玩,我不时掐出几个小面人,又将它们揉回一个又一个宛如石子的面团,乐此不疲。

  看着我揉好的面团包着黑漆如墨的芝麻馅丢进了往上冒着袅袅轻烟,一股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不出多时,芝麻汤圆被勺子轻轻地捞了上来,和着水泽,看起来犹如玉般晶莹剔透。淡淡的黄酒香从瓷碗里飘出,一股酸爽之意贯彻全身,神清气爽。我毫不犹豫地扶起倚在碗边的瓷勺,舀起一粒汤圆,柔光斜斜地照在汤圆上,汤圆柔韧的糯米皮仿佛在轻微的抖动,似想抖落这白如鹅毛,薄如砂纸的“外衣”,而将黑色的“本质”倾流出来。

  我伸出舌头触了触糯米皮,它“抖”得更厉害了,似在极力催促我赶紧将它吞食入腹。我也不客气,将微热的糯米皮咬破,黑漆亮丽的芝麻馅就跑了出来。我吐了吐舌头,舌尖宛遭电击!黑芝麻馅料格外的烫,倒是所料不及。那包裹着汤圆缓缓往上冒的白烟应是从皮内往外冒得吧!虽说被烫了下,但依旧弥漫了满嘴的香甜。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当元宵将临时,我们村便会举行那别致而热闹的活动——舞龙。

  元宵那天,蓝缎子似的天空坠着几缕微云,家家户户都早早吃完饭,在家门前摆上了干稻草。几个性急的孩子早已耐不住激动的心,将自己珍藏已久的烟花捧了出来,玩了起来。朵朵小烟花在孩子们手中飞旋,似花,似雪,时粉,时红……孩子的嘴早就合不拢了,“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而我呢,虽急不可耐,可还是强制自己坐到凳子上,看着漆黑的天幕。“啪啪”,几朵烟花在天幕绽放,紧接着,一朵朵似火箭般直冲而上。烟花的光越来越亮,声音越来越响。

  “快来了!快来啦!舞龙要来啦!”一个孩子到处传播着这令人兴奋的消息。于是,爷爷拿出他手中揣着已久的打火机,快步走到稻草边点燃,火星一点点漫延,越烧越旺,预示着来年生活红红火火,快快乐乐。

  我隐隐约约听见了鼓声。

  再望望周围,早就是人山人海,个个都翘首以盼。大人们将火箱摆到路边,孩子们把小烟花安到屋外,人人都握着打火机,待时而“点”。

  “来啦,来啦!”人群中穿出声响。一把金粉撒上了黑幕,接着,是粉色的花,后来,是绿色的草……一切都似画师点缀上的一般。有的人踮起了脚,有的人仰起了头还有几个娃娃哭着闹着要父母抱高些。“啪”隔壁的烟花猛的响了起来,一头金龙怒吼一声,冲上了天。远处,隐隐约约看见了龙头,于是,大人走上前,点着了火绳,孩子们跑上了前,点着了火绳,大人们走开,孩子们捂着耳朵跑开。

  “啪啪……咚咚……”来了来了!五彩缤纷的、威严的龙头出现在我们眼前,接着是龙身,最后则是华丽的龙尾,后面,还有许多敲锣打鼓的人。只见龙头高昂,神采奕奕的走过,忽然,龙头一扭,龙身一弯,龙尾一剪,转了一个圈儿,跳起了舞。接着,龙转过身,低下头,从身体下穿过,像个孩子似的奔跑起来,一跃,转起了圈……锣声和烟花声揉在了一起,早就听不清周围的人是哭是笑,是吵是闹了……

  不知何时,烟花已停,人群已散,人们跟着舞龙,看着烟花,走在摩肩接踵的路上,隐入了月色中……

  舞龙在元宵的夜色中走街串巷,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热闹。

元宵节作文1500字7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又是一年元夜时。我穿过热闹的大街,穿过无尽的灯海,穿过如潮的欢声笑语,回到奶奶家中。一进门,便看见奶奶窝在沙发里,已昏昏睡去,而电视里的京戏仍在唱着,唱着空虚的寂寞。我蹲在奶奶身边,瞥见她那满头的白雪和脸上岁月的刻痕,不知怎么,鼻子酸酸的。我轻轻地拿起一件外套,盖在奶奶的身上,随后走进厨房,锅上煮着汤圆咕噜噜地欢叫着。这熟悉的场景向我伸出缭绕的烟雾,将我拉入回忆。

  小时候,初谙世事的我,最喜欢的,便是元宵。总是认为春节太闹,中秋见月悲,七夕,又不是我那个年纪过的,独元宵,安静祥和,灯花烛影,对了,还有甜甜的汤圆。那时一到元宵,奶奶便会为我准备一大碗爱吃的汤圆。晶莹剔透的糯米球欢天喜地地挤在一起,飘出阵阵黑芝麻的甜香。而爷爷在此时会摘下眼镜,放下钟爱的历史著作,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享受着盛宴,有时还会与我争抢。我总是嘟起嘴巴大声地向奶奶告状。奶奶听见了,颠着小脚从厨房走出来,笑着嗔怪着爷爷:“多大年纪的人了,还和孙子抢吃的。不知羞!"这时我总是得意地瞟爷爷两眼,附和一阵,又垂下头猛吃。爷爷则每次都盛赞奶奶厨艺见长,常常又故作悲痛地加上一句:”孙子,我是没你这福气喽!“这时总能听到奶奶的轻轻笑骂:”老头子假不正经!“有一次,我无意抬头,瞥见爷爷奶奶对视的那饱含岁月沧桑的目光里,都有了一抹甜蜜,比汤圆还甜。

  后来长大了一点,开始读书了。我已不再贪恋奶奶煮的汤圆,却对许多书中描写过的,元宵奇丽的灯景着了迷。那一次,我央着爷爷奶奶带我去看灯景,他们欣然应允。那夜,云淡风轻,街旁的花灯在月色下绽开迷人的光辉,薄似琉璃盏,满街光影,色彩辉煌。爷爷牵着我的手,跟我讲了许多文化知识,而我似懂非懂,满眼的灯也让我眼花缭乱。奶奶则笑着看着我俩,和蔼慈祥。还记得爷爷问我:”楠,你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是什么节么?“”七夕!“我脱口而出。”还有一个哦,“爷爷笑着告诉我,”元宵也是呢。“元宵?我有点吃惊。这时却听奶奶讲:”老头子,你还记得当年我们度过的那个元宵么?“”当然,那是都是纸糊的灯笼红联的字,哪有现在的花里胡哨?“爷爷也被往事勾起了回忆,感慨万千。”那你还记得,那篇词么?“”啊?“爷爷脸上现出一抹失望的神色,用手指敲着脑袋,苦思冥想,”老了,想不起来了。“奶奶也叹了口气:”唉,老啦。“而我,却已对满街的花灯厌烦起来,很不是时候地吵嚷着要回家看动画片。爷爷奶奶似乎还想再走一会儿,却又对视一眼,牵起我回家了。年幼的记忆,只剩下这些残枝片断,而当时他们的眼神,我却至今仍记得。那一夜,爷爷奶奶的目光很清澈,清澈的能看见往事的倒影,和一丝遗憾的涟漪。

  现在,我已长大,已不再需要有人告诉我元宵也是情人节,但那个曾告诉过我的人,已经离开。爷爷走后的每一年的元宵,奶奶总是很孤独,常常一个人发呆,常常在我发现她流泪时,转过头说没事。此时的我已经懂得爱情这回事。到现在我才明白,爷爷奶奶之间的,那份平凡而又刻骨铭心的烟火爱情。我现在才后悔那一年的元夜,自己为什么那么不懂事,为什么不让爷爷奶奶留下一次最后的浪漫的美好回忆?如今的元夜,奶奶的目光很痛,令人痛彻心扉。我已经犯下了错,岁月你让我拿什么去赎?街上仍旧光影凌乱,只是烟月不知人事改。

  当时年少轻狂不知事,如今恨向当年悔不知。爷爷已经离开了,我现在所能做的,只有好好陪伴奶奶,让她安享天伦之乐,让她能好好回想那些过去的美好时光。这是我,所能做的,也应该做的全部。

  回过神来,我走进书房,端端正正地录下那首爷爷未背出的《青玉案 元夕》,轻轻唤醒奶奶。我看着她戴上眼镜,如捧着珍宝般一字一句地轻声读着,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年的青涩时光。她的眼里,已经有了点点的泪光,这次,它们闪着幸福和怀想的光芒。我笑了,奶奶,我会代替爷爷,扶着您,陪您好好走完剩下的路。爷爷,也请您放心。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作文1500字8

  元宵节,除了传统的吃元宵、赏花灯外,另一个传统项目当属猜灯谜了,它可是一道文化大餐哦。这不,上周六下午刚吃过饭,好友就叫我一起去朗曼新城猜灯谜呢。

  来到灯谜活动处,还以为会有一个很气派的场景呢,谁知地方不大,但仔细看细细的绳子上却也挂有不少的谜语。来,我们一个一个仔细看看。

  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谜语是“梅竹菊”,打一植物。看到这个谜面我顿时觉得它缺点什么,哦,想起来了,“梅兰竹菊”不是花中四君子吗?漏了一个“兰”字,那谜底不就是“吊兰”嘛。哈哈,思维正确,我肯定答对了,于是果断地抽下了谜语。我为自己高兴着,首开得胜,一下子调动了我猜谜的积极性。

  继续往下找,第二个引起我关注的是“固若金汤”,打一河北地名。我去过河北的保定,所以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然后再对照一下谜面,固若金汤比喻无比坚固,保定,没错,就是它了。

  “姹”字,打一常用语,我一看就马上说出了答案,对,就是宅女,这个太简单,谜底就在谜面上了。

  “每天都脱衣,年底要裸体”,打一物品,这个谜语有意思,朋友老公笑了,说这个是挂历。我们品味着,嗯果然是的,后来大家又想到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日历,因为每天都要撕掉的,即脱衣。

  “多留一半”,打一节日名,朋友一下就猜到了答案,笑着说是除夕,可不是吗,“多”字由两个“夕”字组成,留一半也就是去除一半,当然是除夕了。

  “打牌英雄”,打一电影名,看到这个谜面,一下子引起了爱玩的我的注意,是《赌王》?不对,好像没有这个电影名,应该是《赌圣》吧。

  “千里江陵一日还”,打一节日。这个应该会,因为我国的节日我们都知道,一个一个对也能对出来呀。是重阳吗?但感觉意思不对呀,但只有它比较接近了。

  接下来就没那么顺利了,有的是打中药名、历史人物名、书名、地名甚至是穴位名等,哎,只怪自己知识面太狭窄,这些统统不会。于是就刻意地去找字谜,因为以前曾看过一本巧猜字谜的书,自己感觉这个会相对容易些。

  “当下需小心一点”,我脑子飞速地转着,用会意法来揣测着,需就是要有的意思,下面有个心,那岂不是忐忑的“忑”字?

  “人人加一点,不做太字猜”,这“人”字上加上一点,明明就是“太”字,偏偏谜面上专门指出不是“太”字,那是什么字呢?我和朋友都在手心上比划着。突然,朋友说是“卒”,你看“卒”中的三部分不正是应了谜面中的“人人加一点”?她的一番话点醒了梦中人。真真是好有趣的字谜。

  “巧夺天工”,夺可理解为去掉,关键是去掉哪个字里的“工”呢?我们在一起斟酌着,“巧”字去掉“工”好像不是字了,那是“天”字?对,“天”去了“工”是个“人”字。看来集思广益,聚大家之力,效果不错。

  朋友猜字谜的水平挺在行,一连猜到了好几个,分别是:

  “赤拳扳倒山”,朋友说是“扫”字。我问这是怎么回事?答曰,赤拳可理解为提手旁,把山倒过来就是“彐”,和“扌”合在一起是个“扫”字。嗯,有道理。

  “写下面”,从字面意思就知道“写”字的下面是个“与”字。

  “武”打一字,武,用别解法即非文,非文写成一个字就是“斐”字。

  同样方法“木乃伊”,用别解法即古尸,写成一个字就是“居”字。

  要说最有趣的当属成语谜语了,很多一个字便可成为谜面,谜底揭开时让人顿感恍然大悟。

  “骡”,打一成语。儿子问我,“非驴非马”是成语吗?我看了看谜面,高兴地对他说,当然是了,恭喜你答对了。

  “尖”是什么呢,上面小,下面大,应该是自相矛盾吧。

  “呀”,有牙有口,我们刚开始不约而同想到了牙牙学语,想想不会这么简单,且有点牵强。后来终于想到了一个更好的答案,唇齿相依。

  “忘”,心亡,别意就是心死,是死心塌地。

  “判”,一刀两断。

  现在回味起来,这可真是一次难忘的猜灯谜活动,既学到了知识,又很有乐趣!

元宵节作文1500字9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虽然北方的天气寒冷无比,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德胜街。只见那德胜街的大牌楼,五光十色,“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德胜”啊。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歌声“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动通信公司的宣传了。果然,前面有一个舞台。上面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手机,(还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机广告)手机的屏幕上还有画。哦,怪不得听见歌声,只见屏幕里的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这边刚刚送走了周杰伦,那边的刀郎又来了。因为那熟悉的旋律“20xx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的更晚一些”真悠闲啊。原来是为九曲黄河阵做广告啊。看那九曲黄河阵,左拐右拐,精妙无比,正如人生道路上,虽然左拐右拐,但最后还是会出去,获得胜利。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评析:文章描写了元宵节看花灯的情景和场面,景物和心理都有一定的描写,抓住了元宵节的特点,描写很细致,层次清晰;并且能够引申到人生话题,不着痕迹,顺畅自然。语言运用也较好,引用较恰当。

  七点刚过,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政府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五彩的花灯被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美丽的花灯给这里增加了秀丽的色彩。这些造花灯的人手还真巧,什么羊形、龙形,拖拉机耕田形的……都能造出来,真了不起。

  当我们看到一半时,我惊讶地叫了一声,因为在花灯里,这个是我见到的最有意思的是:花灯里居然还有三只活羊,灯箱里还有一群小鸡,据介绍,它们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呢!真让我佩服不已。有些大胆的人甚至还过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脑袋,不时地抬起头“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又继续吃它的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当我们往回走时,看到一群人在猜灯谜,其中有一个字谜是:天下人间会七星,我和爸爸妈妈猜了许多次也没猜中……

  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三个多小时,但我们一点也没觉得累。

  啊!今年的元宵节之夜真美呀!

元宵节作文1500字10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元宵节,俗成“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从除夕开始延续到十五的庆祝活动,将热闹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正月是农历的第一月,即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年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期待来年能交上好运,也是盼望新的一年幸福常驻。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照我国民族传统,在这天夜晚,人们要点起万盏彩灯,猜谜语、燃放绚丽焰火、吃元宵,一家人合家团聚,兴高采烈地共度良宵。元宵节也称为灯节,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时开始有灯谜。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的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100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一项重要活动项目,最早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既能启迪智慧,又富有情趣,所以谜语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我国民间有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团圆表示对离别亲人的怀念。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期望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敲锣打鼓等传统民俗社火表演。这个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中华大地,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历经不衰。每年元宵节,海外华人的聚居区都会出现规模宏大的社火表演,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敲锣打鼓,是司空见惯的。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在我国的各朝各代是不同的,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连的元宵节,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颇为壮观。特别是绚丽的焰火,色彩斑斓的各式彩灯,加上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更把春节期间娱乐活动推向了高潮。

元宵节作文1500字11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又是一年元宵节,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响彻云霄,一簇一簇的烟花似流星般流窜,油城的夜晚已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此时的我却在回味着儿时那难忘的元宵节。

  生在豫东和山东交界的农村,童年的元宵节给我留下的印象大都是放鞭炮、看烟花、瞧新娘……最最有趣的当属小闺女们喜爱的游戏——七人扎。七人扎,顾名思义由七个20岁左右的小闺女组成,我在12岁本命年时破例参加过一次。记得刚过破五就由年龄稍大点的“招兵买马”,一旦确定人选,就马不停蹄地借道具——老太太的扎腿带。

  等待批准加入后,我忙不迭地跑回家,拽着奶奶的腿就解奶奶那双新买的扎腿带,由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压岁钱,交给组织的头儿,买些纸箔、香火,还从家偷偷拿来了包子、枣糕、花生、糖等做一部分做供品,一部分当夜宵。

  晚饭后,七个人相约一起上街看烟花,那个年代的烟花不像现在这么时尚,都是些二踢脚、哑巴便、窜天猴什么的,记得那时五六岁的孩童都要等穿上哥哥、姐姐的裤子才敢上街瞧烟花,唯恐哪个哑巴便“滋溜”一下窜到裤裆里。瞧新娘,也是我们这帮小妮子的最爱,我们喜欢站在村口的路边上,等本村的新娘刚跳下自行车,我们就会蜂拥而上,揪着新娘的包袱看人家从娘家带来的枣糕盘,比划着、诉说着、分享着,那滋味完全不亚于自己吃枣糕的那份惊喜和甜蜜。

  等夜深人静,众人散去后,我们七个小闺女会躲在一个安静的屋子里,由“头儿”请出找老人扎好的“灶王奶奶”,各自摆出自认为最好的东东做供品,一切准备就绪,七个人依次掏出自己借来的扎腿带,“头儿”第一个上阵,微闭眼睛,一边嘴里振振有词地念叨着“正月十五有灵圣,有福的系个大囤套小囤,没福的系个打水罐子单线绳”,一边将七副扎腿带依次打结。做完这一切,“头儿”由众姐妹陪同、双手虔诚地拖着系好的带子走进庭院用力甩出,根据地上的图案推断此人是否有福气,将来嫁个什么样的婆家,还可根据图案密集的方向推断出婆家的大致方向。

  轮到我系带子时,我紧闭双眼,嘴里念念有词,使劲地系着每一个结,然后虔诚地、一步一挪地来到庭院,只听“头儿”一声“甩”,我使出了吃奶得劲使劲往高、往外甩,“快来看,快来看,新英系的图案最方正,看来她还真的是‘粗夫人’(因皮肤粗糙而得此雅号),瞧!她一准得嫁个远地方……”这个游戏只给我留下了这些个印象。

  80年中期,我技校毕业分配到油田工作,当时的同伴大都嫁到了附近的村庄相继生子育女,偶尔相聚也都羡慕我有个稳定的工作。

  90年代,听说她们大都是两个、三个孩子的母亲,不过她们凭着自己有文化在家承包了稻田地、养起了鸡和猪,丈夫外出打工做积蓄,自己在家赚点零花销,小日子过的甜甜美美。春节遇到时,她们都催我赶快把自己嫁了吧,千万别嫁太远,还说小时的游戏不灵验。

  二十世纪,她们有的当了婆婆、丈母娘,孩子大了,她们也不再满足于家里的二亩三分地了,她们有的承包了村里的饭店,有的做起了生意,还有的夫妻二人合开了化工厂,做的最大的当属当年的“头儿”,她跟着丈夫跑到了攀枝花做起了“选铁”的生意,前不久还送给弟弟一辆奥迪车,成了我们村里的首富。年前回来电话邀我们相聚,她们笑我面嫩,说我闲着没事弄出个13岁的孩子玩,当我说这是我的唯一的儿子时,她们都笑我“太笨了”,当初只会学习,笨到了嫁不出去,还调侃当年的“粗夫人”也没见享多少荣华富贵,反倒是她们经过这二三十年的摔打到了“啥也不想、享清福”的年龄了。

  因都是姐妹,她们的取笑我也没往心里去,可细细琢磨还真是那个理:游戏总归是游戏,命运掌最终还是要握在自己手中。无论个人“基础”如何,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即便是我们“头儿”的奥迪车也不是靠当年的“大囤套小囤”换来的。

  望着街边的排排花灯,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那个元宵节,美丽的场景,年少的情怀,甜蜜的回忆……这些元素都与“难忘”紧紧相连,让我每每想起,便幸福如昨,陶醉其间。

元宵节作文1500字12

  春节的潮汐刚退后不久,元宵的风暴又再次来袭。虽然这一风暴持续不久,但是依然掀起了很大的波浪。

  其实我之所以说它“独特”是因为这次的元宵节居然和情人节是同一天。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所以有着悠久的历史。

  夜晚,我抬头望去,深蓝色的天空那样迷人,空中闪动着一颗颗的小星星。它们越来越多,好像在蓝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在眨着眼睛和我说话。月亮。她像是望着我们,对着我们笑。她那圆圆的脸庞有些嫣红,也许是暗暗的粉红,像一个红红的灯笼挂在天边。月亮懒懒的往上升的时候,就像是背着一个大包袱,慢慢地向上爬,一纵一纵的,看起来很累。费了好大的劲,月亮才冲出了地平线,挂在了半空中。这时,她脱去了红装,换上了金黄色的纱巾,用白玉般的笑脸来迎接我们这些云云众生。可是我们再看看她的面庞,就又感到是蓝月亮,绿月亮,蓝微微,绿莹莹,也许月亮姑娘是个变脸大王,美得令人惊奇。

  说到元宵节我这里还有2个与元宵节有关的美丽的故事。

  一、东方朔与宫女的故事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汉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二、灯谜和爱情的故事

  记忆中有许多关于元宵节的爱情故事:《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传统戏曲中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进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更有许多诗词记录了元宵节的爱情故事,相信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南宋那个才情不让李清照的才女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我不管别人如何考证此诗的作者应是欧阳修,内心里固执地觉得这样的诗句这样的情感,只能是朱淑真而非欧阳修。人多评说她的诗词幽怨,流于感伤,从《断肠集》这三个字就了然。然偶然发现她的另一首词,却令我耳目一新。在那样的时代,这位个性独特的女子,勇气着实令人叹服。

  这真是一个独特的元宵节呀!

元宵节作文1500字13

  晚上7点多钟我们打的到了水街附近,那儿人山人海,还没到水街站台,交警就不给往前开了,我们只好下车步行,过元宵节的作文。走了好远才到了售票处,一看傻了眼,那排了五、六条长长的队,都在等着买票,还好老爸机灵三下五除二就买到了3张票,我激动地抱住了老爸的脸亲了又亲。

  进了水街,我好像身处灯的海洋里,水街处处都是喜洋洋的灯笼和彩灯,让人们提前感受到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我们首先看到了代表盐城的各个景区――丹顶鹤、麋鹿的灯组,我们继续向前走又看到了一组龙凤花灯。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一组代表着地方戏的淮剧灯组面前,看着淮剧灯里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们立刻有一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就这样我们边走边看,忘情地徜徉于灯火辉煌之中,不知不觉我们开到了最后一组灯面前:这组灯生动形象描绘了我们盐城人过去晒盐、卖盐的场面,我立刻为有这样勤劳勇敢的祖先而感到无比自豪。爸爸说:“现在我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也都在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生活。”

  今晚虽然没吃到元宵,但是我已经提前过了元宵节。

  春节就快过去了,元宵又悄悄地来到了。虽然已开学,老师却出人意料地放一晚上假,没布置任何作业,让我们尽情地去看花灯。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了,吃完晚饭就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大街上。可街上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热闹,除了川流不息的车辆就是那三三两两匆匆路过的行人,与往日那种人山人海、张灯结彩的场面相比,逊色多了。从那一扇扇亮着灯光的窗户我找到了答案,如今的人们白天上班,晚全多是宅在家里与电视电脑为伴,哪里还会有兴致出来看花灯呢?我失望透了。

  随着浏览器上跳出的一行行文字,我的思绪被牵到了遥远的大唐。

  我漫步在长安街,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猜灯谜的、摇花船的、唱大戏的、踩高跷的、舞龙舞狮的……人们走在大街上,相互抱拳,乐呵呵地互道祝福,就连那卖棒棒的小贩也不甘示落,大声地吆喝着。

  最抢眼的是一簇簇正在猜灯谜的的人,他们一个个摇晃着脑袋,眉头紧锁着,有的已急得满头大汗,好像胜利就要被别人抢走了一样。

  一艘花船迎面摇了过来,一位“仙子”一样打扮的姑娘,站在一艘满是鲜花围起来的船中央,双手抬着花船在摇来摇去,旁边还有一个小丑一样打扮的人,手中拿着一根竹竿来回跑着,似乎在撑船前进呢。

  听,前面什么声音?哦,原来是一群唱大戏的。台上的演员一个个画着浓浓的脸谱,留着一大把长长的胡子,一边唱还一边摸着自己的胡子,吸引了不少戏迷,我也跑去凑热闹,可惜不句也听不懂,只得无奈地走开了。

  看,对面来了一群巨人。我瞪大了眼睛,原来是“八仙过海”中的八仙踩着高跷来了。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他们带着各自的法宝,在高高的竿上来去自如地表演着绝技,有跳跃、有空转、始终让人悬着一颗心,生怕他们一失手摔下来。最有趣地就是张果老了,他悬空坐着,还退着走路,稳得就像坐在毛驴上一样。他们一边走,一边向路过的行人点头、微笑、打招呼,一点儿也不显得自己高人一头。

  走着走着,前面传来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挤进人群一看,原来里面有一红一黄两头狮子为了挣抢一个绣球而闹得不可开交。两头狮子两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盯着对方,他们随着一旁的锣鼓声一会儿高高地直立着,一会儿趴着转来转去,他们忽上忽下,跳跃着,打斗着,谁也不相让。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终于,红狮子率先抢到了绣球,他高高地昂起了狮头,庆祝自己的胜利。场下又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一声巨响将我招回了现实,透过窗户望去,原来远处有人燃放一了颗烟花,可街上仍然空无一人,我回忆着刚才梦境般的经历,心中感到有点可惜,好想再回到那条充满活力的大街。忙碌的人们啊,为什么不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放一放手中的工作,从那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解脱出来,释放一下自己,将古代人那种充满激情、沌朴的风俗延续下去,那该有多好啊!

  胆子大一些,你在街上看见李白了吗?看见皇帝和贵妃了么?看见你的老同学了吗?每一个活动都写得很具体,这很好,但一定要写场面,写观灯的人群,热闹才能表现出来。

元宵节作文1500字14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这鳌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观赏,后来更多设在寺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更多人看热闹。鳌山中除了干姿百态的大小花灯之外,多还摆设一些名贵的手工艺品、古董等加以点缀装饰,构成“鳖山胜景”,甚为壮观。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长数1O尺,有头有尾。龙身有九节或十一节,以长帛彩绘鳞甲披盖其上,各节燃蜡烛,前导一灯球,由十数人手执舞弄,屈曲盘旋,随灯球而上下,前后敲锣打鼓以壮声势。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谁家有放鞭炮以示欢迎者,即进入该家庭院舞弄,让人们观赏,舞毕主人以薄礼相送以示答谢。这种舞龙灯,福州人称为“舞太平龙灯”。舞龙灯的龙灯,由各地寺庙札制,节后收入庙中.来年重加修饰后再用。

  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欢迎。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谜语之题材,大体说来有几大类,一是古书中的语句,二是人物、地点、词牌、剧目等,三是动植物、器具、谚语、成语、术语等,四是字,五是不属于上述的其他内容。各条谜语的谜面多注明属于什么格,以提示和启发猜谜者。

  猜灯谜,以前多在私人离宅或某一街巷举行,后来多集中于公共娱乐场所,福州在白塔寺,泉州在开元寺,厦门在中山公园内或工人文化宫,漳州在公园内的文化馆,那些地方多是既有猜灯谜,也有大规模的花灯展览。

  灯节原是群众喜爱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至今福建各地仍年年举行灯节,不过灯内蜡烛以电灯代替,彩灯闪烁,展现一片迷人的夜景。

  在福建元宵节期间也有不闹灯的,那就是永定姓李的客家人。他们在正月十五日另有活动,每家每户忙于扫墓祭祖敬神,是谓“春祭”。永定李姓人家元宵不闹灯有其原因:传说唐朝高宗李治于公元668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看灯看得正高兴时,得知薛刚闹事踢死太于李奇,一下给吓坏了,从栏杆上摔下来致死。正月十五日成了李家悲惨的日子。为了让姓李的都记住这悲惨的日子,后来唐王朝统治者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李家不准闹花灯,违者不承认其为李家子孙,永定客家人系从中原迁来的,一直保持着元宵不闹花灯的传统。

元宵节作文1500字15

  三五夜;一重春。

  万户鼓吹;银光有焰。

  五夜通明;天开美景。

  风清月朗;灯彩星辉。

  无边春色;有庆年头。

  光天满月;火树银花。

  月光皎洁;银烛辉煌。

  月光照耀;银蜡辉煌。

  金吾不禁;玉漏莫催。

  星桥铁锁;火树银花。

  树梢银花;心上春意。

  一团拥宝炬;千点灿银星。

  九陌连灯影;千门庆月华。

  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

  万家元夕宴;一路太平歌。

  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

  天上冰轮满;人间玉漏迟。

  天上冰轮满;人间彩灯明。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

  元夕万家宴;宵月千里明。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火树祥光丽;星桥宝炬红。

  灯月千家晓;笙歌万户春。

  灯楼灿明月;火树暖春风。

  花市千门雪;灯衢万里春。

  青阳调玉烛;华月送清歌。

  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

  兔魂连银海;鳌山接紫微。

  放手擎明月;开心乐元宵。

  春阳调玉烛;华月送清歌。

  银花开火树;铁锁启金桥。

  笙歌归院落;灯火接楼台。

  锦城灯接彩;花市月含华。

  访鸾镜于日下;驾鳌山之海峤。

  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夜如年。

  一帘春色门垂柳;万斛珠光地涌莲。

  九华灯炬云中挂;五彩鳌山海上移。

  三五星桥连月阙;万千灯火彻天衢。

  三千世界笙歌里;十二都城锦绣中。

  万户春灯报元夜;一天瑞雪兆丰年。

  万户管弦歌盛世;满天焰火耀春光。

  万里阳和春有脚;一年光景月当头。

  万家灯火同秋月;大地光明不夜天。

  万里河山铺锦绣;满城笙管乐太平。

  及时大放光明夜;与物同游浩荡天。

  飞龙舞凤成夜市;击鼓踏歌皆春声。

  天空明月三千界;人醉春风十二楼。

  天空明月一轮满;人醉春风万里明。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

  五夜星桥连月殿;六街灯火步天台。

  火树光腾城不夜;银花焰吐景长春。

  火树银花家家晓;淑气鸿禧处处春。

  光腾月殿流蟾魄;花灿星桥吐凤文。

  凤盘双阙壶天外;鳌驾三山陆海中。

  凤舒五彩龙衔烛;鳌驾三山蜃结楼。

  玉烛长调千门乐;花灯遍照万户明。

  玉宇无尘一轮月;银花有艳万点灯。

  玉宇无尘千顷碧;银花有焰万家春。

  匝地楼台春富贵;喧天歌舞夜风流。

  乐同万户金吾驰;夜是三元玉漏停。

  华灯灿烂逢盛世;锣鼓铿锵颂丰年。

  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灯同月色连天照;花怯春寒傍月开。

  轮影暂移花树下;镜光如挂玉楼头。

  金市灯光游子月;珠帘香袭美人风。

  明烛送来千树玉;彩云移下一天星。

  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银花火树开佳节;紫气丹光拥玉台。

  雪月梅柳开春景;花灯龙鼓闹元宵。

  笙歌声拂长春地;星月光映不夜天。

  淑气鸿喜家家乐;彩灯春花处处新。

  寒笳送走人间腊;晓角吹回雪里春。

  晴空一镜悬明月;夜市千灯照碧云。

  街头灯影逐花影;村中梅香伴酒香。

  赏月极乐繁华地;秉灯同游不夜天。

  溶溶月色连灯市;霭霭春色满夜城。

  蜃楼海市落星雨;火树银花不夜天。

  碧树银台万种色;野花啼鸟一般春。

  舞凤飞龙成夜市;踏歌击鼓助春声。

  耀眼宏图灯映月;动人春色画中诗。

  万点春灯,银花有色;一轮皓月,玉宇无尘。

  玉宇无尘,碧波万顷;银光有焰,喜气盈庭。

  灯火良宵,鱼龙百戏;琉璃世界,锦绣三春。

  灯火万家,良宵美景;笙歌一曲,盛世元音。

  明月一轮,天开清淑;春灯万盏,人乐太平。

  美好前景,春色美好;火红年代,华灯火红。

  远景近景,良宵美景;灯花礼花,火树银花。

  千门挂红灯,灯火迎佳节;万树绽银花,花团闹元宵。

  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

  灯月交辉,庆三元而开极;花树并茂,贺六合以同春。

  放出花灯,天上银河失色;听来箫鼓,人间茅屋生春。

【元宵节作文1500字】相关文章: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元宵节03-31

作文元宵节10-20

元宵节-作文08-27

元宵节日作文08-12

新年元宵节作文01-25

幸福元宵节作文12-14

描写元宵节作文11-20

最新元宵节作文10-26

这个元宵节作文10-21

元宵节彩灯作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