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节日作文>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投诉建议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时间:2020-11-01 12:17:45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精华】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合集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篇1

  春日里的四月,便是祭拜先人的时节,长辈们带着严肃的心情而去,而咱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则是满脸的笑意,像外出踏青似的,对乡村有着无限的向往。

  童话中的乡村,有着大片大片金色或浅绿色的麦田。而这里的三月,遍地的油菜花,应该都开好了吧?约莫一人高的花田,望不到边际的金黄色,走近仔细地嗅,还能闻到一股太阳的味道。置身其中,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一片金灿灿的颜色。

  花田的旁边,总是有着一条泥泞的小路,路的两边,便是小蝌蚪们的家了。而那儿,也是咱们这些顽皮的孩子最终的目的地。小路,相当的难走,令人惊讶的却是路旁水渠里的水,竟也这样晶莹透彻,暖暖的阳光照射到水面上,小蝌蚪们便没有了藏身的地方。它们也不惊慌于咱们这写些看到蝌蚪而幸喜若狂的孩子,却很暇意地漂浮在水面上,成群结队地享受着日光浴。

  太太的坟,被埋在了山顶,一年没来,这里又变化了许多。大人们决定先去探路,留下刚上大学的小姨看着咱们。小姨从不管咱们,只是一个人座进车内玩她的手机,然后不时探出头来,叮嘱咱们:“当心点啊!”咱们丝毫不觉得和咱们隔着两辈人,且素未谋面的太太会比小蝌蚪更加有吸引力。往年的三月,天气应该是很热了,大家都脱去外衣,穿着彩色的毛衣穿梭在花田里,金色里又多出了几种和谐的色彩。

  花田的中心,有一块很小的自留地,那儿开满了大大小小的蒲公英。因为比油菜花矮了好一大截,所以,被保护的相当好。“可是这样它们就不能旅行拉!”是满脸稚气的弟弟,我知道,他刚学过《蒲公英的种子》。一个单纯而又善良的孩子。“帮帮它们吧!”弟弟很小心地打碎了蒲公英的‘绒球’,轻轻地将它们捧在手心里,高兴地举过头顶静静地等待着一阵清风,送蒲公英妈妈的孩子,去别处旅行。有一颗种子飞进了弟弟的头发里:“别拿出来,我喜欢让它在这儿安家,我能照顾它。”仍是满是稚气的脸,可稚气中却多了一份坚定。弟弟的声音,回荡在花田的上空。

  他的话,像雨水一样浇灌进土壤里,流到每一株植物的心里。

  大人们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很小心地走着,互相掸去身上沾着的绿叶和不知名小花的花瓣。然后满是斥责地说咱们:“你们怎么搞的?身上弄那么脏!?快点,过来掸干净!”“辰辰,你多大拉?还和着他们瞎胡闹?!”“聪聪,你手上拿的是什么?赶快扔掉!”“小蕊,不是让你看着他们吗?你瞧瞧!全湿了!”……

  弟弟口袋里的彩色小石子,撒了一地;聪聪手里被用来装小蝌蚪的塑料袋,被扔进了水渠,溅起了无数水花。它们奋勇向上,但最终,却是落下,落下。好几只蝌蚪,被困在了袋子里,它们用自己的小尾巴,使劲地敲打着袋子。弟弟跑过去,很小心地拨开袋子,放蝌蚪们出来:“走吧!走吧!赶快去找你的妈妈吧!”“叫你别去碰,你偏不听!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很响的一个巴掌,弟弟惊呆了,我也惊呆了。眼泪从他的眼角大颗大颗地落下来,打到满地的彩色石子。他先是啜泣,很小声的那种,肩膀一耸一耸的;然后便是放声地大哭,哭声中满是委屈和倔强。

  一阵风从天空中飞过,带着弟弟的哭声飞过。无边无际的油菜花,随着清风摇曳,像妙龄的舞娘,踏着春天的飞毯飞过。

  一切的辛劳,都付之一炬,蝌蚪,石子,油菜花和蒲公英。一切的一切,都随着汽车的远离而悄然逝去。我突然感觉到一阵前所未有过的疲惫。那些大片大片的金色;那些成群结队的生灵;那些五彩斑斓的大地的结晶;那些像白雪或水晶球一般的旅行者以及那些回荡在花田上空的阵阵爽朗笑声,都将深深地烙入我的内心深处,慢慢演变成我对于春天,对于乡村的美好回忆。

  归来的路上,我一个人座在车子的最后,望着窗外发呆。真的很累啊!“姐姐!”弟弟跌跌撞撞地跑过来,伸出小手,说:“姐姐,你看!” 一棵残缺不全的蒲公英静静地躺在弟弟的手掌心里。“我刚才偷偷藏在帽子里的。嘻嘻!我要带回去给小宇看。”弟弟已经恢复了他的快乐,丝毫不介意也不记得刚才发生过了什么事。“被你打败了!”我努力地摇了摇头,微笑重新占据了我的嘴角,我又找到了春天:“记得小心收好哦!” 弟弟使劲地点点头:“这是咱们的秘密,好吗?”“咿!你好象在做广告哦!”“哈哈哈!”弟弟做了个鬼脸,小心翼翼地把蒲公英又一次藏进了帽子里,然后唱着不知名的儿歌,再一次跌跌撞撞地跑开了。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篇2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xx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篇3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篇4

  转眼间,已走过十七个岁月,关于童年的记忆,太微薄了。因为那时,我只是有糖果吃就不会吵闹的孩子……而今天,我带着走过十七年的疲惫身躯和一颗被茧包裹的心正在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曾经那些支言片语稍显单薄,但是时间带不走的,是你们在过的痕迹和那些许的温暖与感动。

  当时的我们热情,活泼,是那么羁烈的少年。我们相识,相知,成为彼此的伴侣。每天一起上下学,每个课间打成一片,每个周末一起疯狂,每个心事彼此分享,每滴眼泪一起分担,每次犯错一起受罚,每个夜空一起许愿。我们几个小人儿在他人羡慕的眼光中一每天长大。

  我们张扬,我们放纵,我们不受束缚;我们快乐,我们幸福,我们彼此相爱。

  就这样,我们坚定的走着。生活总是与我们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不知为何,我们四分五裂。我们各自生活。我们形同陌路。慢慢的,我们都被迫改变。到如今,也再回不去。曾经的我,年少轻狂,目空一切,那么放肆,那么张扬。可悲的是,我没能在成长的道路上继续那条光明大道,而是一步步走向阴暗无人的角落。那些我们经历过的事情,留下一道道鲜明的伤口,我们都无法回归光明的彼岸,无法做回乖张的小孩。我不会在拼搏,努力想要追求什么,那个孩子迷失了路途,再也不会爱了。她的心是冰冷的山川,像百年不融的川流,容不得别人靠近,也不能打高兴扉与人相处。并不是我太骄傲,骄傲的不可一世,只是太怕世俗,怕再次被触碰那些冰冷的伤口。它流血,结痂,一碰就碎,并且很疼很疼。我已经脆弱的不堪一击。抬头再也看不到候鸟飞过,灰色的天空连绵无尽头。

  这一路走来,沉淀了伤痛,变得既脆弱又坚强。有时一个忧郁的眼神便可以刺痛我。更多时候,麻木的思想不做正常运转,对外界的刺激毫无反应。

  这一路走来,路途太黑,看不到希望的光。背上的行囊已渐渐失去意义,我已经忘记来时的路,也找不到梦想的出口。只能在黑暗中挣扎着逃生,被铜墙铁壁碰得满身是伤,鲜血淋漓。

  曾认为这个世界太虚伪,每个人只为利益而活,为了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惜背叛自己的意志与初衷。现在想来,不是世界太虚伪,只是当时的自己太无知,人本该为什么而奋斗。

  内心被疼痛抽离了,容易变得焦躁不安,而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沉默,不容别人打破的寂静与沉默。习惯想到那些曾经时难过的因子在身体里潜行,不动声色的。而那时,会用笔记录那些难过与辛酸,也只是写些悲伤的文字,而读的人也未必能懂,停笔间,更显落寞。不想与人谈及那些过往,无力诉说那些令我心痛的始无终结的过往。

  人不该活在记忆里,无论是快乐的回忆,还是痛苦的经历,忘记那些过往,好在我没有沉溺在过去。

  渐渐地,我爱上黑夜,像郭某人说的:“黑夜可以包容一切疼痛和隐忍,即使流下眼泪也没人看见……”只有当我埋在黑夜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不用丝毫掩饰的自己。只有在黑夜里,才可以将所有悲伤释放。

  用微笑来掩饰一切。他曾说喜欢看我笑,不想看我伪装起来的笑。但是是,对不起,我再也做不到,笑容有了杂质,它成为我的掩饰品。我早已逃出无忧的年代,忘记了微笑的模样。

  我失落的`那段日子,我们三个相依为伴,视彼此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那一种疼爱,到现在都心有余温。一个会给我讲好多道理,告诉我这个不行,那个不许,告诉我不准谈恋爱,不许变坏;另一个,总在细微之处照顾我,炎日下,在我家门口递上一支雪糕,放学时先把我的背包放在自己肩上,下雨时先为我撑伞……他们的疼爱,曾让我想努力改变,努力成为更好的人,只因不想让他们失望。现在的我,失去意志,没有堕落,只因为他们时刻在鞭策我。因为我答应过他一个不变坏的承诺。

  上了高中,本想要一个新的开始,可除了每天按部就班,班级,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别无他择。我不清楚,这样被安排的自己是不是被束缚的鸟。可仔细想,学生时代好像就是这样一种模式。

  看着自己曾经写下的文字,那么颓废,那么绝望,好像那些疼痛可以在真真实实的疼上一遍。

  也许,给心留一点缝隙,让阳光照进来就不会那么累了。

  我不悲伤,不难过,谁都不是谁的谁,幸福是要自己争取的,是别人给不起的。我没有力气寻找幸福,只是别让自己变坏就好,因为这是我答应过的承诺,是我仅剩的最后的尊严。

  我不再相信会有无偿的爱,那些青春无心犯的错,留到以后慢慢偿还吧!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篇5

  我作为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在他离去的那一刻突然真切地希望,另一个世界是存在的,灵魂是永生的。

  我不善于亦不喜于在公众面前诉说什么,他应该也是这样的吧,一生未见张扬。然而四月初开的樱花又一次唤醒了心底对于他的强烈感情,似乎只有诉诸纸笔才能使他再次站立于我的面前,露出世界上最和蔼的笑。

  四年来,有关于缅怀或者思念姥爷的文字,我这个孙女——是的,我不喜欢“外孙女”这个称谓,显得很生疏很隔阂,已经写下不少。现在不想再书写文学味道极强的悼文,更想去记录探究一位老人对我的影响以及他生命末尾的点滴。

  如果说,人对于生命的体会和对死亡的恐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深刻,那么他的离开正好是在我即将走向成熟的岔路口。初二,十四岁,不大不小,尚未了然世事,但又的确明白了一些什么。从小为我解答过无数疑问的、拥有很多智慧的老人,又用他躺在急诊室狭小病床上的身躯给我补上了关于死亡的一课。这么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又偏偏难以入眠的时候,总会想起零七年那个夜晚的一切。不得不承认,彼时的每个微小细节已经镌刻进了我的内心深处,无法与我的生命剥离。我想,喉咙插着导管的他,意识是极清醒的。当我用左手拉着他时,他给予了一个绵弱无力却真真切切的回握。

  于是,四年来,这样一个问题便反复盘桓在我的大脑里——当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时会是怎样的心境?一方面灵魂要承受死亡解脱带来的诱惑,一方面肉体还要忍受生命最后挣扎的痛苦。是的,我认为对于弥留之际的人来说,挽留生命的手段反而是一种折磨。这种折磨不是他们想放弃而不能,而是他们明白地知道,强加于肉体之上的种种是徒劳无用的,却又燃烧着求生的欲望,这样绝望而悲愤的挣扎是我等喝茶聊天的缅怀之人所无法体会的。

  他的病很不好,饭菜难以下咽的那种。去过医院后的几个月,他飞快地消瘦。我曾嘲笑过的大肚子也日渐扁平直至凹陷。与此时的他相比,我却飞快地胖了起来。因为给他特制的肉粥不幸被我视为珍馐,每日必定狼吞几大碗。他曾说过看着我吃饭都觉得特别香,不知那段日子看着我如饕餮一般吞食家常菜时的他,会不会得到些许慰藉?如若能此,我的赘肉也算没有白白长上去。对了,还有那些被我剥了皮的山楂,是不是给他素淡寡味的饭食添了些色彩?这些疑问当时都没有问过,现在也只能自己揣测了。

  后来,他真的很消瘦羸弱了,甚至站立都会双腿颤抖。我每天都紧张地守在他身边,生怕稍不留神他就会在起身时摔倒。也正是那个时候,家里为他在不远的地方租下了一套宽敞的房子,为了安慰他几年漂泊在北京的不安的心。我想,对于一位老人而言,叶落归根应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这代人不会在乎这个,因为我们本就是无根的浮萍,人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搬家的第一天晚上,他坐在窗前的沙发上喝鸽子竹荪汤,享受的表情让现在的我想来会有点心痛。若说他的漂泊,还是我一手造成的。如果不是为了照顾我他不会来这,变成离开树枝的银杏叶,在北京九月的秋天里随风打转。搬进新居的两个月后,他就离开了。可怜这位地道的东北老人的火化证上,祖籍一栏填的竟是“河北”。

  好像是周三,快要期中考试了。我在他的家里吃过饭就急着回家复习。他斜靠在里屋的床上对我挥挥手,笑着说“再见”。后来,我们就真的再见了。

  现在,每当我遇到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或者想不明白的问题时,总会想起他。会想,如果我问他这样的问题他会有怎样的解答?我很想让他看看我长高了的样子,梳短发的样子,戴黑框眼镜的样子,还有许多……他从未见过的样子。当然,还很想让他看看若干年后我的丈夫、我的孩子,他的曾孙。生命就是这样神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轮回的。我的血管里流淌着我父母的血液,我父母的血管里又流淌了祖辈的血液,所以我不仅是我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祖父母生命的发展,只要我的心脏还跳动,他们便都安好。

  玉渊潭里的樱花又开始盛放。记得他说过晚樱最好看,像雪,像云。好像他还说过有一棵特别不起眼的小树是开淡绿色樱花的,可惜年年这个时候都去,就是没找到过。

  很想再陪他看一次樱花,搀扶着他到樱花树下,然后告诉他,他一直捧在手心里的最没出息的孙女是多么爱他。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篇6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自从父亲去世后,每年这个时候,我的心情都是说不出的难受。上周末,哥哥、嫂子、侄子他们就早早回去给父亲上坟了,因为我们这的规矩女儿清明节不能去娘家上坟,说是对娘家人不好,使我失去一次祭奠父亲的机会,只好以此文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

  父亲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不管有多困难,他都积极面对。在父亲小的时候,农村普遍不富裕,再加上家里姊妹多,就更穷了,有一年腊月二十三,家里一点面也没有。爷爷不在家,奶奶小脚走得慢,家里还有小孩子,只好让年仅十岁的父亲背了十几斤红薯干步行到离家十里的镇上去换面,当时还下着雪,父亲回来时,雪越下越大,奶奶不放心,只好怀里抱着几个月的叔叔,深一脚浅一脚去接父亲,当父亲艰难地走到离家约二里地时,看见对面来了一个人,依稀像奶奶的样子,就小声的叫了一声:是娘吗?奶奶看着雪人一样的父亲,扑上去搂着父亲的头大哭起来,父亲却笑着和奶奶说:娘,没事,你看我换的面,咱回家包扁食(饺子)吧!

  父亲也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当时我的太爷是医生,他有空时也跟着学会了简单的治病方法,最娴熟的就是拔火罐了,方圆十里很出名,农村人没钱,不敢去医院看病,有些头疼脑热就找父亲拔火罐,父亲哪怕再忙,也会放下自己家里的活,免费给别人拔火罐,看着病人不疼的时候,也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候。当时,乡里的卫生所想让父亲去上班,可惜的是父亲为了和母亲照顾我们姊妹几个,宁愿在村上当个小队长,也不愿去乡卫生所,放弃了这次机会。

  父亲又是一个办事能力强还很正直的人,大家都特别信任他。他整天爱说的口头禅就是:吃亏是福。所以不管家里、族里,还是村上有什么事,经过他的处理,没有不成功的。只有一件事,成了父亲的一个败笔,当时我们家族大,家族的红白喜事由父亲和几个长辈负责,有一年,族里有个姑姑生孩子,每家都要拿出东西去办事,因为这次父亲和几个长辈商量:现在生活宽裕一些,每家比以前多拿一些东西。我的姑姑(父亲的亲妹妹)知道了,不愿意地说:为啥我有孩子的时候拿的少,轮她了,就涨了?父亲说:你是我亲妹妹,我管事,能从你这涨吗?别再说了。因为这件事,姑姑几年都没来我们家。父亲在世的时候,每提起这事心情就会难过。但我觉得父亲做的对!

  父亲还是一个孝顺的人,爷爷奶奶生前,有好吃的总是记着给爷爷奶奶先送去,记得有一次,我们包了饺子,当时爷爷已经去世,父亲对我和哥哥说:今天你们谁把奶奶请到咱家吃饺子,给谁一角钱。当时一角钱可以买10个糖啊,所以我和哥哥争着去请奶奶来家里吃饭。奶奶乐呵呵的来到我们家,笑眯眯的看着我和哥哥拿着钱去买糖吃!还有一次,父亲做了一个梦,梦见奶奶对他说:要他给弟弟妹妹成家(因为奶奶去世时,叔叔姑姑都没结婚),父亲醒后,大哭一场,其实,那几年父亲一直在努力的给他的弟弟妹妹操心,自己家里的事都交给母亲一人处理。等弟弟妹妹的事办完后,父亲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对母亲说:总算不让娘在那边(另一个世界)操心了。

  父亲还是一个对家庭对亲人负责的人,当年为了我们姊妹几个,口才极好,又懂医术的父亲放弃了当老师和当医生的好机会,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也一个人在地里干活,让妈妈专心在家照顾我们,并且如果我们有病了,还是父亲背着我们去几里外的卫生所打针拿药。我现在还记得有一次我病了,父亲背着七岁的我去打针、拿药后,又在旁边的代销点(也就是现在的超市,那时候是不让自己拿东西的,由营业员给你拿)给我买了饼干,趴在父亲背上,吃着饼干,我竟然觉得有病真好。却不知道父母为我们操了多少心。

  父亲的这些优秀品质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健康发展。虽然当年我们家并不富裕,但我总觉得心里很踏实。我们家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父母相敬如宾,兄弟姊妹和睦相处,直到现在,认识我们的人都很羡慕我们的大家庭,这种环境也在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也懂得了孝心、热心,自尊自强。靠自己的双手开创自己的美好生活!

  这些都是父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父亲,我的父亲,我的好父亲,您在您那个世界好好的生活吧!我们现在都生活的很好,不要再为我们操心了!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篇7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

  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

  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篇8

  昨晚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境真实得如同现实,我似乎又回到了孩堤时代那段艰苦的岁月,母亲慈祥地爱着我们。马上就是清明节,我想念母亲了。

  小时候我不讲道理,也很捣蛋,经常惹母亲生气,那些过往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有一次,母亲要去出工挣工分,那时土地还没有承包到户,还是集体生产队,因一件什么事情记得不是清楚了,我抱着她的腿硬是不让她去出工,当然为这事挨了狠狠的一顿打。还有一次,天下大雨,涨水了,我和几个小朋友便把山水引到路上,把整条路都全部冲坏了,父亲和母亲费了三天才把那小路给修好。记忆最深的是放牛,农村孩子三岁就开始放牛,一直放到初中毕业,初三毕业那年暑假,一直在家等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那天几个放牛的伙伴一起,把牛放到了人家的花生地里,最关键的还偷人家花生炒着吃,后来那花生地的主人追到家里告状,我知道做错了事,三天没敢回家。其实当时想,扯几棵花生吃算不了什么,后来母亲很生气地对我说,哪怕只是拿别人一点东西也算是“偷”,这是原则问题。

  母亲没有文化,她只能够歪歪斜斜地写出自己的名字,没有一套一套的大道理,她只会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给我们说一些做人之道。她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和生产队里的人都处得非常融洽,大家都比较尊重她,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和任何人吵过架,甚至没有和大家红过脸。那时候还是集体生活,老家前面的土地全部种白菜和莲花白用来喂猪,母亲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能回家,但她很少怨言,不是特别生气的话,她一般是不会发脾气的,当然也有发脾气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确实不听话的时候。

  母亲的一生非常辛苦,可以说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在集体的时候,物质非常贫乏,每年分的粮食一般情况过完年就没有了,靠挖野菜和蕨根渡过剩下的几个月,那可真叫“神仙难过二三月”,一到二三月就青黄不接了。在大集体时代,填饱肚子是大事,至于营养,那是一年都吃不上几回肉。说起吃肉,过年过节集体杀猪的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一到过年,生产队里就杀一两头猪,用抓阉的方式,分给大家过年,运气好的抓到宝胁,运气不好的就会抓到猪头、猪颈圈等,一个生产队几十户人家,每家能够分到的也就一两斤。那时候吃猪肉,根本不用放什么佐料,只要有盐和辣椒就行,那才叫香。其实在那个年代,由于物质极度贫乏,吃什么都香,还记得有一年,应该是80年,母亲到医院做计划生育手术,我到医院去的时候,母亲将医院供应给她补身体的豆芽汤饭让我吃,那是我至今为止感觉最香的一顿饭。现在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土地承包到户后,为了让我们上学,母亲和父亲一起历尽艰辛。我们的承包地比较偏,但面积很宽,为了能够多种些庄稼,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土地里劳动,很少好好地休息,哪怕是过年。特别是那几年种烤烟,一到夏天烘烟的时候,白天顶着炎炎烈日剐烟叶,晚上披星戴月绑杆上烘房,上烘后要随时观察烘房的火,那两三个月根本就休息不好。对农村而言,那金黄的烤烟叶就是钱,就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他们都不敢大意。为了确保烤烟在烘烤上不出问题,有时候父亲一个通霄一个通霄的不睡觉,他们的艰辛程度真的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最怀念的是母亲做的黄粑。小时候过年,没有什么好吃的。一到过年,母亲就会做三样小吃,一是炒包谷花,二是黄粑,三是甜酒汤圆,这是农村过年的标准三大件,有客人来了,只要有这三样吃的,就算是很不错的了。黄粑的制作工序比较麻烦,要提前准备好玉米粒、黄豆、大米等,用水泡至一定程度,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状,加入已蒸熟的糯米饭、黄糖等,搅匀并揉顾团,用南竹叶包起来捆好,然后用一个很大的木甄子(蒸饭用的工具)用猛火蒸上一个通霄,第二天早上,那黄耙就黄黄的了。取一个出来切成块,那糯米粒亮晶晶的镶嵌在中间,既好看又极香。那种感觉只有在记忆中才能找到。

  母亲离世已有十七年之久,她去世时我刚参加工作,我最遗憾的就是自己没有能够让母亲过上一天好日子,没有能够对母亲尽到自己的孝心,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内疚,但世事无常,我们谁也无法控制,只能顺其自然。母亲不在了,我们只能把对她的那份想念深深地铭刻在心底。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怀念怎不悲莫禁;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遥路远碧海示我心,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夜已经很深了,我只能默默地为在天堂的母亲祝福,希望她不再孤单、不再牵挂……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篇9

  “老师,祝您清明节快乐!”听到这句话后,你有可能”噗嗤”一乐,但是,这句话却出自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之口,你会怎么想呢?

  那是清明节前(4月2日),刚刚上完品德与生活课,我正在收拾教具,这个班的一个男孩子毕恭毕敬地走到我跟前,我抬头看了他一眼“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老师,祝您清明节快乐”“哦,谢谢!”望着孩子那真诚的祝福,我没好意思再说什么。回到办公室后,和同事们说起了这件事,同事们都说“谁大清明节快乐呀?这孩子真不懂事!”坐在座位那我独自反思,不是不能快乐,也不是孩子不懂事,因为按照以前放节假的惯例,老师和同学们都互相祝福“节日快乐!”今天这节课老师只留了“做家务”的家庭作业,却没有说和“清明节”的任何事,这个孩子很有心,下课赶紧跑到我跟前送上了这句话,他不懂得“祝您清明节快乐”该说不该说,可能还不懂得“清明节“的来历;也许是他憋了一节课想说的话呢,不能责怪孩子,要为孩子们补上“清明节”这一课。

  放假回来,还是这个班,刚上课,看到孩子们满脸兴奋的样子,我便问起“咱们刚放完假,说说你们这几天怎么过的?都干什么了?”“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去了。”“咱们全家到香山爬山去了?”“很快乐吧?”我立即就问起这个爬香山的孩子“嗯,咱们还拍了很多照片呢,等洗完后拿来给您看。”“谢谢!还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吗?”“咱们全家给我爷爷扫墓去了。”“那你们为什么要扫墓呢?”“爸爸说要祭奠自己的祖先,不能忘了他们。”“真懂事!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在清明节时去祭祖?你们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不知道,您能给咱们讲讲吗?”“行!”我望着孩子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痛快地答应了,这也正是我这节课想要给孩子们补充讲的内容,以免以后再出现“祝您清明节快乐!”的尴尬。

  首先,老师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讲起,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xx多年历史。(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因此现在许多人利用这个假期全家去旅游。

  然后,我结合一年级品生课讲过的二十四节气,让孩子们回忆咱们国家的二十四节气歌,请孩子们背一背,再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接着讲到“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你们想听故事吗?” “想!”我用浅显的语言有声有色地给孩子们讲起了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十分认真。“其实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有很多说法,但是咱们知道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老师给孩子们播放了海外华人回国祭祖的一些新闻图片。老师借机又说:“从这个方面讲,能否祝别人清明节快乐吗?”“不行,人们祭祖时还伤心着呢,怎能快乐呢?”“因此,遇到节日时要想一想这个节日有哪些来历,能否说‘节日快乐’否则就会让别人很尴尬。咱们还小,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或其他节日来历,咱们要慢慢了解,把咱们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好不好?”“下一个节日该是五一劳动节了,咱们一起去查一查它的来历吧,在下节课‘请你说一说’活动中请大家来介绍。今天回家后请你作小老师给你的父母讲一讲‘清明节’的知识愿意吗?”??就这样我利用近半节课的时间给孩子们进行了传统节日的介绍,虽然超出课本讲授范围,但我觉得很值,适时地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们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正是德育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篇10

  早晨起来,和平日一样打开窗子,浓重的湿气扑面而来。我赶忙关上窗户,说真的宁可不透气,我也不想让干燥的屋子变得湿唧唧的。居住南方的那些日子,受够了肆虐的潮湿,那种生活经验,会使你感恩北方的疏朗和寒冷。南方的冬天是湿冷的,夏天是湿热的。春和秋在你还没回过神的时候就倏忽而逝。

  我知道自己是个顽固坚守的人。但是,橘生北方则为枳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下楼走进细雨里,院子近处绿树和红的白的花,全都湿重在枝头上,稍远的地方竟是烟雨迷蒙,模糊一片。没有鸟鸣,只有远处不知道因为喜或悲燃放的爆竹在闷闷的响起。忽而想起还有两天就是清明了。清明的雨不可能是从唐朝一直下到现在吧。

  关于清明,似乎也有上坟的记忆,但那应该不是清明节的扫墓,因为记得很清楚,那是要扯哭声的。清明节只是洒扫,不要求扯哭声的。

  那是与父亲还有弟弟一起去的爷爷坟地。爷爷一直很孤单,活着的时候,一个人钻在深沟里给队上放羊,一放放了好些年。死了,也是一个人被按要求埋在了远离村庄的地方。

  父亲带着我们跪在爷爷的坟前,纸点着了之后,父亲就哭起来。在乡下,哭亡者的时候,得一声大或是一声娘的叫着哭,女的还会絮叨点别的内容,比如:我可怜的大呀,我再也看不到你了,以后谁再管你的女呀什么的。男的一大半就只是干巴巴的喊大叫娘的,很少哭诉别的,标准句式是:大,我大,大哟大。也许是爷爷去世的时间已经足够长,父亲哭是哭着,眼里却分明没有眼泪。爷爷的坟墓在一个稍有点倾斜的坡地上,我们跪的地方地势低,风一吹,那火苗就向我们燎过来,燃着了周围的枯草,父亲嘴里哭着,手扑打着,身体躲闪着,一时就听见弟弟也跟着喊着大的哭起来。我抬起头,父亲也停止了扑打,我们看着弟弟像模像样的大呀大呀的哭他的大。父亲忍不住笑了,他对着弟弟说别嚎了,你老子我还没有死。然后我们三个人都笑了,站起来,拍拍膝盖上的土,坟也就上完了。弟弟告诉母亲说他本来是叫着爷哭的,谁知父亲的声音太大,就把他给绕进去了。

  我也应该是叫着爷哭的,不哭是不像话的。但无缘无故,毫无端倪的忽然这么哭,似乎是哭不出来。就象父亲去世之后,我的伤心是一定的,哭不哭都不怕旁人闲话。但我的公公去世之后,事情就有了变化。其实对于公公的离开,我的心里也是非常难受的,我一直觉得那老人活得不容易,活得可怜。想起来也动不动地落泪。但是要我按时按点的哭,我还是一直不适应。我很佩服那些亲戚中的女眷,她们随时随地就可以哭将起来。而我的不适应就不能象对父亲那样,不被人闲话,因为我终究只是个儿媳妇,会有不孝的嫌疑。然而在我给公公熬排骨汤,端洗脚水,穿衣服,洗脚剪指甲的时候,那些亲眷们她们在哪里?可我就是没有办法适应那种应仪式要求而进行的哭诉。在我看来,尽孝的丧事几乎就成了一种悲伤的表演。

  现在想来,父亲也应该是一样的。父亲不可能对爷爷没有感情,只是那会哭不出来而已。或许当他疲惫的时候,当他端起碗来的时候,当他睡不着觉的时候,还应该有许许多多能勾起他对爷爷回忆的时候,他都会黯然伤神的。一个人,非要等到足够年龄的时候,才可能去了解到别人。鉴于此,面对玩性正足说话不知轻重的儿子,我常常安慰自己,没有必要去烦闷伤感,会有他了解我的那么一天的。那会不管我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了,都不重要。

  父亲离开我已经十多个清明了,可我一直还是没有去给他扫过一次墓,不在家乡只是个借口而已。骨子里是一直以来,老是觉着怀念并不需要如此表达。但今年,我却非常的想回家去给他老人家扫墓,这个想法很是强烈,然而面对临近高三的儿子,我迟疑了。清明节还有许多次,而儿子的高三生涯只有一次,我给自己找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借口,实质是离开的人争不过活着的人。这样想过之后,我对别人说,等我儿子上了大学,我一定要在清明节回家给父亲扫墓。说真的,我很清楚的知道这只是我现在的想法,不知道,儿子考完之后,我的想法会不会变,我没有信心,因为心是最难把握的东西。可人这一辈子辜负了的,只有父母,这应该是世人累世的悲凉。

  清明将临的此刻,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只希望我的父亲,那躺在故土上的老父亲,陪着那曾经让他耗完心血,已经将要荒芜的家园,不要感到孤单和凄凉,你的女儿,她,不论走到海角天涯,她的心将永远是你久居的家,这是我一定可以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