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节日作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端午节传说作文
投诉建议

端午节传说作文

时间:2021-08-09 10:25:08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推荐】端午节传说作文汇编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传说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端午节传说作文汇编八篇

端午节传说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飘香,龙舟闹。在端午节当天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包粽子和看赛龙舟。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一段传说。爱国诗人屈原积极革新政治,受到旧族的反对。在五月五日那天,他怀着悲愤和绝望的心情跳进了汩罗江。

  善良的人们为了不让鱼和虾吃他的尸骨,就把粽子扔进江中并通过赛龙舟来赶走鱼虾。

  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班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包粽子活动。特意邀请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来为我们做示范。首先,我用右手把两张干净的粽子叶卷成圆锥形。然后,小心翼翼的把糯米舀进粽叶里。接下来,把剩下的粽叶盖过去。最后,用细线把它捆好。眼看就要完成了,可是,俗话说的好看起容易做起难。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总想着钻出来透透气。哎,无奈之下我只好再向家长请教。家长手把手耐心的教我,我终于把粽子包好了。

  放学回到家,我飞快地做完作业,打开电视机,观看划龙舟比赛。比赛开始了,有红队和黄队。红队先超过黄队,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过了一会,红队慢了下来。黄队看时机成熟了,就像脱缰的野马赶了上去,最终黄队赢了。

  在端午节里,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到精彩的龙舟比赛。这个过程,这种气氛,这种乐趣,真让我回味无穷!

端午节传说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端午节,我就会唱起这首儿歌。

  说起端午节,还真有学不完的知识。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等。

  在端阳节,许多习俗都与“五”字有关。比如:小孩子要戴五色长命缕: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编在一起,系在小孩的脖颈,手腕,足踝上;家家户户都要插“五端”:艾叶,菖蒲,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在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以及雄黄酒等等......

  还有许多习俗,与“五”字没有多大关系。例如:端午节这天,人们要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杀死毒虫,防止害虫繁殖......

  端午节的活动多种多样,主要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等。这些活动都与端午节的传说有关。

  相传屈原是楚国一个爱国大臣。在秦国攻六国时,屈原提议与齐国并肩作战,对付秦国。可是,这一建议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为此,他被流放到遥远的地方。后来,楚国越来越衰败,屈原实在看不下去了,抱着一颗悲壮的心投河自尽。老百姓为了打捞屈原的遗体,划船来到河中央。大家还往河里投入各种食物,喂饱鱼蛟蟹。后来,人们怕扔进江里的饭团被蛟龙吃了,就给外面包上叶子,缠上彩线。再以后,这就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原来,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风格,独特的传说。我们要在玩中学习,伴随着端午节的神奇,快快乐乐学知识!

端午节传说作文 篇3

  端午节时,都要吃粽子、划龙船比赛,但是这个节日和这些习俗是什么由来呢?

  上课时我们的作文题目是“遇见屈原”,老师有说明一些跟屈原有关的题材,让我们自由发挥。

  我开始幻想我坐着哆啦A梦的时光机,到了战国时代的中国,我遇屈原的时候,真的很想要让楚王看清小人的丑陋真面目,也想帮助爱国的屈原,能够待在他挚爱的楚国,不要到处流浪了。

  最重要的是,我想阻止他跳江自尽,我想告诉他,除了自杀,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他活得更有意义。

  但历史毕竟是历史,我只能这样幻想,却窜改不了已经成为定局的历史。

  吃着粽子,我更加的同情屈原了,希望他地下有知,能感到欣慰,因为后人都肯定他的爱国情操,也深深喜爱他的诗。

  屈原,一点也不委屈了。

端午节传说作文 篇4

  掀开这一扇韶光之窗,我回到了楚辞作者“屈原”的存的战国时代,现在间隔他投入汨罗江还有一天,趁着这二十回小时,我将尽全部所能,看可不可以抢救他投河自杀的命运。

  往前一看,一个穿戴楚国大夫服装的人正坐在一块石头上,他就是屈原!我立刻奔曩昔找到他。他看起来好落魄,失魂到没留意到我的奇装异服,我有必要掌握时刻,所以我只问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爽性隐居起来,不问世事?”

  听到我的问题,他转过身来,霎时间,我被吓到了!又看见他的锋利的双眼,燃着一把烈火!他很不快乐的责怪我:“我干嘛要隐居!楚地的公民我无法忘掉!我想回去协助祖国啊!”我看见他悲愤的留下双行泪珠,他竟然是这样酷爱自己的祖国,我一时汗颜了起来。

  俄然,他拿起刚刚坐的大石,砸向我,我大叫一声,打开眼睛,全身冒盗汗,本来,我做了一个近乎实在的梦,我遇见了屈原!

端午节传说作文 篇5

  今天,我和妈妈吗一个大早就起来了,因为,我们要去给奶奶过节了,我们坐上915,在车上我们都有点等不及了,到了代王,我真想飞过去,到了家里,杨浩宇是拿拳头砸,我是那说拍,可见我们有多么的兴奋,过了一会,奶奶拉开门了,我们一进去,就是看电视,我们最爱看卡酷动画了。

  到了中午,妈妈和姨妈还有舅妈从街上回来了,买回了许多的粽子奶奶把这些粽子都住进了锅里,我和杨浩宇一起看了一会电视,粽子好了,我们一起去吃粽子,粽子有许多线包的,有红枣绚的,有豆沙绚的,还有花生、玉米混合的,包粽子的叶子清香清香,我也很喜欢吃粽子。

  我们还吃了绿豆糕,是绿色的,而且还很缅,我不喜欢吃,而且我也很常吃绿豆糕。

  回到了家里,妈妈还插了艾叶。艾叶的形状是克里拐弯,闻起来很香,妈妈说:这是避恶的。

  今天我们给奶奶过了节,有痛痛快快的玩了一天,就是高兴。

端午节传说作文 篇6

  据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弟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免去职,被迁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驿》、《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城门,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身亡。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汩罗江边去吊念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和龙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因为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发展成粽子。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吃棕子、喝雄黄酒等习俗。

  这就是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传说作文 篇7

  在在三千年前,玉林是个繁华美丽古都,家家户户的生意都做得很红火,人们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一只狐妖出现了,她专门吸人血来增加她的功力。有一天夜里,突然刮风下雨,电闪雷鸣,家家都关闭门窗,熄灯休息了,但是有个叫梁朝的人,他喝醉了酒,昏昏地睡在大街上,这时候,有一个蓝色的身影出现了,她就是狐妖。她每天都是这个时候出现在大街上,残害百姓。“啊-----啊---”一声惨叫声穿破夜空,惊醒了正在熟睡的人们,可怜的梁朝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

  第二天清晨,人们在街上发现了这个干巴巴的尸体,血全部被吸干了,可怕极了。一个叫怀景的人,来到了这里看热闹,自称自己要杀死妖怪为民除害。人们害怕极了,人心惶惶的。

  怀景说一不二,行动起来了,他找来一些竹叶,买来一些猪肉,糯米,香料,毒药,把这些和在一起,用竹叶包起来,再用细线扎好,放在锅里蒸熟,香喷喷的。怀景听老人说狐妖喜欢吃这个。

  到了晚上,怀景把猪肉米团放到狐妖经常出入的地带,找个地方躲起来观察情况。没多久,狐妖出现了,她闻到了香味,拿起饭团,解开叶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才吃了几个,狐妖就倒下了,怀景高兴地从远处跑出来。但是,狐妖还没有死,这时愤怒的狐妖抽出身上的剑,向怀景刺去,刺中了心肺,他和狐妖同时倒下了,同归于尽了。

端午节传说作文 篇8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河南民间,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屈原一说与南方基本相同。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 人们把五月称为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后,便有了端午节。

  伴随着生动有趣的传说,河南的端午习俗越发显得丰富多采。有民谣这样说:“五月五, 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说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 动。从形状上说,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和九子粽等,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 河南为什么要包角粽呢?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 米饭扔到河里纪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 百姓投往河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的习惯。

  “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端午节时,河南人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 油炸食品。像油条、麻花、麻叶等,都是人们常做的油炸食品。在众多的油炸食品中,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

  在端午节这天,有些人家很讲究吃鸡蛋。端午早上,主妇们将鸡蛋煮熟后,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滚几下,然后去壳让孩子吃下。据说这样可以免除孩子的灾祸,日后孩子也不肚疼。

  受古人五月五日为“恶日”说法的影响,端午节这天,民间还有许多消灾祛病、预防瘟 疫流行的风俗。每逢此日,河南家家有采艾、挂艾的习惯。当太阳还未升起,中原城乡 还笼罩在晨霭之中,农民们就踏着露水上路了。据说日出以前的艾性凉,可以辟邪。日 出以后的艾性热,容易招邪,所以人们都要赶在日出以前上山采艾。在豫南一些地方,人们还要在太阳未出之前到井里、河中打水,用井水河水洗脸煮饭。传说月宫嫦娥夜间将杵的药洒入井里和河中,用此水洗脸煮饭可治百病。

  说起饮用雄黄酒,人们马上会想到《白蛇传》的故事,想起许仙让白娘娘喝雄黄酒, 以至端午节时白娘娘现了原形,吓死了许仙的民间传说。不过,现在喝黄酒的人少了, 大多是用雄黄酒给孩子抹耳朵、抹鼻子、抹肚脐,据说这样可以避瘟疫、杀蚰蜒、防蛇 蝎,还可以预防毒疖。

  此外,古代端午节捉癞蛤蟆的风俗现在仍在河南农村流行。民间认为,癞蛤蟆有巨毒, 能够清热解毒,特别是端午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质量最好,人们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挤出拌入面粉搓成长条,晾干备用。还把锭墨塞进癞蛤蟆嘴里,将它挂在墙壁上,风干后就成了中药,此称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画一圈,病情就会得到控制。正因为有此风俗,这天的癞蛤蟆特别难捉,人们说它是“神虫”,这天怕被人捉拿,都纷纷躲藏起来,故而民间有“癞肚蛤蟆躲端午”的俗语。

  端午节这天,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大人给他们戴上五毒肚兜,穿上黄色绣花鞋,手、 脚系着五色彩线,脖子上挂着精美漂亮的香囊。他们神气十足,穿梭嬉戏在人前背后。 孩子是妇女的理想模特,当孩子穿戴整齐,在众人面前炫耀母亲的女红技艺时,妇女们心理上就得了巨大的安慰和满足。这些凝结着母亲一片爱心的儿童装饰品,为传统的端午节增添了令人心醉的色彩。

  热闹欢快的周口龙舟赛

  河南周口水域广阔,颖河、沙河、贾鲁河、涡河、汾河贯穿西北东南。河内舟楫云集,桅樯如林,素有“小武汉”之称。每年初夏的端午节,这里人山人海,欢声雷动,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周口,观看一年一度的端阳龙舟会。

  周口是中州有名的龙舟之乡,端午闹龙舟是这里的传统风俗。周口龙舟与江南龙舟不同,江南龙舟体长头尖,而周口龙舟体短头平,轻捷灵巧,便于掉头。江南龙舟装饰较少,周口龙舟用绸布、花纸浓装重彩,豪华俏丽。周口龙舟比赛时,每只龙船上都有一名固定的“拿手”“扳棹手”、“鼓手”、和十名“划手”。大家群策群力,配合默契,双桨舞动,轻舟如飞。

  周口龙舟赛的比赛项目除竞渡外,还有拔河、捉鸭等。拔河时,一根绳子连接两条龙船,双方奋力向相反的方向划动。水上拔河比陆地拔河复杂,除力量竞争外,还有技巧、智慧的较量。划动的桨板,好似踏地的双脚,要想立地不动,需奋力划水,一点也不敢懈怠。如果想战胜对方,就需要全船人同心协力才能取胜。

  捉鸭,是周口端阳闹龙舟活动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内容,民间称它为赏标。这项活动由两方船只来进行,一方是划动的龙舟,一方是彩棚高耸、彩旗飘扬的大彩船。一阵鞭炮声后,彩船上抛下数只活鸭。各彩船锣鼓齐鸣,众龙舟竞相追鸭捕捉。鸭子惊叫着向四方游去,龙舟掉头寻找,紧急中,队员们手忙脚乱,往往舟舟相碰,水面上浪花飞溅。捉鸭时,龙舟上的人不能下水,只能用一种木质月牙形的钩子来捕捉。划龙舟的队员捉到鸭子后,看鸭腿上绑的布条,就可以知道是哪家彩船的鸭子。然后把鸭子交给彩船,彩船把准备好的物品奖给龙舟上的队员。如此反复,捉鸭竞赛持续进行。

  节日的周口,沙颍河水面上鞭炮此起彼伏,龙舟回旋激浪,岸上欢呼雀跃。享有“江北龙舟”之誉的周口龙舟,真是意趣盎然,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