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节日作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
投诉建议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

时间:2021-08-04 19:33:10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10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10篇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 篇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出自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之手。想当年,屈原站在汨罗江边,哀叹国家衰败,奸臣当道,抱起一块大石纵身跳入江中。人们为了纪念他,便设立了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上艾蒿。走进楼道就闻到一股清香,带着一点苦涩味,据说艾蒿能避邪。还有的地方的人们还要喝雄黄酒,给小孩儿抹雄黄酒。传统医学认为初夏邪气重,皮肤多有寄生虫,所以要在端午节时饮用和涂抹雄黄酒、熏艾蒿来祛邪、驱虫、除病。浓郁的酒味混合着艾蒿的清香,估计邪气就不敢靠近了。

  钻进厨房,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哈哈,是粽子的味道。传说,当年屈原跳江后,当地的人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便用竹筒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粽子渐渐简化为用粽叶包了。吃粽子容易,包粽子可不容易。首先将2~3张粽叶错开折叠,折成漏斗状,将泡好的糯米倒进去,加几颗红枣,再把“漏斗”包起来,用棉线缠绕起来,系一个活结,吃的时候方便打开,再用清水泡一段时间就可以上锅蒸了。说完粽子,再来谈谈咸鸭蛋。刚买回来的咸鸭蛋可真把我吓了一跳,乍一看我以为是用泥巴裹着的。洗净之后,蛋壳呈青灰色。

  煮熟后,剥开蛋,不过剥蛋也是一个技术活,每次鸭蛋都被我“残害”。蛋黄是决定鸭蛋好坏的重要条件。好的蛋的蛋黄是有些红色的,差的就是黄色的。每年端午,我都想起了屈原,仿佛听到了他的哀叹……让端午的习俗一直传承下去吧!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 篇2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故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故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故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正因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故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 篇3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由于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时,色彩十分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十分香。这时候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够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 篇4

  端午节作为传统民族节日一直流传至今,在北方和南方对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是不一样的。看着南方的亲们分享的端午节趣事,我觉得特别的新鲜,有那么多习俗,那么多娱乐项目,可能是屈原是南方人的缘故,在北方就没那么好玩了,我仅有的一点印象就停留在小时候,看着大人这一天如何过。

  在我们这里最隆重的节日要属春节和中秋节,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节日。就比如清明节,我们这里就是吃煮鸡蛋,插柳条,有的还会擀单饼,用饼卷鸡蛋吃,就是这么简单。端午节老百姓常是门上窗上插艾草,用鲜艾叶放了盆里洗澡洗脸等,据说是防蚊虫,辟邪祛病,然后就是吃粽子,包粽子的也很少,几乎全都是买的

  记得端午节这天很早就有人推着车子在大街卖粽子,这天粽子格外贵,换作平时街上也没来卖的,吃粽子的人少之又少,每人差不多吃两个就饱了,端午节吃粽子成了一个象征性的烙记,不像南方每家每户包的粽子一盆又一盆,一锅又一锅~~所以让我这个北方人包粽子很为难

  哈哈,一说今年我要包几个粽子,家人都表示那么麻烦,能吃几个,还是买吧~~看得出家人都不感冒这玩意,那也就象征性一下吧~~我是不会告诉你我只包了十个的,而且两种包法,就一种能看得过去,哈哈!

  对啦,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给很小的小孩子戴五色绳,让家里老人搓起来戴了手腕脚腕脖子上,记据说等下雨的时候剪下来冲掉保佑无病无灾之类的说法,我小时候戴到五六岁~~哈哈

  没有划龙舟,没有雄黄酒,也没有端午祭祖的习俗,我们的端午节好简单,感觉跟着法定节日蹭假期一般哈哈~~感谢屈原大人~~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 篇5

  今天是端午节,听爸爸说端午节是我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它又叫艾节、夏节和送时节,而且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历代说法不一。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因遭馋不用,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有的人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有的人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因为后在端午节投江,五日后报出父尸。

  除了各种传说,各地的端午节的节俗很多,吃粽子就是端午节的饮食习俗,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投江后,老百姓怕鱼类吃屈原的遗体,便投米团、筒粽和鸡蛋喂鱼,后来渐渐变成了吃粽子。端午节人们还要把屋子打扫干净,还要在厨房里撒上雄黄酒,用来杀死青虫或防止毒虫孽生,并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上:“王”字,在耳,鼻上涂抹。赛龙舟也是一个传统习俗,也是跟屈原有关,他在端午节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乃以船捞求,后变成了赛龙舟。

  我还知道别的地方端午节的习俗,在山东省临青县儿童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在鞋面上画上“五青”。意思是借屈原的墨迹来杀死它们。南京过端午节,各家要准备一盆清水,加入少许的雄黄水、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睛,称为“破红眼”,据说可以包一年没有眼病。高邮端午节比较特殊,有系“长命缕”、“贴五毒”、“贴灵符”、“贴黄烟子”吃“12红”等习俗,孩子们身上要挂“鸭蛋络子”。

  现在的端午节,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已经成为人们休闲会友的日子了。无论怎样的节俗,带给大家的,都是一份欢乐的甜美。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 篇6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凄美的故事呢!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连同鸡蛋一起放到大锅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鸡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的小扫帚。小扫帚是用麻线做成的。人们用各种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线。绑制成1厘米长的小扫帚,再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七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 篇7

  端午有射箭之戏。《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此外,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 篇8

  居住在云贵高原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的水族有一个长达49天的节日,那就是端节。

  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称“借端”、“过端”。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的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因此,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年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同时也是一个团聚的美好节日。节气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水族的端节还有一段传说:在很古的时候,水族人民背着铜鼓等用品去逃荒,可是在广东和广西安定都不合心,而正在大伙儿发愁时,天上飞来一群诺仙术(一种鸟名,估计是凤凰),像一“群”救命草,解救了逃难的人们。大家一致认为诺仙术是来带路的.,就跟着走,在一个岔河口,诺仙术消失了,这给人们出了个难题,可又给予了提示,大家看见一条巨龙,大家像有一双猫的眼睛,立刻选择了方向——朝左边的河谷往上搬。之后来到三洞一带,对这一带的环境十分满意,就在这里安家了,并和大家约定:三年后的水历年底来团聚。

  三年后,大家来团聚,突然来了一群人马,他们想让水族人民离开,而水族人民为了保住土地,和他们打了起来,两方各有死伤,之后那群人马离开了,于是人们把死去的战士安葬,并祭祀,希望往日又幸福的日子,水族人民真像一个团子,永远不分离,哪怕是已经离去的战士,也会祭祀,让那些战士也体会到人民的热情。这正是端节的传说。

  在端节这段日子里,主要活动是祭祀和赛马。节日期间,铜鼓声此起彼伏,悠扬的歌声和芦笙调从早到晚回荡在翠竹掩映的竹楼里,水乡山寨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节日里的水族同胞载歌载舞,相聚狂欢。向客人展示了庄严肃立的祭祖活动、古老神秘的水书、巧夺天工的马尾绣,以及舞火龙、耍水龙、抢鸭子、赛马等民间表演。

  这个团聚的节日,多么快乐的节日,是多么美好,如果我在水族,应该也会如此快乐吧!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 篇9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汕头市,那儿是一个繁华美丽的城市。有古朴自然的古钟园,有整洁美观的住宅区,有热闹非凡的自由市场,有……但是,值得一谈的还是我老家的文化习俗。

  每到重要的日子,我们的习俗还真不少。端午节我们有称五月节,最主要的是赛龙舟。这既是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项体育活动。

  还记得在老家最后一次过端午节的情景,那天很早,我很弟弟就到岸边等待看龙舟,出乎意料的是,岸边不是稀稀落落的几十个人,而是那些和我们一样,怀着期待的心情在等待。

  迷雾紧缩得大江上,隐约传来嘿咻嘿咻的号子。一排排人划着浆,随着节奏,整齐而有力。身形狭长的小船,巧妙的集中了人力,昂首破浪,逆流而上。

  这时才发现,岸边已是人山人海了。欢呼声,喝彩声,震撼运动员的心。显得更有气势了。

  近了,近了……我看到龙舟上的人了,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响亮的口号声,伴随着龙舟在激流中穿梭,来去自如。不禁让我陷入思考,这一刻,我才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集体才是我们发展才能的地方。一滴水,不融入大海,总有干涸的时候。就像我们一样,不也需要集体的力量吗?

  赛龙舟正进行激烈的比赛中,我的心情随之激动起来,我想看到,团结后的成功;我想告诉自己,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渴望自己,也拥有一个团结的集体,一起向成功的顶峰出发。

  那一次,最后一次看赛龙舟了,我不再是以前那个懵懂的女孩,只在一比赛的结果;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赛龙舟已是一个象征了。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流传千古的歌谣,作为文化,他已遗失了很多,但它的含义却被人们流传下来了。也许,当我无意间唱着这首歌谣,心中找已渴望,自己能亲身去体验赛龙舟,也只有龙舟矫健的身影,才能充分显示出我心中的那一份渴望。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 篇10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都很快乐,到处都有人为过节在购买糯米、红枣及各色的豆子,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微笑。但我知道今天是他---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们应该表示悲痛才对呀。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也许,事情已经很久远了,这种悲伤早已消失,留下来的只是纪念。

  我最崇拜屈原了。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切身体会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义。今天,我们赞美屈原的爱国主义,弘扬屈原精神,但我们不会忧虑,因为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10篇】相关文章:

端午节习俗作文(11篇)02-16

端午节习俗作文11篇02-16

【实用】端午节习俗作文5篇08-15

有关端午节习俗作文八篇08-02

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小学作文02-28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15篇)02-28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15篇02-28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篇)02-22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篇02-22

端午节习俗作文(集合11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