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节日作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端午节习俗作文
投诉建议

端午节习俗作文

时间:2021-07-02 09:12:39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有关端午节习俗作文7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习俗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端午节习俗作文7篇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1

  眼看端午节一天天的临近了,那象征端午节的各种形式,不同馅儿的粽子也琳琅满目的出现大小超市的货架上了,当然那些小商小贩也不甘落后,在他们的摊位也相继摆满这样那样的不同式样的粽子。你要自己包也行,糯米有得卖,粽叶也有人卖,无论那个在集市上都能够买到。

  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之一,也是民间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流传下来的习俗。说到屈原,让我想起了他的“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叹息。纵观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沉醉于社会的那些个大染缸里不愿意醒来呢!还有人自我解嘲道:“常在染缸边上走那有不湿鞋”的论调。其实那些人只不过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罢了。你不清,你想浊,又何必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们每一个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要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那些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的只不过是为自己的罪责开脱罢了。历史上的屈原不是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了吗,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清而受到人们的尊重流传千古,也才有了今天的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吃食之一,而且由于地区的不同,不仅馅儿的用料不同,不过主料都是糯米,只是在糯米里参各式各样的配料,喜欢素的就参一点点紫米,或是花生什么的,而喜欢荤的则放一些牛肉火腿什么的,当然也有的人喜欢什么都放一点点的,总之,你到超市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挑选到自己喜欢的一种。

  所包叶子也是因地区而异各有所别,有的地方用竹子的叶子来包,有一种叫大棕竹子的叶子人们就拿它来包粽子;有的地方用粽花的叶子,粽花可以做扫把,而叶子就被人们用来包粽子;有的地方用的叶子则是属于兰棵植物的一种,这种叶子不仅叶片绿色间带有点点白色斑点,当然极少的的斑点是金黄色的,而且本身就具备一种兰草的自然清香,所包出的粽子在煮熟之后叶子的绿色不会染饭,而且能够把叶子那份兰草的自然清香渗透于粽子里面,吃起来就自然而然有一种兰草的清香了,糯米的清香加上兰草的清香在包的过程中就能够淡淡的闻得到了,在煮的过程中更是香飘四溢,糯米饭的清香加上粽叶的清香吃在嘴里是别有风味,所以在包粽子的叶子中是特别好的。遗憾的是我在网上根本查不到这种属于兰棵植物包的粽子图片。

  在我们华宁县的县城以及所属的周围的乡村到各个乡镇所用的叶子也是不尽相同的,县镇以及所属乡村包括山区用的叶子就是属于兰草的自然清香粽叶,而盘溪、华溪用的是粽花叶子,所包的粽子不仅在煮以后会染成绿色,而且没有那份兰草的自然清香。华宁用来包粽子的这种兰棵植物叶子多生长在山区一些背着太阳阴暗潮湿的地方。只要没有霜雪的侵袭,这种粽叶一年四季都是常青的。现在有的人家把它作为观赏植物来栽种,我家门前就栽着一小块,每年端午节不用去买粽叶,用自己家种的就够了。

  说到包粽子,也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在那个穷的叮当响的生产队时期,市场上是没有粽子卖的,要吃得自己包,那个时候能够有糯米包粽子就不错了,其它配料是谈不上的,能够吃得起粽子的人家也不算多。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习俗,无论哪家的儿子定了人家的闺女做媳妇,在没有结婚以前每个传统节都得给女方家送礼,而端午节送的礼物中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即便自己家吃不起粽子,到了端午节也要准备好粽子送女方家的礼,而并不是每一家的女主人都会包粽子,所以只能请人包了。

  我家当然是吃不起粽子的,不过我妈妈却很会包粽子,所以每年临近端午节的时候,周围乡村的人家都会用捞饭的烧箕抬着糯米和叶子以及扎条来叫我妈妈给包了,扎条那个时候多用棕叶撕开成条状,也有的用麻线。当然包粽子是在晚上,在水油灯下,有的时候一个晚上都会来好几家,排着队等。在包粽子的过程中童年的我就坐在旁边手托下巴目不转睛地看着,只见我妈妈把一个或是两个粽叶叠在一起两手叠成一个锥形,然后左手拇指和其它四个手指头轻轻掐住,用右抓米放入,待装满那个锥形的圆筒之后,再用一支筷子插几下,大概是为了让糯米实落,然后在叶子的搭接处插入一个或是两个叶子,如果不平就用剪刀剪一点点,封起口来,右手抽一条扎带扎起来就完成了,当然要借助牙齿来结疙瘩才能完成,因为右手不能放开。那个时候的人没有现在的意识和观念,包粽子也是不收钱的,只当是帮忙,有识相一点的在包完了之后会拿两个粽子分给我和两个弟弟,当然我妈妈也会客气的说句客套话,我和两个弟弟则是欢喜不已。不识相的也就抬着走了,我的妈妈也没有什么什么说的,反正是会在手上的活儿。

  我妈妈不仅会包粽子,而且会包各种不同花样的粽子,有一种叫四角粽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包的,四角粽是四个角一样大,需要两个大小差不多的叶子,而且需要长形的,一个叶子叠两个角,两个角是正叠一个,反叠一个,然后装上米,插在米里,然后再叠另一个叶子的两个角,最后两个叶子的口连在一起,就成为四角粽了,由于四角粽比较挑拣叶子,所以能够包的叶子也比较少,也很少包,所以大部分还是一般性的粽子,当然一般性的粽子也就容易多了。

  记得在土地下放以后,我妈妈还包过粽子去卖,因为有几个四角粽子,所以一下子就被人买去了,大概觉得好奇吧,现在在市面上我都没有看见过那样包法的粽子,遗憾的是在网上图片中也查不到。

  包粽子的糯米得先淘一下,把水控干,不能含太多的水分,所以得用捞饭的烧箕装,粽叶是把没有叶子的靠近根部的茎用剪刀剪了,然后洗干净了,在包的时候不能太紧了,不然煮不熟吃,当然也不能太松了,不然就散了。对于这个包粽子的巧技我始终没有学会,我会包,问题出在捆不起来,一捆就散,大概因为我的手太小了,在扎的'过程中握不过来,所以一扎就散了。现在好了,不用自己包也能够吃到清香的粽子。

  不过在我们吃粽子的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仅知道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的来历,多给我们的孩子讲讲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的殉国日。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2

  世人都知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凡是中国文化人也都知道端午节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三大饮食节之一。

  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也因地区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之说。还有赛龙舟、投放食品于水中、吃糯米粽子、门上插挂陈艾和菖蒲、饮雄黄酒、采百草烧水沐浴等不同习俗。其中因屈原著《离骚》等感人诗辞、不忍谗言逐放之辱自投汨罗江以明志的爱国精神,备受国人敬重,所以把吃粽子、赛龙舟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影响深广、占据主导的端午节主流习俗。

  但是,在我们这里的乡镇农村地区,在众多的农民老百姓中,并不把端午节看做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因为他们并不怎么了解屈原其人其事。这里的端午节习俗从祖辈流传下来的有饮雄黄酒、送包子包蛋粽子等,沿袭至今不衰的有门上挂陈艾菖蒲、采百草烧水洗浴等习俗。记得我还在读小学时,一贯不让读书孩子饮酒的父亲,在每年端午节的这一天非要我喝小半杯雄黄酒不可,说是杀菌消毒;父亲也要至少喝一大杯雄黄酒,还用手指头沾上一些雄黄酒抹在我与弟弟的鼻头、耳碗里、额头上,说是端午节喝了、抹了雄黄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不生疮。后来我长大了听医生说,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还含有致癌物质,喝雄黄酒容易中毒,可以外用但不要内服。因此,现在的端午节基本没有人再喝雄黄酒了。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已经订了婚的男子要给女方父母“送四百”礼品(包子、包蛋、生鸡蛋、熟粽子等四样各一百个),几乎要装满一背篼了(家中实在贫穷的也有只送一半的)。每年送一次,一直送到结婚后第二年的端午节才停送。当然,送去的“四百”礼品并不是岳父岳母全收,等你走时还会给你每样回一半转来;另外还会新买一把钩钩阳伞送给你的。端午节的这个习俗从祖先一直沿袭至我这一代。记得我当年结婚前后就连送了四年的端午节礼品,等到我的子女长大谈婚论嫁时就抛弃这一传统习俗了。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门上挂陈艾和菖蒲的习俗,现在仍然盛行,不仅是农村连城市也还保持着这一习俗。关于这个习俗还有个传说呢。听父辈们讲,明末清初张献忠带兵剿杀四川时正值农历五月初五日,命他一位川人好友带路。这位川人说,带路可以,但恳请将军饶过我的家人及亲戚。张献忠答应道:“那就让你的家人及亲戚在门两边挂上陈艾与菖蒲作为标记吧。”又传令全军:“凡是看到门两边插着陈艾与菖蒲的人家,免杀!违令者斩!”于是,闻听此消息的川人纷纷效仿才逃过灭门之灾。从此以后,每年端午节这天,人们就习惯的早早起床扯回数根艾草和菖蒲挂在门边。今年的端午节,我和妻子六点钟就出门去扯陈艾和菖蒲,从官田村四社一直找到西林村三社的山上,往返五公里左右才寻得一些艾草、菖蒲、夏枯草等。出门晚了的那些人还是空手而归嘞。现在为何如此难找这些“端午草”?一是田边地角和果林四周因喷洒农药而导致野草死亡甚至绝迹,二是个别头脑灵活者,提前三天就将河边路旁山坡上下的陈艾与菖蒲寻找扯回家中,待端午节这天运进中坝、绵阳等附近城市去卖钱,据说两三根捆为一束可买到五元呢,最低价要买到一元一根哟。

  另外,在每年端午节这一天,老百姓都会到野外寻找一些菖蒲、艾叶、八角枫叶、夏枯草、车前草、大蒜杆、桃仁等,烧上一大锅水供全家人洗澡沐浴。为什么只在端午节这天扯这些草熬水洗澡?传说五月为”恶月”,天气暑热、毒瘴滋生,疾疠盛行。观音老母大发拯救百姓的慈悲之心,在端午节这天天亮之前,将手中宝瓶里的玉液洒在百草上,以供百姓用以驱瘴祛病。人们用后果然有效。于是说“端午节百草皆是药”便流传开了。实际上并非是观音老母洒了什么玉液,据中医讲,陈艾,菖蒲、大蒜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净化空气。以艾叶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的叶片也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草药。再加入八角枫叶、兰草、五加皮、桃仁等,确实能起到消毒杀菌、祛病健身的作用。特别是陈艾叶内服可治小孩肚痛、,捣烂调酒外敷可治疮毒、湿疹、皮炎等。还有车前草、夏枯草、灯笼花、半夏、葛藤等都具有一定的治病功效。因为仲夏五月,不少草药已经成熟,此时所采的草药,药力最强,人们都说端午节采的草药功效最好。所以每年的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哪儿也不愿去,头等大事就是要去采摘芳香沁脾的新鲜草药,回来熬水沐浴一番,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悠然自得,愉悦身心,远比吃粽子或出门旅游舒服多了啊!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我们中国真是当之无愧的文明古国,一个端午节都有如此深厚的意义。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4

  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但是,你们知道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赛龙舟,还有哪些民间习俗吗?

  让我来告诉你吧。其实除了包粽子、赛龙舟,端午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做香袋。除此之外,关于香袋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夜晚经常闹鬼,吓得人们不得了,后来,一位神仙知道了,就化成人对当地的村民说:“我这里有一个香囊,你们按他的样子照着做给每个村民一个,就不用怕鬼了。”后来那个地方就没有出现过鬼。你明白了吗?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5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是楚国爱国诗人,当听说自己的国家灭亡时,难忍亡国之痛,悲痛欲绝,于是,在公元前二七八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主要的活动是包粽子,赛龙舟。我先说包粽子吧,包粽子先要把芦苇叶煮一下,糯米泡两至三个小时,然后把米包在叶子里,再煮上一小时。赛龙舟就更有意思了,每条船上都配有浆手和舵手船头有?船尾有锣,用锣鼓指挥桨手们行动一致。因此,划龙舟比赛时,河面上锣鼓喧天,加上两岸观众的呐喊声,真是热闹非凡啊。

  如今,每到端午节,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包粽子……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作品和爱国情怀是永存的。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6

  端午节那天中午,我们刚吃完粽子,爸爸就领着我去澄海看赛龙舟。走在往澄海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端午节是有哪些传统习俗?

  爸爸笑眯眯地告诉我:"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很为国家着想,苦劝楚王要治理好国家跟与邻国相好,但楚王不听,他十分忧愤投江自尽。楚国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清正的大夫,于是用竹叶将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米而不吃屈原的尸身。渐渐地,吃粽子就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听完爸爸的一席话,我茅塞顿开。

  不一会儿,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只见通往江岸的条条道路,人们潮水般地涌向江边。这时,时针指向二点正,"蹦"一声枪响,十八条龙船从上游鱼贯而下。顿时,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谱成一曲雄壮的交响乐。"加油,加油……"竞赛到了紧要关头,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黄队加油,黄队加油……"的呐喊声。原来是黄队有点落后了,它的啦啦队在为它鼓气。黄队的鼓点更紧了,哨声更急了,黄船迎着浪花拼命地向前冲。最后,黄船得了冠军。

  船队的团结奋斗精神鼓舞了广大观众,岸边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跟欢呼声。哇,赛龙舟真刺激,这又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今天,我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开心又有收获。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7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

  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正因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故乡粽子,看着精彩的故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有关端午节习俗作文7篇】相关文章:

有关端午节习俗作文八篇08-02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锦集九篇12-29

端午节习俗作文11篇02-16

端午节习俗作文(11篇)02-16

有关端午节习俗作文400字汇总5篇09-19

【实用】端午节习俗作文5篇08-15

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小学作文02-28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15篇)02-28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15篇02-28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