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节日作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描写端午节作文
投诉建议

描写端午节作文

时间:2021-06-02 09:47:52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精品】描写端午节作文锦集8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端午节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描写端午节作文锦集8篇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1

  传说在战国时期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因楚国被秦国吞并,所以心怀不甘,抱石投入汨罗江自尽。人们感念屈原的忠诚,就向江里扔粽子来纪念屈原。从此以后我们中华民族就有了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一又叫小端午,人们从这一天开始准备端午节的用品。家家户户都上街买红枣糯米和绿油油的粽叶。小商小贩们在街边摆摊儿卖五色丝线和各色香囊,还有活灵活现的孙悟空人偶。叫卖声吸引了大人孩子们的目光。大家都盼着端午节快点儿到来。

  终于到了初五了,早晨妈妈把五色丝线轻轻缠在我的手腕上,我兴奋地跟着妈妈一起把绿绿的艾草,结了桃子的桃枝和孙悟空放在一起用一根五色丝线扎好挂在大门口和窗口,红红绿绿的预示着一年都可以驱虫避邪,平平安安。中午开始包粽子了,把几根绿油油的粽叶卷成三角形,里面放上白白的糯米,粽子的每个角都放上红红的大枣,再用长长的马莲草把它扎紧放入锅中,不一会儿一锅绿盈盈的粽子就包完了。锅里添满清水,摆上红皮儿的鸡蛋,白皮的鹅蛋,绿皮的鸭蛋,一起用小火慢慢地煮。“咕嘟咕嘟……”锅里的汤水冒着气泡慢慢变成黄绿色。屋里飘散着粽叶与糯米的清香,晚上就可以吃到晶莹软糯的粽子了。端午节在这一刻变得又香又甜。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这就是端午节在我心底的样子。它是五彩的,它是香甜的,端午节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2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传统佳节,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这一天有许多风俗习惯。

  悬菖蒲艾叶。这天一清早,奶奶将乡下带来菖蒲艾叶挂到了门上。我很好奇,就问奶奶,奶奶告诉我,这是为了驱瘴,艾叶有药用功能,驱蚊子、苍蝇,净化空气。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些习俗呀!这下我知道了。

  吃粽子与黄鱼,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几样平时少见东西——粽子、黄鱼。我很奇怪地问奶奶:“今天又不是过年怎么吃粽子呀?”奶奶笑着说,“今天是端午节呀,所以要吃粽子与黄鱼。据说这天人们把粽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吓跑鱼虾,里面米能喂饱鱼虾,它们就不会去吃屈原尸体,这是人们对屈原敬爱。”现在我才知道吃粽子还有这讲究。

  赛龙舟、挂香囊。晚上看电视我还知道端午也有赛龙舟、挂香囊习俗,坐在一边妈妈告诉我:“相传当年屈原跳江以后,人们舍不得屈原,纷纷驾船竟相赶去救屈原,一会儿工夫就看不见了,后来,人们就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另外,人们还用五色线缠绕香囊,有驱邪、保平安美好愿望。”

  啊!端午节习俗可真丰富呀,听说,端午节风俗已由湖北省为代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我真为我祖国感到骄傲。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3

  马上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啦!我心里暗爽:哈,又有好玩的啦。果不其然,这几天,全家人都开始忙着为过端午节作准备。

  星期天,我看见老妈蹲在地上正在捣鼓着什么。我走上前一去看,原来老妈在包粽子。只见她拿起四片芦苇叶,卷成一个圆锥形,往里头放一些米,又放两三块肉,再用一些米盖住肉,然后把先前余下的芦苇叶的角盖在米上,慢慢的捏成两个小角,最后用一根红线,把一头咬在嘴里,然后围着粽子绕了两圈,把两头拉紧,打个活结。嘿,一个粽子就这么包好了。

  我看得眼花缭乱心痒痒,也想试试,就对老妈说:“让我也试试吧。”老妈疑惑地说:“就你,行吗?”“没问题,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虽然这么说,不过这看起来容易的包粽子,可要比我想像中的难得多了。你看我不是米包多了,就是米漏了……但是最后,我还是包了一个外观还不错的粽子。

  包好粽子后,我们又去煮粽子,我们先把锅里放些水,然后放粽子。过了一会儿,粽子的香味在厨房间飘逸,我咽着口水对老妈说:“粽子好了吗?”“OK了!”老妈打开锅盖拿了一个粽子给我,我闻着香喷喷的粽子,吃了一口,嗯,好香,糯米的感觉十分嫩滑,再加上肉的味道,简直就是锦上添花。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前,看着有趣的赛龙舟的电视节目,吃着清香四溢的粽子,一起谈论者屈原的佳话……

  这可是一个真是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端午节啊!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4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

  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之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将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因此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每家每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接着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能够吃了。吃粽子的时候,要先将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由于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因此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佳节——端午节。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6

  午节的来历是在战国时期,人们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屈原而出现的习俗。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怀石投汨罗江自尽,以示自己爱国之心。现在,在这一天,人们以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等方式来过端午节,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小时候,我的端午节记忆就是包粽子,赛龙舟。在农村老家陪着爷爷奶奶过端午节是我这一生最美好的记忆。

  我的端午节记忆是从包粽子开始的`。首先,为了在端午节那天既能吃上粽子,又不耽误看赛龙舟,就要提前几天准备好包粽子的食材。所以,细心的婆婆早就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早晨上山摘好了粽叶和捆粽子用的粽绳。

  粽叶摘回来后不仅要浸在水里用干净的刷子顺着粽叶的纹路一张一张刷干净,还要挑出有虫眼或发黄的叶子。处理好粽叶后沥干水,放在一旁备用。接着便可以用水来淘洗糯米,在淘洗过程中切忌大力淘洗,因为这样会把糯米表面的一些营养物质洗去,得不偿失。

  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包粽子了,包粽子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两张粽叶重叠在一起,然后卷折成漏斗状,再往里面装上适量的糯米,接着用没折完的粽叶盖过来,最后用粽绳捆好,打个结,这个粽子就包完了。

  包完粽子后,只需要静静等待端午节的到来就行了。

  在端午节的这天的早上,婆婆早早地起了床给我们煮粽子。等我们起床时,香喷喷的粽子已经在桌子上诱惑着我去吃了。由于我们包的的是青叶粽,粽子弥漫着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米香,蘸点白糖送入嘴中,感觉自己朝气蓬勃,精神焕发。

  在吃完粽子后,我们便马不停蹄地赶往长江边,争着抢一个好位置看赛龙舟,可我们还是来晚了,只能站在一个视线不太开阔的地方望着远处的长江。

  一声锣响,便宣告了比赛的开始,接着我们便随着震天的鼓声和富有节奏感和力量的“嘿咗,嘿咗,嘿咗”口号声看见了几艘色彩鲜艳的龙舟。其中红色的龙舟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其余的龙舟紧跟着,也不甘示弱,人们呐喊着,场面异常激烈。随着龙舟船头鼓点声音的减小,龙舟划出了我的视线,远去了。最后得到消息,果不其然,是红色的龙舟赢了。这个消息的到来,也就宣告了端午节的结束。

  这就是我的端午节记忆。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7

  今天,是中国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而这一天主要纪念一位战国末期的伟大诗人——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在战国时,屈原虽忠于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屈原被流放后,仍然为国着想,心中十分悲愤。在这期间,他写下了许多名著,其中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楚辞”这种文体也是他创立的。

  而端午节的由来也有许多传说,而最著名的传说主人公当然以屈原为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现在,我闻到了一股粽子的香味。朋友,你今天吃了粽子吗?快去吃吧!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8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充满了民族特色,而端午节就是其中的一个。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听家乡的人说,端午节还有个来历呢。据说,古代有一个诗人叫屈原,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可是,当时的皇帝昏庸无能,使得国家四分五裂,百姓家破人亡。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落得如此田地,于是他悲痛欲绝,投江而死。人们听说屈原投江而死,连忙划船到江里去打捞他的尸体,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人们怕鱼虾会会把屈原的尸体吃掉,就把糯米撒到江中。这样那些鱼虾就去争食糯米,而不会去侵蚀屈原的尸体了。

  这个故事传下来后,人们每年都用包粽子与赛龙舟的方式来纪念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粽子是用糯米加上糖做成的,又香又甜,我可爱吃了。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会包非常多粽子让我们吃,所以,我天天盼着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可好玩了!在平静而辽阔的大江中,几只船甚至十几只在一起划,船头上都有一面小旗,船上有十几个浆手,几个打鼓的坐在船中央。号角一吹,鼓声立即响彻天地间,浆手每人持一只短浆,随着鼓声划动。两岸观赛的人也闲不住,不停地拍手叫好,还为船员加油打气。鼓声是有规律的,什么时候节奏应该紧迫,什么时候应该轻缓,鼓手都掌握得准确无误。不管哪支队伍赢了,其它的队伍都会为他们祝贺,这是多么博大的胸襟哪!哪支队伍赢了,就在哪只船头上系上红布条。这小小的红布条表现出了这支队伍的团结与集体荣誉感。每当看到胜出的队伍的船上挂的红布条,还有队员们脸上的笑容时,我就会对母亲说:“母亲,我长大以后也要学划船,像这些大人们一样来赛龙舟,还要拿冠军!”母亲看到我自信的样子,欣慰的笑着说:“好,母亲支持你。”我高兴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恨不得马上长大,然后去参加龙舟比赛,拿到冠军,让众人为我喝彩。

  除了包粽子与赛龙舟,端午节时,还要在门的左右两边的墙缝中插艾蒿,午饭还要吃肉,饮雄黄酒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端午节十分有趣,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民族特色。中国的其它节日也都非常有趣,透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充满了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但我独爱端午节。

【【精品】描写端午节作文锦集8篇】相关文章:

【精品】描写荷花作文锦集6篇03-01

【精品】端午节快乐的作文锦集6篇01-19

【精品】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锦集六篇12-31

【精品】描写端午节作文8篇06-13

【精品】家乡的端午节的作文锦集4篇02-25

【精品】端午节的节日的作文锦集10篇02-19

【精品】端午节的节日的作文锦集7篇02-16

【精品】端午节的节日的作文锦集5篇02-14

描写树作文锦集10篇01-26

描写菊花作文锦集六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