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读书笔记>世界地理读书笔记
投诉建议

世界地理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7 12:23:10 读书笔记

世界地理读书笔记

  李小建老师的《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领域最经典的教材之一,上学的时候上这门课的时候就学过这本书,但当时没怎么用心看,现在时隔几年,再翻一遍这本书,虽然是10年前的书了,但看完之后仍然很有收获,感觉以后应该时不时的把我们行业相关的教材拿出来看,虽然都是理论上的东西对现在的工作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每次看都会把这些年来的工作学习知识等组织梳理一遍,对工作还是大有裨益。看的时候,记录了一些笔记,主要是书里的一些观点和内容,比较基本:

世界地理读书笔记

  第一篇 经济活动区位

  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和经济地理学研究三个阶段。

  新近出现的跨国公司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研究以及结构主义思维方式反映了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企业经营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产业的划分。现代企业的跨产业部门发展已十分普遍。由于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对经济活动的产业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企业所从事的各部门经营。为此,一些学者们开始从企业组织角度来认识经济活动。

  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指出,经济学长期忽视区位研究①,然而,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区位理论有两层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市场地域大小与商品的市场价格、地域人口数量和居民收入有关。人口密集和收入水平高的地域是区位选择的最佳侯选地,特别是现代区位选择主要表现为接近消费地。

  尽管在区位决策过程中,经济因子中的成本以及收入因子都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时与经济因子毫无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的一些非经济因子也在起作用。在这些因子作用下进行的区位选择一般追求的不是成本最低,也不是利润最大,而是某种程度上的满足。

  劳动、自然和资本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在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通称为生产的三要素。

  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差异,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圈层分化较显著

  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所决定。

  地理惯性

  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

  经济活动的核心生产要素开始从资本、有形资产、一般劳动力转为知识、科技劳动力、风险资金、无形资产以及优美环境。

  市场规模也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在起作用。规模经济一般分为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社会学和管理学在对信息流通渠道的研究中发现,绝大部分对决策起重大作用的关键信息来自于偶然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分离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影响经济区位活动的包括要素投入(土地、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动力)、市场(市场规模、市场战略、市场特性、其它市场条件)、区域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环境因素、可进入性)、交通。

  自给性农业经营的存在是导致杜能模式与现实农业空间分布状况产生偏离的最大原因之一。

  最小运费指向是韦伯工业区位论的骨架。

  相互依存区位论主要是研究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均衡状态的形成过程。探讨在直线市场条件下,存在两个竞争企业时,区位与市场地域的关系,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霍特林模式。

  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

  企业家的经营手段不同可造成区位模型的变化;因政府的区位补贴或高额税收等区位政策可造成的区位变化。

  高级中心地按交通原则布局,中级中心地布局行政原则作用较大,低级中心地的布局用市场原则解释较合理。

  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包括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合并和合资等)。

  市场进入、市场拓展和生产发展是公司发展的基本策略。

  大多数跨国公司的总部和区域总部位于少数主要都市。被称为“全球性城市”或“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的地理控制点。

  第二篇 经济活动区域分析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值的载体。

  支柱产业不等同于主导产业,因为,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有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

  如果一个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高,那么它就是主导产业的最佳选择。所谓创新是指对资源、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发出新的原材料,引入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开拓出新的市场等等。

  只有具备下列特征的产业才能作为主导产业:高比较优势系数(区位熵)、高产业关联度、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率、高产业创新能力。

  对本区域没有条件发展的关联产业,应该寻求区际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配套问题。

  在构建区域产业结构时,必须考虑如何根据世界技术进步的大趋势和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以及本区域的具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条件,选择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作为潜导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有两个,一是市场机制,另一个是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作用的途径是供需关系、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

  政府干预是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杠杆和产业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

  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象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态说”。

  由城镇所组成的线是区域空间结构中一种综合性的重要的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因而往往被称之为轴线。

  区域空间结构有以下几种较典型的模式: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构。

  依托网络空间结构,充分利用各种经济社会联系就能够把区域内分散的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及地区组织成为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功能各异、分工合作的区域经济系统。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区位指向、要素和经济活动的集聚与扩散、经济影响的空间近邻效应。

  集聚机制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

  在集聚引力的作用下,区域经济在空间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集聚导致区域的极化现象。其次,集聚将加剧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与不平衡。第三,集聚是促进发达地区、城市、城市密集区、专业化地区、产业密集带等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力量。第四,集聚还能够引发和加剧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专业化地区与一般地区等之间形成发展关系上的“马态效应”。

【世界地理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希利尔讲世界地理读后感

2.世界地理全知道读后感

3.读书笔记

4.读书笔记

5.读书笔记

6.读书笔记

7.读书笔记

8.读书笔记怎么写读书笔记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