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读书笔记>《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投诉建议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时间:2021-01-22 12:27:14 读书笔记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通用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通用5篇)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1

  最近,感觉部分学生越来越有个性,脾气越来暴躁,行为越来越让人难以理解,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这本书。该书是美国畅销的教子经典,彻底改变父母、老师与孩子沟通方式,里面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给出不同的沟通方式所带来不同的效果。

  书中提倡的沟通技巧帮助成年人以同情和关爱的方式进入孩子的世界,教给成人如何了解孩子的感受并对其做出反应。帮助我们学习如何以更关心、更有效的方式对待孩子,如何了解自己的感受并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作者希望父母能够学会如何管束孩子而又不让孩子觉得丢脸;如何批评孩子而又不让孩子遭到贬低;如何不加评判地赞扬孩子;如何发怒而又不伤害孩子;如何承认孩子的感觉、认知和观点,而不是和孩子争论;如何对孩子做出回应,才能让孩子学会相信自己的内心,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这些问题都是我想要了解的,因为有时候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说了为什么孩子不听,还伴有强烈的反应,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和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善意的提醒,而不是形成对立的关系,使事情继续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吉诺特教授均强调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具体的行为、具体的事件,而不是针对孩子的人格和人品,而在具体的行为、事件的指导中,来形成孩子的健全的人格和人品。可以表扬吗?可以,但应表扬的是孩子的具体行为。可以惩罚吗?可以,但应惩罚的是孩子的具体行为。因此,吉诺特教授告诉每一个父母,你不应该抽象地夸奖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你更不应该恐吓、贿赂、嘲笑和挖苦孩子,因为这直接针对着孩子的人格和人品,你会在无意中过分夸大或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无论是夸大还是伤害,对孩子的发展和影响都是负面和消极的。甚至在培养孩子“纪律”的观念时,吉诺特教授依然强调:对感受要宽容,对行为要严格。

  一、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

  批评和评定性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为避免下判断,心理学家不会发表批评意见影响孩子,而是指导孩子。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导孩子时,我们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会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如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果汁时,她的妈妈平静地说道:“我看到果法打翻了,我们重新拿一杯果汁来吧,还要拿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松了一口气,把桌子擦干净了。碰到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当时并不是教训肇事者人口的合适时机,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人。

  二、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另外,还要有技巧:需要同时照顾孩子和父母的自尊;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一个怒气冲冲的男孩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天气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糟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为什么冲我发火?”今天父亲打算用新的方法,他想:儿子今天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达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可该死的下雨了。”“是的,正是这样。”这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然后埃里克说:“哦,不过,可以以后出去玩。”他的怒气看起来消失了,在下午余下的时间里,他都很合作。通常,只要埃里克生气地回家,一家人都会心烦,迟早他会激怒家中的每个成员,直到深夜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2

  孩子爸爸不止一次跟我说:我发现你的脾气真糟糕!我嘴里不说,但在心里我完全承认,我越来越容易上火,变得越来越唠叨,还会莫名其妙的生气,孩子说:妈妈,你就会喊爸爸来帮忙。孩子爸爸说:你跟女儿在一起,动不动就吵架。我很苦恼,很无助,我曾经也试图想改变现状,但总是无疾而终。

  前一阵登陆学校网站,看见网站推荐的图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我留心了一下简介,了解到作者海姆·G·吉诺特一生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研究,他所倡导的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新思想不仅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于是,我立刻在网上订购了此书。

  因为充满了好奇心还有力求改变现实生活的渴望,短短几天时间,我就把书看完了,唯一可惜的是阅读中间有很多的感想没有及时的记录,但掩卷沉思,我充满了内疚,原来我不应该这样对待女儿,原来我可以这样和女儿沟通。

  生活中的我对孩子充满了唠叨和批评,早上反复的催促”快点“,到校时反复地强调”乖点“,放了学又开始无止境的督促做作业,到了晚上又扯着嗓子让孩子快点睡觉。这样的一天匆忙、烦躁,谈不上生活的质量,谈不上温馨和睦,还只会让你话越来越多,口干舌燥,脾气越来越坏,最后成了孩子眼中的唠叨老妈,先生眼中的坏脾气老婆。

  读了这本书,也许真的能让我在这方面有所改观,因为她正教你如何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语言和孩子交流、沟通事情,处理问题。譬如早上,也许给孩子一个闹钟比一遍又一遍的催促更有效果,也许让孩子一个人在房间安静地做作业比一次又一次地进入孩子房间检查作业更能让他感觉父母对他的尊重和放心。学会耐心,学会尊重,我想我应该要认真审视自己。

  孩子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磕磕碰碰,可能是和同学闹了矛盾、可能是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可能是在学校里中午饭没吃好等,这些都足以让孩子恼心。试想当父母的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也会常常窝火,孩子其实和大人一样,如果我们把他们看成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同事去理解他、帮助他,会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呢?很多时候,父母都愿意和孩子去深究事情为什么发生,但此书告诉我们,其实正在情绪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理解他们,不管孩子做了错事或者取得了成绩,他需要的是父母知道他的心情和感受,而不是和他去分析为什么。

  譬如,当孩子努力地做一件事情即使可能最后也不是做的很好,父母也应该表示感激而不是讥讽,父母还应该避免使用类似如“笨”、“懒惰”等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感到无助、感到自身的卑微。孩子在做了错事时,大多时候他们其实也已经意识到了行为的不准确,有些其实他们在犯错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惩罚,这时候的父母再去反反复复地批评他们已经多余,父母要做的也许只是一两句安慰的话语或者一起设法弥补过错,孩子在这样的帮助下会感觉温暖和爱。

  语言的力量如此强大,读了此书后我才深有感受。该书告诉我们,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都觉得行动比一切都重要,说再多的话也许都抵不上一个小小的行为,但是当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也许一句话、一个留言就可以化险为夷。当然,关键是父母掌握了语言的技巧,学会了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合适的语言。这也真是我从此书中学到的又一个沟通方法。

  每一个父母都想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但父母光有爱是不够的,在我们的身边,做家长的,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因为家庭条件的越来越优越而更加的顺从、宠爱孩子,于是孩子养成了任性的脾气,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如果父母们都能来读一读这本书,学一学书里面关于和孩子建立联系,实现真正沟通的方法技巧,学一学如何放手,让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意志。这样不但为孩子成长提供了条件、帮助,还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自豪感。既然这样,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不来试一试呢?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给我们列举了大量的在生活中会碰到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指出了解决的方案,告诉我们如何和孩子说话,如何鼓励和指导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何处理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等。对照书上的案例,我不禁汗颜,因为我心里面总是以为孩子还小,而我因为生活经验的累加一直认为我的观点凌驾于他之上,我说的总是对的,我讲的他总是要听的,不经意间,这些随口说出的话把孩子推得离我越来越远,好好的气氛被破坏了,孩子生气了。所以,学校推荐的这本好书至少让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至少让我有了努力改正的方向。

  我感谢学校网站的推荐,更感谢《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好书。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我想我需要好好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改善!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3

  ——尊重与理解

  史贵玉

  这么多年来自己不断地探索,不停地努力,虽然有一定的收获,但每每和同事聊起来还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不好管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我们组内共同学习与欣赏的读物之一,看后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一共有12个篇章,每一篇章都是围绕一主题,用实际生活中的常发生的小矛盾去指导家长,及时给予家长使用日常语言上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掩书而思,书中的家长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的方法在我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老师,书中很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话语更值得我去运用与学习。

  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然而这次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是呀!”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我想作为老师,我们就更应该如此。平时对带有情绪,有怒气的学生,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现在,我们也不仿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如:“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心和他在一起,我们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4

  寒假我用了几天时间,把海姆·G·吉诺特写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看完了。看完以后我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现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的作者以众多的事例来呈现给读者:例如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让我收获许多。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第一天去幼儿园,很害怕。幼儿园的老师通过亲切的言语回答,让孩子放心将自己的小手交到了老师的手中。例如她看到难看的画就大声地询问老师:“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其实她是想知道如果自己在幼儿园画了难看的画会怎么样。但是老师的回答让她很满意,老师说:“在这儿,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单的画。”小女孩看到了坏掉的玩具她有开始发问:“谁弄坏了玩具?”其实她不是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孩子的名字,而是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时老师的回答有又让幼儿感到很满意。老师说:“玩具本来就是拿来玩的,玩的时间长了,它有时候就会坏。”这一系列的回答让孩子安心的留在了幼儿园。

  看了这个例子让我反思了自己以前在处理这类事情的方式、方法,觉得自己真的忽视了去读懂孩子的心。还记得是小班开学的头一天,好多幼儿都在哭,好不容易,幼儿都不哭了。这时又来了一名新生,我用热情的态度去迎接他,可是他却不领情,抓着妈妈的手不放开,我试着去牵他的小手,却被他甩开了。家长也是很尴尬的笑了笑。接着家长就把他的小手交给了我,转头就离开了。一会儿这名幼儿就开始大哭了起来。我先哄哄他说:“妈妈很快就来接你了。”可是他听不进去,开始大声地哭闹起来。这一哭把其他不哭的幼儿也感染了,大家都哭了。想到这里我反思了自己,如果我一见到那名新生就蹲下来和他介绍自己或者询问他的名字,让师幼之间拉近距离;或者我让他的妈妈留下来和孩子一起参观一下教室,让孩子和妈妈一起玩玩幼儿园的玩具,消除孩子对环境的陌生感,让幼儿喜欢这样的环境;又或者我能适当的表扬他,你搭得积木很好看,给他竖起一个大拇指,让他知道自己是被肯定的、被重视的。这些假设如果能够在那天做到的话,我相信现在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了。

  其实我们和孩子沟通是一门学问。我们要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我们要对孩子有足够的重视和尊重。例如我们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和幼儿相处,尊重孩子的想法。我们要适当的鼓励表扬幼儿。例如孩子的活动中出色表现要加以表扬,特别是平时表现不加的幼儿有了闪光点,更加要给与肯定。我们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例如我们在预设活动的时候需要教师设计的过程适合孩子、和孩子的思维过程相近,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这本书的内容还包含很多很多,我想我以后一定还会再读这本书,我想下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5

  读毕此书,“感同身受”一次顿时从脑海中冒了出来。对于孩子直接或间接表达出来的情绪,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学会“体谅”孩子当下的感受,可以通过语言或者行为来抚平孩子内心的不安或焦虑。

  文中的一句话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感触良多——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明。言语既可以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蛮的;既可以用来治疗,也可以用来伤害。语言的功能大大超过了我们本身对它的预想。恰当的语言,孩子听了会心花怒放,或者放下了心头的包袱;若一句不恰当的话脱口而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说者痛快,听者伤害,对于孩子的打击看似无形,却危害巨大。作为教育者,我们需时刻谨慎自己的言行,站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角度上给予他们信任的怀抱。

  一边读着此书,我的脑海里一边盘旋着孩子们的身影。一个个场景好似电影回放,清晰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反思着自己过去的言行,你的语言是否将孩子之间的矛盾激化了?你的话语孩子们是否真心接受了,还是为了应付假装听进了?你的问话是减轻孩子的心理包袱,还是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选择了说谎……造成这些不堪后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作为成人,自认为说的话、做的决定都是为了孩子好。如此单方面的臆想其实并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反而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依旧存在着隔阂。

  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呢?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他们的真实需求。许多孩子的问题的真正意图,是他们对放心的渴望。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证我们队他们永久不变的爱。当孩子讲起一件事时,不要就事情本身回应他,而是要就孩子对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应。

  对于不能容忍的行为,家长和老师需要限制。限制时必须清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什么替代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作出限定时,语气必须坚定,这样即可传达给孩子一个信息:这个禁令是认真的,我是认真的。

  通过对孩子的各种情绪表达同情和理解,我们就帮助孩子在情感上变得聪明。在对他们不可接受的行为制定限制、执行限制时,我们表示了尊重,这样就为孩子尊重社会中的规则做好了准备。

  因而,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我们需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时间、多一点尊重、多一点技巧、多一点信任。如此,我们才会收获到孩子更多的积极回应。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通用5篇)】相关文章: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04-19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范文01-30

我把幸福告诉你作文(通用15篇)03-04

把我的幸福告诉你作文10-08

你带给我快乐作文12-19

你的目光你的手抒情诗04-20

你给我的爱作文6篇04-01

孩子,你能行05-20

把我的幸福告诉你作文15篇03-04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