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读后感>《三字经》读后感
投诉建议

《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21-08-17 12:22:18 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这就是三字经的经典“台词”。

  背诵三字经,人人都会,可谁又知道其含义呢?我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了三字经全解。三字经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

  从最经典的几句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格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其实我觉得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因此,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这几句一向到“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向是告诉我们应好好学习,亲近老师和同学并且要不耻下问。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础。

  这天读了三字经我学到了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我们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孕妇上了车,两位老大爷正因争着让座吵了起来,其他人像看热闹一样,有的还起哄。结果出来了,但孕妇到站了,她为了知道结果还多坐了一站,但她还是很谢谢两位老人。司机转头说:“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轻人,两位大爷虽然为谁让座而争吵,但至少他们有这个想法,为什么除了两位老大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让座呢?”车上的人听了都默不作声,慢慢地低下了头,车内一片寂静。

  这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我们不懂礼让,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为老孕幼残让座,可谁有动于衷呢?

  我们应从尊敬兄长和长辈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就应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21世纪,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赶快拿起《三字经》,坚信你的收获比我更多哟!

《三字经》读后感2

  这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喜欢看《三字经》,还大声地背出来。妈妈觉得很奇怪,问我怎么突然喜欢看这本书呢?她说自己也只会背前面的部分,还想跟我一起往下背呢。

  其实妈妈不知道,是因为在学校里,我经常听到好多同学都会背《三字经》,而我却只会开头那几句,心里不服输。所以这个寒假我想好好学习一下,争取赶上同学们。

  我原本以为单纯地背《三字经》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没想到才看了前几页,我爱不释手了。因为这里面讲的全是古代的小故事,并且都是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句子能从字面上理解含义,有的句子意思很深奥了,好在每一页都有拼音和注释,可以让我轻松快乐地学习。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是说黄香九岁时知道在冬天先帮父母把被子暖热了再让他们睡觉。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黄香学习,体谅父母的辛苦,有时间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家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他妈妈剪断织好的布来教育他的故事。我明白了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我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不会退缩,要勇敢面对不放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告诉我们,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不认真学习,无法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即使这个人再聪明,如果不用在正当的地方,不刻苦不努力,长大后也会一事无成的。

  妈妈说《三字经》这本书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从中学习了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识,读后的确感到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古人为什么说读了《三字经》,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我很喜欢这本书,打算继续读下去,不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好好学习,理解记忆。我要把《三字经》上的知识时刻牢记在心,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的道理,做一个好孩子!

《三字经》读后感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我喜欢读《三字经》,不仅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陶醉在古文化的海洋里,更因为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的第一个句子,第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哲理。“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明白少年时代要懂得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亲师友,习礼仪”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亲人,老师和朋友要必须要敏而好学。

  古人常云:百善孝为先。只有在家能恭敬地侍奉父母,尊敬长兄,在外才能尊师重教,诚待友人。古往今来,凡是孝子,莫不受人尊敬。所以《三字经》里就有这么一句:“首孝悌,次见闻”。虽然我现在还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但我相信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它将影响我的一生。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因为这里面讲了两个非常有名的典故: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

  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仉氏一人织布,挑起生活重担,但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他们原来居住在邹城以北马鞍山下,附近有一块墓地,年幼的孟子便时常跟着别人埋坟头、哭丧,跟着丧葬队伍玩闹。仉氏认为在这样的环境,孟子很难成才,便搬家到城西的庙户营。这里离闹市近,年幼的孟子无心学习,整日受商贾影响。孟母认为这样下去,依然无法让孟子成才,于是再次携带孟子搬家。这次他们搬到了学堂附近。每月初一,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孟子也依样模仿,学习礼节。孟母见了,心下宽慰,把孟子送入学堂读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她当着孟子的面,拿起剪刀把已经织好一半的布匹剪断,并对孟子说:“你荒废学业,就如同我剪断织布。布要一线一线地织才能连成一寸,继而才能一尺,才能一丈。学习也要日积月累,只有坚持不懈,方能成才。你今日如半途而废,就像这被剪断的布匹,成为无用的东西。”孟子听后,猛然觉醒。他羞愧之余,发奋苦读,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人尊为“亚圣”。

  这两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是多么的至关重要,而孟母教子有方是多么令人尊崇。

  熟练《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将伴随着我快乐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记得5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并要求我背出来了,那时的我因为觉得简单,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所以作为一种乐趣来唱读的,但并不知道其中含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日积月累,我渐渐知道了三字经里有着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是说人应该首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增长见识,学习知识。读着这些内容,我不禁感到一阵阵脸红。我是爷爷奶奶的长孙子,所以爷爷奶奶比较宠爱我,只要我开口,要什么就有什么,所以我一直以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到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因为我比较贪玩,还迷上了看电视和玩游戏,每当父母要求我去学习、复习功课时,我都会感觉他们好过分,在剥夺我的快乐童年,我还会为此和他们大吵大闹,乱发脾气!想到这些,我真是无地自容啊!明白“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的意思后我才深深懂得,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自私,今后,我要改变自己,多体谅爸爸妈妈,多为他们着想,尽量少让他们为我操心。我还要自觉地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她少操劳,多点时间休息!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的机会还有很多,时间还很长,不必这么累这么认真地学习,现在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可以留着一些知识以后慢慢学。现在我才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学习的机会错过一次就少一次,甚至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年少的时候不学习,到老了就没有什么作为。学习就如行舟,不进则退。

  所以我们不能为了玩而停下学习的脚步。玩耍的快乐只是暂时性的快乐,如果一味贪图快乐,就会无心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快乐是永久性的快乐,它能充实我们的头脑,能让我们知书达理……我们要学会做长久的快乐,“勤有功,戏无益”不就告诉我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的人是一定会后悔的吗!

  《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在这样的经典诗文中,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洗涤。在这些精炼短小的语句中,让我明辨是非,学会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读后感5

  本学期,学校科研处组织全体老师观看百家讲坛视频: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并发了相关学习资料,这次学习,是我真正走进了《三字经》。看视屏之前,《三字经》的内容我知之甚少,只会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后面是什么内我并不知晓。看了钱教授的解读之后,我对《三字经》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自己太孤陋寡闻了,我要补上这一课。

  《三字经》是故人智慧结晶的经典,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它采用叙事和伦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典故,从上古社会到清朝结束,把各个年代都列出来了,文路清晰、流畅。《三字经》的内容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体现出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蕴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使人看了受益匪浅。从《三字经》中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既能用来教育学生,又能启迪心智,既是一本难得的幼儿启蒙读本,又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好书。

  我比较欣赏这几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古人尚且知道,教育孩子受环境、方法、时间、恒心的影响,我们现代教师更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人师、为人母的我感到惭愧。我知道了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我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作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不单单是教学生会做题就行,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成长中的学生走正确的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要教的东西很多,要教学生懂理,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要交学生懂得谦让,互相帮助,宽以待人;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倾听他人;要教他们做到彬彬有礼,井然有序……

  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要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取其精华,发扬光大,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在教育学生时,就会引经据典,同时运用圣贤的智慧,教书育人。让我们认真学习《三字经》,继承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后感6

  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三字经》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全面均衡的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教授,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掌握知识的精华,因材施教,并以独特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相信你在阅读之后,会比我有更多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三字经》读后感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书房中传出我朗朗的读书 声。我正在读一本中华经典书籍——《三字经》呢。

  这个学期,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老师 向我们推荐了好多古今经典诗文,而我最喜欢 读的就是《三字经》。它是我国明清时期的儿童启蒙课本,作者是宋代的王应麟。这本书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令我百读不厌。

  我的这本《三字经》不仅有它的原文,而且还有注释和相关的故事,图文并茂,使我读起来兴趣 盎然。

  读《三字经》,让我懂得谦让、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讲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讲黄香九岁就知道用身体把被窝焐暖让父亲 休息;“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是说人应该首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增长见识,学习 知识。

  读着这些内容,我不禁感到一阵阵脸红。我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只要我开口,要什么就有什么,真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一直以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到为他们做些什么。每当学习不顺心的时候,甚至还会向父母乱发脾气呢。和孔融、黄香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呀。今后,我要改变自己,多体谅爸爸妈妈,多为他们着想,尽量让他们少为我操心。

  读《三字经》,我还懂得了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幼不学,老何为”警示我小时候要用功读书;“玉不琢,不成器”告诫我人不经过锻炼是不会成才的;“勤有功,戏无益”告诉我凡是勤奋 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 ,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的人是一定会后悔的;“头悬梁,锥刺股”提醒我学习时一定要全神贯注;“昔仲尼,师项橐”告诉我学习应该不耻下问……

  《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为我们讲道德,论古今,有名人英雄,有历史战争,有学习方法,有自然规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

  徜徉在这样的经典诗文中,我的心灵 受到一次次洗涤。在这些精练短小的语句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让我明辨是非,学会感恩 ,懂得做人的道理……阅读者,收获着,我乐此不疲。

《三字经》读后感8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9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我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我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我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三字经》读后感10

  如果说,有一本书,在诵读时既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那有可能是《三字经》。

  如果说,有一本书,在诵读中不仅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又能讲明道理,对我影响很大,那一定是《三字经》。

  早在幼儿园,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背诵《三字经》的前半部分。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们把《三字经》当成了儿歌背诵,比一比谁更熟练,谁更响亮。虽然,我不认识其中的很多字,也不理解其中的具体含义,但是我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如"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要我们学会尊敬师长,学习各种礼节,"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和体谅父母,"融四岁,能让梨"让我们懂得要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

  到了小学一年级,我们开始全文背诵《三字经》,早上在背,晚上再背,连放学的路上都在背。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很多蕴含在《三字经》里的故事,"孟母三迁"、"管宁割席"、"孔融让梨"、"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卧薪尝胆"、"立木为信"、"韦编三绝"、"孔子拜师"、"赵普夜读"、"编蒲抄书"、"孙敬悬发"、"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等,我们在这些有趣的故事中学到伦理思想和道德准则,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今年暑假,我重新诵读了《三字经》,发现短短的三个字里,包含了许多历史、天文和地理知识。我最喜欢读的是从"自羲农,至黄帝"开始这一大段,这是讲述中国的历史发展,各个朝代由盛到衰的过程。诵读了《三字经》里关于朝代的段落,让我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有这么悠久的历史。

  "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我在《三字经》的经典诵读中寻得了无穷乐趣,希望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字经》读后感1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吧,那会我还小,只是觉得这些句子很押韵,琅琅上口,但并不知其中的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常识的增多,再次诵读,却有一种全新的诠释,回味无穷。

  寒假的一个夜晚,我坐在被窝里翻看着《三字经》。当看到“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时,我的脸顿时绯红绯红。这句话说的是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他侍奉父亲非常孝顺。酷夏时,黄香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他又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书里用黄香小时候的孝道事迹,来说明孝顺是每个为人子女的本份。

  黄香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知道父亲一个人为了他,为了这个家是多么的操劳,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细心照顾着父亲,尽自己的所能来孝敬父亲。今年我也10岁了,但和黄香比起来,却真有天壤之别。在家里我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只要把自己的作业管好了,家里的事大人们基本不让我插手。

  每天早上都是爸爸开车送我去上学,晚上又开车把我接回家;奶奶想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保证我的营养;只要我开口,爷爷都会满足我的要求;妈妈在单位忙了一天,下班回家却还要管我的学习。他们为我做了这么多,但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对他们说声“谢谢!”,以为这些是理所应当的事。我和黄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正想到这里,妈妈进来了,她来陪我入睡。我灵机一动,赶紧把睡热的地方腾出来让给妈妈,自己睡到了冷冷的边上。妈妈诧异地看着我,当她看到我手上的《三字经》时,似乎明白了一切。我撒娇地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从今天开始,我要学黄香,做你的‘热水袋’”。妈妈听了甜甜地笑了……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弟子规》开篇也说到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和兄弟友爱,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增广见闻,明白数理的变化,研读古今圣人贤士的文章。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今后,我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三字经》读后感12

  我读过很多书,有童话书,有漫画书,有历史书,有科幻书等等。这些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还使我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每一次读它,都能引起我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蕴含着一个个深刻的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更是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从小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许多通俗易懂的哲理。《三字经》真是中华文化知识的宝库、思想的宝库,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每当我读起《三字经》时,便会陶醉在其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句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的时候就非常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冬天时,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妈妈告诉我,这个故事讲的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

  黄香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对我的爱,也想到了我对父母的点点滴滴。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无微不至的关爱我、呵护我,而我却不知道关心爸爸妈妈。好吃的东西我总是抢着吃,很少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想到这些,想到黄香,我觉得好惭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反思、去学习、去努力做好!

  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孝顺,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这本书给了我智慧的结晶和学习的精神,让我在成长的路途中不断成长、无所畏惧。

《三字经》读后感1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想必大家对这几句已是倒背如流了吧。《三字经》可以说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并且老少皆宜,虽然它由三个字组成,却蕴藏着许多道理,简单的叙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里面所讲孝顺父母、礼貌待人、勤奋好学、尊老爱幼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时候觉得这本书读起来像唱歌一样,却不知何意,如今回看一遍,却悟出了极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我最喜欢的一句“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这句的意思是: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才能学以致用,每读到这一句就让我想起一句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正是这样,我想起自身的经历:幼时我的母亲总会为我报许多的兴趣班,唱歌、舞蹈、书法、电子琴等霸占了我的业余时间,而且还非常的辛苦,当时我非常的抵触。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有时间去接到这些爱好了,陪伴的只有一门门功课,但值得庆幸的是那些本领没有丢失,随时可信手拈来,必竟“艺多不压身”,而且还能让人“艺高人胆大”,可以让我在同学们面前自信的秀出来,我才理解了母亲的用意。当然,单有才艺是不行的,学习也得强,也正是有了小学时的奥数那种“拨云见山”的感觉,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才有了现在的优异成绩。想想如果当初我像淘气包一样,拒绝了所有的兴趣班,没有当初的努力付出,现在会是怎样的后果——我将会一无是处,估计连学习的心情都没有。所以说孩子要从小培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要让自己后悔一辈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想必这一句是脍炙人口。一块美玉若不经雕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也相同,若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可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所以说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朝着它前进,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不断的磨砺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终有一天会学有所成。

  说到这,想必大家对《三字经》有深入一点的了解了吧,如果我们将《三字经》中的精髓悟透,那将是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广阔,自己的能力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越。所以让我们好好的学习,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将所有的“宝藏”装进大脑,这样我们才能走上人生巅峰!

《三字经》读后感14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三字经》读后感15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可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明白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齐,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可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构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能够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可是是富有的统治的人对被统治的人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向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必须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终发扬光大至世界。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后感(合集15篇)02-25

高手修改的三字经04-03

三字经读书笔记01-28

《失控》读后感-读后感09-23

《穷爸爸富爸爸》读后感-读后感09-23

新闻读后感02-18

《船长》读后感02-18

《孟子》读后感02-10

《丰子恺》读后感02-09

《合欢》读后感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