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读后感>培根随笔读后感
投诉建议

培根随笔读后感

时间:2021-03-20 14:39:01 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600字(通用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1

  雪莱说:“培根的文字是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叙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刚看见这句话时,我感到很诧异,因为培根是英国的哲学家、思想家,在我的想法里,对哲学家的认真并不是很多,更不要说是像培根这样的大哲学家,他的随笔我究竟能看懂多少呢?

  打开书后,我发现自己都明白,明白书中的内容,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原来有这么多角度呀,并不单单只是自己所认为的两个角度。像论嫉妒,在我所理解的范围内,只认为嫉妒之心不可有,因为它会摧毁一切,但从没有想到过,嫉妒也是一种动力,它会使我们主动去学习自己有缺陷的地方,变得使自己更强大,用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旅行,单单说这个字眼,我的脑海只有玩耍和休息,现在旅游更多的只是累,而不是享受,但我们应该享受游玩的过程,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明白这个地区的优势及劣势,这样做才是最有意义的旅行,似乎自己在这儿生活了几年了,但事实上,我们却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活书总比死书学的快吧!

  《培根随笔》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句及比喻句,使内容更加生动,更加耐人寻味。其中还包含着众多的名言,这些名言都能穿透事件的表层,直指人的灵魂深处,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性格上的熏陶和人生道路上的指导。我认为看完这本书后,给我的启发很大,对于哲学,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思考问题应该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

  我相信你们看后,一定会有更多的感触。

  培根随笔读后感2

  《培根随笔》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一生心血的结晶,一共有58篇,其中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随处可见那些发人深思的语句,大多数都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但由于培根的行文方式,对于我们来说,虽然语言优美,但却有些深奥。

  给我印象到深的,是《论逆境》。我最欣赏的话是“顺境中的好处人人向往,逆境中的好处人人羡慕。”“顺境的美德在于节制,逆境的美德在于坚韧不拨”在这两名话中我们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遭遇逆境是人生的不幸,也给我们带来困难与挫折;遭遇逆境也可理解为人生的万幸,因为它给我们一个锻炼的机会。

  《培根随笔》这本书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我们要向培根学习,并且学会用小故事描绘出深刻的道理。

  培根随笔读后感3

  美在任何人的字典里都是一个褒义词,代表被人喜欢的意思。人人向往,人人追求。美丽的人成为焦点,成为佳话;美丽的事成为记忆,成为定格。总之,美是自然界创造出来最令人兴奋和倾心的事。

  美的形式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赏美人群,也就是——职业。

  美在每个人的思维里,几乎都是不尽相同的。数学家喜欢方正无差的几何美,音乐家喜欢悦动自由的抒情美,政治家崇尚权利,美术家品析肌体……但不管是毫厘间的测量,疯狂的高歌,一呼百应的自豪,浑然天成的神奇,都是美。巅峰美感因人而异。

  人对于美的判别是善变的,就如同我们喜欢吃多种多样的食物一样。

  而且人对于美的欣赏是无法阻拦的。

  仗剑天涯的剑客视剑如生命,我老师说她认识一个老师傅,颇爱舞剑,可当年文革的时候,把他的传家宝——一条围腰软剑毁掉了,他就愤然自杀。疯狂不羁的车手爱车胜过自己,《速度与激情》这系列的电影就恰好诠释了这一点。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美丽的一面,而这一面,不一定在所有人眼中都是美的,但在少数人眼中那就是最美。就如同人人都有自己的天使一样。

  对我来说,关于美的讨论时没有结果的,因为巅峰美感无须负重。

  培根随笔读后感4

  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说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培根随笔》。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文章,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困难决不轻言放下、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培根随笔》这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能够让人受益匪浅。

  《培根随笔》读来给人一种享受,简洁优美的辞藻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这本书工有58篇随笔,包括“论逆境”、“论善良”、“论自私”……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所以它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还有不少人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

  对于这本书我也有许多的感触,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认真读完一本书。

  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就应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能够错过。人生在世就会得使你的生命有好处,所以要为自我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然而我还有另一种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来的。

  “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悟出了人生的真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享受人生,并且帮忙别人享受人生”,这是茅于轼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好处;“从这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郑海啸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但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完美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就应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潜力学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我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

  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培根随笔读后感5

  嫉妒,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就像古人说的一样:嫉妒从不休假。嫉妒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有,无论是权贵、百姓。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所以说,嫉妒无处不在人们身上体现。“嫉妒亦是最卑劣最堕落的一种感情,因此它是魔鬼的固有属性,魔鬼就是那个趁黑夜在麦田里撒稗种的妒忌者:而就像一直所发生的那样,妒忌也总是在暗中施展诡计,偷偷损害像麦黍之类的天下良物。”即使如此,但人还是不可避免的拥有妒忌这一情感,而且是每一个人都有。但既然如此,人还是有成功与失败之分。为什么呢?

  善用嫉妒,这就是人之区别。难以抑制自己对别人的妒忌的人,就是《培根随笔集》中的魔鬼,在社会中难以自立,人人避而远之。请问,那这人即使有才能又能怎样呢?最终还不是失败。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一样。周瑜可能还幸运一些,起码他才能是有所施展的。但是最终还是因为自己难以抑制的嫉妒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叹而不治身亡。然而,那些善用嫉妒的人,抑制着不断膨胀的嫉妒,转化为动力,不是很好吗?成功属于那些能抑制自我的人。

  人并没有十全十美的,嫉妒之心人人皆有。只要嫉妒之心不用于奸邪之事,用作自我激励,那有什么可让人瞧不起的。所以我们要把握生命,控制嫉妒之心,努力奋斗,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我们而改变,人生会因我们而绚丽多彩。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

  培根随笔读后感6

  最近一直在看《培根随笔》,越看越觉得培根(1561——1626)是个了不起的智者。他的眼睛不仅能看透整个人类社会,而且穿过历史的隧道,今天仍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培根随笔内容涉及很广,有政治、经济、社会、人生、宗教、爱情、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他语言洗练,比喻精妙,娓娓道来,让人拨云见雾,脑洞大开。我感觉他似乎站在宇宙中探测着地球,不然怎么会把地球上的芸芸众生看那么清楚?台前幕后、里里外外、枝枝叶叶,都别想逃过他鹰一样犀利的眼睛。“人类社会”在他面前是通透的。他简直就是在用仪器给“人类社会”做CT了,骨、肉、筋、脉全一清二楚。你原来看不清的事和物,看了他的随笔,你一定会忍不住直呼: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比如《论嫉妒》,他说:“没有任何技能的人容易嫉妒别人的长处,因为人类的心灵不是从自身的优点中得到滋养,就是从别人的缺点中得到滋养。”人确实总是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且紧抓不放。特别是当自己因不具备某一方面的才能而失败、失落的时候,看到的“敌人”通体都一无是处。残缺的他人简直就是自己最好的滋养品。实话实说,我想是人都概莫能外。

  一个抑郁苦闷的人,为什么上上心理学课就会逐渐开朗起来?我想完全不是心理学那些方法在起作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使他看到,自己原来并不是最倒霉的人。

  关于嫉妒,培根还说:“爱管闲事、喜欢打听事的人通常嫉妒心很重。这种人只所以喜欢打听别人的事情,并不是因为这些事情与他有关,而是他从中得到了看客的乐趣。一个人如果整天埋头干自己的事情,是无暇去嫉妒别人的。因为嫉妒是一种喜欢游荡的情绪,他喜欢在街头巷尾闲逛,而不肯待在家里,所以古人说:一些喜欢管闲事的人肯定没安好心。”原来爱管闲事与嫉妒也有关?我觉得有些道理。爱管闲事的人在我们周围大有人在,我原来就没想到这一层。原来一直对这些人的行为很纳闷,与你何干这么“包打听”?现在想来,他们除了看热闹外,确实有嫉妒在作祟。看哪些人运气太好,语言上践踏践踏;看哪些人倒霉了,笑话笑话。乐此不疲,无非如此!

  他说:“那些经历千难万险才获得荣誉的人,很少遭人嫉妒,因为人们认为他们一路坎坷,荣耀来之不易,有时候甚至还怜悯他们”。“那些一步步得到提拔的人,比那些平步青云之人遭到的嫉妒要少。”事实确实是这样。嫉妒并不是坏透了的娼妇,它有时候也是正义的化身。公平了,嫉妒就少了,而我们目前的现实是什么呢?通过不正当手段而实现平步青云者屡见不鲜。那些经历千难万险,一步步努力过来的人未必有什么好的结果。我觉得这已不是嫉妒那点事了。处处不公平,事事不公平,积怨太重,必将波及社会的稳定。

  《论高位》中,培根说:“居高位者需要通过别人的眼睛来发现自己的幸福,如果他们从自身的角度去判断,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快乐。”“他们追求到了凌驾于别人之上的权力,却丧失了掌控自己的权力”。我想起了一个多年来一直很努力的朋友,他现在是一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忙的灰天黑地。妻子一方面感到荣耀,一方面也痛苦不堪,原因是老公常常加班加点地工作,晚上开会到一两点那是常事。“白加黑”、“5加2”的工作要求,使他就像快速旋转的陀螺,想停也停不下来。因为他还受更高一级领导的领导,完全身不由己。我想他除了享受荣誉的鼓励,“从别人眼里发现幸福”外,剩下的还有什么呢?说到这里,我倒是庆幸自己事业无成了。

  培根还说:“当权者有四大恶习:拖沓、腐败、粗暴、耳根软。”“古语说:权位之上,真相毕现。身居高位会使人变得更加伟大,但也会使人显得更加龌龊”。他说:“至于耳根软,这是比腐败更加糟糕的恶习。因为腐败只是偶尔的行为,可是如果一个人容易听信无理要求,那么,他就会不自觉地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从而永世不得脱身,正如所罗门所言:看情面办事是不好的行为,因为这样的人会因为一块面包而徇私枉法。”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权力滋生腐败,所以习总一再强调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培根说:“权位,实际是有德之人实施德政的职位,这就像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一样,在奔向目标时势如排山倒海,而达到目标之后则十分平静。德行也是如此。追求权位时往往野心勃勃,大权在握后则稳重而平和。”这应该就是我们说的“德要配位”。另外,这应该也是,为什么越大的官见人愈是平和而温暖的最好解释。

  培根随笔读后感7

  《培根随笔》是十九世纪英国的著名作家弗朗西斯·培根一生心血之结晶。在这本书中,培根几乎谈遍了人类生活的的方方面面。他见解独到,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

  我是在六年级的时候接触这本书的,当初是因为朋友的极力推荐,其实我当时很不以为然。但之后某一天因为实在无聊,才让它重见天日。不知不觉中,我竟然迷上了这本书。每个章节我都要看许多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论死亡》中的一句:“复仇之心可以征服死亡,爱恋之心足以蔑视死亡,荣誉之心会献身死亡,悲痛之心会奔赴死亡,恐惧之心会预期死亡。”

  对此,我深有感悟:一个人在仇恨的驱使下,可以做出任何事,为了报仇,就连付出性命都在所不惜;当两个人相爱,并且爱得很深的时候,死亡便在他们心中变的微不足道;人为了获得赞赏,为了让自己名留青史,为了让别人在提到自己的名字时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可以将自己的生命献给死亡;一个人在极度悲痛、伤心之时,可能会因为承受不住而自杀什么的;人在因为什么东西而担惊受怕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的命运而担忧……虽然我可能永远不会因为这些东西而投向死亡轻柔的怀抱,因为我的人生很平淡,而且可以说大部分的人生都是很平淡,但这并不妨碍我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庸。

  虽然我现在并不大,但也并不小,已经能明白死亡的含义了,死亡意味着离别、痛苦,不仅是自己的,还有家人,如果争气一点的话,可能还会有更多人,但我觉得能为别人作出贡献的死亡才是有意义的,像普通人一样,碌碌无为的过完自己的一生。我不想在生命的尽头,当走马灯放映时,像看一场烂片一样索然无味,甚至心生厌恶。“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每当我吟诵李清照的这句诗时,就会心潮澎湃。有人可能觉得我好高骛远,都还没成年就想死的事,但我觉得这是对人生的一种不满,是一种拒绝平庸的`表现。

  培根的每句话都蕴藏着做人的道理,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三观非常正直的人。《培根随笔》中,他的每一句话都更能让读者在阅读中塑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印象中的培根是个语言正中红心,但同时令人遐思的牙尖嘴利的英伦绅士的形象。

  《培根随笔》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享受与它相伴的时光。

  培根随笔读后感8

  《培根随笔》,我只是浅读了四篇,遂忙于应付作业,写此读书笔记,大家莫笑。说实话,我基本上都与那十七世纪的老头有代沟,所以读他的文章(说理性极强),我大多是总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请诸君莫怪。

  第四篇论复仇。培根先生说:“只有为国家公益而行的复仇才是正义的”。是吗?我讨厌那些愤青们,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只能比军人还气愤地扎呼着。国与国之间,定有法处置。何事法可荣,定为正确之举(虽然并非明治之举)。何事法不荣,定为否举(虽然有些在感情上、道理上是正确的)。相信吧,法律有时人说不公平,我倒觉得法律比任何东西都公平,因为掌握一个度就好了。其实爱国贼比卖国贼更可恶,他们在道义上占了一个至高点,替国家做决定,当时击伤李中堂的日本愤青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在战场上的复仇,就要逢敌亮剑,血溅七步,万夫皆有种,无视英雄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是节义,是值得尊敬的。下了战场,即使是战场上抓到的俘虏,我们也要交于军事法庭处置,佛曰:得饶人处且饶人。从中我们看出,报仇之举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亦非君子之所为。讨还血债,作为我们不能忘却一切,只是交于法律,即使是再大的债,如果国家没有法律,就没有国家。

  第三篇论宗教信仰。培根过于提出宗教信仰的统一性了,其实统一会带来安定没错,但想想还凑合,未若各宗教的大溶合,就像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信仰是人的自由,是自愿的事情,对于信仰方面,已所欲,宁勿施于人。正如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的求同存异,这样才能团结在一起。宗教信仰是无特定的,是自由的,全面平等的发展着。

  论家庭幸福。是讲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应保持一致。一致能使很多东西变幸福,能使你开辟新航道,能使你远行。但不一定在任何方面都要做到一致。想当年为保持皇权的一致,乾隆老爷子一生气,踢了大阿哥一脚,并把他骂了一顿,没过几天,他就哽屁了。所以,一致不一定必须要保持,也没必要保持,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保持一下就可以了。家庭幸福的重要标准不是一致,而是和谐。家庭要和谐,请看“和”字怎样写,“禾”是稻苗,“口”就是吃。有耕种的,种出了粮食来吃不就和谐了(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标准答案,但是我觉得这个答案很有可能是正确答案)。

  还有就是论死亡。很多人都惧怕死亡,很多问题也出自于死亡。死亡是一种结束,也是一种开始。每个人都面对结束,也要面对开始。结束的是人生,开始的是灵魂,是每个生的希望——精神。正如培根所说,不要惧怕死亡(这只是一种理论,要真到那时候,又有谁能不怕呢?)我对死亡的理解是,听起来简单,但又不能不惧怕。我不希望我到死时,即不自然也不释然,或是说不能走得放心一点儿,这会是一种很大的痛苦。

  总上所述,乃是读后感,无他,只是心潮澎湃。

  培根随笔读后感9

  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看到培根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是啊,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确是如此——每天关注着自己外貌之美,对于自己的内在漠不关心,就出现了很多很漂亮女生却脏话连篇,让人觉得很没教养,很不稳重的情况了。正如培根所说:“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培根随笔》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后感10

  “知识就是力量”,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吧!是的,这就是《培根随笔》的作者,培根所提出来的。虽说他的一生中没有什么科学的新发明,但他的这句话对当时的科学发展影响很大。据说,培根就是因为露天受风寒而逝世的。多么伟大!多么悲壮!为此,我仔细的读了《培根随笔》,果真受益匪浅。

  《培根随笔》中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谈学问》和《谈逆境》这两章了。

  先说说学问吧。想必大家也知道,我们现在每天辛苦地学习,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获得学问喽!但虽说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在一个教室里,听同样的老师讲课,做同样的作业,可为什么最后的成绩不同呢?这就要看个人方面了。俗话说,“笨鸟先飞”,无论你天资怎样,但只要努力了,终究还是会有回报的。可有的同学偏偏不这样想,自恃聪明,懒得去努力。是的,可如果你不努力,就算有再好的天资又能怎样?培根说到的一句话很有哲理:“天生的才能也需要学习才能完美,就像天然的植物一样,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这不禁使我回想起《伤仲永》这篇文章。文中的方仲永,本是个天资聪慧的孩子,可因未学习而导致才能泯灭,沦为平民。这是否能对我们有所启示呢?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已经没有方仲永那样的天资,如果再不付之于努力的话,那结果会怎样?可能比平民都还不如吧!

  再谈谈逆境。培根在书中对顺境和逆境作了详细的分析,其中有一句话说道:“一帆风顺固然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更令人钦佩。”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拥有永远的一帆风顺,逆境是难免的。可偏偏有的同学容易在逆境面前低头。有一句话说得好:“海水不遇到礁石,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是的,没有逆境,我们的人生将平淡无奇;没有逆境,我们的生活将索然无味。只有勇敢的接受逆境,并坚持将其打败,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正处于学生时代的我们,在接受学问的同时,难免会遇到逆境。但只要我们勇敢的去挑战逆境,在成长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相信终有一日能看到雨过天晴后的美丽彩虹!

  培根随笔读后感11

  每个少年的眼睛,黑白分明,犹如一块幕布。勇敢、冲动、懦弱、嫉妒、困惑……所有属于青春的绚丽色彩都在那黑白分明的幕布上上演。我也曾经让嫉妒冲昏了头脑,最终,理智还是胜利了。

  读完《培根随笔》之《论嫉妒》之后,我才知道嫉妒给人带来的危害之大。培根曾经说过,嫉妒是一种病,一种传染病。它还是一种最邪恶、最堕落的情感,因此也是魔鬼的本性。原来,我也当过一回魔鬼。小时候的我,总是羡慕邻居家孩子的漂亮衣裙,恨不得将这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这是嫉妒,是一个布满陷阱的深渊,我胆怯地迈出第一步,于是就有了第二步、第三步的存在,让嫉妒暂时蒙蔽双眼。

  小学的我,开始羡慕班级里的“领头羊”,也开始变得不喜欢与其他人交流学习,生怕其他人超越自己。心里的魔鬼在不停咆哮,挣扎,指示着我嫉妒成狂,变得自私自利。不,我讨厌这样的自己。与此同时,我也渐渐明白了,成长如同参加跑步比赛。看到别人比自己跑得快时并不一定会着急悲伤,唯有被同一起跑线上的人日渐超越时,才会着急悲伤,甚至嫉妒。我急了,也曾经想过做一个“趁着黑夜在麦田里撒播裨子的嫉妒者”,可理智告诉我,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能做一些偷偷摸摸的事,否则最终害人害己。我想如今,理智已走在嫉妒的前头,而我的心智也渐渐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段年少无知的往事也被埋进了青春的坟墓。

  其实,羡慕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向前走一步,可以变为钦佩,将其视作榜样。向后退一步可以变为嫉恨,将其视作敌人。可是,没有人是完全的天使,也没有人是完全的魔鬼。于是,就有了一颗漂浮不定的心。可我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就算是深渊,就算跌入谷底,也有爬出来的一天。少年的我们,不会让嫉妒充斥着我们眼前的世界。我们都不是天使,都不完美,可我们依旧喜欢爱护这个缺点多多的自己。

  幕布上的青春糗事仍在上演。嫉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拥有一颗推崇嫉妒的心。愿我们都站在羡慕的前方,遥望未来;愿我们都把嫉妒埋入青春的回忆……

  培根随笔读后感12

  《培根随笔》是培根一生的经验总汇,虽然篇幅不大,但内涵丰富,称得上是一部人生小百科。它的作者为弗兰西斯·培根,全书体现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家、哲学家,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在1597年,培根发表了自己的处女座《培根随笔》,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以随笔的形式展现出来供世人分享。

  在《培根随笔》中,论礼仪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它让我明白了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需要注意礼节,对我们来说,只有学会了礼貌,懂得做人的道理,才能够学会与人交往。“讲究礼仪的人一定能赢得好名声,正如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的:‘礼仪就好像一封永久的推荐信。’”我认为对人大气,谈吐文雅,同时十分大度便是礼仪最好的表现,培根让我明白了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礼仪。这一篇文章简短易读,风格平实流畅,每一句话都有着针对性,手法也十分巧妙,也让我明白了一些写作技巧。可见,读这本书不但能够悟出人生的道理,还可以让我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培根随笔》不但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滋润,还能带来我们心灵上的启悟,让我们从小就有所启发,感受人生的大道理。

  培根随笔读后感13

  知道自己的天性很重要,如同知道自己手持何种武器一样,是镰刀最好就去收割稻子和麦子,如果你非要用镰刀去打铁,那么抱歉的告诉你,有可能你的镰刀会变成破铲子。同样,是锤子就应该去打铁,而你非用锤子去收割粮食,那只会砸住自己的脚。

  譬如,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设定任务量。有些人喜欢慢工出细活,事情越慢越得手,喜欢手端一杯热气腾腾的卡布奇诺,享受成就带来的快感;而有些人却属于大刀阔斧,喜欢大腕喝酒、大块吃肉,恨不能一气把所有工作做完,然后醒好一杯82年冰镇拉菲,享受完成后的休闲时光。

  因此,给自己设定任务时,依照自己的天性选取是会事半功倍的。相反,如果选取不好,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因任务过大,他就会屡遭失败,进而心生气馁;而有的人因任务过小,尽管屡屡得手却感觉进步不大。这完全取决于你是何种个性特质,有些人可能就适合日进一步,如同戒酒从动不动就喝醉,到每餐只喝一小口,最后完全戒除。有些人则有决心和毅力一举解放自己,瞬间挣断磨胸的锁链,解脱正在受罪的自己。”

  针对天性中我们希望改良的一面,文中进行了这样的描述:“‘矫枉过正’这个古训很有道理,就是说要把天性像辊子一样弯曲向相反的一面,以便它放开后能弹回来,从而达到矫直的目的。不过必须明白,我们所说的相反的一面,并不是弯向恶习的一面。”

  良好习惯的养成,应该注意的是——“一个人最好不要一鼓作气地硬要让自己养成一种习惯,而应该有所间断。因为双方停战,一则有助于新生力量得到增援,出现旗开得胜的局面;二则一个人的做法不可能总是尽善尽美,一鼓作气的情况下不仅会锻炼自己的能力,还会锻炼自己的错误,极易导致二者兼收并蓄的习惯。除了适时的间歇外,恐怕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补救这种局面”。读到这里,我想到这是否就是很多人减肥、戒烟失败反弹的缘由。

  对于天性,我们不要试图相信自己能战胜天性,而是采取科学、操作性强的方法加以改良。因为天性能潜伏很长时间,一有机会,一有诱惑,它就会借机复活,就像《伊索寓言》中的猫变姑娘一样,她娴静地坐在餐桌的一头,可是只要有耗子从她面前跑过,她就会忍不住现出原形。因此,改良天性的方法可以选用这样两种方式:“一个人要么完全避开这种机会,要么跟它经常接触,让自己慢慢对诱惑免疫。”

  总之,天性也是心中的一块田地,要么生香卉,要么长野草。学习了解天性,改良驾驭天性,就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掌握这块田地,帮助我们灌溉前者,铲除后者。

  读经典,增智慧。今天我们便是开始这项重要的工作,希望朋友们能从文中领悟一二。停车,走好!下回再见。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相关文章:

培根随笔读后感(15篇)01-22

培根随笔读后感15篇10-10

培根随笔读后感600字10-09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600字初二10-09

初中生培根随笔读后感08-03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范文500字(通用10篇)04-03

《培根随笔》好词好句集锦05-19

初中培根读后感12-03

培根名人名言06-06

培根读书笔记400字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