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读后感>项羽之死读后感
投诉建议

项羽之死读后感

时间:2021-03-10 13:41:10 读后感

项羽之死读后感(精选6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项羽之死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项羽之死读后感(精选6篇)

  项羽之死读后感1

  项羽生活在秦朝末年,自小胸怀大志,武艺惊人,正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一身神力尤为天人。中国人历来崇尚统一,认为分裂不对,项羽也不例外。他建立了西楚霸王基业,却最终在乌江自刎而死,失去天下。

  项羽小时候,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又教项羽学习兵法。此时的项羽虽然年少,但却胸怀大志,令人瞩目。而后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更是令人敬佩,并非池中之物。

  鸿门宴上,项羽手握40万大军,而刘邦仅10万。倘若项羽真的想杀刘邦,又怎么能让刘邦逃走?他如果一定要杀刘邦,范曾示意时,就可杀。刘邦逃走后,张良把白壁献给项羽,项羽还肯“受壁置之坐上”吗?显然,项羽并不想杀刘邦,这也并不是“优柔寡断”。当时有资格成为项羽的竞争对手还有很多,而刘邦自愿放弃关中,前往比较偏远的汉中巴蜀之地,说句实在话,能打回中原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所以,项羽有什么理由要杀掉一个当时并没有多大威胁,未来威胁的可能性也很小的刘邦呢?

  垓下被围,在最后艰难时刻,他面对虞姬,面对宝马,他做了一首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哭了,我们的霸王哭了。男人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项羽来到乌江时,亭长告诉他,现在整个乌江之上,只有我这一只小船,请大王立刻上船,汉军无论如何追不过江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数十万人,完全可以在那里再成就霸业。但是,项羽拒绝了。我可以输,但不服输!天要亡我,我便逆天!项羽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冲向汉军阵营,硬生生杀了数百人,最后身受重伤,自刎而死……

  平心而论,项羽项羽性格急燥,心胸狭谥,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不懂得知人善用。他更适合当武将,并不适合当皇帝。但他身上有的,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他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项羽之死读后感2

  项羽是一个当仁不让的硬汉,但他最后有没有夺得天下呢?没有。在古代,“打天下”当然需要高强的武艺,但也需要谋略,也需要民心。纵使你军队再强大,军队的来源还不是老百姓吗?如果你不能老百姓拥护支持你的话,纵使你像秦国那样取得了天下,过不了几十年或十几年也会丢掉天下的。

  项羽,字羽,名籍,生于现在的宿迁,生来力大无比,神勇无敌,在秦末因秦朝的暴政揭竿而起,火烧秦朝皇宫,大破秦军,后自封西楚霸王,与刘邦进行楚汉之争,最后在乌江自刎。引用司马迁的原话“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意思是说只注重武力,运用自己的智慧而否认群体的智慧,不懂得学习古人。这句评价是中肯的,项羽的一生,明明大多数时候军事实力比刘邦强,但他却没有夺得天下,反而是让“阴险狡诈”的刘邦夺得了天下,难道与他的性格无关吗?答案肯定不是的。他就算到了自刎的地步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他在许多事情上独断专行,注重人们所说的气节,但他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历史是有胜利者书写的,你若没有胜利,哪怕你们的结局都是一抔黄土,但别人最少也辉煌过。

  但我们翻开历史的时候,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多数王朝的创始人都是经过了社会的磨练,把他们打造的无坚不摧的时候他们的霸业也就水到渠成了,没有哪一个王朝的创始人不是真正的政治家。但项羽显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的一些举动更像是一个帅气的英雄,他有英雄的一切品质,但就像王立群老师的评价一样“他是一个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当将领不一定要会冲锋,但一定要会决策,但项羽恰恰相反,历史给了他舞台,可他却没能坚持下来。

  讲到这里,我们能够得到一个启示,“上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被历史所认同,当历史的“接班人”

  项羽之死读后感3

  一代英雄,竟也落到如此地步。

  没有任何时刻比现在更清醒了。“胜者王,败者寇,大势已去,我们回不去了,无颜再见山东父老。“他越说越激昂,胸中仿佛有一股气,直冲脑门,“啊……“一声巨吼,在空旷山谷中,留下振荡人心的回声,他犹如一只负伤的雄狮。

  “我绝不落入刘狗贼之手,我决不向忘恩负义者求饶,英雄要有英雄的死法。“他的手,坚定地握着那翅已经染满血的剑,身着自己的胸口,像对敌人般无情,没有丝毫犹豫地穿膛而过。

  是的,他选择自杀,在乌江自杀,他是项羽,西楚霸王项羽。

  他的死,是千古的绝唱,谱写出一首属于项羽的乐章;他的死,是千古的争辩,软弱与勇敢,完全相反的词,却出现在项羽身上;他的死是“刘邦式“成功者所不屑的结局;他的死,让痛恨以奸诈者胜出的清高者所为怜悯。

  只是,我们都忘了,我们并不是西楚霸王项羽,人的心是千变万化的,怎么可以以我们的感情去猜测他的心,怎么可以妄言他的悲与喜?

  到底他的死是悲或喜,是解脱还是压抑,我们又从何得知?谁又可窥视一个死千年之久的人的内心?

  只知道,项羽以自己的行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他自己的本色,在这不尽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壮烈的一举。

  更为我们留下千年的疑惑与千年感慨!

  项羽之死读后感4

  项羽,楚国下相人,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他一生好战,“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但是在公元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项羽破釜沉舟,尽灭秦军精锐,用兵如神,是一个武力超群的壮士,一呼百应的将领。他胆气过人,勇武过人。他乌江边自刎,讲究名誉与气节,宁死不屈。他重情重义,非常爱自己亲人和战马。但是他非常自负自满,他从不听取别人意见。他也十分暴烈,有人触怒他,他遍杀死别人。

  对于项王之死,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杜牧在题乌江亭中,一句“包羞忍耻是男儿”,认为,男儿应该,能屈能伸,包羞忍辱,而项羽却无法做到。而李清照在《咏项羽》中,认为做人必须有尊严,节气,生做人杰,死为鬼雄。而他是非常欣赏项羽的。

  我认为,项羽自刎,是值得的。保住了自己的名气,名节。并被后人赞扬他的勇气,胆量。而假如他渡江走了,没死,就算他东山再去,也没有了以前的威严。也许还会苟且偷生的活着,与其这样,还不如壮烈的死去。

  但是,项羽,不会做个好皇帝,他只能做英雄。他拒绝逃命的快船。拒绝同情与宽容,拒绝拥有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等世俗中的权谋与机变,在死神面,他不屑刘邦的违背信义,面对昔日部下和惊恐的追杀者,他从容淡定。而他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导致他不能做好的君王。

  项羽,有优点也有缺点,既赞扬他的勇气,又批判他的自负。他是历史中的英雄,当年的败者赢得了人们心中的敬畏,而当年的赢家却随风湮没在时间的流逝中!

  项羽之死读后感5

  项羽距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毕竟太遥远了。他的一切,我们仅能从为数不多的史料中窥得一二。然而,就是这寥寥的“一二”,在我的心中浓墨重彩地晕染开来,一个豪放洒脱、气干云霄、快意生死的英雄跃然纸上。

  世人对项羽的评说历来褒贬不一。或谓其优柔寡断却又刚愎自用,目光短浅却又野心勃勃,败之必然;或怜他一世英雄,八面威风,最终逃不过被围垓下,自刎乌江,败在一介无赖手中。然而,我对项羽,是欣赏,是敬重,是一种由衷的倾慕。因为他做到了多少人梦寐以求却又无能为力的事请——快意生死。也正因如此,项羽的形象从“胜者王侯败者寇”的铁律下超然而出,击碎了世俗的卑微。

  “人生得意须尽欢”,多少不得志者的自嘲诗句,却被项羽演绎得丝丝入扣,风生水起。上马,奋力拼杀,血染铠甲。钜鹿破秦之时,“诸侯膝行,莫敢仰视”;下马,弹剑饮酒,对月长歌,观美人起舞。好一个西楚霸王,好一个天之骄子!古往今来,有几人能似项羽一般,纵横沙场,当着无敌?项羽一生,可谓快哉!这不得不让我想起历史上的另一员猛将——汉朝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霍去病曾在一次出征前,向汉武帝索要一班技艺精湛的厨子随行。被问及原因时,他昂首答曰:“为将者,最重要的是取胜,可以不必与士兵同甘共苦!”字字铿锵,掷地有声。项、霍二人,何其相似。同样的血气方刚,同样的勇猛无双;同样的雷厉风行,亦同样的快意人生!或许有人看不惯此二人之所作所为,但谁也无法否认,这样的人生,痛快!

  项羽的一生,活得着实是问心无愧。作为一名将军,他坐拥千里宝马,虎狼之师,“西楚霸王”的名号令多少人闻风丧胆;作为一个男人,他有虞姬倾心相爱,千里追随,同生共死;作为一名历史人物,乌江江畔悲壮的身影更是不知令多少人为之黯然,为之神伤!更重要的是,他从未曾放弃过自己做人的原则。不管是将最为富庶的领地分给最大的潜在敌人——刘邦,还是鸿门宴上执意放走刘邦,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不是自负,更不是所谓的目光短浅、胸无远虑,而是他对取胜,乃至为人原则的恪守、坚持。论聪明才智,项羽未必在韩信、张良之下,亦绝不会输于刘邦。所谓的四面楚歌,其真正效果究竟如何,局外人其实不得而知(八千对八百,四面环围,实力之悬殊几何人皆洞若观火。多此一举的“四面楚歌”反倒衬出了项军的勇猛)。反倒是破釜沉舟的作用更为直观。更何况范增也非等闲之辈,经他一番苦口婆心的细细阐述,凡常人都能明白刘邦这人留不得,项羽又岂会听不懂?一个聪明人对着另一个聪明人会“讲不通”一个浅显的道理,原因就只有一个,项羽不、想这么做。项羽所追求的,永远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胜利。

  同样的道理,他也不能够忍受自己拼命取得的胜利果实为他人所窃取,不能容许自己打下的秦国就这样被刘邦悄无声息地盘踞。于是,他毁约,赶走刘邦,杀掉秦太子,焚毁阿房宫,以此宣泄自己的愤怒。或许正是这一点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霸王,而无法成为一代帝王。然而,也正是他对原则的这种坚持,令他活得坦坦荡荡,酣畅淋漓;令他能够在生死关头畅然“愿为诸君快战”,独帅二十八骑突走千人重围而毫无惧色;令他能够拒绝苟活,直面死亡,朗声长啸:“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乌江亭畔,风凝云噎。自刎赠首,告慰江东父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一生,活得潇洒,死得豪壮!

  反观刘邦,他的确是楚汉之争的赢家。然而他又何尝真正快乐过?称王称帝,无法掩盖他的泼皮无赖,不能抹去他曾抛弃妻子、四处鼠窜的事实,更不能让韩信、樊哙之死云淡风轻。他当然可以自夸“忍辱负重”,可他又如何逃得过妻子犀利的目光,世人心底的鄙夷!就连他一生中自认为最为豪迈的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又如何堪拟项羽石破天惊的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的万丈豪情,刘邦永远难望其项背。或许刘邦在史册上可占一席之位,可在世人心中,项羽永远是刘邦难以企及逾越的峰巅!

  历史的车轮从没有停止过前行,几千年光阴恍惚间逝去。可项羽乌江亭畔快意决绝的身影却穿越重重雾霭,越来越清晰地定格在人们心中,傲然挺立。

  项羽之死读后感6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结束了一个悲剧。

  后人猜想“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即便是过了江东,即便是登上皇位,也不会长久,最终还是要失去天下,这是性格使然。

  悲剧的开始是从鸿门宴开始的。项羽听从范增的建议,设宴杀刘邦,就在前一晚,项伯为刘邦求情,“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又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一听“不义”,大丈夫“义”字当头,当初灭刘邦的决心轻而易举的被挫败,分不清轻重缓急,舍天下而取“义”,优柔寡断的他在范增示意后默然不应,眼睁睁地看着时机错过。在樊哙豪爽地啖肉饮酒后,项羽又一次错失杀刘邦的机会,被樊哙的义和理打动,忘记了摆宴的目的,让刘邦侥幸逃脱。项羽的刚愎自用、优柔寡断还有他那浓重的重义情结成了他的一大缺陷。

  从垓下被围到东城快战,项羽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然而,这背后又隐藏了巨大的悲观、消极。“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悲凉,人心更悲凉,勇猛无比的身躯之下是萎缩的灵魂,已经无法支撑。

  乌江在眼前,“天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把自己的一切交与天,丝毫不抗争了,在项羽看来,这是命,是命啊!风萧萧,水滚滚,江边寒光闪过,残阳如血,画上了令人回味的句号。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只能是霸王,而非天下之王!

【项羽之死读后感(精选6篇)】相关文章:

祥林嫂之死读后感04-06

杨修之死读后感(通用17篇)04-08

兔子之死作文3篇11-28

金鱼之死作文3篇08-01

金鱼之死作文5篇07-10

金鱼之死作文(6篇)06-28

金鱼之死作文6篇06-25

金鱼之死作文4篇06-05

金鱼之死的启示作文范文09-01

金鱼之死的启示作文2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