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节日>元宵节>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投诉建议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时间:2020-12-31 16:41:28 元宵节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合集九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合集九篇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1

  夜幕刚刚降临,鞭炮连响炸开了元宵之夜看花观灯的序幕,接着华灯齐放,万家彤红,高挂的红灯照明,迎来了一片繁华夜景。

  金猴腾跃,灵范新年,祖国繁荣,活现在春天,这夜晚可真是热闹非凡,喜庆狂欢达到了顶点。

  丰富多彩的闹元宵活动隆重热烈的推出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使个本来就是辉煌壮丽的城市显得更加妖娆美艳动感,亮丽的夜晚悠远又湛蓝,繁花灿灿,闪烁其间,惊天动地的鞭炮声响连贯,天地生花,爆出彩霞,飞撺火蛇,舞龙嬉耍,狮子腾挪,宝莲明丰,鲤鱼跳峡,粉光致致的艳艳如盛开出的七彩鲜花——花仙子愿说就说愿开就开的天空神话——霓虹横挂上蔚蓝,祥云袅袅飘渺出怡然自得的春情佳话,灿烂明华的火龙遥遥飞升,扭头摆尾吐出群花,咚的一阵高兴打滚爆炸隐隐孜孜吐着火焰,啪的一声爆裂开来,撒出万把鲜花,有的活力四射几十条橘黄色光柱,流明到顶点冉冉熄灭,留下烟云也象天女散花,突的又在烟柱顶端亮起鲜红的明灯闪闪,直直的向往着人间飞挂,那情景真的如天落花雨,那潇洒劲头真的胜过生命春夏;晶亮碧玉花花,湛蓝碧空彩霞,有的是连爆着上天,一个爆炸出鲜艳七彩,又一个从中乱穿,好象是扰乱了彩花,可越是见那飞溅四射的花儿乱穿,越看到那巨大的穹隆花蓝倒倾的鲜花越加鲜艳俊美灿烂,有的是亮如翠玉,晶莹莹的五个星角上又开出五簇碎花,突的又都旋转成一个光圆,流星般探险;有的如风啁啁,有的似凰嘤嘤;犹如孔雀开屏的又奔放流星,胜似杜鹃怒放的又翩然出牡丹,那明净的花色绝对的超然于大地上的烂漫花山花海,那神妙的变换魅力决然凌驾于四季一年的风云,犹如神来的梦幻到了天上,人们的视线从生下的第一天就向往到那遥远遥远的这如梦春天——这天如梦,这思想如花,如生的永恒——犹如金猴乘兴龙大闹到天宫,吐火亮眼金睛,看透了美好新春,燃放出一段报国真情,装饰新春,火热了港城,到了美丽之境——无数的金猴蜿蜒飘舞了一会又带着对大地的那份热爱情感陡然直下,激发出一阵惊叹;有的是亮然丽丽,金银献花,随着升天的理想在静谧幽兰的夜空中浪漫,像诞生宇宙的大爆炸一样,爆炸出神圣的一个几个无数个光华穹隆,爱在里边,捧掬出心爱的玫瑰花朵向大地奉献,顶天立地的大气凛然中,也是隐含着那份执着的爱恋——

  你看,那颗——那颗绽放出的缤纷盎然,红的,黄的,绿的,青的,紫的,蓝的,白的,粉的,金光闪耀的,银亮颦颦的,妩媚含羞的,笑容可掬的,娇艳娉态的,活力四射的,红颜面容上又放深蓝的羞涩,绯红英俊的脸颊上也流泻青春风采,星星神秘的眨眼,弄的天空嘻嘻哈哈,大地山河烂漫,使孩子欢欣的不绝天伦,大人指指点点高明轩昂,就连那轿车上喇叭也被激动的连番叫唤。

  出来看花观灯的人络绎不绝,人山人海,吵吵嚷嚷,要么站在路旁,要么站在广场,要么流连往返于人潮花的海洋。而那些早已布置好的万花彩灯也象是早就获得了人们闹元宵的鼓舞,闪耀得更加光芒有力,象被春天赋予了青春的年轻小伙一样,活灵活现,熠熠闪闪,璀璨夺目,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是呈现龙腾虎跃跨越发展气势,有的是扬扬飒飒展现去年辉煌,又挥洒大展猴年宏图,知识,智慧,信心和力量无一不在光华之闪耀中凝练出特有的人性风貌;那晶莹剔透的宫灯,红灯,彩车灯,莲花灯,金鱼灯,九龙灯,楼船灯,展台灯,也是尽显琳琅满目之丰硕成果,无一话别尽放洋溢喜庆,不胜枚举百花齐放,让游人顾盼生姿。那活泼可爱的金猴灯笼更是吸引得孩童非去摸到亲吻出春风满面,乐趣,春色盎然不可,留几个倩影纪念。火树银花,彩楼火焰,闪闪爆裂荡漾之中映衬得元宵之夜晚,明明华华,风光无限,陶醉的星月生辉,银河落地,大地灿烂。

  红灯高挂上九天,怎不惊羡得大地回春又发新芽?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2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这鳌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观赏,后来更多设在寺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更多人看热闹。鳌山中除了干姿百态的大小花灯之外,多还摆设一些名贵的手工艺品、古董等加以点缀装饰,构成“鳖山胜景”,甚为壮观。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长数1O尺,有头有尾。龙身有九节或十一节,以长帛彩绘鳞甲披盖其上,各节燃蜡烛,前导一灯球,由十数人手执舞弄,屈曲盘旋,随灯球而上下,前后敲锣打鼓以壮声势。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谁家有放鞭炮以示欢迎者,即进入该家庭院舞弄,让人们观赏,舞毕主人以薄礼相送以示答谢。这种舞龙灯,福州人称为“舞太平龙灯”。舞龙灯的龙灯,由各地寺庙札制,节后收入庙中.来年重加修饰后再用。

  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欢迎。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谜语之题材,大体说来有几大类,一是古书中的语句,二是人物、地点、词牌、剧目等,三是动植物、器具、谚语、成语、术语等,四是字,五是不属于上述的其他内容。各条谜语的谜面多注明属于什么格,以提示和启发猜谜者。

  猜灯谜,以前多在私人离宅或某一街巷举行,后来多集中于公共娱乐场所,福州在白塔寺,泉州在开元寺,厦门在中山公园内或工人文化宫,漳州在公园内的文化馆,那些地方多是既有猜灯谜,也有大规模的花灯展览。

  灯节原是群众喜爱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至今福建各地仍年年举行灯节,不过灯内蜡烛以电灯代替,彩灯闪烁,展现一片迷人的夜景。

  在福建元宵节期间也有不闹灯的,那就是永定姓李的客家人。他们在正月十五日另有活动,每家每户忙于扫墓祭祖敬神,是谓“春祭”。永定李姓人家元宵不闹灯有其原因:传说唐朝高宗李治于公元68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看灯看得正高兴时,得知薛刚闹事踢死太于李奇,一下给吓坏了,从栏杆上摔下来致死。正月十五日成了李家悲惨的日子。为了让姓李的都记住这悲惨的日子,后来唐王朝统治者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李家不准闹花灯,违者不承认其为李家子孙,永定客家人系从中原迁来的,一直保持着元宵不闹花灯的传统。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3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4

  春节的潮汐刚退后不久,元宵的风暴又再次来袭。虽然这一风暴持续不久,但是依然掀起了很大的波浪。

  其实我之所以说它“独特”是因为这次的元宵节居然和情人节是同一天。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所以有着悠久的历史。

  夜晚,我抬头望去,深蓝色的天空那样迷人,空中闪动着一颗颗的小星星。它们越来越多,好像在蓝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在眨着眼睛和我说话。月亮。她像是望着我们,对着我们笑。她那圆圆的脸庞有些嫣红,也许是暗暗的粉红,像一个红红的灯笼挂在天边。月亮懒懒的往上升的时候,就像是背着一个大包袱,慢慢地向上爬,一纵一纵的,看起来很累。费了好大的劲,月亮才冲出了地平线,挂在了半空中。这时,她脱去了红装,换上了金黄色的纱巾,用白玉般的笑脸来迎接我们这些云云众生。可是我们再看看她的面庞,就又感到是蓝月亮,绿月亮,蓝微微,绿莹莹,也许月亮姑娘是个变脸大王,美得令人惊奇。

  说到元宵节我这里还有2个与元宵节有关的美丽的故事。

  一、东方朔与宫女的故事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汉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二、灯谜和爱情的故事

  记忆中有许多关于元宵节的爱情故事:《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传统戏曲中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进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更有许多诗词记录了元宵节的爱情故事,相信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南宋那个才情不让李清照的才女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我不管别人如何考证此诗的作者应是欧阳修,内心里固执地觉得这样的诗句这样的情感,只能是朱淑真而非欧阳修。人多评说她的诗词幽怨,流于感伤,从《断肠集》这三个字就了然。然偶然发现她的另一首词,却令我耳目一新。在那样的时代,这位个性独特的女子,勇气着实令人叹服。

  这真是一个独特的元宵节呀!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5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这鳌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观赏,后来设在寺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人看热闹。鳌山中除了干姿百态的大小花灯之外,多还摆设一些名贵的手工艺品、古董等加以点缀装饰,构成“鳖山胜景”,甚为壮观。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的节目,龙灯长数1O尺,有头有尾。龙身有九节或十一节,以长帛彩绘鳞甲披盖其上,各节燃蜡烛,前导一灯球,由十数人手执舞弄,屈曲盘旋,随灯球而上下,前后敲锣打鼓以壮声势。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谁家有放鞭炮以示者,即进入该家庭院舞弄,让人们观赏,舞毕主人以薄礼相送以示答谢。这种舞龙灯,福州人称为“舞太平龙灯”。舞龙灯的龙灯,由各地寺庙札制,节后收入庙中.来年重加修饰后再用。

  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谜语之题材,大体说来有几大类,一是古书中的语句,二是人物、地点、词牌、剧目等,三是动植物、器具、谚语、成语、术语等,四是字,五是不属于上述的其他内容。各条谜语的谜面多注明属于什么格,以提示和启发猜谜者。

  猜灯谜,以前多在私人离宅或某一街巷举行,后来多集中于公共娱乐场所,福州在白塔寺,泉州在开元寺,厦门在中山公园内或工人文化宫,漳州在公园内的文化馆,那些地方多是既有猜灯谜,也有大规模的花灯展览。

  灯节原是群众喜爱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至今福建各地仍年年举行灯节,不过灯内蜡烛以电灯代替,彩灯闪烁,展现一片迷人的夜景。

  在福建元宵节期间也有不闹灯的,那就是永定姓李的客家人。他们在正月十五日另有活动,每家每户忙于扫墓祭祖敬神,是谓“春祭”。永定李姓人家元宵不闹灯有其原因:传说唐朝高宗李治于公元68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看灯看得正高兴时,得知薛刚闹事踢死太于李奇,一下给吓坏了,从栏杆上摔下来致死。正月十五日成了李家悲惨的日子。为了让姓李的都记住这悲惨的日子,后来唐王朝统治者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李家不准闹花灯,违者不承认其为李家子孙,永定客家人系从中原迁来的,一直保持着元宵不闹花灯的传统。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6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又是一年元宵节,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响彻云霄,一簇一簇的烟花似流星般流窜,油城的夜晚已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此时的我却在回味着儿时那难忘的元宵节。

  生在豫东和山东交界的农村,童年的元宵节给我留下的印象大都是放鞭炮、看烟花、瞧新娘……最最有趣的当属小闺女们喜爱的游戏——七人扎。七人扎,顾名思义由七个20岁左右的小闺女组成,我在12岁本命年时破例参加过一次。记得刚过破五就由年龄稍大点的“招兵买马”,一旦确定人选,就马不停蹄地借道具——老太太的扎腿带。

  等待批准加入后,我忙不迭地跑回家,拽着奶奶的腿就解奶奶那双新买的扎腿带,由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压岁钱,交给组织的头儿,买些纸箔、香火,还从家偷偷拿来了包子、枣糕、花生、糖等做一部分做供品,一部分当夜宵。

  晚饭后,七个人相约一起上街看烟花,那个年代的烟花不像现在这么时尚,都是些二踢脚、哑巴便、窜天猴什么的,记得那时五六岁的孩童都要等穿上哥哥、姐姐的裤子才敢上街瞧烟花,唯恐哪个哑巴便“滋溜”一下窜到裤裆里。瞧新娘,也是我们这帮小妮子的最爱,我们喜欢站在村口的路边上,等本村的新娘刚跳下自行车,我们就会蜂拥而上,揪着新娘的包袱看人家从娘家带来的枣糕盘,比划着、诉说着、分享着,那滋味完全不亚于自己吃枣糕的那份惊喜和甜蜜。

  等夜深人静,众人散去后,我们七个小闺女会躲在一个安静的屋子里,由“头儿”请出找老人扎好的“灶王奶奶”,各自摆出自认为最好的东东做供品,一切准备就绪,七个人依次掏出自己借来的扎腿带,“头儿”第一个上阵,微闭眼睛,一边嘴里振振有词地念叨着“正月十五有灵圣,有福的系个大囤套小囤,没福的系个打水罐子单线绳”,一边将七副扎腿带依次打结。做完这一切,“头儿”由众姐妹陪同、双手虔诚地拖着系好的带子走进庭院用力甩出,根据地上的图案推断此人是否有福气,将来嫁个什么样的婆家,还可根据图案密集的方向推断出婆家的大致方向。

  轮到我系带子时,我紧闭双眼,嘴里念念有词,使劲地系着每一个结,然后虔诚地、一步一挪地来到庭院,只听“头儿”一声“甩”,我使出了吃奶得劲使劲往高、往外甩,“快来看,快来看,新英系的图案最方正,看来她还真的是‘粗夫人’(因皮肤粗糙而得此雅号),瞧!她一准得嫁个远地方……”这个游戏只给我留下了这些个印象。

  80年中期,我技校毕业分配到油田工作,当时的同伴大都嫁到了附近的村庄相继生子育女,偶尔相聚也都羡慕我有个稳定的工作。

  90年代,听说她们大都是两个、三个孩子的母亲,不过她们凭着自己有文化在家承包了稻田地、养起了鸡和猪,丈夫外出打工做积蓄,自己在家赚点零花销,小日子过的甜甜美美。春节遇到时,她们都催我赶快把自己嫁了吧,千万别嫁太远,还说小时的游戏不灵验。

  二十世纪,她们有的当了婆婆、丈母娘,孩子大了,她们也不再满足于家里的二亩三分地了,她们有的承包了村里的饭店,有的做起了生意,还有的夫妻二人合开了化工厂,做的最大的当属当年的“头儿”,她跟着丈夫跑到了攀枝花做起了“选铁”的生意,前不久还送给弟弟一辆奥迪车,成了我们村里的首富。年前回来电话邀我们相聚,她们笑我面嫩,说我闲着没事弄出个13岁的孩子玩,当我说这是我的唯一的儿子时,她们都笑我“太笨了”,当初只会学习,笨到了嫁不出去,还调侃当年的“粗夫人”也没见享多少荣华富贵,反倒是她们经过这二三十年的摔打到了“啥也不想、享清福”的'年龄了。

  因都是姐妹,她们的取笑我也没往心里去,可细细琢磨还真是那个理:游戏总归是游戏,命运掌最终还是要握在自己手中。无论个人“基础”如何,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即便是我们“头儿”的奥迪车也不是靠当年的“大囤套小囤”换来的。

  望着街边的排排花灯,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那个元宵节,美丽的场景,年少的情怀,甜蜜的回忆……这些元素都与“难忘”紧紧相连,让我每每想起,便幸福如昨,陶醉其间。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7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这鳌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观赏,后来设在寺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人看热闹。鳌山中除了干姿百态的大小花灯之外,多还摆设一些名贵的手工艺品、古董等加以点缀装饰,构成“鳖山胜景”,甚为壮观。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长数1O尺,有头有尾。龙身有九节或十一节,以长帛彩绘鳞甲披盖其上,各节燃蜡烛,前导一灯球,由十数人手执舞弄,屈曲盘旋,随灯球而上下,前后敲锣打鼓以壮声势。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谁家有放鞭炮以示欢迎者,即进入该家庭院舞弄,让人们观赏,舞毕主人以薄礼相送以示答谢。这种舞龙灯,福州人称为“舞太平龙灯”。舞龙灯的龙灯,由各地寺庙札制,节后收入庙中.来年重加修饰后再用。

  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欢迎。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谜语之题材,大体说来有几大类,一是古书中的语句,二是人物、地点、词牌、剧目等,三是动植物、器具、谚语、成语、术语等,四是字,五是不属于上述的其他内容。各条谜语的谜面多注明属于什么格,以提示和启发猜谜者。

  猜灯谜,以前多在私人离宅或某一街巷举行,后来多集中于公共娱乐场所,福州在白塔寺,泉州在开元寺,厦门在中山公园内或工人文化宫,漳州在公园内的文化馆,那些地方多是既有猜灯谜,也有大规模的花灯展览。

  灯节原是群众喜爱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至今福建各地仍年年举行灯节,不过灯内蜡烛以电灯代替,彩灯闪烁,展现一片迷人的夜景。

  在福建元宵节期间也有不闹灯的,那就是永定姓李的客家人。他们在正月十五日另有活动,每家每户忙于扫墓祭祖敬神,是谓“春祭”。永定李姓人家元宵不闹灯有其原因:传说唐朝高宗李治于公元68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看灯看得正高兴时,得知薛刚闹事踢死太于李奇,一下给吓坏了,从栏杆上摔下来致死。正月十五日成了李家悲惨的日子。为了让姓李的都记住这悲惨的日子,后来唐王朝统治者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李家不准闹花灯,违者不承认其为李家子孙,永定客家人系从中原迁来的,一直保持着元宵不闹花灯的传统。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8

  今天2月2日,是元宵节。

  今天2月2日,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从唐代流传下来的。这一天月亮特别圆,要吃汤圆,汤圆又叫汤团,意思是团团圆圆。

  元宵节的活动也很多,有耍狮子、舞龙、踩高跷等。今天晚上,月亮很圆,像一个大玉盘,高挂在夜空,又像一个精致的银盘。我们一家和亲戚朋友去吃自助餐。然后,我门去潮阳买灯笼、猜灯谜去参加灯会。还没到广场,只看见人群向四面八方涌来,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仿佛是一片人的海洋。广场上空不时地在放烟火,把夜空都照亮了。人们都发出啧啧不绝的惊叹声。大家喜笑颜开,齐声叫着:“哇!”烟花的形状有很多,有圆形、爱心形等,五彩缤纷。广场上的花灯真漂亮呀,五颜六色,色彩十分明艳,有莲花灯、宫灯、龙灯等。这些灯上总是有一些吉祥的成语,比如:吉祥如意、恭喜发财等。我们还去了文明塔,文明塔旁边有一口古井,直径长1。6米,总长12米,至今还有水!我们还登上了文明塔的最高一层从上往下看可以看到半个潮阳,我看着下面的人像一只只蚂蚁。我们还看到了在天上飞的孔明灯,半夜三点了。我们还去玩、去唱歌,直到早晨6点多才回家。

  这让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从唐代流传下来的。这一天月亮特别圆,要吃汤圆,汤圆又叫汤团,意思是团团圆圆。

  元宵节的活动也很多,有耍狮子、舞龙、踩高跷等。今天晚上,月亮很圆,像一个大玉盘,高挂在夜空,又像一个精致的银盘。我们一家和亲戚朋友去吃自助餐。然后,我门去潮阳买灯笼、猜灯谜去参加灯会。还没到广场,只看见人群向四面八方涌来,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仿佛是一片人的海洋。广场上空不时地在放烟火,把夜空都照亮了。人们都发出啧啧不绝的惊叹声。大家喜笑颜开,齐声叫着:“哇!”烟花的形状有很多,有圆形、爱心形等,五彩缤纷。广场上的花灯真漂亮呀,五颜六色,色彩十分明艳,有莲花灯、宫灯、龙灯等。这些灯上总是有一些吉祥的成语,比如:吉祥如意、恭喜发财等。我们还去了文明塔,文明塔旁边有一口古井,直径长1。6米,总长12米,至今还有水!我们还登上了文明塔的最高一层从上往下看可以看到半个潮阳,我看着下面的人像一只只蚂蚁。我们还看到了在天上飞的孔明灯,半夜三点了。我们还去玩、去唱歌,直到早晨6点多才回家。

  这让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篇六:元宵节的一天作文800字

  哇,终于等到了2月17日了,也就是元宵节,这天吃元宵,晚上看花灯是我们中国人的习俗。

  上午,爸爸带着我和妹妹去看耍龙的,我们见街上有很多人,都是看耍龙的,我们先看了扭秧歌的,还有一个老奶奶装成了电视里的济公,头上戴了一顶小帽子,身上披了件土黄色的大衣,手中还有一个大的烟嘴和一个装酒用的葫芦,真是既滑稽又好笑,还走了一圈又走到我们面前扭了一小会儿。我多么想让这个老奶奶在我们面前多停一会儿呀,可是根本不可能,因为还有其他游人要看呀!接着,又是学校同学们表演的悠跳绳,只见同学们在长长的跳绳之间,欢快的奔来跳去,动作娴熟的如同鱼儿在水草间嬉戏追逐,却丝毫不碰到绳子,表演的真是精彩。一个节目紧接着另一个节目,看得我眼花缭乱,快到中午时分,我们才尽兴而归。

  晚饭时分,我的耳边早响起了看灯进行曲,我和爸爸、妈妈、叔叔、奶奶、妹妹六人迫不及待走上大街,观花灯,看礼花,我见有人在卖气球,有小狗,小羊等等,有的小孩在大人身边,边走边吃手里的棉花糖,有大哥哥在卖孔明灯,有大人们在一起放孔明灯,那灯缓缓升起,越升越高,孔明灯又叫许愿灯,大概人们是想借孔明灯来寄托自己的心愿吧!只一会儿功夫,灯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亮点,飘向远方……哇,天上的礼花可太美了,有的像小羊,有的像花朵,还有的像大圆盘……它一炸开,一个个小纸片落下来,就像天女散花一般,美妙极了!之后,我们又开始看花灯,瞧,今年的花灯更是五花八门,姿态万千,有宝塔灯,鱼灯,鹰灯……而且五颜六色,流光溢彩,我的眼睛都不够用了,真是目不暇接,我在一个大灯前停了下来,给叔叔和妹妹照了个像,又给自己照了一个大头照,虽然礼花已接近尾声,灯也观了又观,但我们还是意犹未尽,兴趣盎然。

  今年这个元宵节过的真有意思。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9

  每年临近元宵节,老家会连着三天耍龙灯,俗称“扬龙灯”。

  龙灯分许多种,而老家所在的村庄通常是耍稻草编织成的草把灯。这种看似不起眼的龙灯虽谈不上精致,更比不上彩灯那般雍容华丽,但成本低、重量轻、寓意深。赶在元宵节前的一周,村里的族长们便动手准备。有着多年编织手艺的曹爷爷早早找来了干净的稻草,待在村小学的操场上开始忙活。他又是剁草、又是搓绳,往往得干上一两天,才能编织出一条完整的龙灯。纯手工编的龙灯一般分成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由十来个活灵活现的草把用草绳连成一体。曹爷爷的绝活多半出在龙头上,他用草把编织的龙头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尤其是那双用白萝卜装点成的 “龙眼”格外炯炯有神。草把灯编成后,再插上一根根上好的杉木棍,长长的龙灯便整装待发了。

  农历正月十三是起龙灯的日子。一到傍晚,耍龙灯的大队开始在村小学操场集结待命。十来个十五岁上下的标致小伙各举一根杉木棍,草把插上一根点燃的香烛。灯火映衬下的龙灯装扮一新,精神抖擞。除了耍龙灯的年轻干将,大队还有稍年长的拎包领队、涨彩的司仪,以及敲锣打鼓的队员。赶在晚上六点十八分,一挂红彤彤的大鞭炮准时响起,耍龙灯的成员们在喧闹的锣鼓声中浩浩荡荡出发了。

  我家离村小学不远,每年迎灯都排在靠前的几户人家。眼看龙灯就要来了,母亲早早把八仙桌收拾干净,在老屋堂前腾出一片宽敞地,同时取出一大两小三挂鞭炮,拿一小捆香点上,静待龙灯的到来。年幼的我还够不上耍龙灯的条件,但凑热闹的水平绝对一流。当龙灯刚进前一屋时,我便不再跟进去热闹,而是火急火燎的回家报信,通知父母亲在门口迎灯。

  不一会的功夫,伴随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响,高昂的龙头即刻出现在我和家人的面前。父亲赶忙点燃一挂大鞭炮,十分虔诚的将龙灯请进家门。领队接过点燃的香,一根根插在草把灯上。在龙头的带领下,长长的龙灯在老屋堂前绕场三圈,司仪扯开嗓门不停的涨彩,两小挂鞭炮穿插其间响个不停。当龙灯即将离开家门时,父亲会在领队的拎包里塞上一包纸烟,既是对大伙的犒赏,更是讨个吉利。

  龙灯刚刚离去,我便迫不及待的约上小伙伴们,一路热热闹闹的跟过去。那会村里只有五六十户人家,但挨家挨户跑下来,也要两个多钟头左右。为了赶上耍龙灯的节奏,我全然不顾脚下泥路的湿滑,有时一不小心,棉鞋就会踩进路边的泥水坑。更糟糕的是,一脚踩在小伙伴的鞋跟上,两人都会摔在地上“狗啃泥”。嘻嘻哈哈一阵欢笑过后,我们越发牟足了劲,跟着耍龙灯的队伍串了一家又一家。

  记忆中,大哥参与耍龙灯次数多一些,我只是跟着瞎起哄。有那么一次,在大哥带领下,我也过了一回耍龙灯的瘾。只是年纪偏小,仅够上举龙尾的条件。耍龙灯连着三天跑遍全村,挨家挨户得上门,体力自然消耗很大。原本举龙头的大哥为方便照顾我,那一次也换成了举龙身,就在我前面一个位置。或许是初次参加过于兴奋,耍上两天后,我觉得累的不行,脚都迈不动了。即使这样,第三天的晚上,即元宵节夜晚,我还是准时出现在队伍中。出发前,大哥朝我竖起大拇指,鼓励我完成最后一公里。那天晚上天公不作美,剩下十来户的时候,天忽然下起了雨,我们一个个都淋成了落汤鸡。行进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大伙的好心情遭受重创。大哥转身叮嘱我担心脚下的路,别摔了!话还没说完,我一个趔趄果真滑倒在地。当时前面的龙头走的快,整条草把龙一直绷得很直,我举的龙尾瞬间被拽离了杉木棍。当大哥和领队凑过来扶我时,我半躺在地上,手里还牢牢握着一根光秃秃的杉木棍。大伙被我狼狈的模样逗得哈哈大笑,原本有些沮丧的心情片刻烟消云散。也没剩几户人家了,索性坚持到底吧。我重新将龙尾插上,跟随大队又出发了……

  当晚,耍龙灯圆满结束。领队带着我们赶回村小学,在操场中央升起一堆篝火,将十来个草把和棍子放进火堆,接着点燃一挂鞭炮,我们绕篝火围成一圈恭恭敬敬三鞠躬,以示送龙上天,寓意风调雨顺好年运。最后环节的分发犒赏,大伙纷纷为我点赞,并决定多分我一包佛子岭牌香烟,当时我心里不知有多暖和。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合集6篇05-28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合集8篇04-08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合集5篇04-04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合集6篇03-20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合集9篇03-07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合集十篇04-22

精选写元宵节的作文合集5篇03-08

精选我的元宵节的作文合集6篇03-14

精选元宵节作文合集6篇07-17

【精选】元宵节作文合集八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