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节日>二十四节气>寒露>寒露作文
投诉建议

寒露作文

时间:2021-02-27 09:34:54 寒露

【精选】寒露作文三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露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寒露作文三篇

寒露作文 篇1

  早晨起床,花上的一颗明珠迎接了我,我才猛地想起,今天,是寒露啊。

  走在秋天的小径上,望着两旁的树木,红的树叶红得热情,黄的树叶黄得含蓄,一再秋风吹过,飘飘洒洒落下来一小堆,如羽毛般轻盈,如柳叶般柔软,可又有着独属于秋天的潇洒。走上前去,轻轻踩一脚,咔嚓咔嚓,咔嚓咔嚓,这是来自大自然的韵律。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是我们小时候的一句老话了。在这样的节气中,雾气自然也多。遮在山头的,拦在半腰的,挂在上方的,幽静的,雄伟的,小心翼翼的,落落大方的,应有尽有。本在观赏层林尽染的,如诗如画的美景,忽从天空上垂下一块透明的幕布,猝不及防,更令人欣喜。看哪,那叫不出名儿的雾遮满了前方,烟雾缭绕,好似人间仙境,不知怎得让人感觉天地间都是一片迷蒙。我的脑袋晕乎乎的,竟有些分不清哪些是云,哪些是雾了,人走在里边就像披了一层隐形披风,只等他们走近了,才能模模糊糊看清大概一个轮廓。

  喜欢“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在寒露时分的思念;喜欢“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在寒露时分的劲竹;喜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在寒露时分的美景;喜欢“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在寒露时分的孤寂,我对寒露岂止是喜欢,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

  我的家乡有个习俗,就是一到寒露那一天,大家就都开始斗蛐蛐。我们的蛐蛐基本上都是自己抓的`。农田里,肥头的土地上,这种黑色的小生物随处可见。捉蛐蛐时要挑大个儿的,生猛的,这样斗起来才有意思,风捉来的蛐蛐不听使唤,要多放个几天才开始斗。斗蛐蛐时通常先把两只分开来喂一点点的辣椒籽儿,再放到一起,轻轻用软的东西拨弄它们的尾巴,不一会儿两只蛐蛐便会打斗起来。我在家乡内闲走,处处可看见斗蟋蟀的人们。孩童斗,青年斗,老人也斗。一时间,街上不再嘈杂,蛐蛐的叫声随处可闻,时不时还能听见人们的喝彩声和呐喊声。一时间,家乡的蛐蛐多的要溢出来。“加油啊!”“冲呀!”“好!好!”“哟!这蛐蛐看上去可真不错!”一波又一波的夸赞,连绵起伏的声音使街上很快热闹起来。我在一旁观战,看得手痒,最终还是经不住斗蛐蛐儿的诱惑,一转头跑回家把自己的蟋蟀也领出来了。

  寒露真的只是一个节气吗?不是的,它还是一幅画,一幅映着秋天美景和家乡风俗的一幅画。

寒露作文 篇2

  翻开日历,被两个刺眼的字绊了一下:寒露。多么熟悉而亲切的字眼,它曾像摇篮曲一样,回响在我的童年。

  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不误农时,恰到好处地播种、耕耘和收割,似乎是农人天赋的使命父亲讲得最多、最生动的,还是农谚中的二十四节。比如,寒露胡豆霜降麦;秋前十天无谷打,秋后十天满坝黄。前者说的是胡豆、豌豆播种的季节,而后者则是指水稻收割的时候。了解这些,是一个农民起码的基本功,就像工人的车钳铣,那是谋生的本事。如果大家都不熟悉二十四节,不懂农事,不做工,那粮食从哪里来,蔬菜从哪里来,自行车手表从哪里来,不喝西北风吗?父亲常说,咱当农民的,误了农时,就等于学生误了考试,十年寒窗全是白废了。我知道,升官发财,进城当工人,从来都不是父亲的奢望。

  父亲这样说,骨子里还是希望我们像他一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农民的;要像熟悉回家的路一样,熟悉二十四节,熟悉播种和耕耘。又是一个寒露天。这久违的寒露啊,就在这么不经意间,轻轻撩拨着我的心绪,竟使我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记得,小时候,每当秋收之后,满坝满坝金黄的稻谷,经过收割、翻晒、风净,装进了仓。看见满满的仓,父亲的脸上总是挂着坦然、踏实的微笑。可是,一旦出了门,看见满坝的稻桩胡子拉碴不修边幅;已晒干打堆的草垛像坟冢,渲染着衰败和死寂,父亲的心,就又像这秋收后的原野一样,充满落寞与空荡。我知道,父亲心里又在默念他的二十四节口令,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此时,用不着多问,只须与父亲一样,默念一下,就会明白父亲心里盘算着的心事。你就会感到,在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心中,是没有绝对的播种与收获之分的。

  春华和秋实,播种和收获,都只不过是季节轮回中的一个节点、一个阶段和过程。耕耘,才是四季不变的永恒心情。当然,心里的盘算是短暂的,耕耘才是农人的天性。于是,我看见,手上的血泡还没有脱落,收割时脸上晒脱了的皮,还露着一块一块反差鲜明的斑点,甚至两眼的血丝都还没有褪尽,父亲又牵着牛,扛着轭出门了。翻田,耙田,晒田,歇田,开始新一轮的播种,这是父亲胸有成竹的耕耘程序。很快,板结的稻田被重新翻转,一片一片,一行一行,像鱼鳞般晾晒伸腰抒肢,重新回归酥软。经过紧凑而短暂的休养生息,吸足充裕的氧气和氮气,便只等寒露和霜降的来临了。这就像人,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便是休息,睡觉,养精蓄锐。清晨起来,漱口,洗脸,吃饭,带着一身的神清气爽,投入新的一天的工作。当然,也有例外,如果立秋那天下了雨,漏了秋,遇到滥秋,情况就不一样了。

  板结的稻田难以晾,田土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也会给作物的生长带来无数的困难。节令不等人,到了寒露和霜降,便只能在“老汉田”里播种了。那样,出苗后的胡豆、豌豆,往往会纤细弱黄,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乡下的寒露,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播种季节。它往往被人们忽视,忽视在秋收的喜悦里,忽视在春华秋实的传统思维定式里,也忽视在它的似乎无足轻重里。然而,有谁注意到,如果离开了它的启承转合,离开了寒露胡豆霜降麦,我们的植物链是否还会这样顺利承续。在食不果腹的年代,青黄不接将会怎样被拉长,直至将我们的生命链条拉开一个无法弥合的口子。乡下的寒露,还是一个优雅的播种季节。几阵秋风,早已卷走了酷暑的毒热,拭去了农人脸颊的热汗。清爽的田野,是一年中唯一可以与春天媲美的季节。然而,这一切,被多少人忽视。因为卑微,渺小,生不逢时,就被这样心安理得地严重忽视,我们生活中的多少遗憾与悲剧,不就发生在这种轻浮的忽视里?经过翻晒、耙细、平整后的田野,黑紫色的土地,像一张刚刚展开的宣纸,青山秀水,花鸟虫鱼,全在主人的挥毫之间。点胡豆虽不像栽秧打谷那样隆重复杂,也是一门细致活。先要杵坑,杵坑用的杵杆,是用一根带叉的树杈做成。树杈的头被削尖,包上铁帽,便成了杵头。然后,将两枝分杈的树枝打磨光滑,成为农人杵坑时的杵柄。播种胡豆、豌豆时,杵坑活计往往由技术熟练身强力壮的男人担任。但见男人们手执杵柄,杵头朝下,边杵边退。不一会,一排排排列匀称,行距、窝距适度的种窝,便像整装待发的队伍,在平整的田野列队待命。

  紧接着,播种和施肥的妇女,会依次在坑里点上胡豆、豌豆种子,覆盖上肥料,播种就算完成。再过两个节令,到了“小寒、大寒,冻死老汉”的季节,绿油油的胡豆、豌豆苗,并不理会寒风苦雨,便重新装饰了冬天的原野。自从读书进城,直至参加工作后,就疏远了农村,疏远了农时。二十四节的农谚,也成了一种渐行渐远的记忆。今天,偶然想起乡下的寒露,竟突然感到,多少年来,自己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忽视了一些不该忽视的事情。

寒露作文 篇3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念着顺口溜,就迎来了我国第十七个节气——寒露。每年寒露之时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所以民间素有寒露吃蟹的风俗。

  都说“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可大街上一点儿也不冷清,反而热闹非凡,人们都忙着在街上挑蟹呢!这不,我和妈妈也来街市上买蟹,准备回家做美味的大闸蟹。

  一进市场,到处充斥着卖蟹人的吆喝声。我和妈妈循着声音走去,在一家蟹最壮实的摊贩前开始细细挑蟹。小时候我经常陪奶奶去买菜,所以对于挑蟹,我还是有些经验的:首先要注意蟹壳的颜色,外表颜色比较光泽的螃蟹较新鲜;再者就是看螃蟹腿饱满硬实程度,越硬实,螃蟹越肥。凭着这些经验,我在螃蟹堆里左挑右捡,把蟹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帮妈妈挑了两只满意的大螃蟹。

  回到家,妈妈就烧起了清蒸大闸蟹。妈妈说:“清蒸,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大闸蟹的色、香、味。”几分钟后,锅里便飘出了一股香味,馋得我直咽口水。刚出锅的螃蟹十分烫手,我一边吹气,一边急不可待地品尝起蟹的滋味:大腿肉,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我又轻轻地剥开蟹壳,里头冒出了橘黄色的小脑袋,划开蟹的一片片鳃,挑出躲在蟹黄里六角形的胃,双手握住蟹脚的位置,用力一掰,蟹黄流了出来,吸一口,蟹黄入口即化,让人久久难忘。听说,吃蟹不能和其它菜一起吃,要单独吃,这样才更能体现蟹的鲜美。丰子恺的《忆儿时》就有描写他父亲吃蟹的情景。说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

  花开花落,秋去秋来,品蟹这乐趣尽在这寒露之中。

【【精选】寒露作文三篇】相关文章:

【精选】寒露作文四篇03-01

精选寒露作文四篇03-01

精选寒露作文三篇02-28

【精选】寒露作文4篇02-26

【精选】寒露作文3篇02-25

寒露作文(精选10篇)10-09

精选寒露作文4篇02-25

精选寒露作文3篇02-25

寒露时节作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