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
投诉建议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10 08:20:53 心得体会范文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1

  虽然我们常常说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一定要讲究方法。好的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学习初中历史的一种方法,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第一步课前认真预习首先,通读两遍课文,对于那些不认识的字一定查字典,除了要注音,还要明白这些字在课文中的含义。

  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比较详细的提纲。提纲的格式可以模仿老师上课时的板书。但必须体现出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名称、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另外,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及把自己要提的问题也写出来,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

  第二步上课认真听课、思考、笔记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注意自己的理解那些地方与老师的讲解不一样,自己还有那些地方没有预习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老师是否讲了答案,如果讲到了要立刻记录下来。老师讲完后,自己要详细回忆一遍老师讲的所有内容,想一想,还发现了哪些新问题。如果有,还要在课后向老师提问,获得答案。

  第三步课后复习、巩固首先,再读一遍课文,再看一遍预习提纲,根据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修改提纲。

  然后,完成课后作业,做作业时,不要照书抄,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答案,确实写不出来,再看看书,记一记,然后写出来。作业不能拖,要及时完成。还要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最后,不要忘了,过三天,要把学过的内容再快速读一遍,以便及时巩固。

  第四步阅读课外书籍或做课外练习,扩充知识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或做课外资料上的一些练习题,这不仅可以扩充知识面,而且所学的知识更不会忘记。

  同学们,请记住,成功=充分利用时间+正确的方法;成功永远属于勤奋者。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2

  历史学科具有本身的特点,以往,中学历史教育的三大任务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能力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其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同时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宽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样,历史教育目标得到了明显拓宽和完善,为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历史学习目标,必须选择一定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1、导言冲击——敲击学生的心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效果与否,我认为一个好的开始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正如王老师所说的那样,因为导言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和指示引导的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再讲日本全面侵华时我开始放了一段南京大屠杀视频资料,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题当中效果很好。

  2、问题的有效设计——让问号追问问号

  问题的设计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准确把握科学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提出和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一环加一环。紧紧相扣,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杀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学生看课文思考问题。南京大屠杀的背景、时间、地点,简单经过,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接着又追问:出示幻灯片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作为中学生你有那些感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这样的设问,学生不但对知识掌握到位,还可以受到思想爱国教育,事半功倍。

  总之,在这次学习中更加壮大了自己,用知识武装了自己,在以后教育教学中,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加以应用,切实提高课堂效果。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3

  在暑假期间农垦总局组织我们历史教师在农垦教育学院进行了集中培训,我有幸参加,感觉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当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时,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如果教师说得天花乱坠,而成为行动的矮子,那所说的也无异于对牛弹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榜样”意识,榜样的行动,会让我们坦然面对每一个学生,更会提升教师的自我形象。

  二、拓展了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因为每一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4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5

  20xx年7月13-14号,我参加了宁夏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培训,观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工作的讲话视频;聆听了张静老师有关于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介绍和教学建议;同时学习了丁丁老师关于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案例展示及评析。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了解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

  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正文、资料、“史料研读”、“相关史事”、“课后活动”、“课后知识拓展”。

  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

  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部编历史教材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争取将部编历史教材的理念充分的融入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6

  首先,感觉梁振丁老师和张俊骏老师对教材处理得都比较科学、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和深化、应用。教学过程安排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所以在自主学习部分设计得合理且条理,使学生容易接受。合作探究时,问题设计也是由浅入深,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讨论的机会,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需要。通过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不同层次的理解。这样,通过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思维的碰撞,就产生了火花,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活跃了课堂,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对能力的培养。在当堂训练部分,让学生抢答,既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的加以巩固和深化。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其次,感觉到两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方法得当,驾驭课堂能力强。课堂上,既有对旧知识的巩固与检查,又有对新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课堂节奏适中,条理清晰,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再次、注重语言的过渡。教师的课堂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语气亲切自然,教师情绪饱满、热情,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开阔活跃,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总之,两位老师的授课都非常精彩,真正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值得我认真的探究和学习。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7

  认真阅读新课标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初中生只有对自己、对历史及其文化、对历史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历史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历史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教师与学生身份的转变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这样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通过这次对新课标的学习,更加认识到历史应该是不断反思,更新观念,脚踏实地才能做好的一门学科。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8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现在就初中历史课改谈谈心得。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一、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硅谷,比尔盖兹等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

  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二、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三、教研活动水平更高了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

  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研活动水平要求更高了。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9

  这次我参加了20XX年初中历史科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在培训中,先后听取了几位骨干老师关于新课程课标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新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人才培养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艺术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尽量让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吻合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我要学”愿望的驱使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的预期效果才能达到。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

  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10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古往今来所有教师研究的共同课题。如果课堂教学结构紧凑严谨,方法适合初中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就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也应自觉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问题。笔者在这方面通过学习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并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在学习、实践、探索中总结了几点,期望与同仁共同探讨适合初中历史教学高效策略的话题。

  一、课前预习,自学设疑

  教师每上一节课,课堂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信息,先要请学生课前自学教材,或请学生搜集资料。预习时,教师可以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答案,找不出答案的要特别留意做上记号,或找同学探讨,或查阅资料,仍然解决不了的待课堂解决。课前预习目的是对以往知识储备进行整理加工,并在自学教材中获取新的信息,或在搜集资料中归纳整理,将旧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结合,形成新的知识储备。学生课前预习处理得好,课堂教学效果就好。通过预习,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至于归纳总结能力。

  我们的历史教学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之源,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在自学中“设疑”。如果一味地只是教师设疑,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他们的主动性将会丧失殆尽,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将受到束缚,最终会变成被老师牵着线的“风筝”。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设疑,才能真正主动地学习,在自我设疑、自我辨析中掌握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

  二、交流互动,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师生可以广泛的交流讨论,在互动中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集中起来,发挥课前预习的实际效果,让学生的知识潜能最大的再现,集中大家的智慧讨论解决所有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交流时,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必要时教师可以稍作点拨。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或许学生在预习时所发现的问题,某些真知灼见即便是老师也自愧不如,这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及时鞭策;当然也可能出现没有问题或见解浅显之类的现象,教师不得讥笑,应正确引导。

  交流互动环节,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观念,放下权威,下大力气激发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全班交流时,要确保发言人的发言能代表本组成果,形成“想说”、“会听”的良好局面,让学生体验到:表达给大家听是一种享受,得到大家的评价是一种进步,质疑同学的发言是最大的收获。惟有这样日积月累,教师才得以解放,学生才得以发展,一言堂才变成真正意义的群言堂,学生才会有收获,有发展,有提高。

  三、引导点拨,深化认识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道”,“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和点拨,即在学生实在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再进行释疑。教师点拨起一个层层深入的作用,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将认识逐渐引向深入。

  因而,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点拨”,讲究方法。方法一、顺势诱导,逐渐深入。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也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确,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应该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启发诱导,顺势点拨,使其认识更系统深入。方法二、搭阶梯,点迷津。当学生遇到难度较大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应在认识陡坎上造阶搭梯,适时地扶一把,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方法三、归谬正误,转变认识。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难以使学生信服,且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就应指出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所在,使其幡然醒悟,转变为正确的认识。

  四、训练操作,反馈矫正

  任何一种学习不通过亲自动手都是不牢固的。有人认为,教师就是在讲台上向学生宣讲,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学生接受了就完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主要方式是让学生积极地训练,让他们动手操作,在主动训练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只有训练才能培养能力,不练就不能提高能力,不练就掌握不了知识,就不能加深印象,就达不到提高能力的目的。练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精选训练题,采用那些以一当十有代表性的题,教师要在必要的时候告诉学生怎样练习、怎样操作。当堂的训练任务当堂完成,千万不要放在课外,那种课内损失课外补、课堂松松垮垮课外紧紧张张的做法要彻底改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练,一环扣一环,不浪费一点时间,不多说一句空话,争取做到字字千金,不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烦躁。

  因为学生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有差距,难免会有好差之分,因而反馈就显得十分必要。反馈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是落实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把控全局,保证交流的渠道畅通,互动迅捷,效益颇丰。特别是对学生的问题和偏差,要及时矫正,当然对有争议的问题或没有定论的知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要强作结论。

  五、拓展思维,迁移延伸

  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是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关键所在。之前,教师在操作训练时选择精深的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要提醒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使自己在潜意识中有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并且有以此题为范例进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使之养成习惯,这时课堂目标就初步达成了。

  在课堂上学生学得了一定的知识,通过训练操作巩固了知识,智力也得到了开发,但这远未达到课堂教学实现了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因为这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最终提高还有一段检验、巩固、提高的距离,而要使课堂上的所学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运用到其他各领域中去,这还需要一个再提高再创造的过程。要让历史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历史,让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立足于由近及远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视野从身边扩展到全方位。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历史的真实,他们才会产生了解历史的欲望。因此,用直观的图片和易懂的资料、还有结合当地历史意义的乡土资源,来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从而再度拓展思维,达到知识迁移延伸之终极目标。只有这个目标达到了,培养人才的任务才能说基本完成。知识迁移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学生的刻苦训练。

  综上所述,对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应该贯穿在历史教学的课内课外,落实在学生认识历史的方方面面,而课堂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精心策划,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意志力,有先进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主动担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满腔的热忱和聪明的智慧,积极而扎实从事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11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蔡元培说:“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可见前辈们对历史的重视。

  历史连接着过去,揭示着未来。历史的作用很大,怎样教好历史,需要教师长期的钻研和思索。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个人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业务能力也有很大提高。通过培训我觉得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在讲课时应当避免抽象讲解。如教授《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没用外权干预,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一些主权丧失,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所以说,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也有许多教师针对历史中考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有效教学对策,这些对于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搞好中考复习有着现实意义和启发。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

  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通过教学思想交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总之,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教师们深深懂得: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学得越积极,获得知识的速度越快。相信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历史课必然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12

  在我们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低效”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也厌教,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变得毫无乐趣和生气,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构建历史学科的高效课堂?

  一、师生关系融洽化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从而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目标设置合理化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研究课标,准确理解课标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再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准“课标”与“教材”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目标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显得冗长繁多,难以实现。最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分层目标,关注弱势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只有人人都获得进步和发展的课才是高效的课。

  三、课堂教学情景化

  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在情景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历史知识有过去性的特点,历史又不能再现,更不能重演,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多种教学情景,让历史课堂教学情景化。教师要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想出多种办法拉进逝去的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来保持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问题化

  古人就有“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之说。高效课堂的教学内容必须问题化,即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要在知识的关键点、能力的增长点和德育的渗透点设计一些有价值的、综合拓展等方面的问题。当然也不可过度设问、泛泛而问或无疑而问,因为过犹不及、无效提问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设计问题要具有探究性、开放性、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使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答案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13

  刚刚完成了为期两天的第二轮初中历史培训,这一轮培训主要内容是分析八年级历史即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在培训过程中,各学校都展示了对教材的充分、透彻的分析与整合,让我对这两册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除此之外,各位老师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教学建议,尤其是对教材中课后部分的几项内容的利用心得更让我受益匪浅。回来之后,我认真思考、总结,对初中历史的预习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并作了汇总,在此提出与大家共享。

  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历史教材是北师大版本,课本内容容量不是太大,却知识含盖面宽,对学生的论证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比较评价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学生不把历史课当一回事,这就更加需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教师历史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能够提前熟悉课本内容,理解课本中的基本知识框架,为课堂听课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历史预习工作呢?

  一、指导学生预习每单元的开篇前言

  每一单元的标题下都有一个本单元前言。在前言中不只是交代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还交代了本单元的历史线索和主要问题,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而中国史部分单元前言中又加入了关于世界大势的叙述,更让学生能够了解同时期世界历史的发展特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单元预习可以设计一个单元预习学案,让学生在每单元开始之前预习总结本单元主要知识结构与框架,并找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二、指导学生注重看教材每课的导入框和开头的引言

  北师大版初中教材每课的篇首都有一段简短学习导言,它虽然很短,但里面有知识介绍,有精典问题,且语言概括、精炼,本课内容也都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前精读这篇导言,从而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浅层次的整体印象,同时在预习中也要思考其中的问题以备在课堂上思考回答。当学完课文内容后,再回首具体理解该段导言,学生就能站在宏观角度去理解课文,试着学会繁中求简,详中求略,学生的历史书面语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也一定会有提高。

  三、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的正文内容及其中配上的图表

  课文的正文分大字和小字两种不同字体,当然大字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主要内容,而小字部分则是对大字内容的补充与扩展,这些小字史料的引入为学生的学习大量的文献资料与学习素材,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小字部分也要重视。

  现行教材中图表数量明显增多了,有原始照片图、后人画图、表格图、地图等。这些图表简洁明快,但功能各异,我们在预习时应该学会看图学史、看图说话、看图复述正文部分相关的史实,可以以此来培养自己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问题。所以,以预习中也要重视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四、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后的“每课一得”“材料阅读”“自我测评”和“活动建议”

  课本后的“每课一得”会让学生知道许多在教材中和现实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些历史术语、名词和概念,还有一些历史资料,它可以帮助学生补充课本知识,深入拓展视野,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水平和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阅读”不只提供了一段与本课有关的史料,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预习这些史料与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自我测评”中的问题虽是一个较低层次的练习,但其作用不可小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层次能力的积累是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和载体。这些练习题有的再现本章节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的是针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设疑。通过练习,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重点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活动建议”是学习本课的一种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如何利用课本内容进行设计,也能起到整合课本内容,深入理解课本内容的作用。

  我相信学生们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希望以上的几点建议能给大家一点教学上的帮助,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11-29

初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0篇02-28

教师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11-26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10-23

教师岗位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7篇)10-01

教师岗位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10-01

教师岗位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10-01

教师业务理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01-01

英语教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12-09

跟岗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