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
投诉建议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

时间:2021-04-23 11:39:06 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1

  晚上8点半,全年级200多人在图书馆门前集合。每个人都是大包小包,还有很多提了箱子。这次去广州的只有三十多人,去西安的竟有浩浩荡荡有一百五十几人之多。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去广州的同学先上了车,我们互相道别。在通往火车站的路上,校车里也是一片欢声笑语。

  坐上T2,我们几乎占了两节车厢,感觉很亲切。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去北方,又是去西安这座古城,心里的新鲜感就别提了。虽说我们上车时已是晚上10点多,我丝毫没有倦意。同学们都在讨论西安的景点和美食,也都没有睡觉的意思。车厢里的其他人都向我们这帮学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到了下半夜,我在对西安的美好期盼中进入了梦乡。

  26日中午,我们到达了中转站郑州。经过几小时的修整,我们再次上路。这次是慢车,又没有空调,坐在车里感觉不是很舒服。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心情。向车窗外望去,大片的麦田丰收在望。进入陕西境内,只在小学课本上看过的窑洞让我大开眼界。不远处的夕阳把天空印染得格外美丽。夜幕渐渐降临,远处的灯光时不时引发车厢内的欢呼和掌声。我们离西安越来越近了。

  晚上九点半,我们的终点站西安到了。走出火车站,高达的城墙引入眼帘,彩灯把城墙点缀得格外漂亮。紧接着,大家分批坐上通往临潼骊铁宾馆的汽车。死机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西安的美景。他的热情让我们提前感受到了陕北人民的淳朴和好客。

  在我们工作之前,兵马俑博物馆宣教部的王芸老师先给我们作了实习培训。她先教我们如何做人,让我们学会坚强,懂得珍惜缘分,更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多多学习。然后她给我们介绍了博物馆的相关知识。在培训最后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我们一共分成两组轮流工作,每个组工作一天休息一天,这样也有利于我们休息调整。我们此次在宣教部和票务部工作。完成规定任务之余,我们就可以找外国游客交谈,锻炼口语。万事开头难,我观察了很多外国游客,迟迟不敢上前。想了一会,我找上几个同学,人大力量大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话果然不假。我们几个终于鼓足勇气与一位年青人交谈起来。我们你问一句我问一句,交谈很融洽。在他的同伴到来之后,我们的谈话不得不结束了。开了个好头,以后的工作就水到渠成了。我们碰到了各个国家的游客,都聊得很愉快。

  通过交谈,我发现了外国游客的很多共性。首先,他们很热情。只要我们和他们打招呼,他们都会笑容满面地回应。他们还都会说一两句中文,如“你好”、“谢谢”,就像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说“Hello”、“Thankyou”一样。其次,来到这里的外国游客都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有些外国游客掌握的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甚至比很多中国人都多。还有很重要地一点,他们都会夸奖我们英语说得好。尽管他们只是出于礼貌,我们还是很开心。这也让我们增强了自信心。

  宣教部的工作是做调查问卷,这项工作需要很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我们需要找准调查对象,通过察言观色知道说采访之人是否愿意接受调查,能否提出建设性意见。票务部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机械,但是需要良好的工作态度。我们边检票边说“欢迎光临”或“Haveaniceday”,脸上还要保持微笑。时间一长,脸部肌肉都有些僵硬。总的来说,我们的工作很轻松,但要做好还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我们做的调查表中,游客们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游客们的建议涉及了博物馆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对博物馆的建设有帮助,让兵马俑博物馆永葆生机!

  这次的实习机会是十分难得的。正如王老师说的,全国只有我们这群学生有机会来兵马俑实习。兵马俑是世界闻名的博物馆,我们应该珍惜机会,好好学习。通过实习,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可以用以下几点概括:

  1、改变了对英语的认识。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人沟通。经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英语不是多背几个单词,多学几个语法,多做几道题目就能学好的。它是交流的桥梁,只有通过与人交流才能发挥其作用。学以致用,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提高。今后我要抓住任何机会锻炼口语,争取更大的提高。

  2、增强与人交流的能力。怎样开始一段谈话也许很容易,但如何继续谈话就是一门艺术了。拿我自己来说,我碰到了一群江苏老乡,很容易打开了话匣。我请他们作了几分调查表,寒暄了几句之后,我发觉无法继续和他们交谈了。不知说什么,我只能低头做问卷。直到他们要走,我才和他们说了句“再见”。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今后要多多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在后来与人谈话中,我注意多谈一些他们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很好地继续了我们的谈话。

  3、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遇到了一位法国女孩,她的英文不是很好,说着说着就会冒出一句法语。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试着揣摩她的意思,并用英语向她证实。这样一来,我们的谈话进行得很顺利。

  4、开阔了眼界。西安不愧为十三朝古都,拥有无数景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传说中杨贵妃的沐浴场所华清池、巧夺天工的大唐芙蓉园、历史悠久的钟鼓楼、号称天下第一险的西岳华山……这些景点让我们流连忘返。除了这些文化景点,西安还有着现代的一面。在比较繁华的街上,世界名牌比比皆是,有些在长沙都是没有的。此外,我还慕名去西安交大和西北工大参观了一番,认识到了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西安交大与中南相比,文化底蕴更浓。这一方面是由于我校历史不长,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何增强我校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作为中南学子要认真思考的。我们要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提高自己,打造中南学子的新形象!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2

  今天天气有点阴沉,我们兰西小屋的新浪博友们一起前往安仁镇参观建川博物馆。对于博物馆,我自认为看得比较多了,可今天这次建川博物馆之行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馆,我欣喜地看到有一处复制的地道战的场景,大伙都高兴地前去体验,呵呵,从狭窄的洞口钻出来,居然是一个衣柜。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当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实际创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敌人包围村庄或进驻村庄时神出鬼没的打击敌人。我们耳边仿佛响起了激昂的游击队队歌。快看,“海娃送鸡毛信,那是我们学过的课文。”我高兴地指着墙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诉妈妈。妈妈说:“这些少年儿童都是当时的抗日英雄,你们要好好学习他们。”墙上的周恩来愤笔急书的题词引起了我的关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当时皖南事变的真相。

  在正面战场馆前面,门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帘,那是“哀兵”,是一位国军战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胜”。我想,这里用“哀兵”来形容当时面对野蛮日军侵略的国军将士,将奋起反击,必将打败侵略者,取得这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吧。

  当导游告诉:“抗战中,伪军有118万时”时,这让我很不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当汉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况背叛的是一个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战进行之中,出了百万人的汉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韩,应该让他们到这里来看看,让我们牢记历史,千万别忘了切肤之痛。

  我们步行了几座博物馆,天色已暗了,我的脚已经走得很痛了,但还有几个馆还没看完,然而我的心里却是激动不已,心里充满了历史责任感,“同学们,大家起来,一起担负天下的'兴旺吧!”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3

  北京的四月天,乍暖还寒,尤以风大为特色,仿佛要将所有渴望接触春天的人们都赶回屋去。然而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的消息让我有些心里发痒,早想去一睹为快。于是不顾那一天狂风呼号(吹得刚发芽的嫩柳都为之疯狂),我一头钻进地铁,赶往国博!

  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基址上扩展和改进起来的,于2010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为于天安门广场的东边,和人大会堂相对,是一座暖灰色、带有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初建时期特色的宏伟建筑(它是建国十周年“中国十大建筑”之一)。那一天下午,当我钻出地铁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还是它的“宏伟”:它依旧是带着沉稳的浅黄颜色,伫立在阳光灿烂的蓝天下,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由于很久没有参观过长安街上的任何建筑了,我光是找寻从哪里能走进这座宏伟巨大的博物馆,就花费了至少二十分钟时间!由于安保等原因,入口是朝北的,但我不知道,就直接奔正门而去——由于这个错误,我见识到了长龙一般排队等票的人群(里面不乏各色外国人),也领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面像”带给人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闪着金色光芒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

  我带着还没参观里面就已经有些疲惫的双脚(为了找入口,我几乎围着国博走了半圈!)心里却被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带动的有些微微颤抖:这座建筑不正是我们当代中国的象征吗?

  我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外面有一尊9米的青铜孔子像,在我看来,他似乎带着一丝来自远古的微笑,迎接着世界上所有仰慕这座建筑和里面珍宝的人们。

  一系列安检过后,我得以进入博物馆的内部,心头还想着刚刚那种莫名的自豪感,却旋即被眼前开阔、明亮的广阔厅堂给迷住了:

  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的基调,间或有浅咖啡色的墙壁装饰,整体感觉非常明亮、优雅,却又让人意外的感觉到安静——这在一个人多又大而封闭的建筑内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环顾四周,我看清了各个展览的导引图,移步向前,我并没怎么留意左边买纪念品的柜台,就左转去寻觅“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和“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馆。

  大多数展馆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处,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敞开式走廊,然后是一个被走廊分成两半的展厅——比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发着点点亮黄色的光芒——那是这个展厅左侧的佛造像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

  踩着厚厚的地毯,流连于魏晋、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间,那残留在石造像上的华丽色彩、巨大然而缺损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态,都让我深深为之感叹。

  造像馆对面是青铜馆。隔着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颜色深邃的商代青铜鼎正对着一尊两米高的宋代菩萨造像!也许只有在那种环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直接的感受到中国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诣,他们对神的敬仰,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灵活现的通过石像、青铜传达的淋漓尽致!(造像代表人民对佛的信仰,对来生的祈祷;鼎,是中国先民对祖先的祭祀礼器;造像中每个神的安详神情,都是人民内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稳定,是政权巩固,国富民强的象征。)

  我站在这青铜鼎和造像之间时,我突然感受到课本中“中华五千年”的具体意义:一个宋代,一个商代,都放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里!文化,跨越了时间、空间,毫无保留的向每一个愿意去了解和赞叹她的人散发着她们各自独特的魅力!

  带着对石造像和青铜器那种质朴的感怀,我进入了下一处国博的长设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瓷器馆不大,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从汉代到清朝,每个时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颜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纹饰带着西洋味儿的外销瓷,有世界闻名的法门寺秘色瓷;从起初颜色灰暗、厚重的汉代瓷壶,到近百年之内官窑制作的晶莹、精致的杯盘

  一个八零后爸爸抱着他三五岁的儿子,正谆谆教导着:“这是龙泉窑;这是釉里红;这是耀州窑的……”孩子的小手轻轻指点着玻璃柜里瓶瓶罐罐,似懂非懂的重复着那些词汇——这一幕令我深受触动,仿佛看见文化化身成真实的血脉,代代相传。

  离开三楼,沿阶而下,到二楼往左一转就是一张四米高的油画招贴:德国画家希克的作品《海因里希丹内克》,画中年轻妇人单纯的眼神和红白蓝三色的衣裙十分有视觉冲击力。

  这个馆是德国柏林、德累斯顿及慕尼黑三家国家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合作的产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续活动之一。整个展厅转下来,除了十八、十九世纪的油画风景、人物还算见过,其它的东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摇的长颈鹿模型、19世纪的欧洲妇女服饰(工艺及其复杂!)、18世纪的钢笔插画等等,感觉展品种类丰富、独特,好像每转过一个拐角都有一个惊喜!

  说实在的,转了这么久之后,说身体不累是假的——但是我的好奇心被所见所闻调动起来了,身体的疲惫都暂时被忘掉。带着一种兴致勃勃的感觉,我回到一层,又辗转上了一个隐秘的半层高的台阶,寻觅到了“李可染、黄胄和潘天寿艺术大展”展馆。

  这三个馆是独立的,馆外照例有大师们的画册出售,价格不菲。黄胄和潘天寿两个馆我只是粗粗转过,之后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馆中的多媒体屏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为父亲制作的生平简介,以及一段大师的绘画录像。

  在这面幕墙前,我逗留了一个小时,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画作非常吸引我,对我自己的绘画也有很大的启发。他是所有近代国画家中,少数能把画面做的气势磅礴而又细如发丝的一位人物。看过展厅里他的真迹,再细细品味大师的生平,及创造这些画作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一点:“认真对画,认真做人”。对待喜欢的事物,真的需要潜心研习,并且在承继传统的过程中追求创新、不断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画,是他的代表作《万山红遍》。那宣纸上的红,面积那么大,却一点也没让人感到“堵”。红颜色无论在国画还是西画里都是很难控制的,他却能运用的这么自然,丝毫没有造作之感,真令人叹为观止!

  其它的作品里,我喜欢有一张画教堂的,那些建筑的边线用水墨表现的是那样有趣;还有他画的最熟练的牧童:悠闲,传神;还有他中年时期的山水,水面上点点的风帆,山峡间的奇峰古刹。

  国家博物馆真是一个汇集各方精华的地方!无论从历史、文化,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能打动你的内容。我带着这样的感慨走进了国博最著名的展馆:复兴之路馆。

  那是一个让每个中国人重温建国历史的地方,走在展馆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沾满先烈鲜血的遗物之间,我忽然想起了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前进!”是啊!我们的民族从愚昧、被动挨打,到革命、建立独立的国家,再到觉醒、建设富强的中国——整个过程,两百年,历尽艰辛,多少人为追求真理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正在为当代中国百姓的生计和幸福而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看着安静的展馆,看着悠然的观看展品的人,我心里暗自感恩,感谢先辈的牺牲换来的中国的独立和和平,也感谢当今那些为中国社会的和平、安定、进步作出自己贡献的千千万万的人们!

  走出国博的时候,我心里带着这种种的感慨,回想古代中华灿烂的文明,回想国外美术的趣味以及与中国的不同,回想中国的近代历史——走出国博的时候,我回头看了看那依旧宏伟的建筑,突然又想起初见它时心里的那种种莫名的自豪感。

  这自豪感从何而来?因为这座建筑: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们中国的象征,但不仅是当代的,更是从久远走到今天,那全部的岁月的象征。它象征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国政府、中国的人民回归自我、面向世界的风貌;它象征着过去,更象征了未来!

  我想,在中国的首都有这样的一座建筑,可以说真的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的一件事呢!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4

  有朋友在MSN上笑:邹老师真勤奋哦,阳光明媚的大周末还在上网伏笔耕耘啊?

  我倒诚实: 没写东西,呵呵,在看别人写的,检查一下自己的不足……

  人家继续:那还是勤奋……

  哈哈,其实,阳光明媚的大周末俺既懊恼自己没有早点起来出去去什么博物馆看看,也没什么想法可以写得出来的,只好在网上看别人的博客。

  主要是看别人写去博物馆的观感。一般人其实很少去博物馆的。只要去各种博物馆看看就知道了,各类博物馆一般都是没啥人去,显得冷冷清清的。

  去过的人,一般都是会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把去看的过程写出来。我看着颇得教训和启发:有些博物馆,看别人的叙述之后,我其实就不太想去的了,有些则更加有兴趣;还有的也太不正规的了,比如人家遇到了找钱给假钞什么的,我要去的话,就得小心了,事先准备好零钱;还有的朋友照片照得比我的好,我也研究一下是相机问题,还是角度问题,或者怎么样补救光线的不足?还有,大家去的都是一个博物馆,但看到的东西,很多的观感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那些我没有看到想到,怎么样使自己的目光和思维得以改进?想法很多,看得多,得到的也多,这里大致总结一下:

  要解决“为了看什么而去博物馆”、“去哪些博物馆”、“在博物馆怎么看”、“看完之后如何变成有用的知识”这些问题之后,博物馆才真正实现了其社会价值。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点一滴去做,需要长期努力,还需要回顾和检讨改进。

  北京168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点缀着大大小小140多家博物馆。一百多家博物馆,市外的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市内的闹中取静,不失幽雅。天气适宜的周末,参观博物馆既能学知识,又能活动活动玩得开心。

  博物馆参观窍门是:安排好时间和路线,博物馆一般闭馆较早,要想一天多去几个,最好早点起,早出门,并安排好行程;还有就是提前往想去的馆点打个电话,落实一下是不是开馆,有些博物馆正在装修改造中,如果贸然前往可能扑空,还有就是关注当天的天气和调整好自己的体能了,呵呵。

  再有,一定要安排好行车路线,能节省不少时间和体力!还有要了解博物馆大概有多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等判断大概要花多长时间,附近有没有其他博物馆,回来什么路线,中午到哪里吃饭等等。

  最后,出发的时候别忘了换一双舒服的鞋子,女性朋友最好穿平底鞋。北京很多博物院的各个展馆比较大,要细致地观看一遍,可能要花费好几个小时,小心别让自己的脚受委屈。还有,衣服要可以穿脱的,因为很难讲那个博物馆的温度会怎么样,有的过热,有些很冷,我都遇到过。

  博物馆不同于公园:博物馆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很多,如果把参观博物馆等同于逛公园,那就错了。逛公园,为的是单纯的欣赏风景,娱乐放松身心,那走马观花地玩是最主要目的。博物馆参观就不同了,它是以一定的展览主题为背景,通过观看和接触展品,对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作一定的了解,进而扩大视野增加个人的文化素养。参观博物馆是一种知识的熏陶和观察自然与社会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个窗口渗透进历史、人文、科学知识的源源活水,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还得有点认真的态度才行。否则,走马观花的看,您的参观只是为博物馆增加人气,买票参观的话只是为GDP的增长做贡献,自己的收获不大。

  参观博物馆要想有更大的收获,参观前最好做一些相关的知识准备。有些展出可能是我们从来不知道的,会有些深奥枯燥,最好提前查阅一下相关的知识。最好参观时能将知识和展品实物相结合,最重要的是激发兴趣,调动眼睛去观察,耳朵去听(最好能找讲解员讲解或者租用自助导览设备),主动地思索问题。目前北京地区许多博物馆已焕然一新,早已是散发无穷魅力融声、光、电、多媒体和互动体验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的现代化馆点,好多博物馆提供动手区域(DIY)如果可以也多争取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了解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学习,进行知识的深化,要有一定的物质准备,比如水,比如笔记本和笔,比如相机,带了这些最好存包之后再入馆参观。因为博物馆的每件展品都有其丰富的内涵,认真看完整座博物馆的展品需要大量时间,因此携带包、袋就需要花费相当的体力。

  留意博物馆内的提示牌,非动手区的展品不能动手摸,万一摸坏了俺们陪不起。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仅靠一两个小时的自行参观,很难有真正的收获,而通过倾听讲解员的讲解,边听边看,参观效果会更好。最好能听讲解员讲解、跟着讲解员一起走,听他们的讲解会让你受益匪浅。

  当然听他们解说之前后,自己也可以一个人安静地浏览一遍,因为解说不会每个展品都解释的,很多他们会省略,那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可以随意看个够。然而最惬意的应该是跟解说互动,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求教和讨论。

  语音导览器,看情况吧,如果自己看不懂,就要去租的,一般都是租用一次20元左右。

  参观中带着相机、笔记本等可能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拍摄或记录下来。现在很多博物馆不仅允许参观者携带各种各样的辅助参观用品进去,而且往往允许照相,前提是不对文物造成伤害即可。到博物院参观完后,如果有所感、有所得,那么一定将您的感悟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深化记忆博物馆知识,还可以跟更多人分享你的收获并进行交流。

  个别展览所展示的展品因版权原因,博物馆不允许参观者拍照。特别是一些临时展览和引进展览,主办方一般都会明确要求不允许参观者对展品进行拍照。那其实也没关系,我看了下,就是再不让照的,很多照片他们自己的网站上和网友的博客其实都可以找到很多照片。

  此外,部分展品因为材料特殊,如古籍善本、织绣品等文物,都很怕光,在强光的照射下,会加速它们的“衰老”,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损坏。因此,没有很必要,不照也是做好事,遵守博物馆的规定也是好人的表现。

  先说这么多,以后想到其它的再补充……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5

  今天上午,我和几位同学代表港北区建设小学去参观贵港市博物馆,为此感到非常的荣幸!这次参观主题是“行走的课堂:探索文物的奥秘”。

  到达博物馆门口,从馆外观望,博物馆雄伟壮观,气势恢宏。主馆建筑南北长73米、东西宽57米、上下高15米,占地面积38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61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馆呀!这么大的博物馆有什么样的文物呢?我不禁这样想。

  走进博物馆,工作人员为我们童心圆小记者准备了马甲、帽子、采访本、笔、小记者证等物品。整理好这些装备后,我和妈妈跟随着我们的带队老师与讲解员姐姐,一同参观这奇妙的博物馆!

  馆共有三层楼,每层楼都有不同的展厅。其中,一楼主要为“罗泊湾一号汉墓复原室”,通过讲解员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复原室是由发掘的罗泊湾一号汉墓整体保护、修复并迁移而来,是岭南地区同时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复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规模和结构。

  二楼为临时展厅和系列展厅,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遗珍——贵港历史文物”陈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并以汉代陶器和青铜器为主要特色。

  三楼是系列展厅和专题展厅,集中介绍了贵港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及人文历史。展品里,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艺品琳琅满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我市灿烂辉煌的民俗文化风采。

  参观完展览厅后,我们小记者最兴奋的时刻到了,那就是抢答环节。抢答时,同学们积极举手。随后我们观看了古筝表演,谭老师还现场教我们画陶器。活动结束时我们集中到博物馆门口拍照留念。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觉得自己收获到了很多,让我开阔了视野,更加珍惜现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后更需要增强自身文化底蕴的培养,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气息,真正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参观博物馆11-20

博物馆参观日记01-25

参观博物馆的日记12-15

博物馆主题参观日记03-15

参观博物馆的英语作文12-19

参观历史博物馆日记300字02-23

医院参观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11-25

高二博物馆参观日记500字03-15

参观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10-27

参观保险公司心得体会范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