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范文>工作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
投诉建议

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20-06-27 14:50:08 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九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社会调查报告九篇

社会调查报告 篇1

  食品是人类赖以为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为了生存,我们离不开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食品工业一跃成为我国的一大产业,各种新式食品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加,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在一次次地伤害了民众的生命健康,也一次次地损坏了公众对食品市场的信心。这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更对我国的食品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00份,实际收回100份,调查人数为100人,回收率100% 。

  调查对象:

  xx医学院20xx级学生

  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

  1. 请问你平常比较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方面?(多选)

  A.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 (76%) B.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 (93%) C.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 (73%) D.生产与存储过程中的卫生状况(61%) E.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20%) F.激素问题(28%) G.相关检验证明(25%)

  2.选购食品时关心:

  A.价格(17%) B.品牌、生产家及厂址 (27%) C.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效期(56%)

  3.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

  A.问题太多,令人失望 (86%) B.形势向好发展( 0%) C.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14%) D.问题不大,无所谓(0%)

  4.你所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有:

  A.包装不合格(21%) B.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36%) C.三无产品 (39%) D.无产品图案(3%) E.其他(1%)

  5.是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A.非常关注(60%) B.一般(35%) C.从不关注(5%) D.无所谓(0%)

  6.从什么渠道获得辨别问题商品的方法?

  A.电视媒体(78%) B.政府公共教育(12.5%) C.杂志、报刊等(9%)

  D.亲人朋友等(0.5%)

  7.你认为政府该如何减少食品问题的发生?

  A.提高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14%) B.加强对商家产品抽查、监控(35%) C.严格处理食品安全的问题(32%) D.严格限制食品行业的准入资格(19%)

  8.你认为出现那么多食品安全问题最大责任在于谁?

  A.食监局(47%) B.公司厂家(47%) C.群众(6%)

  9.目前,最令你感到不安全的是哪类食品?(多选)

  A.奶、豆制品(36%) B.海鲜(42%) C.腌制品(78%) D.速食、膨化食品(69%) E.蔬菜水果(22%) F.饮料(41%)

  10.是否会有想吃而却不敢吃的现象?

  A.有(77%) B.没有(23%)

  11.是否关注相关食品安全的新闻?

  A.经常(48%) B.偶尔(44.6%) C.很少(7%) D.从不(0.4%)

  调查分析

  在上述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愈来愈关注,绝大数人都会关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现在食品安全的各种各样问题,已到了相当严峻的程度,令大部分市民失望。电视媒体的揭露成为打击问题食品的重要工具。人们对食品进行选择时更多的是食品本身的安全问题,而不会去进行盲目采购。大多数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责任在于食监局的监督不力与商家自身不自觉。

  调查总结:

  对于商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事件中,不法产商及商人是最大的驱动者。这暴露了这些不法分子的不诚信及只为谋取私利等不道德行为。若要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则须先把这些不法分子的道德拉入正途。每位经营者在从事经营前应签订诚信规则以一种硬手段的方式要求自己不出售有问题产品,更为甚者,经营者需将每位顾客当成自己的家人那样珍惜,而不是只把盈利放在眼中,只顾吸取顾客的金钱,而将他人的生命安全及健康置之度外,倘若他们制造或出售的问题商品回流到他们家人的手中,当事故发生后,他们会有如消费者般经历的万分痛苦。这循环的道理及弊处,相信每位商人都懂,因此,他们都应该将这把警惕量尺放在自己心中以时刻提醒着自己。当食品安全问题不再发生时,这一切就变得两全其美,消费者买得值,吃得安心,商家得到更多信任,更多顾客,更多利润。

  对于政府,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及其其他机关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们是为了给人民谋取利益,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存在的。因此,只有政府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高度重视的位置上,且各职人员明确职务,尽职尽责,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努力协调好各有关部门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监管工作,提高食品监管的准确性及增强食品监管的权威性。对于那些不作为或乱作为的人员要严肃处理,同时也要听听百姓们的声音,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多进行一些真正有益的反馈,要积极宣传及传播食品科普知识,使大家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该如何处理解决,也要开展一些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使食品安全意识能更深入民心。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当然,作为国家强硬的手段及体现公民权利的法律,那是不可缺的,为的就是能够通过这强硬的手段将那因一己私利而谋取暴利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违法生产者和经营者得以绳之于法,并且打击那些欲违法犯罪的犯罪分子和在执法过程中的腐败官员,才可让那些食品安全问题远离咱们的生活圈。

  唯有政府及其人员与法律相辅相成,才能使执行制度真正的履行而不是一种监督执行的过程,才能使政府做得更好、执法更有力、管理更严,食品安全问题才更少。而人的观念也是影响此类问题的一大因素,因此当人们观念意识更高时,政府及法律更好地运作时,食品安全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才会越来越少。

  对于消费者,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化,以食为天的我们对问题食品的恐惧也逐步加深,对厂商的信任度也江河日下,甚至发展到对众多的食品都出现不敢吃、不敢买的程度。同时我们也希望食监局能加大对问题食品打击的力度,与厂商能够用良心与信用去制造商品。因为从调查中看出,我们对食监局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却总有失望的情况,对于厂商我们尽是痛斥他们对食品对人民生命安全的不负责。所以广大的消费者都希望食监局与厂商能归还一个既安全又有保障的食品市场给我们。除了对食监局与厂商的期望,我们消费者也应该加强对问题食品的辨别能力,多关注食品方面的新闻,了解多一些食品添加剂的限量及其作用与副作用。进而从自身的知识层面上减少对问题商品的购买,同时也减少了问题商品的销售。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配合食监局的整理,遇到问题商品时尽快举报,以尽早扼杀问题商品的进一步泛滥。

  总而言之,我们消费者不但要加强自我对问题食品的防范意识,而且还要配合食监局的治理方案。

社会调查报告 篇2

  一、残疾人社会组织基本情况

  1、成立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

  XX年10月18日,县残联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县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智力残疾人及亲友会、精神残疾人及亲友会。XX年5月,县残联为每个专门协会了安排了一个办公室,配置了办公桌椅和文件柜等办公设施。各类协会组每年不定期举办一些助残和文体活动,并在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推进无障碍建设和残疾人文体活动等工作中,各协会依靠自身优势,广泛动员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2、成立县残疾人维权中心

  今年3月,县残联与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和县法院共同建立残疾人维权中心,该中心设在县残联内,主要职责是:宣传教育、咨询调解、代理诉讼、建立档案等。我们制定了工作制度和服务承诺,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并充分发挥县残疾人维权中心优势,做到人人是服务的窗口,人人是调解员形象,人人是联系的纽带,人人是残疾人的希望。今年上半年,为残疾人维权12起。如乡残疾人被人打伤一案,给受害人及家庭带来生活上的困难,县残疾人维权中心在接到残疾人维权要求后,立即开展工作,找相关部门协调,并联系律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残疾人切实感受到县残联工作人员是他们的亲人。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工作经费缺乏,平时开展活动较少。

  2、人才资源缺乏。一些优秀人才,尤其是年轻优秀人才,很少选择从事残疾人社会组织职业。

  3、残疾人社会组织与外界交流很少,社会公众了解度和参与度很低。

  三、推进残疾人社会组织建设的构想

  县残疾人社会组织建设的现状,在很多地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现状与党和国家“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的新要求不相适应。

  1、改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按照残疾人社会组织分类,从法律制度上予以确定其职责,扩大自主权,充分发挥残疾人社会组织广泛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明确组织宗旨、任务、使命,根据环境的变化,确定长期、中期、短期目标,并把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和考核标准,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2、要改变现在

  残疾人社会组织单打独斗现状,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交流和合作,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财力支持和社会的道义支持,面向残疾人、面向行业、面向社会提供更多、更新的公共服务和公益支持,促进残疾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社会调查报告 篇3

  社会诚信现在看来是最重要的,诚信做人才可以做的冠名磊落。可是醉着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改变,诚信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事情。诚信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将诚信进行下去。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某市职业中专32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一、斨醒生的诚信现状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中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1、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5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

  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

  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

  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

  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3、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3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

  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

  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二、中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

  家庭是中学生的港湾,是中学生的温床,人一出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对自己的儿女是真诚的,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在父母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好象山中的小树苗长得再高大,也永远离不开那座山。儿女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信任的,也知道自己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怎么会不心疼呢?

  2、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3、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

  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三、中学生诚信现状的对策

  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

  1、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中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

  2、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中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道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切忌大道理连篇,唠叨不停,这样极易引起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碍。

  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注重规范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在校内必须佩戴校徽,注意仪表,并提倡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及文明语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言传身教,以情动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同时,还应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每个中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3、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其进行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中学生解除心理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先进行教育时,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亮点一面,不要过分渲扬社会阴暗面,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真实,以增强对社会的信任。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我们的社会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以后的发展还要继续,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诚信的作用,不能够忽视诚信的存在,相信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诚信才是我们立足根源的最重要的保证,以后的路还要怎么走,就靠诚信,社会能够诚信下去,我们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相信诚信社会一定会重新回到社会中!

社会调查报告 篇4

  捐赠及其他公益公益行动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公益象征的是爱心、公益与社会责任。作为在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阶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公益捐赠的主要群体。

  他们对目前周边的公益行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如何评价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到他们进行公益活动?又是通过哪些渠道、方式参与到公益中?为此,笔者通过对红河学院100多位各领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来了解当代社会公益观念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及提出建议,这对于促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益事业,加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红河学院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观念行为

  1.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度

  笔者在对100位红河学院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支持参加公益活

  动的同学有90%,表示不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则有2%,表示无所谓的占8﹪。另外,在对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每周参与公益活动的占60﹪,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公益活动的占51﹪,节假日参与公益活动的占30﹪,而只要需要,任何时间都参与的占11﹪。在对表示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调查以后是否会参加公益活动的问题中发现,43%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积极参加,53%左右的同学表示遇到有价值的公益活动会参加,4%左右的同学表示对公益活动不感兴趣。在调查如果学校组织公益募捐活动,或者街上有公益募捐活动的问题上,有79.2%的同学表示会参与,有20.8%的同学则表示不会参与。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红河学院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对公益活动不热衷。但是,从关注公益活动的积极度上看,现今的红河学院大学生仍缺乏热情,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经常关注公益活动,积极找机会参加。这一点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公益观薄弱,对公益活动的热情度不足。

  2.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能力

  笔者在对上述100位同学的调查中还发现:红河学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调查中男生占43 ﹪,女生占57﹪,而且大多数女生对公益活动更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调查中按照年级来比较,大一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占4﹪,大二参与公益调查的占28﹪,大三占公益调查的41﹪,大四占公益调查27﹪。其中大部分同学参加过现场捐资和捐物活动,其数量和捐款金额只在同学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3.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渠道

  调查发现,对于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有71.5%的表示曾经通过由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组织参加,有27.7%的通过同辈群体及其他志愿者参与活动。,有13.8%的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50%的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7.7%的则表示通过其他途径参加。而在对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只有26%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现场捐赠或者通过手机、银行、网络等方式捐款,高达90%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愿意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也有50%左右的同学表示愿意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

  在询问参与公益活动遇到的阻碍因素时,76.9%的同学表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是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表示主要是经济因素,参加志愿服务还要花钱的占53%,而有35.4%的同学以社会因素,多数人对志愿者有偏见为主要因素,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压力造成的。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捐赠和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而从大学生选择公益方式的考虑因素也看出了当今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能够以接受帮助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选择最优公益形式帮助他人,但也仍存在不少同学是为了个人的方便或受外界影响而选择的方式,不能够做到真切帮助他人。

  在调查能让大学生最便捷地参与到公益中的渠道——校园组织公益活动,发现: 22.3%的同学表示学校里经常举办公益活动,75.4%的同学表示学校有时或很少举办,而有2.3%的同学则表示学校从没举办过公益活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方面做得不足够,让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渠道少。

  4.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认识与态度

  笔者在调查中又发现:多达38%的同学参与公益活动的风气很一般,少部分同学,占5%认为参与公益机构活动风气很好,而16%的同学觉得不太好,认为公益机构活动风气比较好的同学只有16%,觉得风气很差的占4%。这说明了大部分同学对公益事业的风气和现状存在着不满。

  问卷调查中发现,过半同学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对需要帮助者和积极参加公益者都产生了怀疑的心理。在对大学生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作用的观点上41﹪的人认为有重大作用,55﹪认为有一定作用,但大部分靠社会其他力量,4﹪的人则觉得不太清楚。在对参与公益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上当作锻炼自己,更加振奋的同学占43﹪。接受教训,继续训练的占53﹪,受到打击退出活动的占3﹪。感到委屈,再不参加活动1﹪。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社会公益事业态度很好,具有很大的热情。

  二、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个人因素

  (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这与家庭经济来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红河学院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费的,都是消费一族,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到参与公益事业的行为与观念,有稳定充裕生活费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捐赠的方式帮助别人,因为这种方式比较方便且能给予接受者最为实际的帮助;相反,生活费来自打工兼职的大学生,相对比较少参与公益捐赠,但他们也愿意通过当志愿者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接受者提供实际的帮助。

  (2)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了解甚小,直接影响到其参与行为与观念。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现状、参与途径等信息了解甚小,并且极少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他们通常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公益活动才会参加,对不了解不感兴趣的则完全不理会,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观念。

  2.社会影响

  (1)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渠道单一。目前社会上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比较少,只有捐款、志愿者等,无法调动公众参与到公益活动的热情。特别是在学校的大学生,学校只是偶然有组织参与公益的活动,校园宣传不足,缺少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2)社会的诚信度缺失。当今社会出现许多“伪”穷人,他们原本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帮助的,但却欺骗公众捐款,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捐款持怀疑态度。公益透明度不高,对捐款的使用情况、流向不明确,导致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诚信度的缺失、对公信力的下降。

  (3)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社会上的公益机构数量不多、质量不好,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效率低下,缺少有效的管理,导致大学生不敢投身到此类的公益事业中。

  (4)政府重视程度不足。现代意义上的公益事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监管程度上存在不足,政府对此缺少足够的关注、宣传。因此,关于公益事业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无法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

  三、对发展红河学院高校学生公益事业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逐步增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的公益观念意识,使大学生投身于公益事业中来:

  1.学生自身角度;

  大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公益意识,积极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校大学生的经济实力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多余的经济物资收入来援助他人,但是大学生需要提升公益意识,积极主动的发掘身边可以进行的较为实际的参与公益方式,并投身其中帮助他人。

  大学生进行公益的方式不止捐款一种,例如参加网上公益机构,进行义演义卖活动,加入社会志愿者团体等等,都是每个大学生可以做到的较为便捷可行的公益方式。另外,大学生作为现在中国社会上一个大开销群体,并没有想象中的贫困。大学生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做到节俭,学会理财,并把其中一部分投入到帮助他人的公益事业中,相信人间真爱,以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尽早背负社会责任心。

  2.学校角度:

  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公益的平台,做好宣传,给予当代大学生充分的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调动大学生参与公益的积极性。

  目前大学生公益现状并不乐观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平台给其发展,学校及校内的社团组织应在全校倡导人道主义精神,鼓励党员及学生干部带头参加红十字会、公益总会等组织开展的公益公益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围,促进公益事业在校园中的发展。

  同时,在校内形成公益光荣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采用标语,海报等鼓励形式,在校内传媒大力宣传,营造公益公益氛围;或定期邀请一些公益或公益组织的创始人来校做演讲,宣传公益的本质意义,塑造大学生对公益的正确理解。使同学们形成一种多多参与公益的心理,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3.社会角度:

  社会上的公益机构应该努力吸收大学生这一阶层,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做贡献。

  当今社会诚信度缺失是一大问题,公益结构应首先提高自身质量和诚信度,让民众特别是大学生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信心,如做到捐款使用、流向情况公开透明化等。

  同时,政府应该提高对公益机构的重视程度,在监管上加大力度,并积极开展各类社区、大学公益活动,以求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公益活动中来。

  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社会和其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着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发展。社会和学校应该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氛围,让当代大学生继续发扬公益公益事业,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公益的火把温暖世界。

社会调查报告 篇5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从实践中见真知。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 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从实践中见真知》。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社会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然而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住宅价格飞涨、物价不断上涨等等。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经济发展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小。这次调研我们调查了大连地区人们对于改革开放后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看法。

  二、调查时间及地点:20xx年3月 大连博物馆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对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

  2.人们对近年来大连地区环境变化的看法

  3.大连地区人们的幸福感指数

  4.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物价的看法

  三、正文: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

  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 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却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对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246619亿元。这期间,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30多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截至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4位,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1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接口不平衡

  2.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如沿海与内地

  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20xx年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20xx年达到12022元。

  比如,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20xx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如果放在国际背景中比较,中国地区发展差距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所谓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是指中国发展不平衡在各个地区都有反应。第一世界是指经进入世界高收入组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2.2%;第二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组的地区,象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大约才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2%,第三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0%。第四世界是相当于世界的低收入的水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贫困地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的一半。

  按照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调节区域间的收入差异,缩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这是我国新区域政策的基本思路与措施,更是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沿海与内地发展失衡的有效途径。

  从10年前开始,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就已经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来又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先后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在这些区域发展战

社会调查报告 篇7

  一、活动目的:

  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二、活动主题:

  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尽情展示“辽油一高”的风采。

  走进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自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三、活动时间:寒假。

  四、活动内容:

  1、参与社区管理,协助社区出墙报、普法宣传,进行清洁楼道、拾捡垃圾等活动,清理绿化带内随意丢弃的垃圾;

  2.清理社区内墙面上张贴的广告;

  3.为社区居民分发报纸;

  4.服务孤老,为社区孤寡老人做家务事;

  5.收集社区废品卖掉处理,将挣的钱用于社区公共建设.,为社区买几盆花。

  6.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在社区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

  源的宣传活动;开展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议;对本地区水环境污染的调查、分析和建议等。

  7.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帮助和指导社区内的小学生开展读书学习。

  五、活动心得: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我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社会调查报告 篇8

  炎炎夏日,暑假生活已经开始了,在以前的这个时候,我们总是东奔西波的上各种暑假班,每天早出晚归,有时甚至比在校上课还忙。此情此景,不得不由我们深思:我们是自愿的吗?我们快乐吗?因此经过我们一组的商讨,我们决定了这次实践活动的课题是:暑假是否是学生的第三个学期?

  作为同龄人的我们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感想需要诉说,面对这个话题首先我们去了常州市第十五中学找了相关部门进行了了解,但令人感到惋惜的是他们拒绝了我们,我们满怀希望就像是被冷水泼过了一样,多少有些失望。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紧接着我们去了文化宫,两年前我在文化宫上过一个多月的课,没想到两年后的今天我会以不同的身份来这里进行调查,并认识到了教育参事徐琰先生。

  我们大致的说了我们来的目的,他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对我们在暑假中参加这种活动表示支持并鼓励。经过半小时的交流,我们明确了目前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好调查问题,我们才能做后面的工作,经过我们一组的共同的努力,在两天中就完成了这项任务,等待他们的答复,我们信心十足,但又一次的失望:调查问卷没有得到他们的批准,这等于在告诉我们这几天的努力都白费了,又必须重头开始。其实我很能理解他们,作为培训机构如果接受了我们对学生的调查,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教育、利润问题,这是非常现实的,这给我们的调查又增加了难度,我们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不知道是否能够继续坚持这个主题?

  但是我们又非常想了解整个过程,想听听同龄人的新声。这不仅是学校让我们进行实践活动,更重要的这是我们想要的答案。小时候就听说过上海知青把庄稼地里的青青麦苗当作韭菜的笑话,因为生长在大都市初出校门的年轻人,他从来没有走过三月的麦地,所以他们不知道麦苗和韭菜的区别是情有可原的。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个能得到博士、硕士文凭的人,他们能通过各种考试,也许他们能把书上的东西倒背如流,无人能敌,但是他们未必能通过王小丫这一关。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最后竟然在阴沟里翻了船。

  现在的教育是不是一种误区呢?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体会到做人的道理。“诚实、聪明、勤奋”,如果给现在的学生选,我相信他们一定会选择“聪明”,他们认为现在的社会善人是做不得的;他们不懂什么叫做竞争,不知在竞争面前要叫一个条件:“公平、公正、公开”,如果没有这三点,就不叫竞争,叫“自私”。

  其实我们的要求并不高我们需要空间;需要轻松的环境;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现在父母总是帮助我们安排着一切,不去考虑我们愿不愿意,把我们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都掩藏起来,去让我们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因此让我们叛逆心理越来越大、厌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为他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所以他们的潜力没有爆发出来。记得正衡中学陈玉萍老师讲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像一个无底洞,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大,只有自己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的时候,才是真正爆发实力的时候!作为学生的我们既不是老师也不是教育人事,我们无法改变这一状况,但是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了解一些日常知识,增加自己的课外知识和内涵。

  虽然前期工作以失败告终,但我们已经朝这个方向努力了,已经尽到自己的最大的能力去做过了,我们并没有后悔当初定这个话题,也没有后悔当初做过的努力,有时失败离成功只有一步。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失败会让你成长,失败会让你获得更多的人生价值!

  XX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年,在这样一个难忘的日子里,暑假我来到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晃支公司进行暑假后实践活动。

  正式进行实践活动是在7月22日,这天的天气不怎么好,一大早下了很大的雨,思想汇报专题但是我还是很准时的来到了公司。

  我参加了每天都要开展的晨会活动。一开始是一个励志的活动——跳晨操。这对于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活动的我来说很新奇。我也跟着大家做了起来。接下来是“士气展示”、“今日活动规划”、“喜讯报道”和“心得分享”。

  在这些活动当中我看到了很多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就如在“心得分享”当中,营销人员诉说着自己签这份保单的过程当中有难、也有易,但是他们的成功都是离不开“坚持”、“务实”……这样一些字眼。这些东西在平常生活当中觉得就是这样一回事,可是当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些人身上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是这样的不容易,才能换得成功的。

  在公司的第一天,我就被分到了个险科的办公室里面。这比我当初想的,和营销人员跑业务有些差别。不过,这样的安排是更加合理的。

  我是一个对保险行业一点都不了解的人,不知道有哪些险种、不知道有哪些条款、不知道怎样去算一份保单……在办公室里面对我的帮助或许会更大。

  就是在我正式上班的这一天,办公室里的其中两个同事要去怀化分公司进行组训,接受国寿瑞鑫两全保险(分红型)这一新险种的培训。

  和他们一同去的还有5个人,是去怀化分公司接受新人培训。对于这个新人培训我真的还是很希望能够去参加的,但是因为名额有限,公司决定让非实习生参加。虽然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但是我觉得只要努力,在公司里面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社会调查报告 篇9

  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生近视人数不断增加,呈现出较快趋势。为了更好地了解此类人近视情况,我做了一个社会调查。

  我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的。我对我市的200名小学生、250名中学生和3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22%的小学生,56%的中学生和70%的大学生存在有近视眼。这份调查报告十分令人震惊。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而近视的:如看电视距离太近,时间太长,画面浓度太深,写作业的姿势不正确,在光线很强的太阳光下或在光线很弱的地方看书,以及长时间接触电脑等。有份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因高度近视而导致变盲的人有三十多万,并逐年增长,势头迅猛。由此可见,保护眼睛已成为我们青少年的当务之急。我们应注意平时的用眼卫生,还要经常做眼保健操才行。当然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当今中小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但有些中小学生对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还有人认为,近视眼只要戴副眼镜就可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无疑是错上加错。所以,人们的意识也要提高才行。另外,在调查中,许多近视的人都说这是他们不良的用眼卫生引起的。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也会引起近视眼,所以在这方面也得主意。

  看来,要有效地预防近视,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二是要纠正不良习惯及用眼卫生;三是还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战胜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进而走向成功!

【社会调查报告九篇】相关文章:

1.社会道德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2.社会就业调查报告

3.社会情况调查报告

4.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5.农村社会体育调查报告

6.社会调查报告

7.学生社会优秀调查报告

8.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9.社会热点优秀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