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范文>工作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
投诉建议

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20-09-21 13:46:38 社会调查报告

【精品】社会调查报告锦集五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调查报告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社会调查报告锦集五篇

社会调查报告 篇1

  调研内容:山区社会民生考察

  调研地点:XX镇中心小学

  采访人物:吴校长

  调研目的:了解当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环境、发展现状、发展困难;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学校食堂情况,学生基本营养状况。

  调研结果:

  学校基本信息:XX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25年,是XX县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是一所县级示范小学。现有10个教学班,1、2、3、4年级各一个班,5、6年级各3个班。学生共有529人,学生主要来自附近的前畈村。其中住宿生278人,学校一共有12个寝室,这个学校因为有5、6年级所以住校人数较多,而且学校规定家距离学校3公里之外必须住校。学校是天堂寨镇小学里规模最大、发展较为完善的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

  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约7600㎡,生均占地面积约14㎡,校舍面积约3690㎡,学校操场总面积20xx㎡,学校图书馆现共有各类图书2万册,学生用计算机台数12台。20xx该校实施了“班班通“工程,10个教学班级目前均已经开通了“班班通”,学校老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每个教学班级均配备电风扇。

  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学校在编教职工22人,主要为扶贫定向老师、当地的特岗教师。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9人,省优秀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16人。

  学校食堂情况,学生基本营养状况:学校通过自己经营食堂,招聘当地村民后勤保障,确保学校食堂的进货和卫生安全。学校每周都会制定合理搭配的菜谱,在实际走访中我们也看到学校确实为学生制定详细和科学的菜谱,并且进行公示。一荤两素一汤,米饭免费供应。在走访学校学生中我们得知,如果学生对学校饮食不满意可以直接和学校校长反映。国家目前实施了学生营养餐工程,每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每个学生每天早餐补贴三元,当地结合自身实际,将该补贴用在午餐上,每个学生每顿午餐补贴三元,一周(5天)可以获得15元用餐补助,另外学生自己每天交2元用餐补贴。通过个人和财政的共同出资,确保在校学生吃的好、吃的安心。同时我们也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儿童饮食也越来越丰富合理和有营养,很少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

  学校发展现状、发展困难:作为一所中心小学,学校的硬件水平在当地小学中已经处于前列。而且有县财政拨款,校园建设发展很快。但是学校目前依然面临着经费不足、教师短缺等诸多问题。因为是县级财政拨款,财力有限,而且目前是按学生人数拨款,经费本身就存在不足,财政拨款还得主要用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上,所以对于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条件的改善投入是不足的;教师工资、福利少。因为村子小、财力不够,教师编制少,学校教师配备不齐,平均1个老师教23个学生。老师月工资2500元,除此之外福利很少,几乎没有;当地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学生上学、放学出行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在走访中得知有的孩子上学甚至得走3个小时左右,翻越几个山头;此外,对于的学生补助也有待提高,目前只有营养午餐和免学费两项工程,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还得依靠社会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的救助。

  其它方面: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当地每三个孩子里面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学校免费提供电话供亲子交流,同时开展少年宫活动,乐器、书法、美术等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当地的辍学现象已经很少见,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初中进镇上学,高中进县城读书现象很常见。作为一所镇中心小学,该校生源质量不错,高考有一个清华学生小学就读于该校。

  就像是和谐美丽的天堂寨,我们希望天堂寨镇中心小学伴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能够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当地辛勤的教育者们依然坚守在这片土地,为山区的教育发展默默奉献着。向这些无私的老师们表示敬意,也向关心这里教育发展的每一位社会爱心人士表示敬意。愿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天堂寨镇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社会调查报告 篇2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社会保障。为了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完善,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奠定基础,提供详细的资料(我们对人和镇骑龙村、木古村,盘石镇永安村、石楼村的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土地流转及土地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了4个村,36个农业合作社,农户1847户,农业人口6382人,承包面积5451.1亩,其中:田2419.2亩,地2127.9亩,山地及其他904亩。

  (一)土地承包“三到户”情况

  土地承包“三到户”是指承包土地地块落实到户、承包合同签定到户、土地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调查显示:

  1.土地承包“三到户”的有1411户,占调查总户数的76.3%;耕地面积4395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73.4%,其中:“三到户”不一致的有487户,占手续健全户的34.5%,耕地面积1406亩,占手续健全耕地面积的32%。主要是人和镇木古村,承包合同和土地经营权证书虽发放到户,但部分村民认为合同、证书上的耕地面积与实际耕地面积存在差异。

  2.土地到户,合同和证书未到户的有436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3.7%,耕地面积702.1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26.6%。主要是盘石镇永安村土地二轮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至今仍未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土地流转情况

  从4个村36个社的调查情况反映,土地流转的有398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1.5%,流转人数为1391人,占调查总承包人口的23.3%,流转耕地面积503.5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11.07%,其中:流转田402.3亩,地101.2亩。分别按以下三种形式分类,情况如下:

  1.按流转的形式划分

  (1)土地转让的有171户,占调查流转户的43%,转让土地人数有599人,转让耕地面积270.5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53.8%,其中:转让田169.3亩,地101.2亩。主要涉及盘石镇永安村、石楼村全户外出,耕地转让给他人耕种。

  (2)土地租赁的有227户,占调查流转户的57%,租赁土地人数有198人,租赁耕地面积233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46.2%,其中:租赁田233亩。主要涉及人和镇骑龙村、木古村,耕地被长江林场租用为苗圃基地。

  2.按经济补偿方式划分

  (1)有偿流转的有228户,占调查流转户的57.3%,流转人数为802人,流转耕地面积237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45.1%,其中:田235亩,地2亩。如人和镇骑马村、木古村的233亩耕地由长江林场租赁作苗圃基地后,租赁费为一亩田一年1000斤稻谷,按当年市场价计价。

  (2)无偿流转的有170户,占调查流转户的42.7%,流转人数为595人,流转耕地面积266.5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52.9%,其中:流转田167.3亩,

社会调查报告 篇3

  暑假学校布置了对亲戚好友进行调查的活动,在大年初三,我带着调查表来到了在中国建设银行上班的姐姐家里。

  当我一项项地调查后,我仔细地看完了调查表,感受颇深。姐姐是成都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面对如今人才辈出,激烈竞争的社会,她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这份工作,据调查表上所说,姐姐每天的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下,而且工资在1200—1800元。

  我想,现在物价、房价都在飞速增长,竞争也相当激烈,大学文凭也已经不足为奇,思想汇报专题若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又没什么特长又怎么能够在这样的社会下生存下来呢?

  可见,要想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如今的我们正是学习的好时机,在这重要的时期,我们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应当时刻想着我们的学习,想着我们的未来,想着如今的社会。

  经过这次的调查,我认为在学习上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凡是都是先苦后甜,我们要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社会调查报告 篇4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很紧张,现代教育设备严重短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性,学生辍学较多等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题记

  时间如水,岁月如歌,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捶课改暑期社会实践终于划上句号。对于经常呆在凉爽的房间里,几乎没有受过苦的我来说,实践确实很辛苦,流了很多汗,吃了不少苦,皮肤也晒黑了很多,但大家没有一个抱怨,后悔的。在短暂的实践考察活动中,我努力让自己尽快融入到农村,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期间,我们也收获不少,既能把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发挥出来,学以致用,又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还给了我们主动积极地与疲劳和贪图安逸的惰性作斗争的机会。而我们在实践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熏陶;认识得到了升华;觉悟得到了提高。

  很感谢老师让我参加到这次社会实践中,让我充分地认识农村、了解农村。这次活动给我很多感触,也让我尝尽了人间的冷暖真情……

  下面我从农村教育方面谈一下自己对农村的认识。在我们调查的几个村子里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仍很严重。

  首先,多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要求相差甚远,现代教育设备少,教育手段简单,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在软硬件方面还不具备,要缩短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不易。受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总体水平确实与城区存在较大距离,而且农村办学思想、教育观念方面还比较陈旧。我曾和唐家村的一个初中生聊过几句,他告诉我,他们上初中后才开始接触电脑,而城里呢,小学生就已经掌握电脑操作了,这就是差距。

  其次,农村办学条件较差,加上教师工资偏低,普遍存在吸引高素质教师难的问题。农村学校优秀年轻教师和音乐、美术、体育、英语教师十分缺乏,目前大多数学校还不能向城里的学校那样采取高薪聘请优秀教师的办法。高水平的师资不足,导致农村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在我看来,乡村学校教师严重短缺,但同时我们看到,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就业机会,而乡村学校又急需人才,为什么大学生不去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呢,每年毕业生都挤向人才济济的大城市,为了留在城市里,他们甚至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我记得在唐家村小学开总结大会时,就有位同学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唐家村的这几天,让我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和孩子们迫切渴望知识的心情,我被他们这样热情所感动,我想留下来……”

  如果有更多的大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和这样的思想,那么,农村还会缺老师么。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近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从今年起全国有六所师范大学对毕业有意愿去西部农村支教的学生将免除一切学杂费。这一举措将使更多的大学生为西部农村做贡献。

  再次,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严重,教育程度偏低,除了教育体制的原因外,农村教育模式的单一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农村的教育也是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一旦升学无望,则会前功尽弃。我们小组曾走访了许多村民和家庭,和家长们探讨过关于孩子辍学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学校老师讲的不好,一部分学生厌学,直接退学外出打工;

  第二点: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将差生分流出去,使好多初中高中生辍学外出打工;

  第三点:考上学而供不起也导致一些学生辍学。

  我个人认为,要想让农村学生辍学量减少,首先要改变他们的思想;其次要转变单一的农村教育模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教育,使农村的学生各有所学,学有所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在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上,要用成才率而不是升学率来衡量,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理念。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中大学生数为4名,这样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所以,恳请政府加大农村教育建设。

  还有,城乡教育差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现在的问题是不要继续拉大这种差距,然后逐步创造条件,力求缩小差距。现在需要努力的是在一个县城范围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有可能做到的,首先是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所学校。农村“示范性学校”的建设既要有适当的超前性,更应有公平的竞争性,而且政府的教育经费不应只集中在个别学校,人为的制造不公平竞争的局面。就现阶段而言,富的学校越来越富,穷的学校越来越穷,所以政府的重点不应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更多的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对于那些条件好的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政策,让他们自我宣传,自我管理。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磨练我们的品格,增长我们的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是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社会实践也加深了我与农民的感情,拉近我与农村的距离,也让自己在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身上的历史使命,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再一次感谢老师让我有了一次亲身体验,我将带着这份经历继续我的学业,等到学业有所成就时一定会奋不顾身的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

社会调查报告 篇5

  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xx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x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x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xx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xx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xx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xx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

  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xx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评论|

【【精品】社会调查报告锦集五篇】相关文章:

1.【精品】社会调查报告锦集10篇

2.【精品】社会调查报告锦集8篇

3.【精品】社会调查报告锦集9篇

4.【精品】社会调查报告模板锦集9篇

5.【精品】社会调查报告模板锦集5篇

6.【精品】社会调查报告模板锦集九篇

7.【精品】社会调查报告模板锦集10篇

8.【精品】社会调查报告锦集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