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范文>讲话稿>以龙马精神塑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讲话稿
投诉建议

以龙马精神塑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讲话稿

时间:2019-04-08 12:34:58 讲话稿

以龙马精神塑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以龙马精神塑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讲话稿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升旗仪式讲话的题目是“以龙马精神塑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今年20xx年是农历甲午年,亦称马年。

  提起马,人们就会联想起神采飞扬的骏马,联想起战场上的金戈铁马,联想起草原上的飞驰奔马,联想起独往独来的行空天马……在人们的心目中,马是高贵、飘逸、奔放、昂扬、充满活力和进取精神的象征。

  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4000多年前的先民已开始有意识地养马。马居六畜之首,是因为无论在游牧文明还是农耕文明中,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帮手,或者说马就是生产力的标志。因而马被农民视为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自古以来,“马”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马可服役备战,以马代步,还可以驾马运输,拉犁耕耘,而且马浑身是宝。对于马的评价,历来赞赏有加,评价极高。人们常常根据马的纯朴爽朗、诚实可信、勇敢刚烈等特性,把它们同一定的品质和意义联系起来

  马常常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看看古今中外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我们以此联想到《静静的顿河》的万马奔腾;又联想到成吉思汗的铁骑,联想到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昭陵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会发现它们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联。

  由马而生发的成语和熟语还顽强地活在人们的口头上和文章中。"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做事更有把握;而"老骥伏枥"比喻人虽老壮志犹在。"害群之马"则指危害集体的人;"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的友谊;"塞翁失马",指坏事可以变好事。诸如此类的词语少说有几十条,有的富有哲理,有的比喻精当,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

  中国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流行全国。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即司马之神。蒙古族传统节日中有马奶节和赛马节。其他民族关于马的节日也举不胜举,人与马几千年的感情已沉淀在民俗之中。

  古人常以千里马比喻杰出人才。直到今天,人们仍把慧眼识俊杰的人比作伯乐。现在,中国终于迎来了万马奔腾、人才辈出的改革开放新时代。

  浓郁的马文化色彩处处洋溢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马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马文化是我国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篇章。“龙马精神”至少应蕴藏两层含义。

  其一是昂首向天、敢想敢干的理想化色彩。

  其二是脚踏实地、有所作为的实干精神和坚强意志。

  当前,我们要创优质品牌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我觉得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氛围,创造我们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学校,有校荣我荣,校衰我辱的思想,与学校同呼吸,共患难。学校是大家的,要为学校争光添彩,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事多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讲,使自己成为各项工作的推动者、支持者、参与者,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校不在大风优则名,人不在多团结就行。学校是我们共同学习,工作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同一的屋檐下,如在和谐、舒畅的氛围下,大家发扬艰苦奋斗、和衷共济的精神,大同初级的辉煌指日可待。

  学校通过梳理改革建立了一系列工作规范,但是这些规范无论多么严格,相对教师应该达到的道德标准和崇高人格来说,都只能是下限,好教师应该比规范做得更好,好比“七不”一样,是最起码的要求,所以学校应提出超越规范的管理要求,而不仅仅是不触犯高压线。超越规范的管理要求,实质上是教师的素质管理,它要求教师崇尚道德、崇尚知识、崇尚理性、崇尚情感、崇尚奉献。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言行中体现出自己身为教师所具有的职业素养,并由此产生一种人格魅力,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我们同学来说,“首先应当作‘马’”,做“不停地朝前跑”的“马”。千里马并非一生下来就会“日行千里”。千里马是在不断奔跑中,才练就日驰千里的本领的。不练、不奔、不勇于跨越各种艰难险阻,就不会成为千里马。所以同学们要勤学苦练,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做“马”要做“千里马”,而“千里马”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们“马不停蹄”的奋斗精神,更在于他们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服务人民,造福人类的奉献品格。我们同学从小就应该志存高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车辚辚,马萧萧,放眼是地阔天高,脚下正漫漫征程。无须扬鞭自奋蹄,祝大家马到成功。

【以龙马精神塑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讲话稿】相关文章:

1.爱国爱校我们共同的责任国旗下讲话稿

2.龙马精神造句

3.龙马精神

4.地球,我们共同的家作文

5.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责任作文

6.环保我们共同的责任作文

7.共同的梦想

8.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