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范文>工作总结>德育工作总结>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
投诉建议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0-11-17 20:09:49 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1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用来哗众取宠。如在教圆时,讲一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居世界之首。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此外,我还选择本地区有教育意义的统计数据,以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教育。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讲“百分数的认识”时,我引用了这样的数据,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多的人口,简单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和人口教育。这样不但把学生引导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

  更加集中了,同时让学生收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百分数数据让学生加深认识理解,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另外我适当增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德育教学要符合实际。

  德育教学的渗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手,从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入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如在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纳税中,我就以有些同学家开商店或做生意要缴税为例,近而引深到,现在有些困难家庭的学生享受“二免一补”的政策,来教育学生自觉纳税意识,并宣传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教按比例分配时,我以时下最敏感的话题——如何理财入手。让他们明白怎样将从父母手中得到的辛苦钱,合理的分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消费计划落实,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从而使他们明白父母挣钱的不易,更能让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激发自主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把握自己。

  三、德育教育要直观、新奇。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抽象地将一点道理,作一些鼓动,这是收不到效果的。德育教学的渗透应在直观、新奇的教学中进行。应该让学生直接看的见、摸的着、感觉得到、最为适宜。学生在这些常见的、熟识的,而平时又不去注意的实物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感受到莫大的教益。

  四、德育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

  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五、德育教育于数学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形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适当开展了一些数学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我还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注意了一些策略,从不喧宾夺主,这样既提高了渗透的自觉性,又把握了渗透的可行性,注重了德育渗透的反复性。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只要我们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从点点滴滴抓取,有机渗透,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耳濡目染,就一定能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2

  我在本学期任教一年级美术。在美术的教学中积极探索进行德育方法:

  在美术的教学中,从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如:在“高密三绝”这一课中通过多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欣赏课的教学,展示一些优秀的手工艺术品的图片和实物。如刺绣、剪纸、陶艺等等,让学生了解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产生智慧,人只有靠双手不断的实践才有收获,劳动人民就是以自己的实践和智慧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从而培养了儿童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美术创作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提高了对美的感受力。

  除了借助课本的内容题材等进行的育之外。我还在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德育。如:通过合作的方式作业,让学生合作交流的养成互助的精神。在课堂的教学中有违纪行为要及时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

  总之,在美术教育中只有成功的进行德育渗透,才能使学生健康成才,塑造一个完美地人格。培养学生的行为美,道德美比审美更为重要。只有良好的德育做后盾才能让学生顺利地接受美育。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3

  我在本学期任教一到六年级美术。在美术的教学中积极探索进行德育方法:

  在美术的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在我心中”的教学中我通过对五星红旗的介绍,告诉学生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靠革命先辈的鲜血换来的。渗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围绕爱祖国这一主题展开课堂活动。在书法课的教学中通过对颜真卿的爱国情操及其刚正不阿的个性的介绍,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渗透德育内容外。

  从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如:在四年级美术“新年吉祥”这一课的教学中,注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理想,便于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三年级美术“花样”这一课中通过多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欣赏课的教学,展示一些优秀的手工艺术品的图片和实物。如刺绣、剪纸、陶艺等等,让学生了解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产生智慧,人只有靠双手不断的实践才有收获,劳动人民就是以自己的实践和智慧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从而培养了儿童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美术创作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提高了对美的感受力。

  从反映儿童题材的作品中感受人类对和平、友谊、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如一年级美术课“小鸟找家”及二年级美术“童话屋”,

  通过内容题材教育同学间要互相帮助,以此培养学生间的情谊.在低年级的儿童作品中经常会有些不健康的作业出现,如打斗、QQ飞车、偷菜等等类似的作业。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情况,是儿童在一定认识阶段对外界事物刺激的正常反映。这也为我进行德育的针对性提供了选择。及时对这些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

  除了借助课本的内容题材等进行的育之外。我还在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德育。如:通过合作的方式作业,让学生合作交流的养成互助的精神。在课堂的教学中有违纪行为要及时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

  总之,在美术教育中只有成功的进行德育渗透,才能使学生健康成才,塑造一个完美地人格。培养学生的行为美,道德美比审美更为重要。只有良好的德育做后盾才能让学生顺利地接受美育。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4

  本学期我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各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

  在教学中,通过说服教育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良好品格的养成需要坚持持久,在掌握一定学习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学习知识的大潮中去,将来回报祖国。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各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各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

  总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青少年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去。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对学习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活动丰富学生学科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5

  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俗话说:“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抓住字、词教学,进行思想教育。

  识字:

  在教学中抓住字词教学,,指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和渗透思想教育联系起来。如学“姥”,有个同学编了个字谜,外祖母是个老女人。我首先表扬他善于动脑,然后引导大家评论,这样做对不对?把认字与育人联系起来。

  写字:

  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在写字教学中,如果把写字同育人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结构分析中把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教学“灾”、“炸”二字,同是一个“火”字,“灾”字的“火”要写得舒展,“炸”中的“火”要适当收缩。从中懂得做人也要个人

  服从集体,不能有个人主义。从中教育学生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之间也要互相谦让,不懂谦让会影响团结,甚至会影响集体的.荣誉。知道了集体生活中不能处处以“我”为中心,应多想想他人、集体的需要。

  参加比赛时,同学们积极都很高,但名额有限,怎么办呢?我就举了一个例子。如“王”字,虽然都是横,但有长短之分,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写成一般长,字就不好看。适时教育学生,虽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级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二、发挥多媒体优势,渗透德育教育。

  俗话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儿童感受到纯洁、善良、真实的形象时,心中便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兴奋,这将有助于他们道德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对人生真谛的领悟。电教手段以它独特的优美画面,悦耳的音乐,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作品内在美及主动学习的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

  三、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文章中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学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口诵心悟的过程,就是运用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还要多读多想,潜心阅读,读出内涵、读出感情、读出意味。

  四、通过写话训练,培养良好品质

  在“十一”期间,我要求学生把他们过节的活动内容写在日记本上,到校后一评,看谁过得最有意义。有学生记叙了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自己劳动后的感受。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没想到,做家务这么辛苦。现在,我才了解父母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来报达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话虽简朴,却表达了孩子一颗真挚的心。我在班上读了这些日记,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质。孩子们无形中受到了一次教育。

  五、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善多变,思维辨别能力差,我们就要从一些起码的习惯上要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写字的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用语习惯等方面,加以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强其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6

  本学期,在教委“德育向课堂聚焦”精神的指导下,我校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全面实施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提高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师能按《中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教学大纲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他们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把学生按阶段、1

  分年级,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促使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四、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八个方面或环节:教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做到“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两个五要点”:①

  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我校将沿着“整体、科学、现代、主体、优化、深层、实效”的目标,推进学科的德育渗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新的学期还要争取有新的进步。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7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下列方法。

  一、我注重发挥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我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注重在数学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的时候,让学生收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百分数数据让学生认识理解,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我增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我的数学中还有很多,我实时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为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而服务。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我利用数学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适当开展了一些数学活动

  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我还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注意了一些策略,从不喧宾夺主,这样既提高了渗透的自觉性,又把握了渗透的可行性,注重了德育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我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从点点滴滴抓取,有机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就一定能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8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还应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本文拟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对学科教学为什么要渗透德育,怎样渗透德育及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问题略抒己见。

  一、学科教学为什么要渗透德育?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教师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

  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二、学科教学怎样渗透德育?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仅以小学教学为例,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德育。

  (1)挖掘教材中的已有内容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圆的周长”一节,讲圆周率时,就应当介绍祖冲之及其伟大贡献,讲他发现的圆周率(355/133=3.1415926)比欧洲人安托尼兹要早一千多年,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寄寓思想教育因素

  如:A、在教学“数”的认识及统计图表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反映建国以来各行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在讲授“整数加、减法”时,可以告诉学生我国运动员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运动员奋力拼搏而获得的金、银、铜牌数,让学生算出总数,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C、在讲授整、小、分、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通过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数据计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启发教育。

  如:据1983年统计,国家培养一个小学生每年花费84元,培养一个中学生每年花费173元,培养一大学生每年花费家20xx元。试问: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国家要花费多少钱?

  国家采购的一千克大米,成本为1.92元,卖给居民为一千克0.35元,其余部分由国家补贴。试问你家一年仅大米一项享受了国家多少补贴?全国以2亿城镇居民计算,一年国家共要补贴多少元?

  通过计算,学生自会通过现象看本质,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在讲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时,或以通过学生计算其父母现在工资与10年前的工资之比,家中有彩电、冰箱数与全班总人数之比,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

  (3)通过数学内容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对学生进行变化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现象与本质等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发展变化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乘法与除法,加法与减法则体现对立统一的关系。

  (4)通过数学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如数学概念、判断之准确,推理之严谨,数学知识联系之紧密与精妙,数学思路之丰富与简洁,数学语言之精当与凝炼及数学学科的整体性、系统性、有序性、结构性等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科学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三角形”的概念“三条直线围成的图形”,为什么不能将“围成”改为“组成”?“平行线”概念为什么不能将“在同一平面”五字去掉?为什么说0.与1是相等关系?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观愿望,通过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设计出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

  三、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古人说,写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如一次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学生在搞小动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将他叫上讲台,请他在黑板上左手画长方形,右手画正方形,并且左右手同时进行,学生试多次后表示画不出来。我问: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没有批评、训斥,让学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一强调与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学中就“报喜不报忧”,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讲国家在学科领域的成就,不谈其差距。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四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讲改革开放的意义,又要强调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要性;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让学生既为之鼓舞,又为之忧心,进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4、注意“四点”,增强效果

  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9

  本学期我结束了我的班主任生涯,开始了单纯的教学工作,我觉得德育工作好像离我远了,当我真正作为一名科任教师走进课堂的时候,我才明白,教育和教学是分不开的,只要你还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德育工作就一刻都不能放松的。本学期我把自己所做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自我学习,言传身教。

  在一个学校中,班主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班级,管理学生,无需刻意去做太多的努力,学生害怕班主任,学生喜欢班主任,这是与班俱来的。从教八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本学期开始专一的教学工作,不得不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靠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亲近学生,做好德育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1、认真学习师德规范,结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不准为标准,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到实处,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模范履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全面道德修养。

  2、认真学习新课改,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教育理念,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能更加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式,在所教的班级中进行分组教学,开展教学新模式的尝试,办学生喜欢的课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3、继续学习报刊上有关的评论员文章及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事迹,以加深自己对人生观的进一步理解。学习报刊上有关国内外形势教育的文章,及时了解和关注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我国各项改革的进展情况,明确任务、增强信心、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4、继续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着重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不断提高对自己肩负特殊使命的认识,更好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在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更具体、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掌握一定阅读技巧的同时,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激发、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逐渐脱离低级趣味。

  3、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掌握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4、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古诗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

  三、在生活中做学生的好老师。

  作为科任教师仿佛离学生的生活远了,当班主任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唠唠叨叨的母亲,学生的吃喝拉撒睡没有管不到的,那叫一个辛苦。班主任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做学生的朋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作为科任教师,想走近学生的生活似乎有些难度,我只是说有难度,这并不表示不能够做到,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作为一天只有一节课的科任教师,如果只是用四十分钟来教学,那就是一位失败的教师,你的影响力一定要能够占用学生更多的时间,那才是教学。认识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能准确的叫他们的名字,对他们的生活环境要略知一二,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知道他们的爱好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我会加一些学生的网号,浏览他们的空间,看他们的心路历程,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他们留言,或是开导,或是鼓励,或是赞扬。

  2、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高中生看似已经长大,思想汇报专题其实,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成熟,和小孩子一样需要别人的肯定。作为科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我细心地观察,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肯定表扬,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反感,不乐意接受,不如利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好好表扬一番,让其感受到表扬带来的喜悦,让学生更有信心改掉身上的其他坏习惯和不良行为。

  3、不吝惜伸出援助之手。

  学生和班主任是很亲近,但是也惧怕,他们有很多话不敢和班主任说,却愿意和科任教师说,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不吝惜伸出援助之手。现在的人都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嘴,却少了一对善于聆听的耳朵,我们就做这样一双耳朵,听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找回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教育效果也得到增强,也许一次作文的面批,就能燃起一个学生的创作火花,也许一次阅读的讲解,就能激发一个学生的阅读欲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科任教师,应当立足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教育,积极探索,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让自己传授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做人的准则,培养出更多的品学兼优、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10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在形成和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过程中,始终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的强烈影响,它所研究的内容无不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如电解水实验,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这个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通常情况下,即使在加热条件下,水也是非常稳定的,只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才能分解生产氢气和氧气,所以“通电”是水分解的外部条件。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起变化,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再如,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实验的结果,说明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即质量守恒,这一规律正好验证了哲学上的物质是永恒不灭的规律。从而使学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能认识到,物质是不

  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客观实在,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物质是永恒的,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所阐述的物质观。还有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等实验,这说明了物质的量变能引起质变,所以说量变到质变是化学运动的基本形式。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培养求真精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让“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科学思想包含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道德、科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得以体现。要创造条件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变“有疑问问老师”为“有疑问做实验”。笔者认为“科学思想”中的“科学态度”是核心,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导致探索,探索需要方法,所以“求真”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真”欲望。例如,在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提出“将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有何现象”大部分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回答:“变浑浊”;少数学生回答:“先变浑浊,继续通人二氧化碳又变澄清”。教师当场演示,结果符合学生的预料。有学生提出疑问:“这是为什么是不是老师在做实验时搞了鬼?”,对这种大胆的怀疑,教师应表示赞赏,立即取刚才实验的澄清石灰水,请该生用玻璃管往里吹气,结果出现浑浊然后又澄清,怀疑被实验否定,这时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于是教师将这一问题交给“科研小组”,要求他们自学溶洞的形成且综合学生看法,设法寻求合理解释。实践证明,在“求真”意识的支配下,学生就以积极的

  姿态投入,不断地探究、思索、发现,同时,也不断地体验着怀疑、惊讶、自豪、成功和喜悦等情感,“求真”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在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渗透是非常重要和容易完成的。例如: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两人)要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实验记录。而且要相互交换进行。实验时,在教师指导下,非操作者负责“监督”(及时指出操作不当之处)和实验过程的必要记录。这样,使全体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实验基本操作竞赛也是以组为单位,这样学生为了共同的目的会主动聚到一起研究各个细节,明确分工合作。每次实验结束时,对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组长简单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经过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不但乐于合作,而且逐步学会合作学习,进而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03-05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02-04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01-23

小学教学德育工作总结08-23

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总结05-03

中职德育课教学工作总结04-26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总结三篇02-23

德育工作总结05-08

德育主任工作总结04-29

德育的工作总结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