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范文>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投诉建议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1-03-07 09:16:31 读书心得体会

精选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七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书心得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书心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七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开展读书思廉活动以来,通过学习,受到了一次读书警示活动。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则应当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严格的要求,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一身正气,廉洁执教”。具体我感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落实提高自己。

  一、 读书思廉,要有明确的方向

  时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矛盾,尤其是物质利益矛盾更加凸显出来,许多教师在这样的大潮下,放弃了原本的理想与信念,作出了一些与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相违背的事情。通过这次读书活动,又一次的提醒了我们,最初当教师时候的的信念、追求与理想。

  二、读书思廉,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加应该淡漠名利,平时的工作一切都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服务。我们的社会急需培养一大批的工程师来提高GDP,急需培养一大批的人文学者来建设精神家园,我们需要找到回家的路。为此我们责无旁贷,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三、读书思廉,提升自我,争做表率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为了把平时的工作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并起到模仿带头作业,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平时要多读书、多思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以踏实地态度感化学生,以精湛的技能在师生中做好表率作用。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暑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傅道春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书中没有太多太深的教育理论,而是以一篇篇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的案例诠释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使我受益匪浅:

  一、教师必须突破授课形式单一制,使授课形式走向多元化。

  随着素质教育以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教育为主的要求的提出,授课形式单一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自身发展。实践表明“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形式单一制缺少了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学生本应居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被教师所取代,本应体现的自主探究学习被教师所剥夺。在非常活跃的现代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都扮演着新的角色,教师不在是知识的掌握者,而学生也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同时,知识也发生了变化,获得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教育不是单纯机械地将知识传授给被动和顺从的学生”。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就是教叫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方法。因此教师应由专一传授知识转向以训练学生的能力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去,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教师必须突破讲练结合的知识性教学,转向以引起学生活动为主的双向互动化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我们重新构建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而目前教学中强烈的功利主义,为高分而授课的价值取向,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被淡化。从而导致了教学的僵化和机械,失去了教学的灵气。教学要让学生成为教材学习的主人,而不要成为教材学习的奴隶,就要使现行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全面转向以引起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中去,形成“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通过活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扮演问题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角色。“学生想什么,比教师讲什么重要一千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知识全部告诉给学生,而要留给学生一个适当的可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其在活动中探索问题,愉快地接受知识。

  三、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向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要求我们广大的教师应彻底改变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实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求知精神,教师要在课堂上要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要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废止满堂灌、满堂问,要以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为前提,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作为初中教学的的首要任务来完成。要使中学教学适应现代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发展远程教育、网上教育以尽快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暑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傅道春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书中没有太多太深的教育理论,而是以一篇篇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的案例诠释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使我受益匪浅。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这就要求我们要紧扣教材,抓住重点,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大胆创新,努力探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调整、优化教学行为,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这个暑假,读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惑受颇涂、受益匪浅。书中写的很实在,里面讲述的一个个案例更是折射出李镇西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无穷智慧。

  正如书本开头的序:永远的班主任中所写:“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读了这本书我在思考我常常为他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打动,例如他向学生索要教师节的“礼物”,例如他创意编写的“班级史册......”序作者的这些思考带动了我确实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智慧为何这么多,源于哪里,读完书本,我有体会,也得出了答案:这一切都有源于李老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以融入学生当中为快乐,以从事教育劳动为幸福,当他攸着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他的内在积极性便被充分的调动起。他的心里理潜能便被激发出来。它的教育才能便很好的发挥出来。而当他的工作取得成就以后,当他得到学生们的爱戴以后,他享受着学生们给予的关爱。体验着教育劳动的幸福,并从中受到莫大的鼓舞,而这些又激动着的他更进一步的发挥他的智慧,如此往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对照李镇西老师我想了想自己当班主任的时间很短,但感受依旧颇涂,这两个月的时间极其的充实,看着孩子们为跑操比赛而不断练习,听着他们一声声嘹亮的口号,我很开心开着他们为了装扮教室而比量着各种尺寸,开动各自的智慧来想格局分布,我更开心,看着他们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而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人脉,不断的拉票,看着票的数据从倒一一路追升到第二,我开心更多的是差异,我爱这些孩子们,不讨论名次结果,我更享受的是看到他们为一件事全班凝聚,奋力拼搏的过程。确实,我从中得到了乐趣,也取得了继续为他们努力下去的决心。确实“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深深体会到了。

  现在推崇素质教育,何谓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首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同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法谈起。所以,重李老师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的是在育人,教会本领,所以,未来的班主任生活中,我要调整,传授孩子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是孩子们怎样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人。

  李镇西老师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的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知识的人。

  通过学习李老师的经验之谈,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自己的态度摆正了,工作起来就愉悦了,工作愉悦了,好多问题就自认而然也就好处理了,李老师的这本书是一本李老师亲身实践所所铸的书,书中李老师所提及的典型事例也正是我们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所常碰到的,李老师通过记述自己如何做班主任的的教育故事和相关教育理念,所以,这本书对作为班主任的我颇为受用,所以,之后,我会继续研读,推敲李老师的这本书,继续学习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学习他的教育境界,教育精神,再合理的将李老师所述的方法融进日常工作中,希望在我们的日后工作中也能拥有更多更好的教育故事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学生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

  写在前面

  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正所谓《学记》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可知,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本书告诉我们要具备以下五心: 淡泊名利,积善成德,有颗敬业心。关爱学生,幼人之幼,有颗慈爱心。公而无私,一视同仁,有颗公平心。谦虚坦诚,仁慈和善,有颗宽容心。精益求精,永于创新,预科进取心。我认为这五心的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本爱,既爱自己的职业,也爱自己的学生。献身教育,甘为人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养德,养勤勉敬业之德、爱生奉献之德、诚实有信之德、谦和团结之德、公道正派之德、与时俱进之德,守住自己的道德良心,出色履行自己的天职,人民教师的形象才会可敬可爱,绚丽光耀。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单单是个人修养、人生境界的问题,而是一种不可或缺或无法替代的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陶冶学生,在学生眼中,教师还要做到威而不令、严而不死、亲而不猥、活而不散、宽而不乱、博而不骄 、新而不怪 、雕而不俗、刚而不犟 、愤而不私,尽管我们要求教师不至于尽善尽美,而我们要为这个目标不懈追求。

  可爱的教师们,我们每天面对繁复的工作,面对那一群各色的学生,我们要让自己时刻相信:

  相信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渴望被信任与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渴望能和教育者平等交流和沟通。只要你相信每一个孩子,你就能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你就会相信,即使是一株小草,有一天也会开出像海洋一样缤纷的花。让我们学会耐心,学会等待,等待学生慢慢学会,慢慢领悟;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失望给他们鼓励,多一点积极、少一点消极给他们希望,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性急来等待他们成长。

  也让我们对自己、对学生、对未来、对生活充满自信。情是雨露,爱是阳光。春风走过的地方,花儿次第开放,让爱成为教育的果实!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拜读完 张康桥老师的处女作《为什么做教师》,掩卷深思:这本书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

  时代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布寺变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活力的。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发展我们的观点,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着。

  现在,新型教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与冲击。只要看看本书各章节的标题——“为学生做教师”、“为家长做教师”、“为学校做教师”、“为国家做教师”、“为生命做教师”,我们就能看到一种态度:教师无可避免地要融入市场经济,但又时刻不忘生命与国家的需要。虽然作者也没有解决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本身或者说书中“各种需要”之间的悖论所带来的困惑,但给身处各种困境中的教师指出了一种思考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放眼社会、不忘责任、积极思考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人生姿态。因为“任何好思的教育者,都能够成为一位大众的教育哲学家。这样的教育者,也许不能名垂青史,但他一定是他自己教育实践的真正主人,一定是他自己时代中深刻的教育者”。

  结合这一学期的教学情况,第一章“为学生做教师”给我的感触是最深刻的。本书让我认识到,教师的本质是为学生发展服务。教育本来就是谋求幸福之学、引领高尚之学。因此,学校本来就应该是“首善之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过程中教会孩子为别人服务。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许多细节进行反思,需要转换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我们不能理解为学生偷懒,不用心,而应该理解为教室布置的作业不合适或者工作没有到位。实际上也确实有学生是偷懒或者不用心,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把问题归因于教师,教师就要不断地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唤醒学生、帮助学生,这样的爱,学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教育过程才更具有德育性,更有品位。与此同时,教师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专业幸福。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一看标题,还以为是写读书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的书,读完才知道完全不是这样的。这本书是作者从自己阅读过的500多本书中精选出来的50篇读后感,分为五个专辑,即:第一辑教学即创造,推荐了一组有关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的书籍;第二辑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和生活的关系,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亲子关系、家校关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等;第三辑学校即社会,突出说明学校就是孩子的社会;第四辑理论即支点,精选了九位教育名家的著作,有的是从哲学层面提炼出一般性的教育原则,有的是从实践层面归纳出教育策略;第五辑变革即未来,为我们展现了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景。

  读完整本书获益匪浅,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有两点:一是教育的未来;二是作者坚持读书的精神。

  在第五辑中《可汗学院的奥秘》、《慕课来了》、《何为翻转课堂》,让我看到了未来课堂的样子,也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思考。

  《可汗学院的奥秘》中提到“从对学生的期望看,现有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缺少高期待。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了60分的及格分就不用补考了,学生会因此而如释重负,学习中没有搞明白的知识和问题,会被这60分所掩盖,很多学生之所以会成为“学困生”,就是因为这些问题长期积累导致的。”因此,我看完书后也给班里的学生制定了目标,高期待,要求大部分学生单元测试必须达到90分以上,几个学困生必须85分以上,达不到要求的自己课下学习,找时间补考。几个单元学下来,效果很好,一些平时基础不太差但对约束不了自己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

  文中还提到“对于小学生来说,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长大约是10分钟”可汗认为如果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每天学习一两个小时就够了。这一点相当颠覆我的认知,平时我们上那么多的课,重要的知识点不厌其烦地讲练,时间少了怎么能够?关于这个困惑《何为翻转课堂》给了我解答,“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学生并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但已经坐在教室里听课了;学生经常孤立地完成一项学生目标,却看不到这个目标与其他关键主题之间的联系。。。。。。很多学生学会了在学习里混日子的把戏,却没有真正掌握学习的能力。”就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人虽然坐到了教室里,时间虽然用了不少,但效果却并不明显。

  可汗学院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通过关于知识点的题库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空出的时间可以展开各种实践的、艺术的、体育的活动,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快乐。翻转课堂也是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自己决定学习速度,通过教师制定的测量工具(如一套题)判断是否掌握了某一知识点。

  翻转课堂学生自己说了算,是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的,所以有主动性,而且是自己选择的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让学生学会了承担责任。很羡慕这样的学习方式,但目前我还做不到,积极向着这方面努力吧。

  再来说说对作者的敬佩。作者从20xx年开始,用10年的时间坚持阅读了500多本书,为每一本书写了读后感共200万字。平均每年50本书的阅读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从书中我知道,作者没有大块的时间用来读书,他就将书放在手提包里,将旅途、会议间隙、饭前饭后、睡觉之前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

  还说,有一次出差到旅馆的时候已经夜里11点了,而还有一本书的读后感没写,如果是我肯定放弃了,而作者坚持完成了当天的任务才休息。这种执着、这种坚持怎么不让人感动呢?

  就像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我一定会像作者一样坚持把阅读坚持下去。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每一次学习陈鹤琴老先生的著作,都会带给我新的思考。最近又一次重温了《陈鹤琴文集》,陈老的.“活教育”思想体系让我对自己从事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我园地处全国的农业示范区——杨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践行“活教育”?如何更好的让“活教育”思想来引领我们,让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加生活化、自然化?怎样挖掘教育资源,创设“活”的教育环境,更好的支持孩子的发展?随着对《陈鹤琴文集》不断的深入研读,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思考,有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教育课程观

  陈鹤琴先生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就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因此,在陈鹤琴先生参与起草的1929年的中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中,自始至终地贯彻了生活课程的思想,连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餐点”和“静息”都纳入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先生的源于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观尊重儿童的兴趣、特点,体现了学习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生活”一词也频频出现,教育内容要生活化成为了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基于以上教育思想,我们应坚定“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这一课程观。“生活课程化”重在认识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要树立教育的整体观,让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重在我们要把课程内容渗透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树立教育的整合观,让课程生活化。

  二、“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内容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指出:选择幼稚园课程内容应该遵循三条标准:1.凡是儿童可以学的东西,都可能作为幼稚园教材;2.教材必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3.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基于以上依据,我们应该联系幼儿生活实际,结合幼儿兴趣,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生成园本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陈鹤琴曾说过: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儿童学习的活教材。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依靠抽象的符号和逻辑的推理,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当选择的课程内容为幼儿所熟悉时,他们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身于他喜欢的工作中。他主张幼儿园的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幼儿稚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因为生活是整个的、互相联接的,不能是四分五裂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其组织形式必然是综合的。综合化,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综合也是《纲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生活实际又结合本土教育资源生成这样三个园本主题活动课程——六一主题、体操比赛主题、农高会主题。这三个主题,内容均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时间上根据既定时间适时开展。活动的形式上,从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再到活动的小结、反思与评价,整个过程都应该按照主题活动以课程形式来开展;这样通过引导每一位幼儿完全的参与园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生活中的节日教育,也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尤其在传统节日方面,例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我们都可以开展相应的班级教育活动,在游戏中、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习社会知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三、“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环境作为幼儿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其创设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至今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着深远影响。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旨在创设更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活教育”的教学论和方法论,体现了“共同学习模式的建构”和“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等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让幼儿真正的参与进去,要让环境材料与幼儿的主观经验相符,能让幼儿产生共鸣,与幼儿产生互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我们在音乐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要注重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尽可能选用幼儿专用的设备设施,活动材料的大小、高度、功能等都应是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在教育环境创设过程中,应做到以科学的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为前提,以“活教育”思想为指导,集艺术性、教育性和互动性为一体,创设温馨、舒适、安全、愉悦的丰富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终身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陈鹤琴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激励着我不断进步,相信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定能帮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精选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七篇】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精选02-25

精选教师作文400字七篇03-16

【精选】教师节作文七篇03-08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01-27

教师读书建议书09-28

精选教师学习总结合集七篇02-19

【精选】教师学习总结汇编七篇02-18

精选教师学习总结模板汇编七篇02-01

精选教师学习总结汇总七篇01-27

【精选】教师节作文合集七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