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范文>心得体会>安全心得体会>校园欺凌安全心得体会
投诉建议

校园欺凌安全心得体会

时间:2021-05-06 13:33:31 安全心得体会

校园欺凌安全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园欺凌安全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园欺凌安全心得体会

  校园欺凌安全心得体会1

  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应该从更长远着手,推行规则教育,

  多年来,与知识教育相比,我们的规则教育严重缺失。虽然有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但内容相对简单,宣示性的内容较多,且缺乏对各种情形后果模式的设定。除此之外,在学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敢”轻易批评学生,“不敢”指出学生在行为规则上的错误。而规则意识正是在不断矫正错误的过程中被强化的,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对一些家长来说,也需要改变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强调,提高对子女规则教育的重视,不能把这一责任全部推到学校。总之,应该通过建立一套行为规则及其教育体系,激励家庭、学校和社会承担应有的教育责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育部门需要制定一个内容详尽而具体,且含有相应后果模式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养成底线意识,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不能接受的,以及这些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经验,比如有的国家对幼儿园至5年级学生,以及5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分别设定了60类和62类禁止性的行为,其规定极其详尽,包括推碰他人、投掷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时,每条规范都设定了学校的多种指导干预措施,以及可以适用的处分,比如学校教学员工予以告诫、逐出课堂、勒令停止、开除,等等。

  由于校园欺凌事件涉及较多学生,在案件的处理上,学校应该占主导,同时应该赋予学校一定的惩戒学生的权力。在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框架下,对一般的校园欺凌行为,有必要找到一些合适的、有效的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措施,让学生更有规则意识、校园更安全。

  根治校园欺凌,适度法律介入不可少

  与校园欺凌的严重程度相比,我国当前对这个问题的治理还显得十分滞后。不论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反家庭暴力法》,都旨在解决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施加暴力的问题,对于未成年人之间实施的暴力、侮辱行为却都没有涉及。我国对暴力侵害、妨害自由等行为的法律惩戒标准过高,比如只有造成人体轻伤、非法限制人身自由24小时以上才分别构成刑法上的故意伤害罪和非法拘禁犯罪,对于侮辱、则必须造成严重后果才能构罪并且该罪必须要当事人自行收集证据、自行去法院起诉。校园欺凌上升到《刑法》的少之又少,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最高处罚标准是行政拘留十五天,且该法同时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应当说,基于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小学生心智上的不成熟,法律在对他们进行处罚时进行额外的保护,有其正当和可取之处。但问题在于,受到校园欺凌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同样需要保护。保护未成年人不应该片面化,更不应该异化为对不端行为的宽纵,免受同龄人的暴力欺凌和伤害同样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主题。

  立法问题之外,更为普遍也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学校不希望法律的过多介入。出了校园欺凌事件,不到万不得已,学校很少会选择报警求助。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中,久而久之,校园似乎成了法外之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反而成为滋生校园欺凌的温床。

  除了惩戒威慑,我国法律在预防校园欺凌、构建校园安全保护网方面也鲜有作为。中小学生因为社会经验匮乏、身心发育不健全,遭遇暴力欺凌时往往缺乏应对、处理此类问题的能力。如果社会不能提供帮助,不能消除被欺凌者的心理恐惧,那么校园欺凌的阴影就无法彻底扫除。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通过立法的形式将校方和有关单位的救护责任标准化、法律化,让管理不善、监护不周者承担轻则民事、重则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建立“联合部队”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学校发挥主体作用,这是必须的,学校是担当学校安宁、和谐秩序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制定完善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等等,但是,治理校园欺凌不能只靠学校单打独斗,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联合部队”。

  这支联合部队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家长部队,孩子在学校欺负人,家长是责任担当人,对于暴力孩子的家长,我们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家长学会教育孩子,让孩子走出暴力阴影,家长部队很重要,直接关系暴力孩子的转化。二是社会司法部队,就是我们必须在校园建立校园警察,一方面,对校园欺凌现象形成震慑;一方面,及时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制止。同时,我们要建立司法教育强化培训班,对暴力孩子进行强制教育。三是铲除社会暴力文化部队。校园欺凌诞生的土壤来源于社会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视暴力文化,游戏暴力文化,暴力文学,等等,我们应该建立一支铲除社会暴力文化的部队,对于有暴力文化的影视、游戏、视频、文字进行清除,铲除校园欺凌诞生的土壤。

  校园欺凌现象诞生于家庭和社会,危害于学校,治理这种现象,必须从学校开始顺藤摸根,铲除根源。

  校园欺凌安全心得体会2

  校园欺凌是困扰美国的一个老问题,作为一名高中生家长,笔者对此并不陌生。每年9月开学,笔者都会收到学校寄来的信件,提醒家长既不要让孩子欺凌别人,也要避免被人欺凌。原来,美国初高中在开学伊始都有所谓的“敲打新生日”。没人知道这个日子源于何时,但老生欺凌新生,似已约定俗成,成为“欢迎”新生入学的非正式仪式。这一天,新生可能就餐时被抢走食物、被无端推搡绊倒、遭吐口水等。在有的学校,甚至发生过老生把新生塞进垃圾筒的恶作剧。

  “敲打新生日”固然张扬,但毕竟是一年一度的'事,真正困扰人们的是那常态化的欺凌现象。种族、衣着、相貌、缺陷、性取向等,都可能成为被欺凌的理由。由于害怕、难堪以及来自父母和同龄人的压力,许多被欺凌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现象虽感无奈,但基本听之任之,认为这是学生成长中一段不可避免的经历。

  美国政府在疲于应对预算战和中东乱局的同时,不忘开展反欺凌运动,让一个老问题骤然成为新热点,主要与两大因素相关。一是最近几个月来,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极端事件频频见诸报道。有一些受欺凌的学生或为报复而滥杀无辜,或走上轻生之路。二是人们发现校园欺凌有了新“变种”,即网上欺凌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普及,一些学生用网络发送猥亵、威胁类信息。与一般欺凌行为相比,网上欺凌突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随时随地且具隐蔽性,危害性更大。

  恃强凌弱这一丛林法则为何在美国青少年中如此盛行,甚至酿成悲剧?专家认为,它既与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反叛性较强有关,也是相关法律缺失的结果。美国政府主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应对欺凌现象时,处于前沿的学校并未积极作为。尽管全美已有44个州出台了反欺凌的相关法律,但这些法律大多是含糊的政策原则,且基本不涉及学校该如何介入网上欺凌问题。这种法律法规上的缺失,让学校担心因越权管理而官司缠身。

  美国教育部正与其他政府部门联手,并会同学校和全国家长协会等组织,共同研究应对欺凌现象管理细则,力争有法可依。美国两大教师工会也将启动相关预防运动。社会舆论也呼吁联邦政府推出全国性的反校园欺凌法。一些社交网站还开始向受欺凌的青少年提供网上帮助。专家特别强调,家长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需要和孩子保持顺畅的交流和沟通,既要教导孩子如何在不舒服的环境下处理问题、珍爱生命,又需让学生明白,必须为自己欺凌别人的行为承担责任。

  说到底,反对校园欺凌,不能指望单一因素的改变就能起作用,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必须协调行动,形成合力才能将其根除。

【校园欺凌安全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反校园欺凌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11-16

预防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教育心得体会(通用9篇)03-24

校园欺凌主题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1篇)12-03

中学预防校园欺凌活动总结03-24

校园防欺凌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11-16

预防校园欺凌专题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2篇)12-26

预防校园欺凌班会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11-23

法制教育预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精选5篇)11-24

校园欺凌发言稿(精选5篇)10-15

防校园欺凌的演讲稿范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