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成语大全>和衷共济成语
投诉建议

和衷共济成语

时间:2021-08-12 12:32:14 成语大全

和衷共济成语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和衷共济成语,欢迎大家分享。

  【成语名字】和衷共济

  【汉语拼音】hé zhōng gòng jì

  【成语解释】

  “和衷”,同心。语出《书经.皋陶谟》。“共济”,供给渡水。语出《国语.鲁语下》。“和衷共济”比喻彼此同心共渡难关。

  【成语典故】

  1、“和衷”:《书经.皋陶谟》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成语注解】

  1、同寅:同僚,共事的官吏。

  2、和衷:同心。

  2、“共济”:《国语.鲁语下》

  诸侯伐秦,及泾莫济。晋叔向见叔孙穆子曰:“诸侯谓秦不恭而讨之,及泾而止,于秦何益?”穆子曰:“豹之业,及〈匏有苦叶〉矣,不知其它。”叔向退,召舟虞与司马,曰:“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鲁叔孙赋〈匏有苦叶〉,必将涉矣。具舟除隧,不共有法。”是行也,鲁人以莒人先济,诸侯从之。

  【成语注解】

  1、苦匏:一种有苦味的葫芦,不能食用,晒干后可在渡水时系于腰间作为浮囊。匏,音ㄆㄠˊ。

  2、不材于人:不可食用。材,通“裁”,处置、安排。此处指苦匏不可食用,对人类而言,没有什么用处。

  3、共:通“供”,供给。

  4、济:渡河。

  【成语出处】

  1、明.陈子龙〈论召对内降疏〉:“在陛下渊衷,以方谕大臣和衷共济,恐宪臣戆直,奏对之际,复生异同。”

  2、清.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云贵奏稿.卷七.覆奏保山匪案并无劣员调处片》:“惟其于仓卒遇事之时,犹能竭力筹维,和衷共济,俾城池仓库,诸获安全。”

  3、《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三回》:“若要办理得善,头一着先要诸大股东和衷共济,以外的.事自然就都好商量了。”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彼此同心共渡难关。

  使用类别 用在“共同奋斗”的表述上。

  【和衷共济造句】

  1、处境越是困难,大家就越应该和衷共济,度过难关。

  2、今天国家有难,全国人民当不分党派、族群,和衷共济。

  3、我们要的是能和衷共济的真朋友,而不是遇事落井下石的假朋友。

  4、现在公司的经营遇到空前的困难,得靠各位股东和衷共济,才能度过难关。

  5、他们兄弟虽阋墙多年,但遇到此等大事却也能和衷共济地携手合作,共度难关。

  【近义词】:同心同德,同心协力,戮力同心,同甘共苦,同舟共济,风雨同舟,毕力同心

  【反义词】:分崩离析,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各怀异心,离心离德

  【参考词语】:和衷协济

  【汉语拼音】:hé zhōng xié jì

  【成语解释】:犹“和衷共济”。见“和衷共济”条。

  1、明.海瑞《海瑞集.上编.淳安知县时期.县丞参评》:“官以县丞名,盖谓一县事,宜与知县和衷协济。”

  【和衷共济的成语故事】

  “和衷共济”系由“和衷”及“共济”二语组合而成。“和衷”一语出自《书经.皋陶谟》,内容记载皋陶和禹对于以德治国的一段对话。其中“同寅协恭,和衷哉”这句话,大意是:同僚之间要能恭敬的相互协助,同心和善相处啊!“共济”则出自《国语.鲁语下》,根据记载春秋时晋国为了报仇,号召诸侯出兵攻打秦国,途中经过泾水,没有军队肯先渡河。于是晋大夫叔向就去请教鲁大夫叔孙豹(谥号穆子)该怎么办?叔孙豹回答说他只知道吟诵《诗经.匏有苦叶》,不懂其它的事。得到提示的叔向告退后,立即召来掌管船只和军务的官员,说:“苦匏不可食用,只能拿来当作渡河的浮囊。而叔孙豹说他吟诵〈匏有苦叶〉,一定打算要渡河了。你们要尽快做好渡河的准备。”后来这两个【成语典故】被合用成“和衷共济”,用来比喻彼此同心共渡难关。

【和衷共济成语】相关文章:

蛇的成语有哪些成语11-19

成语鹤背扬州成语故事04-08

成语兰艾同焚08-13

悖入悖出成语08-12

笼鸟槛猿成语08-10

亡猿祸木成语08-16

成语鸦巢生凤08-31

借坡下驴成语08-13

共挽鹿车成语08-09

覆鹿寻蕉成语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