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观后感>《无手老师》观后感
投诉建议

《无手老师》观后感

时间:2019-10-28 20:52:10 观后感

《无手老师》观后感3篇

  《无手老师》是一部具有感情色彩的励志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以为失去双手的教师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无手老师》观后感3篇

  《无手老师》观后感(一)

  我非常有幸观赏了这部影片。在泪水和欢笑中将近两个小时的这部普通的公益励志影片让我看到了无手老师马复兴的动人故事,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我记住了他的三个愿望,第一个,能够像正常的孩子在学校里念书;第二个,我能正常地工作;第三个,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前两个愿望对于正常的我们而言真的是太容易了,根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人生愿望里面。而第三个愿望,我想了很久,这里面包含了太多。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他的人格魅力铸就了他美满的一生。

  虽然他从小失去了双手,但他的母亲并没有放弃这个儿子。同天下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孩子就是她的全部,当儿子焦虑地对她说:上不了大学,没有工作,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该怎么办呀?她坚定地说:一辈子什么都不干,阿妈也养你一辈子!看着儿子苦练粉笔字,她心疼得恨不得将自己的双手替换给自己的儿子。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命运之神不一定会照顾每一个人,马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我想起了音乐大师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张海迪……。雨果曾经说过,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强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全身心。“无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的更好”,这是他前进的动力,更是一种强烈地奉献意识与事业心,无手并不等同于无为,奋进路上,你那艰难的身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感染与激励着更多有手之人要敢于承担起时代赋于我们的责任,敢于承担、乐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同事、亲友的信任与尊重。

  三尺讲台,三寸粉笔,铸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缔造出了一个个梦想与情怀的奇迹。

  看完这部电影,在我脑海里回旋的是无手老师马复兴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马老师初上讲台的第一堂课,通过“无手老师”四个字和一幅绘图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也消除了家长们对其能力的疑虑;为帮助贫困学生,他为孩子买纸笔买书包买鞋子,花光工资还常在供销社赊账;为了劝回辍学的孩子,马老师挨家挨户的动员,四处奔走,受尽屈辱和误解;为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险些丢了性命。

  当然马老师对孩子们这一系列的无私奉献,也遭到了其母亲和妻子的不理解,作为一名乡下代课老师,他的月工资只有20多元,而这些光给孩子们买东西都还不够,根本无法补贴家用。索性最后马老师的付出获得了孩子们的认可和感激,也造就了一个个不再靠苦力获得生活来源的孩子们。相信当马老师看着他的学生一个个取得成绩,走出大山,他的内心是激动和幸福的。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马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心中始终有一股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信念,在遭受挫折和打击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撑起了一片蓝天!

  最后我很感谢无手老师让我领悟到了行源于心、心源于志,懂得了坚守让信仰闪光,奉献让生命绽放,懂得了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精彩!在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努力做自己该做的、自己能做的、自己想做的,让学生在这段时间中“学中玩,玩中学”,不留遗憾。

  《无手老师》观后感(二)

  《无手老师》是一部具有感情色彩的励志电影。讲述了麻尔村学校教师马复兴在双手残缺的情况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贫困山区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动人事迹。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电影中的马复兴是感动中国的人物,他的故事让人动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不认输不服气敢担当有责任。马复兴幼年时因意外失去了双手,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长年累月用断臂夹住笔练习写字,他身残志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的意志坚定不向命运认输,没有手的他以优异成绩念完高中,当他满怀希望地填报高考志愿时,班主任的一番话刺痛了他的心,残酷的打击他几乎绝望,但是他仍没有放弃,命运给了他一个机会——担任村里小学的代课老师。当他听说自己可以当老师的那一刻,他开始了“艰难”备课生涯,学写黑板字、学画画等。他没有双手,字却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为了提高学习教育,充实孩子们的生活,他四处跋涉去听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由于他在的贫困山区小学,孩子的失学率较高,他就连自己那点微薄的收入全部用在了孩子们身上,为他们买学习用品、买鞋子、交学费等。马复兴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伟大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

  马复兴老师在遭受挫折和打击之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充满希望,他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们审计人要以马复兴老师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审计事业出一份力。

  《无手老师》观后感(三)

  《无手教师》是根据“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获得者马复兴的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电影。马复兴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教师。

  1958年的深冬,马复兴降生在下麻尔村一个普通的回族农家。不幸的是,他诞生四个月后的一天,在火炕上爬动玩耍的他,不幸掉进了嗤嗤燃烧的炕洞里。由于没有及时发现,他的两只手被烧焦了,还有后背、胸部……从此,马复兴失去了双手。

  很巧合的是我工作的前十年是在甘肃的临夏,甘肃临夏和青海湟中从地理区划上讲都属于河湟地区,有着相近的民族构成、自然风貌和文化,所以,对马复兴工作的地方应该有更深的了解。

  电影首先感动我们的当然是马复兴这个人。马复兴首先是一个朴实的人,这种朴实,首要地当然是来自于马复兴这个人,与其他正常人相比,马复兴没有手,他是个残疾人,这种残疾让他有了不一样的经历,体味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其次来自于他所成长的这个环境,在青海湟水流域,多民族杂居,主要有回族、藏族、保安族,当地以花儿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这一方贫瘠、高寒的土地,滋养了他朴实的居民。剧中的马复兴也好,村支书也好,乡上的书记也好,还有村里的乡亲也好,甚至于石灰厂的不可一世的老板也好,其实都是这方土地上卑微的生命,这种卑微最是能打动人。

  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需要在影视的角度审视。但如果从影视的角度去审视的话,这部影片其实很难算一部优秀的影片。

  首先,故事不是好故事,整个电影下来,所选取的故事并不具有一个明确的主线索,各个故事之间是散的,聚合得并不好,给人感觉就像是小学生作文一样,整个故事并不能够打动人。

  其次,从演员的演技上看,演技也是不合格的,好多镜头都给人一种小学生背诵课文的感觉,不是在演戏,而是在背台词。

  再次,服装道具方面似乎也不合格。马复兴头上戴的帽子和戴法,以及小学翻新落成仪式上赵玉华头上所带的纱,都不合适,道具师还需要再下点功夫才行。

  最后,剧中的语言,那一声一声的普通话念出来的“尕娃”和老校长纯正地道的地方音之间,产生的那种强烈的对比,对一个会用纯正地方音说“尕娃”的人来说,听起来真的很不是滋味。要么你就全部用普通话,把“尕娃”换成“孩子”或者“娃儿”,要么你就用地道的地方音来说“尕娃”,用普通话来念“尕娃”实在别扭得很。

  最终总结起来说的话,人的事迹是好的,但是在影视表现方面还需下工夫,电影实在不是一个好电影。

【《无手老师》观后感3篇】相关文章:

1.无手老师观后感

2.《无手老师》观后感

3.《无手老师》观后感范文

4.《无手老师》观后感三篇

5.无手老师马复兴观后感范文

6.《无手老师》观后感(精选3篇)

7.无手教师观后感

8.“无手机课堂”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