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观后感>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
投诉建议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

时间:2019-10-23 15:23:16 观后感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

  《小人国的秘密》采用纪实手法记录了生活在这里的一群2到6岁儿童的成长经历,包纳了几乎所有类型的儿童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小人国的秘密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1

  上周接过与其他老师交换来的一本叫做《小人国的秘密》的书,内附一张光盘,于是我决定先看看这个短片。回到家我将这个短片一口气全部看完。影片反映了在北京郊区的一所叫巴学园的幼儿园中发生的故事,影片运用独特的视角和研究、追随的目光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孩童世界,讲述了几个个性极为突出的孩子正在幼儿园中的一举一动,使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孩子的世界——充满个性、充满活力、充满好奇,甚至是充满矛盾和“破坏性”行为的世界。这在我们成人眼里是不能够容忍发生的,但是在孩子世界却是真实存在的。

  影片中的锡坤因为不喜欢吃早饭会与老师反抗;会在区角中拿取装满酱油的瓶子将酱油倾倒在小碟中,甚至会会津津有味的品尝着,从而的带动身边的孩子们纷纷效仿;他还会将小朋友的鞋子、班内的玩具等物品不厌其烦地扔进高高的垃圾桶中…..这些都是成人所不能理解的。但是这确实是孩子感受世界的开始,是他们探索的开端。

  下雪了,幼儿园会拉着孩子们来到户外,感受自然,在这里锡坤又发现“死了”的芦苇,为什么会“死了”?为什么会枯萎?这是自然带给孩子的思考。要回幼儿园了,校车上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几个字出现在我的眼前。

  思来想去用这个比喻来描述当今的教育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孩子是“脚”,脚是不能被改变形状的,不能削去一块,也不能长出一截,脚趾头就那么几个,脚掌脚面也都自有其成长规律,一天一天长大,一天比一天承重能力强,这就是脚的特性。

  鞋是可以改变形状的,走在商场里,看到鞋的模样越来越千姿百态了,鞋是为脚而设计的,能保护脚不被割伤,能给脚增添靓丽,有些特殊功能鞋还能防臭、排汗、增高、助力等等,这就是鞋的特性。

  脚与鞋的关系究竟应该是脚去适应鞋而削足适履呢?还是根据脚的特点去设计和制作适合这双脚的鞋子呢?

  制鞋厂的设计师们不会幻想所有脚都长成一个模样来适应鞋,只会设计更多的鞋来适应脚。家庭、学校、社会所提供的教育不也应如此吗?不能期望将所有孩子都塑造成一个模样来适应我们的教育制度,先贤都说过“因材施教”的话。当然,先贤所面对的门生是比不过当下学校的学生们多,教育规模化、普及化确实对因材施教带来极大挑战。但是做教育的`人,无论教育家还是教书匠,不能不怀有这种理想,不能把困难当作“不作为”“少作为”甚至“误作为”的理由。

  教师要研究孩子,甚至将自己变成孩子才能够真正融入孩子的世界,设计适应孩子独特个性的教育,就像巴学园李跃儿老师所说的那样:要使我们的教育成为一种从顺应下的推动教育,而不是强制下的掠夺教育,教师不仅要有爱,还要成为一个在研究儿童基础上的教育者。

  让我们去设计适合脚的各种各样款式丰富的鞋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个性飞扬的成长,让我们的教育成就每一个人的幸福吧!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2

  在中班组教师《如何分析观察记录》主题的教研时间里,大家一起观看了《小人国的秘密》,随着视频一帧帧的滑过,我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很遗憾因为时间关系,八十多分钟的视频我们只观看了一小部分,整个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久久无法停止,归心似箭,打开电脑从头慢慢品味…

  画面里熟悉的工作环境,一个个稚嫩的脸庞,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三个小主人公:脾气急躁却充满正义感的迟亦洋;执着等待自己好朋友的辰辰;对所有事物好奇心极强的锡坤;专注细致的为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大李老师等等,都让我重新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使我又一次以一种新的视角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幼儿园是一个爱心包容的大集体,恰恰因为孩子们身上有他自身独有的小问题,我们才更要通过观察孩子与同伴的交流来对他的行为客观的加以纠正,帮助孩子们改掉不好的习惯,并且还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逃避,而是学会如何去解决、去应对,以此来提高孩子们心理抗挫折的能力。

  迟亦洋是所有孩子认为全园最爱捣乱的孩子,甚至所有的家长们开会要求大李老师让他离园,而我却看到的是大李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去剖析帮助这个孩子健康的成长,来告诉家长们每一个孩子都应接受公平的教育。

  在纪录片的最后迟亦洋成为了调解员,帮助两位吵架的好朋友去解决问题,从观察中发现,他的整个调解过程就是原来自己犯错误时大李老师帮他调解的经历,显然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映射出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影响着孩子们,同时对于孩子们也是一个处事经验的积累,当他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也就学会了如何去解决问题。

  接下来是辰辰,不管晴天、还是雨雪天气都执著等待自己好朋友南德。每一天早早的来园,先去看南德有没有来,没有来,不顾老师耐心的劝说,会一直静静的坐在门口、小脑袋望呀望呀,等着好朋友的出现。片中的后半部分,老师和家长意识到辰辰只和南德玩,不与其它小朋友交流,这样继续下去对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巴学园要拆建时,大李老师借机与辰辰和南德一起谈话,告诉他们要分开了,希望他们到新的环境里能认识更多好朋友,两位孩子都答应了。

  大李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学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来培养他们各自健全的性格。南德在新的园所的第一天就交到了新朋友。而辰辰,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南德是不会再和他一起在这所园了,却还是在外面等呀看呀,期待的着南德的出现,近两个月后,我们终于看到了辰辰迈出了自己心里的一大步,交到了新的朋友,这个执著的小女孩重新拥有了笑脸。

  接着我们从导演的采访中也了解到,这个小女孩在升入小学后,学习非常优秀,就是与南德相处的那段时间,激发出的耐力,对她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也交到了更多的新朋友。看到这里我在反问自己:作为一名成年人,我们在等待的过程中,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也许还能耐住性子等,可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好几天都能这么执著的去等待吗?孩子的世界有我们想想不到的坚韧,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王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有些时候是我们走不进去的,其实我们也不必走进,只要静静的观看就好,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选择权,让他们在自己的王国里互相合作、相处、共同成长。

  对我自己来说,这篇剪短的纪录片是走心的,以上是我用心观看的一些体会,我们经常说如何的耐心、如何的细心、如何的与孩子们平等交流?可是,在日常繁琐的工作中,我们无意识的就忽略了这些,我们没有纪录片中的开放式的教育环境、也没有那样自由的教育模式,但是,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样的,他们都有一颗稚嫩的心灵,有自己的“小事业”,有自己的“小王国”,让我们尽可能的忽略我们自己主观的看法,听听孩子的想法,看看他们的行为,给他们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探索,做自己的小主人。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3

  《小人国的秘密》顾名思义就是属于孩子们的世界,我们在小人国里可以观察到每一个孩子的变化和成长,该片用镜头记录幼儿园里每个孩子的变化过程,从早上入园开始,包括孩子们的活动过程。

  这部纪录片主要是讲述了几个孩子之间的故事,期间记录了一个小女孩,名字叫辰辰,她每天来到幼儿园后都不进屋,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等待。

  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感觉到很纳闷,不知道她在等谁,直到后来,老师才知道她在等一个小男孩,名字叫南德。

  辰辰每天都来得很早,但是南德每天都来得特别晚,等待成了辰辰每天的必修课。

  等待南德来后的两人,一起到娃娃家选择工作,不参与别人的活动,辰辰的等待从夏天一直到冬天,从来没有间断过,哪怕南德没有来幼儿园,辰辰也是在门口静静地等待,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工作,有时候老师也会陪着辰辰一起在门口等。

  这就是孩子,成人的等待时间远远比不上一个孩子,可见孩子之间的感情,换作成人,这样的等待谈何容易,有些人会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发脾气,还会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让彼此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但是孩子不会,孩子之间的感觉是最纯粹的,不添加任何复杂的情绪。

  他们会因为等来了好朋友而感到开心,也会因为好朋友和自己一起玩而兴奋。换个角度想,孩子的想法很简单,很单纯,只要自己开心就好。而且老师的陪伴也可以看出老师对孩子这一做法的尊重和理解,并没有阻止。

  接下来辰辰等到南德了,他们俩一起开心地在娃娃家工作,就在他们工作时,有几个小朋友“闯”了进来,辰辰马上就说:“你们这些大坏蛋,来晚了,这是我们先拿到的。”

  可见,不管多小的孩子,都有“规则”、“排队”意识,而且孩子心里很清楚等待意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成人都没有办法做到排队和等待。就经常看到的事情来说,成人带着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到了要付钱的时候,人很多,需要排队,但是很多成人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带着孩子插队,这样给到孩子的榜样就是我爸爸妈妈都插队了,我干嘛还要排队?

  这样的事情就潜移默化影响到了孩子,孩子是吸收性心智,对于成人做的事,孩子会模仿,并且这会成为孩子的习惯,如果成人这个时候榜样作用没有做好的话,那么是直接影响到孩子。

  当孩子长大后,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成人会去数落“你这孩子怎么这样”那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是为什么变成这样呢?有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呢?成人就如同一棵大树,孩子就是旁边的小树,需要我们细心去呵护,并一起去成长。

  还有一些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镜头,比如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很多的男孩子在一起玩耍,最后由一个小男孩提出大家一起来玩踢足球,老师们也参与其中,而老师扮演的角色是裁判,刚开始大家玩得很好,也很开心,可是没过多久,问题就出现了。

  在足球比赛中是只能用脚来完成比赛的,不能用手,用手的话就属于犯规行为,刚开始提议玩足球的那个小朋友,无意间用手碰到了足球,导致足球进了球门,而老师呢就判这一分无效,就在这时呢,小朋友们就特别不服气,他们觉得踢足球是可以用手的,他们觉得老师不公平,开始有了情绪,朝老师怒吼以表达自己的愤怒。

  但是这个时候呢,老师并没有被他的情绪所影响,而是蹲下来,温柔对着小男孩讲着足球规则,可是正在气头的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他觉得老师在骗他,导致情绪越来越大,可是老师呢,依旧非常有耐心的在身边,一遍又一遍讲着足球规则,耐心开导。后来,小男孩的情绪慢慢冷静下来。

  这样一个镜头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刚入园时,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办呢?我肯定不会这么有耐心,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我们并不能真的耐下性子来去跟孩子慢慢说,或许会因为这样一件事情,成人的情绪会比孩子更大。

  但是那时候,有人就告诉我,当你实在忍不了时,就选择一个人去静一会。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成长明白了很多。以至于到现在,我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也会去耐心引导,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情绪都是当下的,而且孩子有很强的捕捉能力,他们能很快很正确地捕捉我们的情绪,所以我们需要做得是帮助孩子去冷静。

  在这样一个镜头里,老师的角色选择就非常好,既没有打扰到孩子,又作为了孩子很好的引领者,作为家长,现实生活里或许你的选择有时会不正确,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为孩子想。

  如果孩子犯错了,你可能会很严厉地去批评他,如果孩子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你可能会让孩子的想法强行与自己统一。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这些“错误”去铺垫的,多去看见孩子,去听听孩子,去给予他们一些能给自己选择的机会,去做孩子的引导者。

  让我比较深刻的还有里面的一个小男孩叫池亦洋,他在幼儿园总是会欺负人,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不遵守规则等。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并没有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面对这样有问题的儿童,老师并没有因此发脾气,也没有因此而放弃他,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我们应该怎么做,如何去做,老师发现了他的闪光点。

  比如他会像大哥哥一样带着小朋友们玩,也会像老师一样为小朋友解决矛盾,最后还变成了老师的小帮手,这样的事情就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孩子做了一件事就判定他是个怎样的人,对于这样有行为问题的孩子,我们要用有效的办法去引导去告知。

  很多成人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他们会因为孩子打人就给孩子贴上喜欢打人的标签,那请问在孩子出现这一行为的时候,成人是选择视而不见?还是指责?还是去帮助孩子解决呢?

  孩子是需要成人去引导的,比如“不”的问题,我们如果每次遇到这种事情就对孩子说:你不能这样,你不能打人,但是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

  孩子并没有关注到那个“不”,而是关注到那个“打人”。

  其实在我刚踏上这条路的时候我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那个时候知道的还不是很多,有一次看到一个小朋友走过去,故意把垃圾丢在地上,我就直接来到那个小朋友的面前,对她说:“你不可以把垃圾丢在地上。”

  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小朋友的表情是懵的,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我这样说效果不大,后来尝试着换了一句话,当我看见这样的事情时,我就会说:“你可以把垃圾丢在垃圾桶里。”

  一句简单的话涵盖了两个意思,一个是垃圾不可以丢在地上,一个是垃圾要丢进垃圾桶。这就是智慧啊,我们直接告诉孩子可以怎么做要比不能这样好太多太多。

  其实整个纪录片下来,让我最感动的是大李老师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管是对淘气的孩子,还是对待听话的孩子,大李老师都是一视同仁。

  当遇到小朋友们做错事,大李老师会很耐心地告诉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去指出孩子错误,或者直接去责骂惩罚孩子。

  但是这样的耐心教育又不等于放纵,当孩子不遵守规时,她会要求孩子一定要遵守规则,增强孩子的责任心。

  育儿道路很漫长,不仅是对孩子,其实对成人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在这样一条路上,成人所承担的角色非常重要,孩子在我们的保护和引导下成长,生活。对于成人来说,成人所要求孩子要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才有说服力,孩子才会去认真地做。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我们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对待孩子,对于孩子要因材施教。如果孩子不适应我们教育的话,那这样一句话就是空话,这要求每一个成人都有一颗善良的爱心。

  相信在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下,我工作会变得越来越游刃有余。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相关文章:

1.《小人国的秘密》读后感

2.小人国的观后感

3.《小人国》观后感

4.小人国观后感

5.《小人国》观后感四篇

6.小人国观后感4篇

7.《小人国》观后感(精选10篇)

8.关于小人国的观后感(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