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观后感>《亲爱的》的观后感
投诉建议

《亲爱的》的观后感

时间:2019-10-21 20:34:07 观后感

《亲爱的》的观后感

  《亲爱的》取自于真实的新闻事件。下面给大家分享《亲爱的》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亲爱的》的观后感

  《亲爱的》的观后感1

  今天,我们玉林晚报小记者去观看电影《亲爱的》看完后,我看到了父母对我们的情意很深。

  起初,田文军和鲁晓娟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名叫田鹏。但是后来,这一对夫妻因为争执而离了婚。儿子由田文军抚养,而鲁晓娟嫁给了别人。虽然鲁晓娟和田文军离婚了,但她每个星期都会来看田鹏,给他买许多好吃的,我体会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暖暖的爱。看到这,我十分惭愧,这不,前几天,因为我的作业问题,我和妈妈吵架,现在还没理睬,前天放学回家后,我发现床头放了一盒非常漂亮的国外巧克力,哈,这可是我从没见过的东西,外婆告诉我,这是妈妈的同事送给她的东西,只有一盒,妈妈赶着出差,外婆让她拆了尝尝再去,她都不肯,说大家都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糖,还是留给乐乐吧,一颗都没吃就出发了,当时我还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想到这,我的鼻子酸溜溜的,我怎么都没想到妈妈是因为爱我,也从来不会真正计较与我的争执,什么好东西都想着我呢,我错了,以后我不再和妈妈吵架了,我也应该多为妈妈想一想。

  天有不测风云,田鹏因为去玩时没管好自己,走丢了,之后,又被人给拐走了,一直没有消息,于是,这对过去的夫妻,抛弃前嫌,一起踏上了漫长的寻子之路。后来,他们还遇到了一些也是失去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他们团结在一起,相互帮助,一起想方设法地寻子,我觉得父母好伟大啊,他们为了孩子可以不顾一切,放弃一切,像田文军夫妇,本来已形同漠路的,为了寻找田鹏,他们也会和好,会一起努力。

  后来,田文军发出了许多寻子启示,有人骗他说是自己拐的田鹏,让他汇钱过去,甚至,有人把他骗到了外地去再抢他的钱,但只要有一点点消息,田文军都不会放过,我深深地感动了,我体会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浓浓的爱,真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父母的恩情啊。

  终于,在茫茫人海中,田文军和鲁晓娟找到了自己亲爱的儿子,经过警方的介入,才解救回了田鹏,但还有很多孩子都没有这么幸运,能够回到父母身边,我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自己的安全,千万不能像鹏鹏一样走失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很伟大的,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孝敬父母。

  《亲爱的》的观后感2

  《亲爱的》取自于真实的新闻事件。电影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离了婚的田文军、鲁晓娟两父母寻找自己的丢失的儿子田鹏,加入韩德忠和他太太组织的“寻亲互助团”,三年的坚持不懈,终于在安徽农村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第二部分,养了田鹏三年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对田鹏和她捡来的小女儿(弃婴)杨吉芳也有着血浓于水的感情,出狱后到深圳想领回女儿,却遭到严酷现实的打击。一个家庭团圆了,另一个“家庭”却破碎了。影片两部分互为因果,其中隐含人类福祸转换,世事无常的命运。

  故事叙述充分展现了浓厚的人伦亲情,也探讨了法理与人情,个体与社会的分歧与对立。如此高敏感度的电影,在当下以娱乐观众为主流的众多电影中,颇为独特而新鲜。电影镜头克制又情感饱满,表演真挚而动人心弦。然而要在130分钟的电影中,装进太多的素材和人物,势必会削弱每个故事和人物的力量。当田文军夫妇找到孩子后,李红琴的千里寻“亲”会提升整部片子意义和内涵。但这条线简单地铺叙李红琴的行动,却没用从更深的两方面的层面和更多的细节来表现她的内心活动。律师高夏的遭遇占了不少镜头,就使得李红琴的戏单薄而说服力不强。同样的,找到田鹏后,他不认亲的行为给了田文军极大的伤痛,后续却没有接戏,将父子之间如何弥补失去的三年,如何重修亲情也给略去了,固然是为了调整重点来叙说李红琴的部分,却使得整个影片的结构失衡了。

  失衡的结构和不够紧凑的素材排列,使得人物形象模糊,心理活动没有充分展示。只有韩德忠在不多的戏份中,形象比较鲜明。整部影片以事件和情节推动来组织整个故事,以煽情的段落和人际关系简单地打动观众,而没有塑造生动的人物,没有从更深的人伦、社会和人性层面思探讨孩子丢失的本质根源,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影片一个片段是“寻亲互助团”的人在街上宣传: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带。然而片子的主事件却只是“拐”而没有“卖”。这就把现实中发生更多事例,造成更大伤害的拐卖(犯罪行为)给避掉了。固然可以理解影片创作的主要方向和基调是人伦亲情,拐卖事件可能会走偏做成侦破题材,又或者是回避敏感的被审查因素。然而这样一来,影片达不到所能够达到的更大所指,世风败坏,信仰缺失,道德沦丧,唯利是图的整个大环境。电影的悲剧根源和强烈的批判力量就没有了。

  以李红琴的怀孕作为结尾是尴尬的。创作者想给观众留一个光明的尾巴:人生没有那么苦,失去非亲生的孩子,悲痛欲绝的时候,却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然而这“光明”却是李红琴为了让工友作证而“卖身”而来。这中间的逻辑是:为了“亲情”的付出,会得到好的结果。于是,那工友的懦弱龌龊,人的趋利自私的本性,都被这“光明”添了一丝暧昧的光环。孩子生下后,李红琴如何处理自己与那个工友的关系,如何对孩子讲他/她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影片不会展现,而现实却无法回避。为戏而戏剧化,这里的价值取向,值得探讨。

  影片拍摄的比较克制,也是创作者意图还原现实的初衷。这种克制和冷静是难得的。田文军和鲁晓娟都是收着演,不带技巧的表达,真实可信。反而是李红琴的表演,并没有表达中内心的焦灼痛苦急迫悲伤,总觉得象隔了一层,穿透不进去。

  影片有两个细节,一是田鹏丢失后,派出所回复田文军的报案:24小时之内不采取行动;二是韩德忠放弃寻儿,打算再生一个,办理准生证的政府工作人员要他出示孩子的死亡证明。以谨慎的方式和纤细的针尖,扎了现行的行政工作肌体一下。在当下艺术作品审查的大环境下,也是创作者的一点小小反抗。

  当下的电影制作,以廉价的噱头和浮华生活表象招徕观众,娱(愚)乐观众固然是肤浅精神产品创造。过度的煽情和催泪,同样也是媚俗。低俗恶搞的笑料不是真正的幽默与喜剧,直接表面的悲惨也可以说不是真正的悲剧!

  观影时,影厅内的女性观众不断地用纸巾拭泪。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就是好的电影。然而电影有了这些就真的够了么?

  《亲爱的》的观后感3

  电影《亲爱的》是一部寻子题材的电影,豆瓣评分8.4,该影片获得了多项大奖。影片比较特别的是丢孩子的父母们组成了一个互助组织,来寻求彼此心灵上的安慰,一起唱隐形的翅膀让彼此坚强。丢孩子的家庭很痛苦,而当孩子被解救之后,收养过孩子的家庭也等于遭受了失去孩子的痛苦。

  李红琴是一个很悲剧的角色,老公自己身体有问题导致的不孕推脱责任说是李红琴不孕。估计她老公自知自己对不起李红琴并不久于人世,所以去深圳捡了一个女孩子(实际情况未知),并拐了一个男孩子回来给她做伴。他的内心是悲哀,并充满对李红琴的愧疚的,从他临死之前告诫李红琴一辈子别去深圳就可以知道了。他内心担心李红琴去检查拆穿不孕的真相,也担心田鹏鹏是拐来的事实被李红琴知道。

  本剧表现了失子家庭的那种充满无奈与绝望的痛,因为失子,夫妻互相指责,自我愧疚,身患心理疾病,饱受失眠困扰,甚至集体性敏感。他们看到别人小货车上麻袋里装的动物,集体误认为肯定是孩子,集体去追赶去搭救;他们会对人贩子老婆集体陷入指责与打骂情绪之中,无法自拔。就像剧中演员黄渤讲的那样,失子家庭有时候被骗子骗习惯了说有孩子的线索了以后,如果没有人再打电话来说知道孩子的线索,就会感觉失去了寻找到孩子的希望,而宁愿骗子继续来骗他们。这是一种遭受巨大心理创伤之后的后遗症,应该得到我们的谅解。

  影片的最后让李红琴怀孕,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是编剧对剧情的一次成功反转,也是命运对李红琴的一种嘲讽,你心心念念想去照顾别人的孩子,其实你自己本来就可以拥有的,何必去贪图和剥夺别人的骨肉亲情。

  《亲爱的》的观后感4

  因姐妹推荐,去观看了最近上映的新片《亲爱的》,并被告知一定会有“收获”。是啊,确实很有收获!故事是依照现实中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

  一对夫妻离异后,男人大意弄丢了孩子,女人虽再婚,却已无心经营新的婚姻生活。在这样一个机缘下,两人一起加入了一个寻子团队。当然,团队的每个人都各有其不寻常的失子之痛,并且都秉持着绝不生第二胎的信念宣誓要找到自己失散的孩子,以此来作为对孩子最好的交代。

  千辛万苦之下,离异夫妻的孩子找到了。戏剧的是,当初被拐的孩子,心里早已住下了新的妈妈和妹妹,被强行带回亲生父母身边,却根本无法接受亲生父母了。为了补偿孩子,女人准备再次离婚,回到前夫身边。更戏剧的是,寻子团队的领队老韩多年寻子未果,终于坦言:“找了这么多年,找不动了!”,最后也因老婆的怀孕给寻子团的宣誓画上了句号,或许后面还有省略号。

  故事的曲折复杂还不止这些,由赵薇饰演的'拐卖者的妻子所经历的同样是一段被命运反复摆弄的生命苦旅。不能生育,丧夫,倾其所有养育两个非亲生的孩子(一个是丈夫拐来的,一个是丈夫捡来的)。结果一个送回亲生父母处,一个送到社会福利院。女人不堪忍受这样的现实,从农村颠簸到深圳,打官司申请领养已被送到深圳某福利院的那个捡来的孩子。甚至为了得到有利证据(证明孩子是捡来的,而不是拐来的),不惜以出卖身体为代价,与丈夫生前工地上的工友发生了关系,最后官司不成,自己却意外怀孕。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最后一个镜头是赵薇蹲在化验室的门口边笑边哭,问着:“我不是不能生育吗?!”凄厉的哭和笑完成了影片最后对命运的嘲弄。电影结束了,奇怪的是,在坐的观众(也包括我)竟然都没有离开的打算,一直坐在原位,直到片尾曲播完。或许,我们都没来得及整理曲折剧情所带来的太过压抑沉重的心绪吧。

  这个现实中的故事只被截取了一部分拍成电影。如果回到现实,后面当然还有故事,或许农村寡妇把孩子生下来,不再执着于到福利院要回捡来的孩子,或许被拐的孩子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最终能很好地生活。

  孩子的亲生母亲是否真的各自再次离婚再复婚,剧情没有交代。为了亲生儿子能与后来结识的那个农村寡妇家的新“妹妹”共同生活,离异女人不惜与农村寡妇在法院打官司争养小妹妹的抚养权,最后却也成了场没有赢家的闹剧。不管后面的剧情怎么发展,按照这样一个脉络,孩子似乎始终是左右故事发展方向的红线。父母对孩子的情执在这部电影里发展到了极致:组团寻子,宣誓不生二胎,离婚,再婚,再离婚,再复婚,意外怀上二胎,不孕却意外怀孕。一切都因着“情执”这个锁,牢牢地把人锁在命运的轮回中。

  我不敢想,这对离异的夫妻带着这般的情执,在后面的人生中如若再经历一次失子,离异,或是再来一次重大的灾难,那精神的弦会如何崩塌。每每在街头看到那些蓬头垢面,喃喃地自言自语的人,心里都不禁痛惜:他们又曾是被怎样的情执所困,因怎样求不得的苦所逼迫而让身心沦陷到这般田地。不幸的人之所以不幸,不在于灾难本身,而在于灾难来临时,人性的陋劣将人逼上绝路,再找不到解脱的出口,只能在情执中轮回深陷,在人生大梦中执迷不醒。人们总固执地妄自以为自己能主导一切,殊不知,得之于失,福之于祸,其实都是在各自因缘果报的业力驱动中,造自己的业,受自己的苦。

  亲爱的孩子,你们都会在既定的因缘下完成自己的人生。你们要知道,人一生,若是好梦,因是自己造,若是坏梦,因是自己招。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也会在既定的因缘下完成自己的人生。你们可知道,不是冤亲不聚首,你们执着的爱或许只是前世欠下的债。这既定的因缘,都是自己过去生身口意的造作。一切有果便有因,一切的一切,都不外因缘果报的如实呈现,无出其外。而人类的可悲正在于造了恶业,却期盼善果;想要幸福,却种下苦因。出路在哪里?出路唯在佛法中,佛陀早已宣说种种因缘果报的正理,早已开示造何因得何果的因果关系,只是世人顽愚,不肯信受,不肯依佛陀的开示来获得幸福,乃至解脱。

  情执是人们常常深陷的一种欲罢不能的苦楚执着。对亲人、对眷属乃至对身外的财产名声,我们都有自己执着不可放舍的愚迷固执。唯有佛法能帮助我们找到解脱于世间种种系缚的智慧和方法。但前提需要你先信向三宝,常念三宝功德,多修积福德善业,进而闻熏佛法知见。唯有佛法的智慧和利益众生所累积的福德,能为你的人生保驾护航,伴你一路驶向真正解脱的终点!

  《亲爱的》的观后感5

  想了很久,我才决定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命名为《让爱有所归依》,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有什么能够全面概括我看完这部电影的全部想法。除此之外,我无法理解这部电影命名为“亲爱的”原因。

  《亲爱的》是陈可辛导演2014年执导出品的一部“打拐题材”电影。电影主要讲述了以田文军(黄渤饰)等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寻孩子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还插叙了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赵薇饰)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抗争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田文军和鲁晓娟这群失去孩子的父母亲是值得人们同情的。为了寻找丢失的孩子,田文军东奔西走,期间遭了多少罪,遇到了多少骗局,甚至差点付出了生命的的代价。看着这些骗子,我非常气愤,觉得应该对这些人也要予以严惩,因为他们的社会危害性不亚于拐人儿女的骗子,都击穿了做人的最低底线。

  要说在这个过程看到的一抹温暖的话,那就是韩德忠他们所组织的万里寻子会,看到了他们在一起抱团取暖、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苦中作乐的画面,特别让我伤感。

  但我最难忘的是那个农村妇女李红琴,她的遭遇最值得同情。因为她在这个过程中是最无辜的,因为她的无知和对死去丈夫的信任,她背负上了人贩子的妻子这样的罪名。为了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是做人的尊严。李红琴为什么会这样做,似乎除了用母爱来解释之外,再没有更好的解释。但是,最黑色荒诞的是,那一次对自己灵魂的出卖,竟然怀孕了。对于一直认为自己没有生育能力的李红琴而言,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喜是悲。

  这篇文章的题目之所以为“让爱有所归依”,就是不仅希望那些子女遗失的人家能够早日阖家团圆,同样也希望像李红琴这样的人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对于这部影片中所涉及到的其他社会问题,我们就不再一一讨论了。因为既然是社会问题,我们就需要让他们有一个不断自我更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亲爱的》的观后感6

  《亲爱的》第一支预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观众,但看过电影后,却会发现,那不仅仅是一部苦情催泪片。有些悲,不一定让人落泪,但那种沉重会直戳心灵;有些希望,不一定让人开怀大笑,但总会有一丝阳光不经意地落在眉梢。《亲爱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就像黄渤说的,“这个电影有一只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会触碰到你的心灵。”

  《亲爱的》当然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但每个人都可以透过这部电影看到社会的群像,看到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对亲情的漠视,而那种丢失的深沉与悲痛,其实是每个人从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然而这不仅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它也不单纯在讲述孩子的丢失和寻找,还折射出了社会中人们内心某种东西的丢失和寻找。人来人往,我们迷惘,我们失去,我们的“家”究竟在何方?

  电影里,田文军说“凭什么我要认命”,就是这股劲让他拼命寻找,不言放弃,唯有把“希望当饭吃”,他才能在失去几乎所有的时候,还能“不认命”地盼望着找回一点点的尊严。找到鹏鹏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楼梯间痛哭,那是3年来他第一次落泪,那就像憋了长长的一口闷气,终于终于爆发,面容抽搐,声嘶力竭,没有吐出如何一个字,但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这几年,他活得有多累。黄渤的表演太有爆发力了,在静默中,给予我们心灵重重地一锤,虽然没有经历过这般痛苦,但是看着他抱头痛哭,我们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拼命寻找的何止是鹏鹏,只有把鹏鹏带回来,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鲁晓娟丢失的也不仅是鹏鹏。“不认命”的她为了往上爬,和田文军离婚,组建了一个中产家庭。但在丢失了鹏鹏之后,她终于发现,其实身份、金钱是无法对抗这样一个痛苦的,她一直想摆脱人下人的身份,倒头来却发现丢掉了自己。这实际上,跟很多我们身边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于没法停下脚步去看看原来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失去鹏鹏,她又变得跟田文军一样了;寻找鹏鹏,其实是她自我重建的过程,重新回到她出发时的状态。面对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帮助到什么,只有重新建立内心,才可以去对抗、甚至超越这个痛苦。电影里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案,但我们显然能感受到,鲁晓娟“回家”了。

  韩德忠,没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他。他在电影里,其实是一个没有“回家”的角色,他失去太多,以为能够借帮助大家来获得救赎,但到头来发现,寻找太累,最终还背叛了众人。电影里,他在“回家”这条路上似乎越走越远,最后发现钱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过去,更抵不上一张死亡证明。

  佟大为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人。社会会磨掉人当初的锐气,使人同化成“社会之人”,要生存,就必须得那样。而在帮助李红琴的过程中,他似乎也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回家”之路。唯一让人遗憾的事,佟大为的很多场戏,都能看出《中国合伙人》里影子。

  李红琴,不得不说。赵薇这次终于遇上最对的,也是最好的角色。这个人物的命运,早已注定赵薇可以在这部戏里大放光彩。她丢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养子被带回家,女儿被夺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如果女儿不能要回来,严重地说,那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和田文军也有点类似,只是在社会的认同上,她站在了田文军的对立面。儿子和女儿都不属于她,就连法律,似乎也要来割断她最后一根稻草,生活之于她,太残酷了,以至于我们在道德伦理上本该厌恶这样的“人贩子老婆”,但却最终不由为之怜惜和感慨。她能不能回家,她还有家可归吗?电影的最后,留下了很多,长镜头一摇,我们隐隐看见,黑暗的尽头还是有一点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如此脆弱和无奈,再加上语言和造型上的塑造,赵薇完全就是李红琴,她的角色太无力了,但她的表演太有力了!

  《亲爱的》是一部好电影,但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接受故事的牵引。我们都太焦虑了,以至于无法意识到自己丢掉的是什么。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有电影里面那些人物的经历,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让我们在两个多小时内,去感受另外一场人生,然后审视自己。电影的深度不在于导演或编剧将细节挖得多么深入,而在于,它落在我们的心头到底有多重。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不会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也不会给予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他就是一个旁观者,铺开了一切的问题,让我们自己去寻找“回家”的路。

  离家的路有千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希望我们都在那唯一一条路上。

【《亲爱的》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1.《亲爱的》观后感

2.《亲爱的》观后感(精选17篇)

3.影片《亲爱的课堂》观后感范文

4.电影《亲爱的》观后感(通用33篇)

5.《亲爱的》初中生观后感作文

6.亲爱的汉修先生观后感范文

7.亲爱的手

8.亲爱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