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读后感>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投诉建议

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时间:2019-09-07 16:27:51 读后感

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篇一: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纵观美国教育发展历史,创新教育有多种思想基础,但最重要的思想渊源应归功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倡导的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从做中学”等思想为促进美国中小学创新教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对我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杜威继承和发展了由皮尔斯创立、詹姆士使之通俗化的实用主义哲学,并把它具体应用到社会事物和教育领域中。在杜威的教育哲学中,“经验”占据着重要位置。“如果想得到某些方面的知识,就必须亲自尝试一下,而不能道听途说。”由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杜威是研究性学习的最早倡导者之一。

  在美国中小学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定理,教师总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怎样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风行一种“木匠教学法”,就是给孩子们一些木块和量尺,由他们去量木块的长宽高,然后拼造出一些简单的物体。这样,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就认识了尺子的用途与方法,也理解了线段长短间的加减关系。而教师只是布置任务和解答孩子们在动手劳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木匠教学法”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使孩子们始终处在一种具体的操作之中。它之所以成功,就在于通过“从做中学”,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自我发现问题和亲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按教师事先规定的方法去做,从而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学校虽然也有教科书,但教师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有时甚至不用教科书。大部分的教学方式都是采用学生主动参与的办法,从活动和实践中进行学习。美国学校更加注意让学生从社会中、大自然中获取知识,学生们经常出去旅行;学到什么内容,就到实地参观、考察什么内容,工厂、农场哪儿都去。如有学生因家庭困难没钱出去,学校会建议他用勤工俭学来解决经济困难。如果家长出国或到外地去旅行,并要带上孩子也去,学校也会积极支持,并不认为会耽误学习,反而认为这是最生动的学习,可以开阔眼界。

  现在,再反观我国的教育实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还屡屡呈现在课堂上,教师总是不厌其烦的牵着学生走路。这怎么能培养出敢于创新的一代新人呢?

  【篇二: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相信大家对杜威这位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并不陌生,他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其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影响至今,当然杜威的教育名篇多不甚数,然而这些名篇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是由于在当时19世纪上半叶以来美国的公共教育虽然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当时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和教学法还是集成了欧洲大陆和英国就学校的传统,形式主义、呆板的教育仍占统治地位,此时的杜威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开始从事一系列的教育事业和撰写了大量的教育著作,其中杜威的早期作品中,《我的教育信条》是他在芝加哥大学期间早期撰写的一个纲领性著作,因此我在《杜威的教育名篇》中挑选阅读了《我的教育信条》,而后有了个人的心得体会。在《我的教育信条》里,杜威把自己的教育信条分成了五条:第一条:什么是教育;第二条:什么是学校;第三条:教材;第四条:方法的性质;第五条:学校与社会进步;他的教育信条里明确地分析了每条的重要性与意义。下面是我自己在阅读这些教育信条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该篇著作中,杜威在自己的教育信条里把什么是教育放在了第一位,说明了教育是核心地位,在这一信条里,杜威明确的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人的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一过程几乎是从出生时就在无意识的开始了。这说明了杜威是把教育作为一个手段去实施这一过程,并非是最终的目的。他还强调了教育是为了对儿童能力刺激而来的,这无疑是肯定了教育是针对儿童能力的,并非只是如传统的形式主义、呆板的死记硬背,这是杜威在长期的探索中得出的有别于其他学者的,是适应当时美国教育的现实情况,这一信条认为儿童应该是为适应社会而教育的,不需要一些无所谓的与社会活动不相符的课程教育,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想法,的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并非只是纸上谈兵,毫无实践动手能力,当然这里不只是知识的教育,还是社会的实践;因此杜威认为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强调了它们是平行排列的,也是有机的联系着的,决不能偏废。在最后,杜威明确地表明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并要加以把握,明白它们的意义,这样才是教育。

  学校是作为实施教育的最佳场所,所以杜威在信条里阐述了所谓的“学校”。他认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而儿童作为教育的对象,就应该把学校设置成一个真实的接近生活的而生气勃勃的地方,这样儿童才能更轻松更容易的学习,也就是说他所认为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现实版的社会,是简化的,属于雏形阶段的,这样就能培育出更快适应社会的人才。但是这一想法与当时的传统学校是相违背的,但是却是更适应时代的要求;反观中国的传统学校,教室是老师在讲台教学,学生听讲的地方,而且老师的权利最大,是不可挑战的,导致了学生怕老师,学习有压力,是个人人都惧怕的地方,因此学生都希望放学后马上回家,不希望呆在教室,特别是传统的私塾。杜威的这种“学校”的提出无疑是让儿童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杜威的学校里,教师的职务不是把某种概念强加给儿童或是让儿童形成某些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着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教师是主角的思想,大大降低了教师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权利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让学生更能快乐的学习。这是当时无人敢提出的观点,这无疑是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虽然未能全面实施,但这却是空前的飞跃,为现代的美国教育甚至全世界打下了牢固的教育基石。

  在杜威的第三条信条里,他认为学校不应该给儿童太多与社会无关的专门科目,这是违反儿童的天性的,应该是选择与儿童本身相适应的社会活动。这不正是现在很时兴的什么开发智力教育等等之类的雏形吗?过去传统的教法只是把教材上规定的教学方案教给儿童而已,并没有注意儿童的年龄,忽视了他们的天性,杜威这一思想不是对成千上万的'儿童的恩赐吗?这也为这些儿童在健康成长过程中提供了基础,再也不用逼着学一些根本不适合自己年龄的课程了,甚至是阻碍了儿童思想活跃的天性的发展,这也就大大提高了儿童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这就是杜威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他认为教材应该有的意义。

  既然有了基本的教育、学校、教材,那么就可以上升到了方法的探究,也就是杜威教育信条中的方法性质,他针对了儿童的能力先和兴趣发展的顺序问题做了论述,他认为首先应该是要遵循儿童的本性来发展儿童的心智,而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就儿童本身来说,儿童对所见的事物是直接的感知,所以只能是直接的表达所见的事物,但是还不能把心中想象的东西表达出来,所以在教育儿童时应该要考虑儿童身体的发展状况。当然儿童学习的新知识的动力来源的是兴趣,没有了兴趣也就不会推动儿童去学习新知识,杜威认为只有经常观察儿童的兴趣才是教育的最大帮助,是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根本,否则很难调动儿童的学习动力,这一思想在当代有很大的影响力,不管是学习任何东西,如果没有兴趣也就很难达到你所要达到的成功,所谓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在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中始终都离不开社会的联系,所以在他的第五条信条里说的是学校与社会进步,但是杜威阐释的却是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因为学校是教育的最佳地方,所以杜威把学校与社会进步等同于教育与社会进步来阐释了吧,他认为教育是对社会的一种道德责任,通过教育,社会能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组织它自己的方法和手段,所以坚持学校也就是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是每个对教育事业感兴趣的人的任务,这里指的是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应当是指引学生学习的好榜样。他这样的思想无疑是说学校是将来存活于社会的必经之路,强调我们要努力学习,以提升社会文化素养,重视教育。

  读完《我的教育信条》后,我了解到了杜威的教育是大胆设想,大胆创新的,他的实用主义是完完全全的与社会联系起来的,但是并非是无中生有的,他是通过联系当时美国社会以及借鉴了前人的经验,不断地摸索出来的,这对我们现在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在当时也一度因起过轰动,虽然后来他的儿童中心主义被很多人否定了,但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教育难道没有受他的影响吗?他的思想难道不是对美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飞跃吗?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不正是他在摸索中的成品吗?他应该是获得我们的肯定的。

  【篇三:《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每一个人总会有点期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杜威也一样,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信条。

  他说:“我相信——方法的问题最后可以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发展的顺序问题。提供教材和处理教材的法则就是包含在儿童本性之中的法则。”

  在他的心中,儿童才是教育的中心。在这章的第一点中他说“儿童被置身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情况不允许儿童遵循自己本性的法则”。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就是一种“静听”的教育,学校里的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是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因此,他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结合于我们的大学课程学习,在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当中,我们学习过很多提倡“以儿童为重心”的教育人物和教育思想。例如人本主义的教学观中,他们的教学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要尊重学生,无条件接收学生。正如代表人物罗斯杰所说“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我们确实应当尊重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会他们如何学,并且还须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我们不应让学生被动的坐在教室中,只让他们盲目地听课、记笔记,而是应该让他们融入其中,自己积极探索,寻求真理。而非逼着他们学习,成为为了考试的工具。

  在本章节的第二点杜威提出“表象是教学的重要工具”。这一点对我来说映像并不是很深刻,但它总是使我联想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那就是——模仿。此时的我想到了他另外一本书《民主主义与教育》里第三章提到“模仿和社会心理学”,“模仿”里更多的提到了刺激和强化。在我们的课程当中,有学到过关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里的强化理论,说道:强化是伴随着行为之后,增加行为重复发生概率的事件,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比如说当一个学生上课调皮时,教师会让他罚站;当他又认真听课时,便让他回到座位。不仅如此,当刚阅读到“表象”时,我还联想到了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这与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模仿”也很有关联。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来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些的过程有四个阶段:(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观察者集中注意观察被示范的行为或活动,以表象或符号等表征形式贮存所观察到的行为,然后模仿所观察到的行为,将符号表征转化成外显活动。

  在本章节的第三点他又说“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机之一。这种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且满足来自活动本身,这是内部的学习动机。

  最后,在本章节的第四点中他提出“情绪是行动的反应”。在这点中,我还记得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也有相关的叙述,但他更强调的是与道德有关。首先我们需要对道德规范及意义有认识,这是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其动力是道德情感,也就是说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例如责任感、荣誉感、羞耻感等。因此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只要我们能参照着真、善、美而获得行动和思想上的正确习惯,情绪大都是能够约束的。

  杜威在教育上有着自己的教育信条,未来的我们即未来的教师们,更应该有着自己的独到的教育信条。我们应该对未来的教育有所期盼,应该对未来的学生有所期待,对我们自己有所要求。我们更应该学习这些优秀的教育家、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以及为人处世,来丰富自己的内涵。

  我相信——教育的未来会更美好。

【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相关文章:

1.人生信条及座右铭

2.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

3.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4.《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5.我的教育观

6.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范文

7.我的教育理想心得体会

8.“中国梦-我的教育梦”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