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诗词>诗人>唐代的著名诗人有哪一些
投诉建议

唐代的著名诗人有哪一些

时间:2022-03-24 12:44:28 诗人

唐代的著名诗人有哪一些

  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朝代,那么唐代中著名的诗人又有哪一些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唐代的著名诗人有哪一些,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李白(701-762),表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表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表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表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表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表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表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表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表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陈子昂(661-702),表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表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韩愈(768-824),表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白居易(772-846),表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等也极有名。

  李商隐(813-858),表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高适(702-765),表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后来相继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幸杨贵妃姐妹和边将安禄山,酿成安史之乱,逃往蜀中,其子李亨即位后,尊之为在上皇。能诗,通晓音律。

  王勃(649-676),表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唐代白话诗人介绍

  1、王绩

  王绩(586—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一生三仕三隐,为人旷达自足,不喜拜揖,只喜饮酒,常自比于刘伶、阮籍、陶潜,有“斗酒学士”之称。各撰《酒经》、《酒谱》一部。生命中大部分时光“结庐河渚”,在故乡隐居度过。有《东皋子集》传世。诗存百余首,被后世公认为唐言白话诗的奠基人。作为唐代三大白话诗人之一,王绩具有“只开风气不为师”的超前与超脱。倘若皎然的诗歌感觉是“泡”(茶)出来的,那王绩的诗歌感觉简直是“喝”(酒)出来的。或者说,王绩的诗歌感觉该不是“酿”出来的。诗到纯酿的.境界,便于温润平淡中透出白话“唐言”的优雅与醇正。这种“优雅与醇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造语随心,诗歌便从心流出,仿佛水到渠成,不假逻辑的“过滤”;另一方面是带有说唱意味的抒情方式,达到大巧若拙的极致。从“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去去相随去,披裘骄盛唐”、“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等说唱味很浓的诗句不难看出,诗人酿就的诗篇,用情是那么淡,寄怀却是那么远。尤其是抒情长诗《过汉故城》,更拉响了“千秋并万岁,空使咏歌伤”的“历史警报”。至此笔者突然萌发“汉语唐言”这样一种概念组合。当然,这已非笔者能力所能及。

  2、寒山禅师

  寒山禅师(约691——793),又称寒山子。俗姓氏不详,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唐大历年间,住浙江天台山寒岩幽窟中,故称“寒山”。与天台山国清寺僧拾得友善,多有酬唱,一时传为佛门佳话。相传后来与拾得同住苏州枫桥镇,创建寒山寺,寺因张继《枫桥夜泊》一诗而名闻天下。寒山形容枯槁,衣衫破败,常年戴桦皮帽,着大木屐,行径怪诞,近于癫狂。有《寒山子诗集》传世。胡适在《白话文学史》﹙1928年新月书店出版﹚中将寒山与王梵志、王绩并列为唐代三位白话大诗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寒山诗远涉重洋传入欧美,美国“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将寒山奉为偶像,而对东方禅宗的向往,使寒山诗歌一时之间风靡欧美。寒山诗被翻译成日语、英语和法语为东西方的读者所接受,竟赢得了比李白、杜甫还要高的国际声誉。寒山的诗歌世界,表面上像有论者指出的那样“似儒非儒,非儒亦儒;似道非道,非道亦道;似僧非僧,非僧亦僧;似俗非俗,非俗亦俗”,实质上笔者不这么看。因为“寒山”这个名字,正如一个巨大的隐喻。一方面暗示了山水本身“寒而清凉”的地理意义,另一方面无疑指向作品本身“寒而清凉”的诗性品质。作为地理上的“寒山”,一经“诗化”,便染上了生存的光辉;作为诗歌上的“寒山”,一经读者的想象,便完成转换性创造,成了命运的象征。从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到“江雪”等作品,“寒而清凉”的意态演绎,无一不成了心灵的呼应与命运的印证。从“人生不满百,常怀千载忧”、“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等等脱口而出的白话诗句中,笔者深感“寒山”虽寒,却不乏诗家“印心”的直接与水墨线条的感觉。

  3、拾得禅师

  拾得禅师,约八世纪末九世纪初在世。俗姓氏、籍贯均不详。本为弃儿,因被丰干禅师拾回天台山国清寺抚养,便以“拾得”为名。与寒山禅师诗心互照,为莫逆之交,后共创枫桥寒山寺。二人传为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的化身。拾得虽主张“诗偈总一般”,然与寒山比较而言,拾得更偏向偈的一边,诗歌感觉与表现能力稍弱。只因拾得以朴素说偈的方式,重在宣泄自己办道的心情,或者应机开示悟道的路径,而对禅意与诗意的同步传达还不太在意吧。这也是历代诗僧们写作的主要瓶颈所在。尽管如此,拾得也不乏“石桥莓苔绿,时见白云飞”、“圆晖挂太虚,莹净能萧洒”、“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等等纯禅诗般的语感与质感。六祖惠能那首传为绝唱的悟道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也是朴素而直接吗?即便是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的评语,也还是稍微严厉了一点点:“初唐寒山、拾得二集,能不搬弄翻译名义,自出手眼,而意在砭俗警顽,反复譬释,言俚而旨亦浅。”

  鉴于王绩、寒山、拾得三诗人同属初唐,况且拾得在诗偈结合方面也不乏佳作,笔者觉得还是用他替换王梵志为妥吧。既为唐时优秀的白话诗人,王梵志不妨单列对待。

【唐代的著名诗人有哪一些】相关文章:

唐代山水诗人有哪些11-18

古代著名诗人的故事12-13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11-19

唐代诗人白居易及其作品02-17

唐代关于离别的诗句06-15

唐代经典爱情诗05-29

唐代诗人李白的优秀诗词7篇11-13

唐代送别诗三首品读04-08

唐代山水诗人是谁和谁11-19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