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考试>语文>初中语文>七年级>-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投诉建议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2021-01-06 14:59:47 七年级

【荐】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篇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

  一、选择题

【荐】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篇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帖(tiē) 揩油(kāi) 亘古(gèn) 妇孺皆知(rú)

  B. 嗥鸣( háo) 愧怍(zuò) 胸脯(pù) 锋芒毕露(wáng)

  C. 抹杀(mǒ) 调羹(gēng) 惩罚(chěng) 鲜为人知(xiǎn)

  D. 镐头(gǎo) 晌午(shǎng) 震悚(sǒng) 气冲斗牛(dǒu)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聘 喧闹 狂澜 沥尽心血

  B. 抱歉 深宵 烦躁 黄粱美梦

  C. 屏障 肿涨 粗拙 锲而不舍

  D. 田垄 诘问 荒僻 至死不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天来了,白色的野玉簪,就这么烂漫地洒在那些嫩绿的草间。

  B. 玩政治的人总爱说些谰语而我们都对这习以为常了。

  C. 他在电视上看到歹徒非常残忍的杀死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顿时义愤填膺。

  D. 作为一班之长,小明乐于助人的精神实在是令人可歌可泣。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名著,建书香校园”。

  B.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C.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对接洽谈工作顺利展开。

  D. 一个人能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蝙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B. 《骆驼样子》创造性的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充满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通过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悲剧,老舍无情地批判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

  C.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谥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D. 在出自《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昊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走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操少机警,有权敷,而任快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耒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颤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玄谓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子将者,训之从①子劭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曹操往造劭而问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为人,不答。搡乃劫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大喜而去.(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从:奉家堂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遭,当权

  B. 及鲁肃过寻阳 过:拜访

  C. 故世人未之奇也 奇:奇怪

  D. 操大喜而去 去:前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蒙乃始就学 乃悟前狼假寐

  C. 其在君乎 其一犬坐于前

  D. 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安能辨我是雌雄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

  B.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博士”在那时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 曹操年轻时就很有才干,是治理乱世的杰出人才,受到了文中桥玄、何颙、应劭三人的一致赞许。

  D. (甲)文鲁肃惊叹吕蒙学业进步神速,乙文桥玄和何颙两人慧眼识才,认为曹操能安邦济世。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三、诗歌鉴赏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从体裁上来看,这是一首__,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之情。

  (2)从情最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四、句子默写

  古诗文默写

  (1)君于坦荡荡,________(《论语·述而》)

  (2)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晚春》)

  (4)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借柳表达惜别怀远之意,如《春夜洛城闻笛》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表达了离人无尽的乡思。

  五、综合性学习

  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不超过20字)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xx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 20xx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xx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 20xx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上下联字数要相同,相对的短语、词性、语意要一致,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短语,即:新春一富贵一年年好,佳岁一平安一步步高。上下两联短语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是名词,“富贵”、“平安”都是形容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和“高’都是形容词。这是对称的艺术语言,能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下面一副对联是根据《木兰诗》《邓稼先》拟写出来的,请你通过调换短语、词语的顺序,对“下联”进行修改,使之与上联工整对仗。

  上联:花木兰替父从军沙场立奇功

  下联:邓稼先戈壁埋名为国传佳话

  修改: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央

  白先勇

  ①讲到我的启蒙老师,第一个恐怕就要算我们家的厨子老央了。老央是我们桂林人,有桂林人能说惯道的口才,知道的鼓儿词奇多,因为他曾是火头军,见闻广博,三言两语,把个极平凡的故事讲得妙趣横生。

  ②冬天夜里,我的房子中架着一个炭火盆,炉灰里埋看几个红薯,火盆上搁着一碗茶水,以去火气。老央问我:“昨天讲到哪里了,五少?”“薛仁贵救驾。”我说。老央正在给我讲《薛仁贵征东》.那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小说。而那银牙大耳,身高一丈,手执方天画戟,身着银盔白袍,替唐太宗征高句丽的薛仁贵,使成了我心中牢不可破的英雄形象,甚至亚历山大、拿破仑,都不能跟这位大唐壮士相比。老央一径裹着他那件油渍斑斑、煤灰扑扑的军棉袍,两只手的指甲里乌黑黑的尽是油垢,一进来,一身的厨房味。可是我一见到他,便如获至宝,一把抓住,不到睡觉不放他走。

  ③那时,我才七八岁,便染上了二期肺病,躺在床上,跟死神搏斗。医生在灯下举着我的x光片给父亲看,父亲脸色一沉一一我的右边肺尖上照出一个大洞来。那个时候没有肺病特效药,大家谈痨色变,提到“肺病”两个字便乱使眼色,好像是件极不吉利的事。家里的亲戚佣人,一走过我房间的窗子便倏地弯下身子去,不让我看见,然后一溜烟儿逃掉,因为怕被我抓进房子讲“故仔”(故事)一一我得的是“童子痨”,被传染了还了得。

  ④一病四年多,我的童年就这样在与世隔绝中虚度过去,我很着急,因为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有许多好玩的事情发生,我没份参与.嘉陵江涨大水,我擎着望远镜从窗户看下去,江中浊浪滔天,许多房屋、人畜被洪流吞没,我看见一些竹筏上男男女女披头散发,仓皇失措,手脚乱舞,竹筏被旋涡卷得打转.我捶着床哀叹:“嗳!嗳!”然而家人不准我下去,因为我还在发烧。我躺在床上,眼看着外面许多生命消逝,只能心中干着急。

  ⑤得病以前,我受父母宠爱,在家中横行霸道;一旦被隔离,被拘禁在花园山坡上一栋小房子里,我顿觉备受冷落,变得郁郁不得志。一个春天的傍晚,因中百花怒放,父母在园中设宴,一时宾客云集,笑语四溢,我在山坡上的小屋里,悄悄掀开窗帘,窥见团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我的哥哥姐姐、堂表弟兄,也穿插其问,个个喜气洋洋。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涌上心头,我禁不住痛哭起来。

  ⑥那段时间,火头军老央的《说唐》,便成为我生活中最大的安慰,我向往瓦岗寨的英雄世界,秦叔宝的英武,程咬金的诙谐、尉迟恭的鲁莽,对于我都是刺骨铭心的。当然,《征西》中的樊梨花,亦为我深深喜爱.后来看京剧《樊江关》,樊梨花一出台,头插雉尾,身穿锁子黄金甲,足蹬粉底小蛮靴,一声娇叱,顾盼生姿,端的是一员俊俏女将,然而这在我看来很眼热,因为我从小心目中便认定樊梨花原该那般威风。

  ⑦病愈后,重回到人世间,完全不能适应。如同囚禁多年的鸟,一旦出茏,惊慌失措,竟感到有翅难飞。小学中学的生涯,对我来说,是一片紧张。然而除了学校,我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我的小说世界。一到寒暑假,我使去街口的租书铺,抱回来一堆一堆牛皮纸包装的小说,发奋忘食,埋头苦读。很多小说,从头到尾,我看过数遍。《三国》《水浒》《西游记》,似懂非懂的看了过去,小学五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以至于今,床头摆的仍是这部小说。

  1.阅读③-⑤段,填写下表。

  事件

  “我”的心情

  ______

  倍感冷落

  (2)______

  哀叹、干着急

  望见家人在园中宴饮的喜庆场面

  (3)______

  2.简析第2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老央一径裹着他那件油渍斑斑、煤灰扑扑的军棉袍,两只手的指甲里乌黑黑的尽是油垢,一进来,一身的厨房味。

  3.简析标题是“老央”,却以大部分篇幅写“我”得病被隔离的事情,这样写矛盾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换面

  夏艳平

  母亲连着喊了几声连生,没听到应答,就走出门来。大着声朝着对面竹林里喊。一声刚喊出,脆嫩的回声就小鸟般扑楞着从竹林里飞过来,接着,钻出一个泥猴似的少年来。

  连生只穿了一条短裤,手里握着一只蝉,蝉鸣悠扬,走一路叫一路。

  母亲顺手在连生的屁股上拍了一巴掌,说,都这么大的人了,还整天疯玩,真是一个脏猴儿!我去打盆水,洗干净了,帮我做点正经事去。

  母亲将一个装了麦子的提箩交给连生.连生惊喜地问,要换面?母亲点了点头.连生一把提起那个装了麦子的提箩,围着母亲打了两个转,边转边喊,换面哟,有面吃哟。母亲说,二婶家也要换呢,你一起带去换了。

  夏日的午后,日头正毒着呢。连生两只手提着两个提萝,只好把蝉埋在麦子里,蝉很狡猾,不时地从麦子里探出头来,然后,一点一点地往上爬。连生哪会让它的阴谋得逞,待它差不多要爬出来时,就放下提箩,又将其埋进麦子里,让蝉白费了努力。

  连生与蝉游戏着,一个人的路也走出了许多的滋味。

  途中有一段田埂路,很窄,连生走得很谨慎,蝉趁机爬到了麦子上。连生有些急了,但又不敢放下提箩。蝉哪会放过这一良机,“吱”的一声飞到对面田边的一棵大柳树上去了。

  连生本想放下提箩,再去把蝉捉回来,但怕耽误了换面,对着大柳树看了一阵,还是转身走了。

  面房也就二里多的路程,很快就到了。牵面的是一个跛腿老头,人称二先生。

  二先生牵的面,细如丝,白如霜,又劲道,煮出来,一根一根的,很好吃。二先生人品好, 老少无欺,从不短人斤两。人说,吃了二先生牵的面,寡淡的日子都平添了几分滋味。

  连生一进门,慈眉善目的二先生就招呼说,连生,你来换面呀?看把你热的,快坐下来凉 一下。说着,将一个大蒲扇递给连生,连生说,嗯,我二婶家也要换。

  二先生称好了面,对连生说,天太热了,你凉一下再走吧。连生说,不嘞,我要回去了。

  连生心里惦记着那只飞走的蝉呢。

  连生提着两提箩面,感觉比来时还轻快,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那棵大柳树下,树上有好几只 蝉在叫。听到蝉叫声,连生就有点走不动了,放下提箩朝着树上看。

  连生听出,刚才那只飞走的蝉也正在使着劲叫呢,那叫声格外悠长,格外响亮.连生的心跳加快了,猫了腰就往树上爬,朝着那只飞走的蝉悄悄地爬去,突然手一扑,捉住了那只蝉,满心欢喜。

  连生是不会让蝉再次逃走的,他用一根细麻绳,一头系住蝉,一头系在提萝上,蝉就只能在提萝周围打转转。

  连生高兴地站起身,看了一眼两个提箩,心不由一紧:提箩里的面好像少了,他记得两只提萝原都是满满的,这下都变得浅浅的,特别是二坤家那个暗花提萝,好像浅得更厉害些。

  莫不是有人趁我上树捉蝉的时候,把面偷走了 连生又看了看四周,四周连个人影都没有。连生有些急了,自家的面少了还好说,项多挨母亲一顿骂,二婶家的面少了就不好说了,二婶像母亲一样爱着自己,我可不能对不起二婶啊,

  连生看了看自车的提萝,又看了看二婶家的提萝,然后弯下腰,从自家提箩里拿出一挂面来,放进二婶家的提箩里,二婶家提箩里的面,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而自家提萝里的面浅了。

  那是一大碗面呢!连生记得,有天晚上,母亲煮了面,他觉得很好吃,就多吃了一碗。他吃完面,发现母索的碗里没面了,最后,母亲只喝了一点面溺.为此,他责怪了自己好多天。

  这下,又无端少了一碗面,到时肯定又会少了母亲的。那不行!

  连生弯下腰,把刚放进二婶家提箩里的那挂面,又拿出来重新放进自家的提箩里.可目光触到二婶家的提箩时,他一下子懵了,二婶察提箩里的面,少得他不敢看了,他连忙扭过脖子,但脸上发起烧来,心也跳得急了,像散了贼一般。

  连生把那挂面又放进了二婶家的提箩里.可看了自家的提箩,他又心痛了,他想特那挂面重新拿回来,可手伸了几次,还是缩了回来。

  此时,那只蝉因麻绳的拉拽,不停地鸣叫着,连生听得有些心烦,就解开麻绳,放了那只蝉。

  母亲收工回来,见他像个蔫茄子,有些惊讶,问,你不舒服?连生不答,母亲疑惑地看着连生。这时,隔壁的二婶提着那箩面过来了,手里还捏着一杆小秤。二婶说,嫂子,二先生的面称错了。

  “母亲一惊,称错了?不会吧,二先生的秤向来称得准。二婶笑了笑,说,这次称得不准了。母亲看了一眼连生,又转过头来看二婶,问,少了多少?二婶说,不是少了,是多了,多半斤多呢,我回家提起那箩面时,觉得沉沉的,比我装的麦子还重,一称,还真的是重了。

  母亲撞过二婶手中的秤,也把自末那箩面称了一下,一称,母亲的脸就阴了,说,少了,少了半斤多呢。怎么会这样?

  母亲和二婶一齐把目光转向连生.此时,连生的情绪明显地好了。看到情绪好转的连生,母亲的心情也好了,跟儿子比起来,多半斤面少半斤面太小菜了。

  不过,母亲还是想问个清楚明白,连生就把路上的事说了。听连生说完,母亲和二婶都大笑起来。

  连生更疑惑了,问,提箩里的面怎么看着比原来浅了呢?母亲说,我的傻儿子,你提着撞来撞去的,原来的空隙就撞没了,看着就浅了。

  连生一下子跳起来朝门外跑去,一直跑到了那片竹林里。二婶在后面喊,连生,晚上在我家吃面呀。

  没听到回声,只听到竹林那边,传来一片悠扬的蟑鸣。

  (选文有删改)

  1.小说结构精巧,在记述连生换面的过程中,“蝉”始终贯穿于情节的发展中。阅读小说,在下面横线处补全内容。

  (1)连生竹林捉蝉,母亲唤回连生换面。

  (2)①______,连生惦记换面未追。

  (3)连生上树捉蝉,②________。

  (4)③______,烦躁不已放了鸣蝉。

  (5)④______,跑进竹林畅听蝉鸣。

  2.小说多处写到悠扬的蝉鸣,分析结尾画横线处写蝉鸣的作用。

  3.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先生牵的面,细如丝,白如霜,又劲道,煮出来,一根一根的,很好吃。

  4.这篇小说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意,让我们体会到了浓郁的人性美。下面是晓帆同学做的读书笔记,请你也仿照示例,针对这一话题写出你的一点读书心得。

  示例:对连生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了浓郁的人性美。连生对母亲温顺体贴;在毒日下,走二里地击换面;发现母亲为把面省给自己吃,只喝了一点面汤,为此责怪了自己好几天。母子之间这种美好的情意,让我感动。

  七、命题作文

  题目:我和 的故事。

  要求:①先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发小、二叔、书本、小 猫……②力求叙事清晰,中心突出;③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有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与人名,否则扣分。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

  一、句子默写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②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⑤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默写名句。

  ①《木兰诗》一文中写出战争的持久,战斗的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bǐnɡ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xiǎnɡ其成者,而是将更多 ___ (机敏 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bǐnɡ( )赋 苟日新( ) 坐xiǎnɡ( )其成

  (2)“因循守旧”中,“循”的意思是 ____ 。“眷顾”的意思是 __ 。

  (3)根据文意,从“机敏”“机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空格处。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名著阅读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歌曲《绣红旗》描绘的是《红岩》中的主人公 ____ 和难友们在渣滓洞里为庆祝 ____ 一起绣红旗的场面。

  (2)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选段中的“他”是名著《________》中的主人公 ________ 。

  四、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团委在七年级开展了“走进父母心灵”主题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2)小军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体育成绩突出,他很想参加校田径队,可是父母不同意,假如你是体育委员,如何帮他与父母沟通?

  (3)下面一段文字是关于此次活动的征文启事,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修改。

  (A)为了扩大活动内容,增进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经校团委研究决定,将在活动期间举办“走进父母心灵”的征文活动,请同学们积极投稿,(B)①并推荐获奖文章在校刊上发表,②而且将邀请获奖征文作者及家长参加“沟通心连心”座谈会,③团委将对征文进行评选。

  修改一:(A)句词语搭配不当,可将“ ”改为“ ”。

  修改二:(B)句语序混乱,正确的语序是: (只填序号)

  (4)这次主题活动除开展班会活动外,你认为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吴程程)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试简要概括本文第⑤~⑧段的主要内容。

  2.虽然关门、叩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从中能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从如下几种关门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一种人?

  (1)离开时将门轻轻一合,发出一声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开时“砰”地一声关上,发出巨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反映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情?

  4.文中划线的句子写得很好,试品味其妙处。

  5.有人认为本文主要的笔墨是写“关门”,而第⑧段却写“叩门”,有离题之嫌,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特别感激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

  ②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之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的寻找,但是再也没有找到像她这样的一位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的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着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④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头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⑤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

  ⑥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⑦我至今还记得,所有的同学把头转向的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片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走上讲台,那一天是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

  ⑨对我来说,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向水面,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⑩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我不是轻轻的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就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着看着我,说:“你进来坐一会儿。”

  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我的六个作文本。她把这六个作文本一本一本的摆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第一本,我们先不说内容,单说你的这些作文里的字,就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个作文本,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在这六个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第一本里你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进行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的漫长的人生之路。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1.作者回忆了与语文老师有关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分析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4.品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的砸向水面,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5.忠言逆耳利于行,现在除了还能听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外,其他人多是赞美声,你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呢?

  六、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惟吾德馨(_______) (2)谈笑有鸿儒(_______)

  (3)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 (4)有仙则名(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的?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七、命题作文

  题目:我找回了 (自己、自尊、自信、友谊、快乐、母爱……)

  要求:(1)请补全题目再写作。(2)叙事具体,描写生动感人,表达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