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范文>工作报告>情况报告>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
投诉建议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0-07-30 12:31:36 情况报告

有关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1

  按照市委段书记在今年全市教师节大会上提出的“在全市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要求,为在省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盘活用好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我们结合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试点工作,会同市教育局对市直57所中小学校和濮阳县、清丰县、范县、华龙区的63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南乐、台前、开发区还未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市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情况,为下步推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方面。

  1、学校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一是市城区中小学校布局不均衡。同一区域内市属学校与区属学校发展不均衡,市强区弱。二是市直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油田前线学校生源大量萎缩,而油田城区学校生源却暴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三是县直学校与乡镇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县直学校凭借较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生源有充分保障,而乡镇学校特别是村级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差,生源急剧萎缩,几乎到了办不下去的境地。

  2、城区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多,责任不明确。市城区目前的办学主体有5个,分别是市直、华龙区、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工业园区。如此多的办学主体却没有明确办学的责任分工,市直应该开办哪些学校,各区应该开办哪些学校,都没有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教育分工,目前的状况是,市直承担着城区教育的大头,是全省各地市中市直办学比例较大的。国家要求,义务教育以县为主,但濮阳却以市为主,不符合国家办学的总体要求。

  3、办学不规范。市直学校办分校、县区学校办学前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办成寄宿制学校,均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4、学制不统一。市直学校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的是“五四”学制,而华龙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六三”学制,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突出表现在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会在小学阶段便选择让孩子到市直学校上学,造成市直学校生源急剧膨胀。

  (二)教职工方面。

  1、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结构性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市城区中小学校的学生不断增多,呈逐年上升趋势,正式教师严重缺乏,市城区教职工编制已满足不了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不缺,乡村中小学校的学生在不断减少,教师富余。从而形成了市城区学生多教师编制不够用,县里学生少教师编制富余的不合理现象。

  2、教职工老化问题突出。市直油田学校教师年龄严重老化, 45岁至50岁的教师比较集中,如果达到退休年龄,就会集中退休,形成教师的断层,影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学校教师老化问题也特别突出,如濮阳县辛占中心小学15名在编教师,有10名在50岁以上,最小年龄也在45岁以上。白堽乡中心小学,有1名教师已经58岁,但实际年龄已经71岁。

  3、代课教师问题突出。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在现有教师编制紧张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存在着私自聘用代课教师的现象,据初步统计,市直中小学校的共有代课教师1000多名,占市教职工编制总量的20%。如市第二实验小学有40名代课教师(含县乡在编教师10名),市第十中学,仅有小学部,还未设置中学部,现有学生800名,教师30名,代课教师43名。市外国语学校代课教师有100名之多,市第一高级中学的代课教师更是达到了197名。

  (三)学生方面。

  1、学生择校问题突出。不少家长为了使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主动放弃划片区域内的学校,宁愿多跑许多路,甚至重新租房、买房,也要选择师资力量比较优越的学校让孩子就读。还有的学籍已经注册,但却不在注册的学校上学,而是再花钱到师资力量较好的学校上学。

  2、市直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由于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市城区,加之市城区择校问题突出等因素,造成市城区学校学生人满为患,形成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现象。如市第二实验小学、市子路小学平均每个班有学生70名;市第一中学平均每个班有学生80名,市第一高级中学平均每个班的学生在84名以上,最多的一个班达到近100名学生。

  3、市直油田前线学校的生源锐减。市油田前线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都在油田总部学校就读,在前线学校读书的油田职工子女寥寥无几,占学生数的三分之一,绝大部分生源是当地务工人员子女,特别是位于山东省东明县的市油田第十四中学,山东当地务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且大多是在东明县化工厂、电缆厂务工,均是山东人,并不是河南的学生。

  二、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思路

  借鉴周口市从县乡跨层级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用于市城区中小学校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1、合理确定市城区及县级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总量的思路。在市城区方面,首先,根据学校的容纳能力,由市政府研究确定学校的招生规模;其次,根据学校的招生规模,按照河南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核定各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数量;各学校教职工编制数量之和即为市城区教职工编制总量,其中,市直学校教职工编制之和为市直教职工编制总量,区属学校教职工编制之和为区教职工编制总量。在县级方面,首先,根据市教育行政主管提供的学籍注册数据,计算出各县学生总量;其次,按照河南省中小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核定各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

  2、城区教育均衡发展及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的思路。一是市直学校均衡配置,调整学校布局。对于油田前线薄弱学校予以撤并,对于市城区规模过小的中小学校进行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对城区内区属的具备一定招生规模的中小学校,按照河南省中小学教职工标准核定标准核定教职工编制,以加强师资力量。二是合理布局学校。由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研究提出市城区学校总体布局和数量意见,明确市直与区之间承担的教育任务,提交市政府研究确定。三是动态调整教职工编制。根据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注册学籍数据测算出各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量,从编制富余的县向市城区适当调整编编制。调整的原则是调编不调人,区分三种情况:对于有空编的县并且能够一次调整到位的,全数将编制调整市城区;对于有空编但不能一次调整到位的,先将空编数调整,余数按照自然减员后不再补充,将空出的编制上调的原则,逐步将编制数调整到位;对于实际已经满编的,按照不再进人,自然减员一个即调整一个,逐步调整到位。调整到市城区的编制统一由市机构编制部门管理。市城区学校需要增加编制的,首先从市教育系统内部挖潜,进行动态调整,调整不够的,再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进行增加。此外,每3年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评估,重新核定教职工编制,对于生源不足的学校,按标准核减编制。具体的人员编制调整按照下步制定的教育行业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实施办法的规定实行。

  三、几点建议

  1、从县跨层级调整编制后,涉及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由市财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研究确定。

  2、在义务教育阶段不鼓励兴办重点学校,应该向薄弱学校倾斜,均衡教育发展。

  3、探索编制管理新机制,在一定范围内打破教师编制学校所有的束缚,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下的动态调整。探索建立联合办校或教育集团办学模式,比如,以一所学校为龙头,其它学校均挂牌该校的分校,根据招生规模,按照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为联校或教育集团核定总编制数量,由牵头学校负责对联校或教育集团所有的教职工实行人员编制的动态调整。

  4、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要求,督促市辖区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并按市城区学校统一布局的要求建立新的学校。并且将调整到市城区的教职工编制优先用于区属学校。

  5、整合油田前线学校。在市油田第八中学回迁市城区的基础上,建立一所寄宿制学校,招生范围限定为油田前线职工子女。其他前线学校全部停办,资产移交当地政府,学校教职工人员编制调整到市城区学校。

  6、对于市直1000多名代课教师,需要拿出有效的办法进行妥善解决,否则会引发激烈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我们的初步想法是,对于任教时间较长,又不能通过招编解决编制问题的代课教师,能否采取政府购买教学辅助性岗位,实行同工同酬,逐步消化的方法来缓解矛盾。其中,对于重新核编后有空编的学校,暂不再增加教职工编制,从政府购买的教学辅助性岗位中调剂,待这些辅助性岗位的人员消化完以后再增加所需编制。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2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明确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党中央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者,同时也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纽带。因而,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现阶段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研究,总结归纳当前教职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基本情况

  (一)旗情概况

  陈巴尔虎旗1919年建旗,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牧业旗,总人口5.8万,境内有蒙、汉、鄂温克、达斡尔等14个民族聚居,辖7个苏木镇。全旗土地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85%,全旗平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3人。旗北部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中俄边境线总长193.9公里。

  (二)中小学机构设置情况

  截至20XX年6月底,陈巴尔虎旗共设置中小学共11所,其中:综合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7所。综合高中、第一中学、民族中学机构规格为副科级,其他中小学机构规格均为股级。

  (三)中小学人员编制情况

  截至20XX年6月底,全旗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存量788名,其中:高中57名,初中261名,小学470名。全旗中小学教职工总数为737人,其中:综合高中56人,初中243人,小学438人。各中小学编外聘用人数29人。

  (四)中小学师资结构情况

  1.年龄结构

  (1)初中以上教职工总数为299人,其中:30岁以下人数为0;31—40岁之间63人,占总人数的21%;41—50岁之间153人,占总人数的51%;51岁以上83人,占总人数的28%。

  (2)小学教职工总数为438人,其中:30岁以下3人,占总人数的0.7%;31—40岁之间98人,占总人数的22.4%;41—50岁之间216人,占总人数的49.3%;51岁以上121人,占总人数的27.6%。

  2.岗位结构情况

  (1)初中以上教职工岗位聘用情况为:管理岗1人、专技岗287人、工勤10人、未聘1人。专技人员中:初级职称30人,占比10.5%;中级职称113人,占比39.4%;高级职称144人(其中女教师99人),占专技岗总人数的50.1%。

  (2)小学教职工无管理岗人员,专技岗419人,工勤岗19人。专技人员中:初级职称59人,占比14%;中级职称167人,占比40%;高级职称193人(其中女教师150人),占比46%。

  (五)中小学开设班级和在校学生情况

  综合高中无在校生。3所初中(均为寄宿制学校),共开设班级34个,在校学生981人(其中:住宿生242人)。7所小学(含4所寄宿制学校),共开设班级78个,在校学生1984人(其中:住宿生167人)。有5所小学结合属地学前教育需要,开设了附属幼儿园,在园幼儿147人。

  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重新测算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为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内机编办发[20XX]92号)要求,以班为单位计算基本编制,按照班师比小学1:2.4、初中1:3.7、高中1:4的标准核定,班级数以教育部门年度统计报表为基数;附加编制总量按照不超过教职工基本编制的25%核定。测算后,全旗共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788名(其中:中学318名,小学470名),较测算前净减43名,净减率为5.2%。

  (二)实行专项管理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在全旗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实行专项管理,严禁其他单位以任何形式挪用、借用、挤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确保专编专用,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总体平衡和稳定。

  (三)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逐年有计划的审批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计划,20XX—20XX年共审批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计划41名,有效缓解了中小学蒙语文、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需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职工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

  从年龄结构看,全旗各中小学校30岁以下教职工3人,31—40岁161人,41—50岁369人,51岁以上204人,各年龄段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0.4%、21.8%、50.1%和27.7%。由此可见,41—50年龄段为教职工年龄结构主体,51岁以上年龄段紧随其后,二者共占比77.8%,足见老龄化趋势明显。导致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年青教师补充缓慢,其诱因有二:一是年老或病弱的教师因难以胜任教学岗位只能转岗到非教学岗位,退出了岗位但未退出编制,导致空岗不空编;二是随着高级职称女教师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部分教师一面延迟退休另一面因无法胜任教学而转岗,同样导致空岗不空编。上述诱因最终导致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学科教师储备不足,影响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队伍积极主动性得不到激励和提高

  由于职称和工资挂钩,职称的高低决定了教师收入的高低,所以职称评聘也就成了中小学教师最利益攸关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现行的教师职称制度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由于岗位设置所限,越高一级职称的名额越少,这就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大家为了职称评聘各显神通;二是职称聘任后,由于事实上的终身制,个别教师把兑现高级职称作为职业终点,一旦兑现便没了追求,想方设法脱离教学一线,导致学校内形成了职称越高越不从事一线教学或主科教学之怪现象。三是职称收入上的差距导致评上了高级职称就算不在教学一线也挣高职工资,没有评上高级职称,就算教再多的课也挣低工资的落差,违背了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利益分配原则。上述弊端导致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互不信任、矛盾激化,使得部分教师上岗也不安心,工作无热情。

  (三)部分小学职能向学前教育拓展延伸

  小学的职责任务主要是承担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随着集中办学政策的实施,基层学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生源不断减少,如呼和诺尔小学在校学生3人、特泥河小学在校生28人、陶海小学在校生23人等,与之相反的是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学龄前幼儿数量逐年增加,为了满足苏木镇当地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需求,特泥河学校、陶海小学、巴彦哈达学校、呼和诺尔学校开设了附属幼儿园,旗民族小学分别在东乌珠尔苏木、西乌珠尔苏木设立了幼儿教学点,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目前在读幼儿共147人。按照“五定”规定,上述各学校的职能是承担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学前教育已经超越了职责范围。

  四、有关建议

  (一)创新编制管理

  建议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定编制总量内,根据学校规模、教育均衡发展等实际需要,统筹分配和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编办备案后实施。打破校际壁垒,盘活编制存量。

  (二)改革职称评聘管理方式

  现行职称评聘分开的管理制度下,教师晋升职称和享受相应的职称待遇都受到了岗位职数限制。在双重限制下,中小学教师不仅评职称难,兑现职称工资更难。建议一是在职称晋升方面,提高岗位职数比例(类似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只要满足晋升条件的都应当自然晋升职称。二是严格职称聘任,在规定的限额内,严把职称聘任关口,做到按岗聘人,可以高职低聘,做到在什么岗位挣什么钱,打破职称工资终身制,真正做到绩效考核、按劳取酬。如此一来,可能会让年老病弱教师处于劣势,但可以通过适当提高工龄工资加以弥补,既肯定老教师的贡献,也可以通过真正的绩效激发年轻教师的积极性。

  (三)赋予基层小学开展学前教育职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生源不断流向旗直和市区,生源减少是学校“师多生少”现象的主要原因。一面是个别基层学校师资富余、校舍闲置,形成资源浪费;另一面是苏木镇当地没有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无园可入的民生困难。为满足群众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允许个别基层小学开设幼儿班,开展学前教育,虽在职责范围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结合上述实际,我们一是不能搞一刀切,盲目走集中办学的路子将小学撤并,要以保证当地儿童都能受到义务教育为前提;二是受机构限额和编制所限,不能在每个苏木镇设立幼儿园,并将富余教师分流到幼儿园。此情下,建议为基层小学增加学前教育职能,理顺基层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切实保障基层儿童都能够“有学上,上好学”。

【有关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学校情况调研报告

2.蹲点调研情况报告

3.乡村情况调研报告

4.农村情况调研报告

5.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6.居民住房情况的调研报告

7.村扶贫情况的调研报告

8.党支部情况的调研报告